APP下载

把脉致贫之根 施行靶向治疗

2019-09-06杨毅

当代贵州 2019年26期
关键词:驻村广场贫困户

文 / 图_杨毅

如今的正安县安场镇前进村香菇、花椒、李子等长效产业发展步入正轨,生猪、肉牛、山羊、家禽等短线产业促农增收。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前进村一直在前进。

2016年4月,受贵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派遣,我到正安县安场镇前进村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的两年间,前进村贫困户从229户872人,减少到44户116人,贫困发生率从22.6%下降到2.62%,2017年摘掉贫困的帽子,香菇、花椒、李子等长效产业发展起步,生猪、肉牛、山羊、家禽等短线产业促农增收,“水、电、路、讯、房、寨”等基础设施全面改观。

组织生活抓起来

前进村位于正安县安场镇西北部5000米处,辖落龙、黄秧、山台、中心、和平、沿塘、台丰、台堰、支坪9个村民小组,全村总面积19.6平方千米,共1087户4429人。

2016年,全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229户872人,是正安县安场镇扶贫工作的主战场之一,也是全县6个脱贫攻坚示范点之一。

要想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必须要发挥好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 要想脱贫就得有一个强有力的党支部,要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就必须得有冲锋在前的脱贫攻坚指挥部。

建强党支部班子,就成了我驻村后首抓的一项工作。村里重新修整了会议室,粉刷了墙面,换装了门窗,购买了办公电脑、桌椅。之后,党组织生活也开始渐趋常态化。如将党员誓词、三会一课、党务公开、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全部上墙,会议议程也逐步规范。

在此期间,我们从干部讲规矩、讲纪律工作入手,以“两学一做”常态化学习教育为契机,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带头参与“第一书记上讲堂”宣讲活动,使干部的党员意识、规矩意识逐步增强。同时还为党组织输入了新鲜血液,发展年轻党员1名、培养党员积极分子2名。

随着时间的推移,前进村党支部聚凝力、战斗力得到了提高,凡是村党支部发展的每一项产业,都是党员先行带头,凡是村委会要求村民干的实事,每一个党小组都会组织党员率先垂范。

文化生活活起来

党支部有了活动场地,老百姓也需要文化场所。

在驻村期间,我带领前进村筹集资金在村里建起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经过两年的努力,文化场所建起了,还安装上了健身器材。之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扶贫政策宣讲牌、党务政务公开栏都竖了起来。

文化广场的建成,渐渐地改变了村民的业余生活。逛逛广场、跳跳舞,看看广场上定期更新的宣传画报,成了前进村村民新的习惯。

借助文化广场的设立,驻村干部不断丰富文化广场的文化内容,适时宣传各类治贫脱贫的典范新闻,以典范事例激发村民的致富决心。

怎么治愚,如何扶志?文化扶贫是一条好路子。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同时发力,才能实现群众思想上和行动上真正的着力脱贫。因此,文化广场的设立,是在前进村种下的第一颗“文化扶贫”种子,它让村民脱贫的心慢慢地从心底深处钻出来。

2017年5月28日至29日,我们筹划了一场主题为“党建扶贫·与爱同行”的脱贫攻坚暨“六·一”儿童节公益演出活动。现场参与的群众多达1万余人。借助演出活动,宣传脱贫致富的内容,在精神层面给群众鼓劲。

脱贫干劲足起来

种玉米、收玉米、卖玉米,是过去前进村大多数群众的生产内容,也是他们收入的主要来源。靠天吃饭,收入单一。前进村村集体没有收入,这也是村里多年来干不起事的原因之一。

文化广场的建成,渐渐地改变了村民的业余生活。图为前进村新貌。

村集体负责“三通一平”,企业负责建设、生产、销售,贫困户享受分红。图为前进村生猪养殖基地。

为了了解村民们的想法,我用一个月时间挨家挨户走访,在家的上门唠嗑,在外的打电话闲聊。村里的、村民的大事小事,高兴的事,犯愁的事,有争议的事,一一都在驻村日记有了记录。在我驻村日记里,写得最多是前进村贫困的现状,思考更多的是如何脱贫致富的方法。

必须为村里留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只有这样老百姓才能真脱贫,这是我驻村时最重要的一个想法。

为了选择合适的、信得过、做得成的产业,我与村支“两委”班子在经过充分的考查、论证、研究后,在村里建设发展了1600亩的经果林基地和2400亩花椒产业,主要种植蜂糖李和花椒作为群众致富的长效产业。

与此同时,村里通过申请项目资金200万元,在落龙组建设起集观赏和经济于一体的莲藕产业。通过采取“公司+公司+公司+农户”的模式招商引资,投入资金200万元与贵州华正现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发展香菇产业,在此基础上帮助村里成立了村级集体企业——正安扬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引导农民脱贫致富,也彻底结束了前进村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的历史。

村集体负责“三通一平”,企业负责建设、生产、销售,贫困户享受分红。这样的模式既避免了村里没有资金建设,没有技术饲养,也避免了市场经营风险,贫困户没钱入股的窘境。产业的落地生根为村民自主脱贫植入了造血细胞,为村民及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植入新的力量。

2018年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到25万元,19户贫困户实现了分红。目前,香菇基地已完成180个大棚建设,即将投入生产。

山乡村寨美起来

要改变民众,先要改变他们的生活,乡村环境不整治,乡村振兴就无从谈起。

为此,我们将村民的房屋粉刷整治,修缮村里垃圾池和厕所,安装村道两旁的太阳能路灯,安全饮水工程基本全覆盖,完成“组组通”公路建设22.1公里。同时,村里55户242人实现了易地扶贫搬迁,涉及467户村民的人居环境整治(四改四化)也已全部完成。处处有绿树、处处有花香的新家园景观正逐步呈现。

有了良好的人居环境,还要有友善有序的邻里关系、和谐的村民关系,妥善处理各类纠纷,解决民众之间的各种困难。在两年多时间里,我通过各种方式解决民众纠纷36起,召开各种群众会议50余场,为前进村落龙组村民令狐昌前解决了40多年没有解决的户口问题,与群众一起修建了新的房屋、厨房、厕所和圈舍,并接通了水电;为和平组村民郑周明、郑周林兄弟俩争取资金3.5万元进行危房改造;为黄秧组村民冯帝奎争取资金0.7万元进行危房改造;为落龙组村民何成友的危房改造及购置家庭生活必需品争取资金9.95万元。2017年前进村顺利通过了贫困村摘帽退出的验收。

猜你喜欢

驻村广场贫困户
布鲁塞尔大广场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驻村第一书记
广场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中办国办发文要求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