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科技传播的机遇与趋势

2019-09-05陈杰史凡

新闻世界 2019年9期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机遇趋势

陈杰 史凡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科技传播;机遇;趋势

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医学奖、引力波被探测、“洞察”号无人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首张黑洞照片发布、流浪地球的科学原理……近年来,一系列科技新闻频频刷爆朋友圈,强势霸榜微博热搜。新媒体环境下,科技传播让高冷的科学也开始接地气。

一、科技传播的概念界定

科技传播是人类传播行为的一个分支,其实质是普及科学技术、传播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目的是实现科技信息和知识的交流和共享。科技传播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科技传播和科学技术具有同样悠久的历史,有了科技成果,就有了对其成果的传播,但科技传播学却是一门比较新的学科。[1]

二战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为代表,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相互渗透、密切结合、相互促进,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信息交流、传播、扩散的需求增大。不同的学科中出现了一些相互独立的关于科技传播的研究,新闻从业者注意到科技新闻是一个特殊的新闻类型;科技领域中出现了科技情报学;写作研究也表明科技写作具有其特殊规律。

根据这些不同学科的相互独立研究成果,20世纪70年代科技传播学成为了一门独立学科。1995年我国首届科学技术传播研讨会的召开和1996年《科技传播研究》的出版,标志着我国的科学传播学正式成立。[2]

科学传播学并不是一门纯理论的学科,而更加关注科技传播实践和传播的业务操作,关注科技传播中的技能与技巧。[3]本文基于传播实践技术视角探讨科技传播的新趋势,研究如何运用新媒体加强科技传播的效果。

二、科技传播的时代要求和职责

自20世纪以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科学技术得到了爆炸式的发展,人类在科学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极大突破,大到载人航天、探测器冲出太阳系,小到夸克模型、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技术不断被应用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科技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直接、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刻,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极大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越来越深奥,科学技术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超出人们日常理解与学习的能力。

科技传播的时代使命就是使得科学和公众互相理解,架起双方沟通的桥梁,传播给公众必要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更加广泛、更加高效的科技传播能帮助公众理解越来越精妙的科学现象,形成关于“科学”的客观印象。

三、新媒体环境下科技传播的新机遇

(一)科技传播主体的丰富

在科技传播发展的早期,科学家是科技传播的传播主体。例如达尔文和哥白尼,他们直接发表论文、著书立说,广泛传播他们的科学思想,发动舆论与错误的思想作斗争。但科研的难度随着科学的发展逐渐变大,科学家群体在专业研究竞争压力下,无力继续承担向公众传播科技的任务。

大众传播事业的蓬勃发展,给科技记者和科普作家继承科学家的科技传播事业提供了基础。在传统媒体时代,科技传播模式是单向的,传播主体是由权威部门的政府机构、科研机构、科研专家、媒体从业者组成的。[4]

但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凭借其多元化、个性化、交互性、快速性、广泛性、全球性、开放性、丰富性等媒介新特性,使以往由大众传播和权威部门垄断科技传播的格局发生变化,拥有一定科学知识的公众既可以单兵作战在知识问答社区分享科技知识,也可以组建团队借助新媒体持续而主动地发布科技信息,科技传播主体在新媒体时代得到了极大丰富。

(二)科技传播手段的丰富

新媒体的特性可以从技术和传播角度来划分为拥有数字化、大容量、超时空、超媒体、易检索的技术特性和拥有即时性、交互性、去中心化、个性化、群族化和碎片化的传播特性。

新媒体极大地提高了科学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在反对伪科学、防治谣言上,新媒体的传播速度明显快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已经成为科技传播的重要渠道,“中国数字科技馆”“科学网”“科学松鼠会”“果壳网”以及各大新闻网站、门户网站的科技频道,都正在成为科学传播的主阵地。

新媒体时代,公众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综合起来制作和传播数据图表、科学实验视频,可以使公眾更加直观深入地理解科学现象,既增强了人们的视觉感,又缩短了人们与科学的心理距离感。VR技术、交互式APP通过营造现场氛围,为公众亲自动手、亲自参与、亲身体验提供了虚拟环境,公众足不出户感知科技的力量成为现实。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2月,抖音平台科技传播内容累计播放量已超过3500亿,点赞量已超过125亿,科技传播作品条均播放量高出抖音平台整体水平近4倍。如抖音平台中,中科院物理所创作发布的“用电磁学库仑定律分析异地恋”科技传播视频,点赞量高达258.6万,受众对于科技传播作品满意度高,粉丝粘性远高于平台平均水平。

(三)科技传播选题的丰富

传统媒体时代的科技传播是一种单向的、线性的、无反馈的传播。科技传播主要依附于热点新闻事件,通过“搭便车”传播与新闻相关的科技信息。例如,2019年1月3日08时48分在四川宜宾市珙县发生5.3级地震,地震部门和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联合建设的大陆地震预警网成功地预警此次地震,为距震中66千米的宜宾市,抢到了14秒的预警时间;为距震中97千米的泸州市,赢得预警时间23秒。科技传播者借助此新闻事件,全面介绍了地震预警的原理、地震防灾减灾、地震逃生救援等科学知识。

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方式是双向的、网状的,受众运用新媒体了解科学技术知识与信息时,具有自主性和选择性,受众可以独立判断、自由参与科学技术知识与信息讨论,发表评论。互动渠道的成熟也使得受众能够主动对科技传播内容的专业性、定制化提出新的需求,对科技传播形态的生动性、交互性、趣味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科技传播者应学会主动在受众的反馈中寻找选题,并据此创作适合的科技传播产品,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如果壳网旗下的众多科技传播创作者在选题中就迎合了新媒体环境下的互动性、分众化特点,既有夏日生活小tips《根据形状、颜色和纹路来挑西瓜有科学依据吗?》,也有为吸血鬼影视题材粉丝创作的《吸血鬼为什么能永葆青春?科學家还真给他们找了个理由》。受众反馈机制的建立成熟,实现了科技传播主体和受众的高效对接,从而提高了科技传播的效果。

四、新媒体环境下科技传播的新趋势

(一)话题生活化

与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相比,科学话题因为有较高的认知门槛,主动进行议题设置的能力较弱,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近年来,虽然有重大科技新闻诸如“引力波”“黑洞照片”等,在新媒体环境下被分享放大成为现象级话题,但在日常的科技传播过程中,科技传播的话题还要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广泛联系,着力于“科技让生活更美好”,内容应聚焦于生活,帮助受众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和对科技的困惑。

如果壳网的“生活方式”栏目,推送如室内植物是否能净化空气、预防龋齿的三大法宝、各种类型的药到底该怎么吃……将科技传播融入人们休闲、购物、医疗、旅游等日常生活之中,科学传播突破自身局限,积极扩大外延,实现科学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二)表达通俗化

众所周知,科技传播有许多难点,无论是科研人员和大众传播者在传播理念上的冲突,还是新媒体中的科技传播权威性和科学性良莠不齐,科技传播产品要注重科学用语与大众话语的转换。

科技传播者对科学问题的表述要注重受众对象、阅读场景、自身定位。例如对于“引力波”的科普传播作品,不应着力于解释激光干涉仪的工作原理,而应忽略技术细节,强调其潜在的应用,一些科学家用微波通信类比将来可能出现的引力波通信,让公众更好地接受理解引力波科研的重要意义。

(三)画面趣味化

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作品要大胆运用图片、视频和其他生动表现形式,增加科学信息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弥补文字说明的缺陷。目前科普漫画、视频等新颖的创意表达手法持续涌现,专业人员与科技传播者通过互联网平台持续发布具有科学性、趣味性、观赏性的科技传播作品,极大增强了科技传播的效果,受众爱看并能从中汲取科学知识。

被誉为是“目前中国人制作的最酷的关于化学的科学传播作品”的原创科普项目《美丽化学》,使用4K高清摄影机捕捉化学反应中的微妙细节和缤纷色彩,辅以电脑建模动画和互动技术,向受众全方位展示化学反应中发生了什么,加深受众对于化学反应的理解。

截至目前,YouTube上的ScienceTake科技传播视频专栏已经制作了超过160个趣味科技视频,其中一期《火焰之中》视频以每秒一万帧的超高速摄影,记录了火柴燃烧时宛如原子弹爆炸般的惊人细节,这种用视频实录、建模演示加真人解说的形式对科学原理加以阐释,带给观众震撼的同时传播了科技知识的传播方式,值得学习借鉴。

结语

科技传播的目的是交流共享科技信息和知识,新媒体环境带给科技传播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科技传播的研究者和从业者应当厘清新媒体环境下科技传播的新机遇和新趋势,进而探索科技传播的新模式和新策略,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展壮大我国的科技传播事业,不断提升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进而夯实科技强国的基础,为国家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注释:

[1]林坚.科技传播的特性及其社会文化指向[J].科普研究,2008(02):34-38.

[2]田松.科学传播——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7(02):81-90+97.

[3]翟杰全,杨志坚.对“科学传播”概念的若干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3):86-90.

[4]翟杰全.国内科技传播研究:三大方向与三大问题[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08):68-71.

(作者: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7级硕士)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新媒体环境机遇趋势
趋势
再见,机遇号
指数再创新低 把握底部机遇
初秋唇妆趋势
中国传染病十年新趋势
新媒体与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试析央视六一晚会的视觉传播及创新路径
机遇
智慧交易系统趋势攻略之一:趋势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