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气共进”推动大方“志智双扶”

2019-09-06佘龙

当代贵州 2019年26期
关键词:大方县恒大贫困户

文_佘龙

大方县通过思想教育立志气、教育扶贫增智气、技能培训强底气、结对帮扶添勇气、稳定增收聚财气“五气共进”举措,有力促进脱贫攻坚“志智双扶”显成效。

4月2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大方县退出贫困县序列。2014年以来,大方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尽锐出战、发起总攻,采取多种措施,紧紧围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对贫困群众有针对性地采取“扶志”与“扶智”、“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累计脱贫5.83万户22.5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85%下降到1.85%。

大方对全县24.51万贫困人口致贫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缺技术、缺资金、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占比达55.42%;16周岁及以上非在校的127205名贫困人口中,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达98.66%,而大专及以上学历仅占1.34%。针对“志智双扶”难点和重点,大方县着力拓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发展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开展就业培训增强群众素质、延展帮扶资源构建大扶贫格局、扩展资金来源助力产业扶贫,有力促进“志智双扶”显成效。

思想教育立志气

大方县通过开展思想教育,在群众中树立“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观念。

宣传激发。以“八个起来”为抓手,即大喇叭响起来、文化墙建起来、文艺队伍宣起来、讲习所讲起来、标语广告塑起来、三级干部动起来、先进典型树起来、农居环境靓起来,开展“优环境、扶精神、促变化、感党恩”系列活动;创新开设“云龙山广播电台”,宣传惠民政策、好人好事等内容,消除群众“贫困意识”。

示范激发。学习践行“塘约经验”,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采取评选“道德模范”“孝老爱亲”典型等形式,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争当先进。开展向老书记、“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刘安国等学习活动,编辑出版《好书记彭练基》等本土教材,累计发放15000余册,激发群众干事创业激情。

治理激发。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设置“乡村治理督导员”公益岗位,开好“警民议事会”“警务协调会”两个会,用好综治中心、村规民约、法律援助中心三个平台,发挥政法干警、乡贤寨老、“两代表一委员”、平安大方和谐促进会四支队伍作用;探索推行村民出1元、村集体出1元、乡级出1元的“三个1元”模式,开展卫生评比、积分兑换,促进形成“我参与、我管理、我受益”的良好氛围,改变农村“脏乱差”形象。依法打击恶意争当贫困户、不赡养老人等影响和破坏脱贫攻坚工作的行为。

教育扶贫增智气

大方县大力实施教育对口帮扶、教师队伍素质提升、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办学条件扩容改善、职业教育脱贫富民、教育信息化推广等教育精准扶贫。

资助保障。完善贫困户子女从学前教育到大学全阶段免、奖、助、贷、补政策体系,政策覆盖率100%,发放各类学生资助13.17亿元,受益学生65.96万人次,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生达16.53万名。

设施保障。新建、改扩建学校171所,提质升级山村幼儿园160所,改造薄弱学校135所;恒大援建26所学校全部投入使用,广州市天河区派出10名优秀教师到大方挂职任教,引进贵阳一中、衡水中学等学校在大方县创办分校;引进清华大学等国内优质教育资源远程帮扶大方文惠实验中学等76所学校;城乡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验收。

关爱保障。建立“家庭、学校、社会+大数据”立体化关爱儿童模式,启动“万名教师大走访”活动,7962名教师与3.99万贫困户结对子,开展帮扶、关爱、劝返辍学学生;对因身体原因无法上学的学生,转入特殊学校学习或免费送教上门,送教上门1504次。恒大集团员工“一助一”结对帮扶大方县农村全部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和孤儿4993人,为留守儿童免费发放卫星定位电子手表2443只。

大方县建设50 个幸福新村和1 个集中安置点,搬迁入住贫困群众2.09 万人。图为入住恒大幸福二村的张奶奶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颜亨祥/摄)

技能培训强底气

大方县通过直接培训群众+提升干部政策指导力的方式,全面提升群众就业素质。

讲习培训。开展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活动,建立新时代农民讲习所332个,开展县、乡、村三级讲习28000多场次,培训40多万人次。

政策培训。着力让干部在帮扶中全面掌握政策,依托“脱贫攻坚大讲习大培训”等载体,对全县脱贫攻坚干部进行专题培训332场次5.9万人次。形成政策测试常态化机制,适时对县乡村干部进行脱贫攻坚应知应会知识测试,累计开展152次3.3万人次参加。各级干部通过走访宣传,召开板凳会、院坝会,宣传、落实国家惠民政策。

就业培训。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991期,10万余名群众受益;依托恒大帮扶开展吸纳就业大培训63期30141人,吸纳就业20851人,稳定就业4708人,月均收入3500元以上。开发护路员、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2万个,1.12万户贫困户5.15万人通过稳定就业实现脱贫。

结对帮扶添勇气

大方县着力把握群众思想动态,把脉问诊、对症下药,为贫困户排忧解难,帮助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正确观念,坚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下沉帮扶。构建县级干部包乡、科级干部包村、普通干部包户责任体系,深入开展“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兴勤俭节约之风、大兴真抓实干之风”活动。建立“3个28”督导帮扶机制,即28名县级干部担任乡镇脱贫攻坚指挥长,与市级下派的28名督导人员、先期脱贫的黔西县28名支援人员,共同组成督导组进驻乡镇开展督导帮扶工作。

定点帮扶。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农工党中央等累计选派19名县级干部、39名科级干部到大方挂职;县级选派1671名、乡级派出329名优秀干部长期驻村帮扶;健全县直单位“54321”、扶贫一线干部“1+N”结对帮扶工作机制,22596名各级干部与6.5万户贫困家庭“结亲戚”。在决胜脱贫攻坚关键阶段,县直单位除保留少部分干部保障正常运转外,其余全部驻村入户。

社会帮扶。恒大集团创新帮扶方式,选派661名优秀员工直接驻扎一线参与扶贫。引导县内企业、干部、群众捐款捐物;县政协发起“政协委员爱心之家”活动,每名委员每天捐资1元钱用于脱贫攻坚。

稳定增收聚财气

大方县围绕产业发展“八要素”,培育发展产业,激活贫困群众的“自我造血”能力。

规划发展。依托现有的“中国天麻之乡”“中国豆制品之乡”“中国皱椒之乡”等品牌、资源优势,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3+2+N”工程(“3”即天麻、辣椒、大豆三大优势产业,“2”即猕猴桃、优质肉牛两大特色产业,“N”即茶叶、刺梨、经果林、蔬菜等其它产业),每年稳定种植商品蔬菜10万亩、中药材12万亩、辣椒25万亩、烤烟14万亩、食用菌2.52亿棒,建成天麻(冬荪)基地6万亩、猕猴桃基地4万亩、蔬菜大棚8550栋;优质肉牛存栏7.45万头。

鼓励发展。全方位、多渠道筹措扶贫资金322.57亿元,让想干事、能干事的贫困群众更有干劲。发放创业担保贷款扶持1.3万户农户发展产业;发放“特惠贷”7.9亿元覆盖贫困户2.27万户。农工党中央在45个深度贫困村投入1800万元实施“同心圆博爱家园”项目,建立695万元的无息“生计金”,鼓励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脱贫;恒大集团通过设立3亿元“恒大大方贫困家庭创业基金”,鼓励引导贫困户创业脱贫。

合股发展。深入推进“三变”改革,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积极推广土地入股、劳动力入股、财政资金转股等,全面盘活农村资源,多种利益联结增加群众产业收入。全县2.46万贫困户9.85万人通过发展产业脱贫,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6260元增加到2018年的9469元,年均增长10.9%。

猜你喜欢

大方县恒大贫困户
白布河畔苍鹭飞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恒大集团扶贫
夏日荷景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保监会将派检查组进驻前海、恒大人寿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