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营风险行业差异、盈余质量与销售绩效

2019-09-05李晓

会计之友 2019年18期
关键词:绩效销售

李晓

【摘 要】 通过构建多元回归分析模型,从不同行业类型视角,考察企业运营风险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同时考察盈余管理对企业销售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行业企业存在一定程度的盈余管理行为,房地产企业通过盈余管理虚构收益的状况较为严重,商业企业内部可能的盈余操控行为导致销售绩效与理想值之间存在较大幅度偏差。最后建议:在衡量企业盈余水平时,强化对盈余质量的鉴证评价;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的监管,切实保护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未来的监管资源投入应向商业企业有所倾斜,以规避财务报表中的利润噪音。

【关键词】 运营风险; 盈余质量; 绩效; 销售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9)18-0099-07

一、引言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明确要求,审计师应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为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提供基础。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容包括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和可能导致重大错报风险的经营风险,以及被审计单位对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等。审计准则要求审计师对企业运营风险的关注程度如此之高,表明在现实运营实践中,运营风险是影响经营业绩不容忽略的重要因素。当然,在运营风险客观存在的现实背景下,同样不容忽视的是管理层为实现某些特定目的而实施的盈余操控行为。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不仅可以规避借款企业的逆向选择行为及道德风险,而且能够缓和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1 ]。会计准则是盈余管理所借用的有效工具[ 2 ]。尽管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有意识地限制了管理层操纵盈余的空间,但依然未能有效抵制上市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 3 ]。具体而言,盈余管理是管理层采用会计手段或通过特殊的交易安排,操控财务信息进而误导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决策的行为。随着全球科技进步的步伐日益加快,作为市场经济微观主体的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必须不断培育核心竞争力,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保障。由此,如何高效率地应对运营风险并提升销售绩效水平,关系到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已成为保护利益相关者权益的一项具有实际意义的重要问题。

基于以上现实考虑,本文从不同行业类型视角,考察企业运营风险水平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同时考察盈余管理对销售绩效的影响,以期为监管机构对企业运营活动的监管提供经验证据和有益建议。

二、文献回顾与理论假定

有关运营风险、盈余质量与销售绩效关联关系的研究,学术界已取得了一些理论成果。

(一)运营风险与盈余质量

关于盈余质量的研究,例如,应计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层为达到预期目標,在会计准则规制下,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或通过操控应计项目以实现特定盈余目标的行为[ 4 ]。有关运营风险与盈余质量关联关系的研究文献,例如,管理层操控会计政策和应计项目实施应计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幅度越大,财务报告发生错报和漏报的概率越高[ 5 ]。黄福广等[ 6 ]利用修正的Jones模型对IPO盈余管理程度及VC持股的影响进行检验,发现作为中小企业上市前的重要投资者,VC参股明显抑制了中小企业IPO时的盈余管理行为。施佳丽和蒋琰[ 7 ]研究表明,我国创业板上市企业在IPO时存在盈余管理行为,有风险投资背景的制造业企业盈余管理幅度明显较高。对监管机构而言,关注具有风险投资背景的制造业企业,防范其对盈余的过度操纵,对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运行具有重大意义。张横峰和梁国萍[ 8 ]研究发现,女性董事较多的上市企业,其会计稳健性程度较高,盈余管理水平更低。蔡宁[ 91 ]研究发现,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在IPO时和IPO后的盈余管理程度明显偏高,风险投资持股比例、董事委派情况、声誉及政治关联均与盈余管理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张雪华和陈小林[ 10 ]研究发现,会计师事务所向特殊普通合伙制改制转型后,对高风险客户的盈余操控表现出更低的容忍度。审计师识别出客户盈余管理行为后,将其作为审计定价决策的风险因素[ 11 ],会计信息质量对特质风险与盈余质量的相关程度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12 ]。李莉[ 13 ]运用管理层与投资者博弈模型分析了股权激励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随着高管持股比例增加,企业盈余管理更为频繁,目的在于分散自身所承担的风险。归纳起来,已有研究成果主要从分散风险、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视角研究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以期控制运营风险,提升企业会计盈余质量。

当企业控制权转移时,管理层通过盈余操控向资本市场传递出内部管理效率的积极讯号[ 14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应对面临的运营风险,高级管理人员利用操控财务数据的机会与能力,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实施自利性的机会主义行为。令人堪忧的是,高级管理人员掌握信息资源优势,在机会主义动机的驱使下,为应对运营风险压力,借助其财务信息专长对盈余操控行为加以掩饰,以防止被没有全面了解内部信息的外部利益相关者识破,由此导致企业实施一定程度的盈余管理行为。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1:为应对运营风险压力,管理层通过盈余管理行为“修饰”会计盈余水平,即采用综合杠杆衡量的运营风险水平与盈余质量呈显著关联关系。

(二)盈余质量与销售绩效

有关盈余质量与销售绩效的相关文献,如盈余管理导致了应收账款和存货项目的异常增加,也为管理层实施应计盈余管理提供了机会和操纵空间[ 15 ]。Graham et al.[ 16 ]研究表明,为了避免亏损和业绩下滑并实现特定的收益目标,管理层不免对会计盈余加以控制和调节。王克敏和刘博[ 17 ]研究表明,在资本市场不完善且企业治理不健全的背景下,高级管理人员操控盈余以协助购买方压低受让成本,换取个人福利的现象甚为严重。国有企业通过盈余管理调增利润,获取信贷资源的现象更为明显[ 18 ]。有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高于无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其目的在于顺利上市和退出,由此产生的风险导致企业在上市后的业绩出现持续性下滑现象[ 9 ]。齐祥芹和沈永建[ 19 ]研究发现,样本企业扭亏时的盈余管理水平显著偏高;当扭亏年度为牛市态势时,样本企业调增利润的动机更为强烈,释放的利润也会更多。谭青和鲍树琛[ 20 ]研究发现,相对于企业的税收规避行为,审计师更加关注会计—税收差异所蕴含的盈余质量信息。在股权分置改革后,IPO后的盈余管理幅度显著提高,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对大股东的盈余管理动机、盈余管理行为产生重大影响。未来的监管重点在于股票限售期满时的会计信息质量[ 21 ]。归纳起来,有关盈余质量行为与经营业绩走势的关系并未取得一致结论。

依据“理性经济人”假设,管理层具有自利动机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在追求私利最大化时保持了理性态势。应计盈余管理对私有信息交易具有不同的影响状态,在负向盈余管理过程中,公开的信息质量下降,来源于私有信息交易的超额收益增加,私有信息交易的效率随之提升;而正向管理过程中,鉴于市场中存在的“卖空限制”,私有信息交易的效率大幅下降。Kim and Park[ 22 ]接受国际“四大”合伙人、董事会成员访谈时提及,采用激进的经营决策实现盈利目标,产生的经营风险同时影响到了客户和审计师。由此,在应对运营风险的背景下,管理层不免通过盈余操控行为虚构销售业绩的增长,在实现管理层或大股东私利性目的的同时,损害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客观性要求。依照应计盈余管理和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盈余操纵观”,管理层在一定程度上做出的会计操控行为,粉饰了财务业绩,虚构了销售绩效水平。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2:为应对运营风险并实现收益目标,会计盈余质量与企业销售绩效呈显著关联关系。

四、描述性统计结果

被解释变量——操控性应计利润(DAP)均值为0.020,最大值3.624,最小值-1.034,标准差0.153;销售绩效(?驻GR)均值和中位数均为负值,最大值23.406,最小值-51.404,标准差1.027。以上结果表明被解释变量取值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表现出较大差异,存在通过操控应计项目向上或向下调控盈余的现象。解释变量——综合杠杆(DTL)均值为2.366,中位数1.639,最大值179.218,最小值-590.128,表明不同企业面临的运营风险存在较大幅度差异。

控制变量——行业类型中工业企业(INDUSTRY1)、商业企业(INDUSTRY2)、房地产企业(INDUSTRY3)、公用事业企业(INDUSTRY4)、综合类企业(INDUSTRY5)在企业总量中所占平均比重依次为66.52%、9.83%、9.06%、10.94%及3.65%,表明我国上市企业类型中,工业企业居于绝对多数。每股净资产增长率(EGR)最大值高达63.239,最小值低至-23.637;总资产净利润率(ROA)最大值为1.126,最小值仅为-1.988;资产总计(ASSET)标准差为1.284,呈现出较大变异性。以上数据分布状况均为从不同行业类型视角考察运营风险对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影响,以及操控性应计利润对销售绩效的影响提供了现实依据。

五、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表2报告了模型1与模型2回归系数估计值的统计结果。模型1中的解释变量综合杠杆(DTL)回归系数估计值为正,表明为应对运营风险,管理层会通过盈余管理“修饰”盈余水平,但使用综合杠杆衡量的运营风险与盈余质量指标没有呈现出显著相关关系,假设1未得以验证。原因在于管理层并非迫于运营风险的压力而实施盈余管理,这抑或暗示出在企业现实运营活动中,盈余管理行为的客观存在性。

深入分析行业指标(INDUSTRY)的影响,房地产行业(INDUSTRY3)指标回归系数估计值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为正,其他行业类型(INDUSTRY1、INDUSTRY2、INDUSTRY4)及综合杠杆与行业类型交乘项(DTL×INDUSTRY)回归系数估计值均未呈现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表明在不同行业中,房地产行业通过盈余管理虚构收益的状况较为严重,这不免引起人们对房地产市场“泡沫”的担忧。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的监管,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是对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督检查,以避免房地产企业向资本市场传递虚假盈余信息,切实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控制变量——每股净资产增长率(EGR)、总资产净利润率(ROA)、资产总计(ASSET)回归系数估计值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时间虚拟变量(YEAR)回归系数估计值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在我国即使是大规模企业,为了向市场传递出持续增长和良好收益等虚假信息,在不同年份亦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盈余管理行为。

模型2的解释变量操控性应计利润(DAP)回归系数估计值为负,但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控制变量综合杠杆(DTL)回归系数估计值为负,亦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表明从整体来看,在运营风险客观存在的情况下,企业销售绩效与盈余质量指标未呈现出显著关联关系,假设2在总体上未得以验证。从行业类型角度来看,行业类型(INDUSTRY)回归系数估计值均未呈现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暗示出不同行业销售业绩增长趋势不容乐观,或许与近一段时期以来宏观经济形势低迷有关。从变量的交乘项来看,可操控应计利润与商业类企业交乘项(DAP×INDUSTRY2)回歸系数估计值在10%水平上显著为正,这一结果向监管部门发出了强烈信号:商业类企业中很可能存在通过盈余操控以提升销售绩效的企业个体,即存在通过盈余操控虚构账面销售增长率高于可持续增长率的假象。在激烈的竞争格局中,由于对运营风险缺乏足够的关注,导致账面销售绩效与理想值之间存在较大幅度偏差,对商业类企业在现有基础上提升监管等级显得尤为必要。

模型2的控制变量每股净资产增长率(EGR)、总资产净利润率(ROA)回归系数估计值呈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资产总计(ASSET)、时间虚拟变量(YEAR)回归系数估计值未呈现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表明在控制可操控应计利润(DAP)等指标的前提下,企业发展势头及资产收益状况较好,反而出现了销售绩效下滑趋势,与现实情况不符。这也表明企业通过对应计利润等财务指标的操控,导致销售绩效指标不能反映真实的运营状况,其行为结果最终影响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经营业绩走势的客观判断,损害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强化对企业运营状况的监管,规避企业的盈余操控行为,保护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仍然是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当前企业“做强做大”背景下,强化法律保护等制度建设,对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式(4)—式(7)中,TACCi,t是企业的总应计项目,NIi,t是企业当期报告的净利润,CFOi,t表明企业本期的经营现金净流量,Ai,t-1是企业上期期末的总资产,?驻REVi,t为本期销售收入与上期销售收入的差额,?驻ARi,t为本期应收账款扣除上期应收账款的差额,PPEi,t为本期期末的固定资产净值,ROAi,t为本期的资产报酬率。从式(6)可以计算出非操控性应计项目的拟合值。操控性应计项目(AEMi,t)取值为当期应计项目总额与当期非操控性应计项目拟合值的差额,作为应计盈余管理的取值。该数值的绝对额越大,表明应计盈余管理的程度越高。用操控性应计项目(AEMi,t)替代模型1与模型2中可操控应计利润(DAPi,t),再次进行回归分析,检验假设1和假设2。回歸系数估计值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发现,模型1的解释变量综合杠杆(DTL)的回归系数为正,但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运营风险与盈余质量指标没有呈现出显著相关关系。管理层并非迫于运营风险的压力而实施盈余管理活动,再次暗示出在企业现实运营活动中,盈余管理行为的客观存在性。深入分析行业指标(INDUSTRY)的影响,公用事业(INDUSTRY4)指标回归系数估计值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抑或表明公用事业类企业拥有良好的内部控制措施,有效规避了管理层的盈余操控行为。而房地产行业(INDUSTRY3)指标回归系数估计值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工业企业(INDUSTRY1)、商业企业(INDUSTRY2)及综合杠杆与行业类型交乘项(DTL×INDUSTRY)回归系数估计值均未呈现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以上结果对模型1的分析结论予以强化并揭示出:应加强对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督检查,规避其向资本市场传递虚假盈余信息。控制变量中每股净资产增长率(EGR)、资产总计(ASSET)回归系数估计值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时间虚拟变量(YEAR)系数估计值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与表2中对应变量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模型2中,操控性应计项目(AEM)、综合杠杆(DTL)回归系数估计值为负,但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在运营风险客观存在的情况下,销售绩效与盈余质量未呈现出显著相关关系。从行业类型角度来看,行业类型(INDUSTRY)回归系数估计值均未呈现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与模型2分析结果保持一致。从变量的交乘项来看,操控性应计项目与商业类企业交乘项(AEM×INDUSTRY2)回归系数为正,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在商业类企业内部,存在通过盈余管理行为提升企业日常销售业绩现象,再次表明在现有基础上对商业类企业提升监管等级较为必要。每股净资产增长率(EGR)、总资产净利润率(ROA)回归系数估计值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资产总计(ASSET)、时间虚拟变量(YEAR)系数估计值未呈现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与表2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七、结语及政策建议

通过构建多元回归分析模型,从不同行业类型视角考察企业运营风险水平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同时考察盈余管理对销售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行业企业存在一定程度的盈余管理行为,管理层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修饰”盈余水平;房地产企业通过盈余管理虚构收益的状况较为严重,引发人们对房地产市场“泡沫”的担忧。

从整体来看,在运营风险客观存在的情况下,企业销售绩效与盈余质量指标未呈现出显著关联关系,但商业类企业内部存在通过盈余管理行为提升企业日常销售业绩现象。在激烈的竞争格局中,由于对运营风险缺乏足够的关注并予以应对,账面销售绩效与理想值之间存在较大幅度偏差,对商业类企业在现有基础上提升监管等级显得较为必要。

在当前企业“做强做大”背景下,强化法律保护等制度建设,对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保护利益相关者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衡量企业盈余水平时,强化对盈余质量的鉴证评价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的监管,其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对其盈余质量的监督检查,规避其向资本市场传递虚假盈余信息,切实保护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未来的监管资源投入需要向商业企业有所倾斜,关注其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经营目标、战略与可能导致重大错报风险的经营风险,以及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规避财务报表中的利润噪音。

本文选取了应计盈余管理指标,考察企业运营风险对盈余质量的影响,以及盈余质量对销售绩效的影响。未来的研究以期获取更为全面的数据资料,对盈余质量相关问题展开更为全面的分析,有效鉴别财务报表中的利润噪音,为监管机构提供经验证据,丰富现有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FRANCIS J, LAFOND R, OLSSON P M,et al. The market pricing  of  accruals quality[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5,39(2):295-327.

[2] 沈烈,张西萍.新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07(2):52-58.

[3] 程书强,杨娜.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可能性及实施途径分析[J].管理世界,2010(12):178-179.

[4] SCHIPPER K. Commentary on earnings management[J].Accounting Horizon,1989,3(4):91-102.

[5] HENINGER W 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uditor litigation and abnormal accrual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1,76(1):111-126.

[6] 黄福广,李西文,张开军.风险资本持股对中小板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的影响[J].管理评论,2012,24(8):29-39.

[7] 施佳丽,蒋琰.风险投资对创业板上市公司IPO时的盈余管理的影响[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4(2):64-69.

[8] 张横峰,梁国萍.女性董事提升企业会计稳健性了吗:基于A股的经验证据[J].江西社会科学,2015(6):210-215.

[9] 蔡宁.风险投资“逐名”动机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15(5):20-27.

[10] 张雪华,陈小林.特殊普通合伙制、客户潜在诉讼风险与盈余管理[J].当代财经,2015(7):108-117.

[11] 蔡利,毕铭悦,蔡春.真实盈余管理与审计师认知[J].会计研究,2015(11):83-89.

[12] 花冯涛.公司特质风险、信息披露质量与盈余管理:基于深市A股市场的实证检验[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38(3):79-89.

[13] 李莉.公司高管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J].统计与决策,2016(2):159-162.

[14] DEANGELO L E. Managerial competition,information costs,and corporate governance:the use of accounting performance measures in proxy contest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8(10):3-36.

[15] COHEN D A, DEY A, LYS T Z. Real and accrual-based earnings management in the pre-and post-sarbanes-oxley  periods[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08,83(3):757-787.

[16] GRLHAM J R, HARVEY C R, RAJGOPAL S. 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corporate financial reporting[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5,40(1):3-73.

[17] 王克敏,劉博.公司控制权转移与盈余管理研究[J].管理世界,2014(7):144-156.

[18] 马永强,赖黎,曾建光.盈余管理方式与信贷资源配置[J].会计研究,2014(12):39-45.

[19] 齐祥芹,沈永建.市场态势、公司扭亏与盈余管理[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37(1):103-113.

[20] 谭青,鲍树琛.会计—税收差异能够影响审计收费吗?——基于盈余管理与税收规避的视角[J].审计研究,2015(2):81-88.

[21] 方军雄.股权分置改革与IPO前后盈余管理行为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16(2):28-37.

[22] KIM Y,PARK M S.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 and auditors' client-retention decision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4,89(1):367-401.

[23] DECHOW P M,SLOAN R G,SWEENEY A P. Detecting earnings management[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5,70(2):193-225.

[24] CORE J E,GUAY W R,KOTHARI S P. The economic dilution of employee stock options:diluted EPS for valuation and financial reporting[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2,77(3):627-652.

[25] KOTHARI S, LEONE A, WASLEY C .Performance matched  discretionary  accrual  measure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5,39(1):163-197.

猜你喜欢

绩效销售
这四个字决定销售成败
给人带来快乐的袜子,一年销售1亿美金
基于SCP范式对我们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市场的分析
“营改增”对水上运输业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京津冀区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研究
销售数字
品牌销售排行
品牌销售排行
品牌销售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