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世界科学顶峰
2019-09-05徐必常
徐必常
谢先德,1934年10月出生于江苏镇江,地质学家,地质矿物学家,矿物物理学家与高压矿物学家,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矿物物理与材料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 。
1952年入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1959年毕业于前苏联第聂伯罗彼得诺夫斯克矿业大学,获地质矿物学硕士学位,曾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院长兼广东省科学院院长,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第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1990年被选为国际矿物协会主席。
谢先德的专业方向为近代矿物学;天体矿物学;高温高压矿物学。
谢先德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卓越的近代矿物学家、天体矿物学家和高压矿物学家。幼时父母双故,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1937年,日本入侵,镇江在饱受日本殖民统治下的煎熬的时日长达8年,在这段时日里,幼小的他就养成吃苦耐劳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就形成了“国家不强大,科技不发达就没有好日子过”的认识。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进驻镇江,镇江解放。他当时所有的目的只有一个: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1952年他高中毕业,新中国百废待兴,祖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他响应“为国家找矿”的号召,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大学地质专业。大一时,各科成绩“优秀”的他被选拔参加留学苏联的国家考试。并于1954年赴苏联第聂伯尔彼得罗夫斯克矿业学院地质矿产专业留学。
1959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地质矿物学硕士学位,获得学位后就立即打点行包回国,投入国家的建设,他着急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祖国的建设尽心尽力。
在中科院地质研究所矿床研究室工作期间,他一方面积极参加当时在全国开展的铬、镍等八大矿种调查,到青海化隆和内蒙阿拉善地区参加了野外地质考察,同时努力协助做好研究室的科研管理工作。1961年他被调到矿物研究室工作,担任研究室的业务秘书和基础矿物学研究大组的负责人之一。
硼酸盐矿物研究是他选定的第一个矿物学科研课题。硼酸盐矿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但那时我国对硼酸盐矿物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他下定决心要攻克硼酸盐矿物的基础研究关,让矿物资源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他建议下,硼酸盐矿物科研小组成立了,他出任组长。
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课题组发现了水碳硼石等4种硼酸盐新矿物和一批罕见矿物,发表了12篇研究论文,引起国内同行们的重视。1964年5月《人民日报》在头版专门对他进行了采访报道。他30岁时发表了国内外第一部“硼酸盐矿物”专著。
从贵州再出发
1966年6月,谢宪德调入中科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工作。
1973年,他就在贵州开始了陨石研究。他从对安龙陨石,清镇陨石物质组成,结构的研究出发,走向河北任丘,走向东北吉林,走向广东岩庄,走向湖北随州,走向世界各地,他研究陨石,陨石坑,陨石和陨石坑里的新物质。
他的科研团队于1973年首次在国内提出并介绍了“冲击变质”理论。写出了《21—91地质效应总结报告》。该成果获得了1978年度中科院重大成果奖。
1975年和1985年,他两次率队对我国首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地面喷发式核试验的各种地质地球化学效应,作了现场地质调查、放射性熔岩和围岩的钻孔岩芯系统取样,以及对样品的分析测试,并于1987年提交了总结报告。他根据高压矿物的研究结果,建立了新的地幔矿物学模型。由于他的引领,欧洲、美国、日本等国一些同行,随后也纷纷开展了在陨石熔脉中寻找地幔高压相矿物的研究。
他和同事们及时总结了美、苏的对月球的研究成果,在1976年编写了《月质学研究进展》专著。这是我国第一部介绍月球地质的书籍,它成为我国探月的基础资料。
1978~1979年,和王道德、曹鉴秋合作,翻译了 E. A. King的《宇宙地质学概论》。1979年底,国家选派他去美国进修深造。他选择了空间科学中的陨石撞击坑的研究。1980年2月至1981年6月,在美国联邦地质调查局做访问学者。
他对德国Ries和芬兰Lappajarvi两个陨石撞击坑中石英晶体冲击变质特征做了创新性研究,先后发表了数篇论文。回国后,又参与了《Mineralogical Approaches to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s》专著的撰写,他执笔编写了第13、15、16和17等四章。1990年,该专著获得“美国联邦地质调查局地质分部最佳论著奖”。
1985年,他为了地化所的长远发展,在广州建立了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分部。
他是我国地球深部极端高压条件下地幔矿物组成的探索者和我国近代矿物学研究的倡导者。1993年,他和弟子查福标博士发表了《硼酸盐矿物物理学》专著,该书介绍了硼酸盐矿物的晶体化学特征和用矿物物理和矿物谱学方法和分子轨道理论计算取得的研究结果。1999年,他和查福标又主持编写了《中国宝玉石矿物物理学》专著,该书包含了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多年来在研究我国宝玉石矿物物理学方面的丰富成果。
他是我国少有的微矿物学专家。他应用现代先进的微束技术和谱学方法,能在一个微米级矿物颗粒上取得系统的矿物学参数。1989和1990年,他与美国E. C. T. Chao博士合作,先后发表了《地质研究的微矿物学技术》和《Mineralogical Approaches to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s》两本专著,英文专著获得了1990年度美国联邦地质调查局地质分部最佳论著奖。
矿物学史册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他就立志要用自己的研究成果,让老一辈地质科学家的姓名永远留存在世界地质矿物学的史册之中。他发现和参与发现的17种新矿物,其中10种都用我国科学家的姓氏或名字命名。
他把发现的一种硼酸盐新矿物以著名地质学家章鸿钊的姓氏命名为“章氏硼镁石”,这是世界上首次用中国科学家的姓氏命名的新矿物。他把发现的一种磷酸盐新矿物以涂光炽院士的姓氏来命名为“涂氏磷钙石”。 “涂氏磷钙石”是自然界发现的第一个磷酸盐的高压相矿物。
此后以我国地质科学家命名的新矿物还有陈国达矿、李璞硅锰矿、王道德矿、张惠芬石、傅平秋石、沈庄铁镍矿和毛河光矿,当然还有“谢氏超晶石”。
“谢氏超晶石”是他和得意门生陈鸣博士共同发现的新矿物之一。2007年,在陈鸣博士执意要求下,国际矿物协会新矿物委员会批准了以他的姓氏为新矿物命名。“谢氏超晶石”是除金刚石等以外被批准和命名的世界上第10种超高压矿物。
经他发现和参与发现、并获IMA批准的新矿物还有水碳硼石、锌赤铁矾、锌叶绿矾、铁海泡石、汉姆利石等等。
李璞硅锰矿研究的矿物产于南非共和国北开普省卡拉哈里锰矿田,是一个兼具硅氧四面体和磷氧四面体的复杂层状结构硅酸盐矿物。王道德矿则是在我国随州陨石冲击熔脉中发现的,它是钛铁矿的高压多形。这两个新矿物获得国际批准的时间,分别是2015年和2016年。那时他时龄已经81岁和82岁高龄了。
2018年5月,我在广州拜见谢宪德院士时,得知已经84岁高龄的他在矿物学领域又有新的重大发现,祝愿这位科学领域的常青树永远常青,永远的枝繁叶茂。(编辑/高纬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