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 企业文化的价值和未来的发展
2019-09-05孟凡驰
孟凡驰
企业文化就其本质而言,是企业组织的管理文化、经济文化和经营文化,其核心任务有两个,其一是用文化的规律管理企业,凝聚员工意志,形成高度的文化认同和强大的组织力量以达成企业目标;其二是将文化元素融入企业产品和经营之中,提高产品的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使产品和经营有更强劲的竞争力和更广阔的市场,促进企业不断进步。对企业而言,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实现文化管理,全面升华企业产品和人品。对社会而言,企业文化的职责是不断创新亚文化,成为社会文化生长点和不竭的源泉,从而不断丰富社会文化,促进社会文明的繁荣与进步。
企业文化理论研究和实践对中国企业发展的意义
企業文化将中国企业管理引领推进到一个新时代。从世界范围来看,企业管理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即:第一阶段是经验性管理阶段,师傅带徒弟,父母带子女,作坊式经营,管理方式比较简单;第二阶段是泰罗式管理,也称为古典科学管理模式;第三阶段是行为科学,人际关系管理阶段;第四阶段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于世界的理性主义管理时代;第五个阶段,就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文化管理时代。从管理发展史看,文化管理是世界性的管理新时代的到来。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们的企业管理很不成熟,整体的管理基础、管理技术、制度建设还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基本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行政管理方式,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现代化的符合市场经济的管理方式。到了80年代企业文化管理方式兴起以后,中国的管理虽然比较落后,但时代已发展到文化管理时代,历史把我们拉到与发达国家同一个起跑线上,共同面对文化管理新形势。国际化市场趋势促使中国的管理上升到一个新的管理时代,与世界管理能够并驾齐驱。尽管我们没有经历过必要的工业化过程,大量缺乏管理的基础和理论,但国人的勤奋使我们克服了很多困难,努力使自己跟上时代,适应了文化管理的形势。现代的企业文化建设,将我们中国企业管理从比较粗放的管理模式逐步提升到现代化管理时代。
建立了企业信仰体系,形成了企业发展的强大凝聚力。一个民族没有信仰,就没有灵魂,人民就没有力量,国家就没有希望。企业如果没有信仰体系,就没有底线,没有原则,员工发展就没有方向,企业的信仰体系对员工的价值追求至为重要。企业文化并不能自动让员工产生企业想要的行为,企业文化只有上升到信仰才有价值,因为企业文化只有被信仰才有力量。如果企业文化只是形成理念体系,提炼出企业文化宣言,这样的企业文化注定与企业管理脱节,无法和谐并存,更不要说促进企业绩效的改进。只有企业文化被信仰之后,企业信仰塑造完成之后,对于制度才会有统一的理解,对于行为才会有统一的判断标准,也只有这时候,企业中才会形成管理者所需要和期望的氛围,并且这种氛围能够得到维持和自我培育。中国文化大厦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靠企业文化的牢固和丰富,在塑造民族信仰体系方面,企业文化功不可没。
使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系统化科学化。新中国建立以后,我们形成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两参一改三结合”等,还有最近几年形成的高铁精神、航天精神等等,这些内容只是企业文化体系中的一部分,相对企业文化理念、制度规范和物质三个层次而言,显得比较分散单一。企业文化理论传入后,大多数企业文化体系不断健全并规范化、系统化,内容及层次也清晰起来。全面系统的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员工精神状态饱满,企业发展后劲倍增、充满活力。
提高了对人的主体地位的重视,建立了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文化是人的本质规定性,它规定了人作为人的基本特征,文化即人化。在贯彻以人为本的过程中,既关心本公司员工,也关心客户,关心每一个人的成长和需求,帮助每一名员工设计职业生涯,我们要能够做到这种程度才是真正以人为本。在企业文化管理方式传入之前,我们的企业多数是把人看成是简单生理人、物理人,没有看成文化人,没有把人看成是具有价值追求的文化主体人。运用文化管理以后,化解了人际关系中的很多矛盾,也避免了很多剧烈冲突的爆发,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管理方式。
启发了企业家的文化觉醒,激发了企业家使命意识和文化担当精神。文化决定心胸,心胸决定格局,格局决定企业成败。企业文化打开了企业家全新的事业视野,使一大批企业家惊喜地发现文化思维原来如此奇妙。他们积极实践,努力把物质商业上升为新时代文化商业。企业家为什么活着?为什么办企业?这些终极追问,事业价值的思考,在纯物质化公司是得不到体现的,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才能思考这些问题。这些问题考虑得越深,企业家站位才会越高,胸怀才越宽广。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讲“敬天爱人利他”。企业家在考虑谋利时,谋天下之利而不是一己之利,谋长久之利而不是眼前之利,那么这个企业家考虑问题的眼界、心胸就大不一样了。这才是伟大的企业家,有社会担当,有促进民族发展的责任意识,有经营遵循的崇高精神。
提高了企业改革重组的水平。文化本质融合保证组织体制整合的最终成功。改革40年中,企业的重组改革不断深化推进,尤其是国有企业的重组能不能真正做到一加一大于二,达到预期的规模效应,这关键在于文化融合。如果文化价值观没有高度的认同,重组后的企业仍然是你们我们而不是咱们,员工行为达不到自觉一致,这样的组合是形式上的组合。目前国内重组企业因文化不能够包容而产生的阻碍屡见不鲜。在今后的企业发展中,重组并购会很多,文化融合是重组成功的前提和本质要件。
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实现跨文化经营提供了根本的解决方案。在开放的国际化中,企业世界性的交流合作最大的冲突是文化。中国企业无论是“走出去”还是“请进来”,遇到的最大障碍都是文化差异。中国人在技术层面、制度层面、体制层面、物质层面、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难都会在互联网时代的作用下,通过勤奋和努力来解决。改革开放这些年,我们在技术、环境和设备上跟发达国家差距越来越小,但是我们很多企业却解决不了走出去以后的文化障碍与冲突问题。这些文化障碍与冲突表现在宗教信仰、法律法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甚至于潜规则等方面,这些文化差异一定程度地阻碍了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企业文化理论研究和实践对中国社会进步的意义
企业文化是现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中国文化内涵。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代一代人逐渐积累创造的。处在世纪之交这几十年之间,我们这一代人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应该做哪些贡献?应该做出什么样贡献?我认为要使中华文化在目前能够得到丰富发展创新,就要进一步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社会有各类亚文化,如行政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医院文化等等,但是哪一种亚文化都不如企业文化力量更强大。因为企业不仅聚集了最多最有价值的资源,聚集了最新的技术设备和优秀人才,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组织发挥实践作用的载体,因此可以说,企业文化发展的程度影响着国家文化发展的水平。
为中国千年文化走向社会基层寻觅到了有效的方法。文化怎样武装基层的民众,这是一个长久重要的社会课题。在传统社会里,文化研究被认为是一个高精尖的领域,文化创造活动局限在少数社会精英群体,局限在学者范围内,是象牙塔里的事业。1980年的文化高潮中,社会精英群体意气风发地掀起又一轮文化争论,但社会基层波澜不惊。这种不能对基层产生作用的文化活动,其社会意义也受到很大限制。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实战性的管理思想,能在企业管理中直接应用,能促使经济不断发展,促进企业精神不断升华,促使价值观不断得到确立认同。企业精神物质两个方面都得到提升,员工幸福指数提高了,文化才真正搅动了基层一池春水。
文化的经济价值和现代化功用得以充分证明。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文化是用来抚慰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愉悦人们的精神生活的,它跟现代化管理是无关的,对现代化没有作用,对经济发展也没有作用。企业文化通过生产、经营产品和战略等直接作用于企业,用文化推动经济发展,用实践告诉人们,文化不仅升华精神文明,也创造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文化的经济作用和现代化功用之鱼与熊掌可以兼得。
构筑了经济文化之间的发展桥梁,使经济与文化立体融合发展。在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文化二者是分离的,人们很少关注到文化对经济的发展作用。企业文化是应用型的理论、实战型的理论,是介于抽象、基础文化理论和企业实践之间的一种理论。很有效地把国家的大文化和企业微观经济实践结合起来,通过与经营、管理、产品、战略相融合,把文化应用到这些企业的实际工作中,能够使经济和文化自然融合在一起,这就解决了经济和文化之间的隔阂,促进了经济发展品质的提升,实现了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
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文明实现最有效的方法。就工作对象而言,企业文化无非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人的精神需求问题,一个是经营管理的问题,这和企业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总体目标是契合的。企业文明建设这么多年,很多企业效果仍然不是很明显,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厘清文明与文化的关系。文明是一个社会或组织发展水平达到一定阶段的标志性成果;而文化是一个动态的活动方式,企业文明目标必须通过文化建設活动来实现,通过量变达到质变后就形成一个新文明,再通过文化建设达到一个更高的文明,因此我们说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文明实现找到了一个有效的实现方式。
我们40年来的改革开放实现物质发达、经济繁荣,但是我们的富裕程度和文明程度形成了一个比较大的距离。究其原因在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只把自己定位为一个物质生产者,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建设。所以在企业发展当中就出现了物化程度较高、文明程度不够高的畸形状态,这是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我们希望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和社会的文明程度,使文明与富强并驾齐驱。
新时代企业文化走势与展望
企业文化内容的更新丰富因时代而变,企业文化的重塑是一项永在路上的事业,文化管理时代刚刚开始。
趋势之一:企业文化软实力地位进一步上升。
我们将进入软实力地位不断上升的时代,企业文化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软实力在国际上受到普遍重视,中国也提出了软实力规划设想,近几年以来还制定了很多措施。但是我们要注意到,在中国,有20%比较优秀的企业建立了完善的文化体系,认识和实践很自觉,方法也很成熟;有30%~40%的企业,认识到文化的价值,但建设方法还不是很成熟、比较薄弱。还有40%左右的企业对文化认识还处在一种蒙昧原始状态,其文化尚处在自发阶段。文化是企业第一软实力,文化不成熟会导致政治不成熟、经济不成熟。文化不彰,企业就无法提升经营品位,就难以国际化、难以创一流。
趋势之二:以人为本的共识和实践将不断深化。
我们处在一个智慧集约化时代,以人为本认识和实践在不断加深。智慧集约化是和劳动力密集型时代相对而言,知识、信息、互联网的空前发达为其主要特征。人们所掌握的知识和信息在爆炸式增长,其速度和体量超过以往任何时代。更多的草根民众被新知识新信息武装,激发了创造性冲动和欲望。在智慧集约的时代,文化创造不再局限在少数精英群体当中,而是渗入到社会基层群体中。在融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信息传播者和文化传播者,信息化技术成为放大人本文化功效的杠杆,文化传播的速度、价值认同的效率被大大提升。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个员工的价值创造愿望,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重大命题。
趋势之三:企业主导价值观的一元性和员工个体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协调将成为更重要的任务。
我们处在一个价值多元化时代,由于知识信息量的加大,知识信息专业化内容不同,人们对知识和信息加工处理的方法不同,使人们对事物的观察分析角度不同,人的价值评价、价值取向日益多样化,非黑即白的简单思维已经不适应当下和未来社会了。个人价值取向多样性与企业发展导向的一元性必须高度结合,才能形成团队合力,达成企业目标。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社会,对同一个问题见仁见智,这是一种不可改变的社会现实,也是不能逆转的历史趋势。企业作为一个团队,代表其方向战略的主流价值观是不容分散和模糊的。怎样协调企业主导价值观的一元性和个人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冲突问题,达到文化高度认同,让个人的职业追求和企业的发展能够协调起来,这将是一个解决文化障碍的长久命题。
趋势之四:提升产品文化含量适应体验经济时代。
我们正在体验经历的经济时代,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一个国家从温饱到物质繁荣的变化,必定促使人们消费方式的改变,消费欲望的不断升级。人们从对产品服务使用价值的追求到对产品服务文化价值的追求,是一个时代的变化。文化体现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表现在战略由企业文化引领,制度模式由文化理念决定,产品的文化价值体现为高度文化含量。所谓文化含量,一是使用功能多元化,二是产品色彩丰富,三是产品造型独特,四是产品和服务无限追求人性化、个性化,让客户体验舒适。最近,中国有个著名的冰箱企业,过去是冰箱行业的龙头老大,现在陷入非常艰难的境地,分析来分析去,问题的根源就是文化不能够与时俱进;企业产品迭代创新的速度太慢,现在冰箱都是四开门,使用功能多样化,外观设计流线型,而他们多少年没有改进;文化理念、审美文化与对人们文化变化把握等方面的落后,导致这个冰箱企业的困难。众多案例启示我们:产品要加强文化含量的提升,服务要追求全新的文化感受,客户在享受你产品和服务的时候,感受到一种新奇的文化体验,和传统的满足物质需求不一样,管理更讲文化,经营更强调文化个性。
趋势之五:企业文化升级换代适应快速变化时代。
我们处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企业未来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企业面临各种形式的不断重组发展,如果企业文化融合重构水平高,企业重组后就会迅速形成市场竞争力,避免重组的失败。所以要强调企业文化管理适时升级换代。企业文化理论传入中国,唤醒了中国企业家的文化自觉,企业文化实践已近40年时间,不少企业的文化体系比较健全,也比较成熟。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环境的變化,它必须不断更新、不断升级。比如竞争理念,中国企业从计划经济的反对竞争到市场经济的强调竞争,再到今天的“竞合共赢”新理念,时代在发展,文化也在更新。今后的竞争应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无竞争则无活力,无合作则无发展,时代需要树立这样的文化理念。
趋势之六:企业文化在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将成为关键性因素。
在跨国经营格局不断变革的时代,中国改革开放、中国并购国外企业的速度在加快,数量在加大。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国际交流合作将成为更多企业的常态性工作。要加大跨文化研究和文化理论、文化技术上的准备,跨文化交流合作和文化融合,是决定中国企业国际化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中国的企业文化伴随并推动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是中国文化成为世界主流文化的标志。企业文化在国际交往中,是一种大众化的强制性行为,因为它附加在产品和服务中被使用和享受,哪个国家的产品好、经营好、服务好,客户就从这个国家的产品、经营、服务中体验并接受优秀的文化。由于企业文化和产品、服务融为一体,传播过程中体现为柔的形式,潜移默化,更易于被受众接纳。例如,中国在非洲国家的一个公司,当地员工发完工资就去消费,没有储蓄的概念。后来在中国企业员工的影响下,知道开源节流,细水长流,欣然接受了中国的这种文化。日常的朝夕相处,员工间的文化交流,产品的使用都能体验、传播文化。企业文化担负着让国家文化走出去、把中国文化传向世界的责任,企业文化成为提升软实力的有效载体。
我们的企业应该在40年改革开放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更大进步,促进国家民族文化的繁荣,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责任编辑:王晓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