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2019-09-05张怡

河南教育·高教 2019年8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张怡

摘 要: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中国共产党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核心思想。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重视人的主体性价值,注重实践交往,关注人与环境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倡导实践主体的“知行合一”,对解决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有重要的启示和现实意义。建設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不断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基础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以及改革过程中践行实施的中心思想。新时代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要想改革创新,取得显著成果,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

第一,高校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缺少对学生实践主体地位的充分重视和尊重,使学生很难有参与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以理论为主,在教育过程中,部分教师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他们通常以理论灌输的形式机械地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思想,而学生也只能被动地接收。接收并不代表接受,更不意味着吸收,这样的教育过程忽视了学生作为实践主体的能动性,也违背了认知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缺乏实践的认知很难使学生有感同身受的深刻理解,缺乏实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很难达到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全面而自由地发展的理想目标。

第二,教育环境的复杂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日益增加。科技的进步扩大了人们的生活范围,使人们的活动从线下的现实生活扩展到了线上的网络世界。各种新媒体新技术通过网络迅速发展壮大,并占领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方面。新媒体以其海量性、交互性、个性化以及社群化等特点吸引了大量好奇心重、渴望获得新知识和群体认同的青年学生。虽然新媒体所传播的信息量远远大于传统媒介,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信息传播平台,但新媒体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利用新媒体获得想知道的信息,这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导性和影响力有所降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权威性。另外,新媒体的自由性、开放性以及新媒体内容的庞杂使得很多信息质量参差不齐,甚至一些不利于青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低俗信息也充斥其间,这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识和把控学生思想动态带来了难度,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评价方式单一,缺乏实践的检验。当前,部分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评价方式仍然停留在对学生基本知识与应试能力的考核上。虽然这种形式的考核方式有其合理性,能在宏观层面上对学生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查,但这种考核方式可以考查的内容及效果是有限的,也不利于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此外,理论联系实际一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一贯作风,只关注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的考核无法真实全面地反映教学效果,致使教学实效性不强,学生实践能力不能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强调人的主体性价值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人的“对象性的活动”。从实践含义的界定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人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所扮演的是一个具有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角色。人不仅能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认识客观世界,还能够通过对自我的认识去改造客观世界,并使自身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获得自我改造和升华,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高校教师应该给予受教育者足够的重视,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主能动性,使受教育者能积极主动地接受和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规律时指出:“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体,同时也是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与激发学生主体性作用的统一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对学生实践主体地位给予充分的尊重和重视,增强学生的实践参与感。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强调实践交往环境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人的社会关系是社会中的人在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形成的联系。因此,实践是人的社会本质,交往实践是人的社会关系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人的本质的最终形成有重要的意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交流、沟通乃至教育的实施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一种交往实践活动,正是通过这种交往实践活动,教育者才能对受教育者施加有计划的影响力,达到思想品德培养的目的。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既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又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来。

再者,马克思主义认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实践是主体和客体相统一的动态过程,人的能动性在决定了人可以通过实践认识改造客观环境的同时,也决定了人在这一过程中也将会不可避免地受到环境的影响和改造,人与环境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持续开放的过程,教育主体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干扰,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视,在看到人的能动性对环境有适应和改造能力的同时,也要致力于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氛围。

(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倡导实践主体的“知行合一”

“知”指的是认识,“行”指的是行动实践,实践是认识产生的目的、源泉和动力,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把辩证法运用于反映论,认为认识的产生实际上是一个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的双向互动过程,是由不知到知、由浅人深的充满矛盾的创造性实践的过程。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根本性作用,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们只有在日常实践活动中熟练地应用理论,做到“知行合一”,才可以说是真正地掌握了理论。这启示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在评价思想政治教育成果时过于单一和重视理论化的检验形式。

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路径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尊重主要是通过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主体作用表现出来的。这要求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改变教学过程中比较单一乏味的“布道式”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教学方式由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同时,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其他各门课程的教师要明确自身也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和使命,要在教学过程中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此外,高校要积极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并建立由课堂实践、校内实践以及校外实践构成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认识、提升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这样才能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重视实践交往环境的作用

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高校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净化和监督,要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个有利的校园环境和氛围。首先,高校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这有赖于高校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高校各个部门要完善落实各级各项规章制度,促使高校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整体规划、各相关部门相互协作的长效机制。其次,高校要为思想政治教育构建良好的环境,要重点强化和监督网络阵地。当前,以手机和电脑为主要载体的海量网络信息正爆炸式地涌人青年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强势地影响了他们对世界、人生等的认识和看法。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一些意志不坚定的青年学生很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蛊惑。因此,高校应该利用好校园网这个屏障,对学生的上网信息先进行筛选识别,排除不利于学生成长的低俗网站和信息。这样的举措能够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教师也能根据学生的网址浏览情况及时发现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等,必要时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干预。最后,高校要鼓励教师多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交往和交流,要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让学生更加信任教师,更愿意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获告知教师。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用实践的观点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方式

理论源于实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评价,我们不单强调对理论的重视,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上下功夫。高校要改变以往单一的、“纸上谈兵”式的过于重视理论的考核形式,不能将理论考核作为主要评价依据,而要逐步探索更加多元化和人性化的考核方式。高校可以在书面理论考核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实践中的表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考核的可信度和有效度。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曾说,“社会生活不仅和交往完全相同,而且一切交往(因而也就是一切真正的社会生活)都具有教育性”。因此,高校不仅要鼓励教师(这里的教师既包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包含其他课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交往,还应鼓励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精华渗透到各个学科的课堂中。这样不仅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了解,让教师更多地影响学生,而且能在其他各门课程教师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交流中形成一张严密的“学生思想动态监察网”。教师可以把这张“学生思想动态监察网”当作对学生平时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成果的考核,及时查漏补缺,并发现学生在思想或学习上存在的问题,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2]刘靖君.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转向——兼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指导价值[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

[3]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4]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责编:清 欢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