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格拉纳多斯《戈雅之画》

2019-09-05别克

参花(上) 2019年8期

摘要:钢琴组曲《戈雅之画》是西班牙钢琴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格拉纳多斯的晚期杰作。本文将重点介绍该作品的艺术成就及艺术地位,尤其着重介绍该套曲中第四、第五部分作品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以及演奏技巧,以此阐释本部作品的优秀之处。

关键词:格拉纳多斯 《戈雅之画》 钢琴组曲

钢琴组曲《戈雅之画》是西班牙钢琴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恩里克·格拉纳多斯(Enrique Granados 1867—1916)晚期的杰作。格拉纳多斯在整个西班牙音乐史上,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和艺术地位。该作品在格拉纳多斯的所有作品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也是其标志性的作品。关于《戈雅之画》的创作和完成时间,历史记载上有一些出入,一些文献中记述是于1911年完稿,而另一些文献中则认为创作时间是1912年至1914年之间。虽然创作时间有出入,但是,不管是哪年开始抑或是哪年结束,都说明了作品《戈雅之画》的创作时间并不短。作为一位西班牙代表性的钢琴作曲家,在他的作品中很少有需要这么多年才完成的作品,可见,此作品在格拉纳多斯艺术生涯中的地位和在西班牙音乐中的地位之高。

为近代西班牙音乐做出重要贡献的三位著名音乐家分别是:伊萨克·阿尔贝尼兹(Isaac Albeniz,1860—1909)、恩里克·格拉纳多斯(Enrique Granados,1867—1916)和曼努埃尔·德·法利亚(Manuel de Falla,1876—1946)。其中,伊萨克·阿尔贝尼兹被誉为西班牙民族音乐之父,他的音乐思想和艺术作品影响了西班牙整体音乐的创作风格和发展方向,他的作品将西班牙特有的文化传统编织成美好的画面并记录下来。格拉纳多斯作为他非常著名也非常优秀的学生,完美地继承了其老师的音乐传统和音乐风格。无论是什么样的音乐风格,最终的音乐精神都是十分刻骨铭心且表现出非常珍贵和乐观的民族精神。作为西班牙音乐的开拓者和继承者,他们把民族音乐真正地推向世界,让世界认识西班牙民族音乐,让世界认可西班牙民族音乐。他们是西班牙“民族音乐的新开拓者,用西班牙音乐的特色博得世界的赞赏”。

佩德雷尔在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和专业修养三方面,引导格拉纳多斯学习并深入研究西班牙数百年民间音乐中保留下来的宝贵素材,并综合当时欧洲音乐的发展趋势去传承和创新西班牙音乐,革新西班牙音乐思想为西班牙音乐发展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尤其是他着重培养了格拉纳多斯在美学方面的观点,促使其具有独特的艺术品位。同时根据西班牙民族的传统特征,利用乐派先驱的民族乐派教学理念,将格拉纳多斯培养成为一位真正有创造力、有传承、有思想境界的音乐家。格拉纳多斯除了在音乐上有着过人的能力之外,在绘画方面也有着一定的素养和与众不同的见解,所以当他看到戈雅的绘画作品时,有着深刻的体会,并希望将这种体会用音乐表达出来。

格拉纳多斯的音乐在风格上既有类似肖邦式的热情和温柔,同时还夹杂着一点点浪漫的忧郁,又有他自己独特的、民族性的、民族情怀的精湛作曲技法,他所拥有的在演奏中即兴发挥的能力,也是很多音乐家无法企及的。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出非常典型的西班牙民间舞蹈的音乐特征,这些音乐节奏韵律感极强,并将钢琴技巧完美地融入令人闻之便想跟随其翩翩起舞的音乐节奏中。同时,西班牙音乐中还洋溢着独特的地中海人的欢乐。或许是由于地中海丰富的日照的原因,西班牙人独有的那种乐观和热情也赋予他的钢琴音乐以新的元素。

虽然格拉纳多斯的音乐在浪漫中透着一丝忧郁的色彩,这种特有的风格让他的作品变得独树一帜。但围绕着全曲的那种喜悦情绪或者悲伤之后的喜悦,还是能够让听者被感染。格拉纳多斯在给他的朋友J.玛拉茨的信中写道:“在《戈雅之画》中,我企图赋予一种个性特征,一种苦涩和优雅的混合物——它们是典型西班牙的:那种突然充满爱和热情的情感,戏剧性和悲惨的,就像在戈雅的作品中所看到的。”在被誉为西班牙的“钢琴诗人”的格拉纳多斯身上,有着浪漫主义的典型风格,不过更引人注意的是他音乐中印象派的风格和写意的音乐描写。格拉纳多斯把戈雅这位为宫廷服务的西班牙绘画大师的作品从画布上流淌到音乐中。他的音乐隐约有着肖邦式的浪漫和细腻,同时更加明显的是即兴式、印象派的那种写意。在格拉纳多斯的《戈雅之画》中,那种印象派独有的如丝般滑润的声音效果,让人感到缥缈的听觉效果,这是他独有的艺术感染力,这种感染力是任何一位西班牙艺术家都无法企及的。

《戈雅之画》全曲包含六首乐曲,整首作品有着虽然曲折但却完整、统一的结构布局,也拥有着旋律感和即兴感很强的艺术色彩。这个套曲中的每首作品独立成曲,展现着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每首乐曲都展现着不同的性格和思想,但最终都围绕着套曲的中心思想在进行。作品描绘了一段18世纪马德里下层社会中玛霍和玛哈的凄美爱情故事。纵听《戈雅之画》可以发现,格拉纳多斯特别重视乐曲的歌唱性和旋律化,他的这部钢琴套曲生动地将平面上的图画变成具有“歌唱化”和“诗意化”的旋律走进听众的心里。虽然有的部分有些小小的忧伤,但整个音乐还是充满了歌唱性的旋律感。这一整套作品的每一句“话”都有其中的寓意。无论音乐进行到哪里,总有动人的旋律围绕着我们。

这部作品由六首小曲组成,标题分别是:《情话》《窗边的對话》《灯光下的凡丹戈舞》《少女与夜莺》《爱情与死亡》《尾声:幽灵的小夜曲》。其中第四首和第五首是最为出色的。无论是从情感还是旋律性以及歌唱性上,都最为成功。

第四首《少女与夜莺》,是听完让人流连忘返的乐段。它所表达的情感是深刻的,是耐人寻味的。乐曲中有着沁人心脾的夜莺式悠扬的华彩式的歌唱。在这种快活的灵感下,格拉纳多斯创作出了这首非常可爱的曲目。虽然它描述的是玛哈和一只夜莺的对话,表达的却是她对玛霍的爱和思念。但是在她和夜莺的对话中,其实并不是一个寡妇的忧伤,更多的是表现了一个妻子的妒忌。这首乐曲是整个套曲中相当抒情的乐段,在旋律中讲述着故事,抒发着情感。格拉纳多斯在抒情乐段的创作方面,有着其他作曲家无法比拟的肖邦式的浪漫唯美。作为西班牙的钢琴诗人,他对浪漫的体现不亚于肖邦,悠扬歌唱的曲调能够勾起听者的共鸣,也能够很快走进听者的心中。更可贵的是,格拉纳多斯把这种肖邦式的浪漫唯美融入了自己西班牙的血液中,把民族音乐和浪漫主义色彩的音乐结合在一起,创作出了这部成功的作品。

在《戈雅之画》作中,既有令人愉悦的方面,也有着表现人民生活苦难的阴暗面,这些细致的刻画都体现在第五首《爱情与死亡》这首乐曲中。爱情是美好的,是令人回味的,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是值得回味的记忆。在第五首乐曲中,利用格拉纳多斯十分擅长的浪漫主义描写手法记述了爱情的浪漫。整个乐曲细腻、浪漫、生动地描写着爱情给玛哈和玛霍带来的美好回忆和美丽场景。但是在这种浪漫的曲调中,有着深刻的叙事性和忧郁的抒情性。乐曲描述玛哈与濒临死亡的玛霍深情相拥,在过去的种种回忆中,回想起一起度过的岁月,依依惜别。乐曲将整部套曲之前愉悦的气氛慢慢过渡性地烘托成忧伤难过。这首作品是格拉纳多斯深度触及戈雅画作的阴暗面的典型作品。曲风慢慢变得凄凉,听者也会随着旋律的变化,被忧伤的情绪感染。为即将逝去的玛霍感到悲哀和遗憾,也被玛哈和玛霍的爱情感动。

整首套曲在音响处理方面,非常值得推敲。前半部分热情、流畅地表述夜莺歌唱。接下来是悲伤、忧郁的情感表现,多变性的陈述在整首套曲中贯穿、流淌。格拉纳多斯的《戈雅之画》如此色彩斑斓、绚丽多姿,把戈雅画在画布上的作品变得鲜活、明亮,具有流动性,能够流淌进听者的心里,征服所有的听者。格氏曾说:“我个人的感受是,《戈雅之画》有一种优美与苦涩并存的混合气氛……”这种情感的术语有时戏剧性般多情和充满热情,有时又悲剧性地变化,就好像戈雅画作所要表达的情感。《戈雅之画》这部套曲中的每一首乐曲都不是只有单一的情感和形象的描绘。它有着西班牙式活泼、自然、随歌起舞的律动。在多变式的音乐情绪中,这种韵律交错出现,给听者新鲜感和期待感。时而激动,时而悲伤,时而跳跃,时而舒缓,时而细腻,时而如诗如画,时而如泣如诉。 这种多变情绪的融合丰富了乐曲的内在情感,赋予音乐不同的形象,给人以跌宕起伏的感觉。

乐曲在主体与变奏方面,也同样有着过人之处。作品中经常会在一首乐曲中含有两个主题及其变奏,以及主题的变形。虽然这种方式看起来比较不整齐,甚至有点复杂。但是在格拉纳多斯的手中,却显得非常流畅和自然。主题一是演绎模仿吉他的弹奏,扫弦的特征、跳跃、轻盈的半音阶进行,连贯、流畅,带给人一种神秘感、快乐感和轻松感。在迅速进入的主题二中出现了情绪变化的减四度、增二度音程和半音下行,与之前的情感形成很鲜明的对比,在这些音程和变化半音的烘托下,此处的色彩变化较为明显,气氛被烘托得较为凝重,令听者的呼吸跟随乐曲进行开始紧张起来。本曲将轻松的感觉与紧张的气氛自然而然地衔接起来,这是很多音乐家都无法企及或拥有的能力。令人不得不赞叹格拉纳多斯细腻而丰富的表现手法,以及其润物细无声式的感情变化。

第五首乐曲《爱情与死亡》是格拉纳多斯突出表达其非常强烈的悲剧性的典型乐段,他将全曲推到了整首乐曲的高潮阶段。这首乐曲的音响部分是整首套曲的转折和关键。从喜悦、热爱到深深的悲哀和不舍,这种情感的急速变化,一旦处理不好就会让人有欣赏两个不同作品的感觉,但是格拉纳多斯做到了,他掌控了全曲的悲喜情感,掌控了全曲的高潮和转折,并把它完美地展现出来。让这首作品的音响在统一中有着改变,让听者完全领悟它的悲喜,在欣赏这首作品时一直跟随着乐曲的情感,不舍得有一丝遗憾。因此,不论是从乐曲的安排顺序来看,还是从故事性的构思来说,《戈雅之画》都突出了悲剧性的转折,表现出了很强的戏剧性。正是这样,《戈雅之画》才是一首具有完整内容和深刻人生内涵的传世佳作。

在演奏技巧方面,鉴于这部作品的情感特殊性和转折幅度的起伏性,对演奏者在演奏时的手腕和手掌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在弹奏柔和愉悦的乐段时,演奏者的手腕要尽量保持水平和平稳,手掌架子要撑牢,下键要慢同时还要深,要有将身体的力量推入琴键的感觉。与此同时,还要将手臂的力量自然地运送下去。下键时演奏者可事先想象出高声部“透亮”“纯净”“质感”的声音,同时下键要力度适中。《爱情与死亡》的悲剧性十分强烈,它的演奏方式更是需要细腻和小心翼翼。每一个音的触键都要控制情绪,要非常忧伤,忧伤的情绪要从心里透出来,慢慢传递到手掌、指尖,最后传递给听者。在愉悦的演奏和忧郁的演奏旋律中,手腕都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要保持平稳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时刻保持放松,一旦僵硬,就会影响到作品中的情绪,情感的传递就会受到阻碍,音色就不会深入人心。

格拉纳多斯的《戈雅之画》是一部抒情性的浪漫叙事曲,但是想全面地评论这部作品的气质,是需要很多定语的。不难发现,格拉纳多斯的作品不仅注重对内心情感的写意和抒发,并在抒发的过程中,表现其民族风格,具有浓烈的乡土气息和贴近生活的感染力。 总之,这部源自图画作品启发的乐曲,在忧伤的情绪和悲剧性的结尾中,把作者的作曲风格和特色淋漓尽致地演绎了出来。

参考文献:

[1]肖潇.走近格拉纳多斯——钢琴组曲《戈雅之画》的审美赏析[J].艺术评鉴,2018(08).

[2]付宁.《戈雅之画》实际演奏中独特音乐风格探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4).

[3]张芳.浅谈格拉纳多斯及其钢琴套曲《戈雅之画》[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02).

[4]肖益清.钢琴组曲《戈雅之画》的音响处理[J].电影评介,2008(21).

[5]肖益清,曾潔婷.钢琴组曲《戈雅之画》的抒情性探析[J].江西教育,2008(30).

[6]朱雅芬.西班牙钢琴音乐的黄金时期[J].钢琴艺术,2004(10).

[7]代百生.中国钢琴音乐与跨文化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2010(01).

[8]周为民.钢琴演奏技术的形态分析[J].中国音乐,2007(04).

[9]代百生.德彪西的钢琴作品《塔》中的东方情调诠释[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7(01).

[10]江海燕.钢琴演奏与内心听觉[J].中国音乐,2005(01).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西班牙钢琴的黄金年代”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6B038);本文系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博士科研基金项目“19世纪末西班牙钢琴音乐研究”的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别克,男,博士研究生,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