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基础和声》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
2019-09-05蒋笑一
摘要: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普遍进行了《基础和声》这门教材的讲授,在培养学生音乐技能与音乐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基于《基础和声》教学现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联系教学实践给出具体改革措施,旨在推动课程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音乐人才。
關键词:普通高校 《基础和声》 教学改革
一、引言
《基础和声》是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中的主要课程,是音乐教育的基础内容,呈现出理论性与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此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采取传统教学方式过度讲解理论知识,不重视音乐实践环节,使得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普通高校《基础和声》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单一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选择单向教学的模式。课堂教学时,教师往往侧重于灌输音乐理论知识,忽视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侧重理论讲述的方式容易使得学生感到音乐课堂枯燥无趣,无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与此同时,《基础和声》教材大多存在局限性,侧重讲解传统和声内容,以及进行四部和声写作练习。
(二)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基础和声》教材存在严密的逻辑性,有很多法则需要遵守,使得学生出现畏难情绪。教师课堂上较少拓展课本以外的知识,甚少提及近现代和声、民族调式和声等,趣味性不强,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厌学心理。值得注意的是,《基础和声》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但大部分高校教师侧重于讲授和声理论,以致出现“哑巴教学”的情况。如部分教师在进行和声习题的讲解时,只是简单讲解,不进行演奏,无法使得学生产生听觉联想。还有部分教师不重视音响效果,认为只要遵守基本规则就行,忽略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性与音乐素养,出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
三、普通高校《基础和声》教学改革措施
(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教师在为学生进行和声内容讲解时,一定要与相关音乐的实际效果相结合。如对和声习题进行分析时,首先要利用钢琴进行现场演奏,且同一习题至少要配上三种不同的和声答案,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不同和声旋律所配合出的不同音响效果。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在锻炼学生和声听觉的同时,提高其对音乐作品的审美和赏析能力。此外,在和声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适当多进行一些合唱练习,通过合唱帮助学生体会声部运行的规律。和声语汇以及四部和声所产生的音响效果,能够帮助学生从思维方式上进行转变。
(二)注重民族调式学习
到目前为止,国内高校所开展的《基础和声》教学内容主要以西洋乐的大小调式为主,对我国的民族调式和声内容收录甚少。所以,教师在实际和声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将我国民族调式特色加入其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改进和延伸。
在世界文化宝库中,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独一无二,无可比拟。在我国众多音乐作品中,民族风格占大多数。但是如果我们利用课本中学到的大小调体系功能和声对其进行分析和演绎,那么就会出现曲子旋律风格与和声演奏不和谐的现象。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和声教学时,既要对西方的和声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同时还要渗透本民族的调式及和声理论,加强学生对民族调式和声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在提高学生和声学习效果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赏析民族音乐作品。
(三)改革优化教学内容
湖南文理学院艺术学院积极进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大幅度压缩理论课时,不同程度地对原有教材的内容进行删减。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做好各课程之间的衔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上课前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如果教学时并没有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概念,会使得学生接受新知识时出现问题,或者虽然利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新知识,但离开课堂后又会回到原有知识体系中。因此,教学时要依托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学习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内容时,学生往往会不由自主地认为这部分内容不重要,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增加具体案例,选择合适的知识呈现方式,使得学生明白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并不是无用的,而是可以在具体工作中应用的,提高学生对这部分理论知识的重视程度。
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模式,使和声课堂教学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和声习题讲解时可以采用与学生互动的形式,如在进行旋律调式的分析、和弦的选择、低声部旋律的写作、内声部的填写等步骤时,可征求学生的不同答案。
四、结语
总之,高校《基础和声》的教学工作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改善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大胆创新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基础和声》作为音乐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应得到各方的重视。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文理学院基金项目(项目编号:JGYB1868)。
(作者简介:蒋笑一,男,硕士研究生,湖南文理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小提琴演奏与和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