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不是减任务
2019-09-05戴伟
戴伟
中央将2019年明确为基层减负年,以顶层设计强力推进,态度坚决,力度空前,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然而,做好基层减负这篇文章,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大气魄“快刀斩乱麻”,更需要大智慧“四两拨千斤”。倘若一谈及减负就理解为减任务、丢政务、甩服务,必将陷入“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死循环”,对此,必须予以高度警惕。
要看清减负本质。一段时间以来,“@全体人员,收到请回复”、“请为某文章投票,欢迎转发、评论、点赞”、QQ群、微信群指令“你方唱罢我登场”,让基层苦不堪言。笔者走访过几个村,会议室门牌已换成拆卸式。一位村干部颇为无奈,“实在应付不过来,谁来检查就挂谁的牌子”……种种形式主义乱象,耗费基层干部的时间精力,消解干事激情,已到了非治不可、不治不行的地步。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负担也不是一天形成的。其中,有懶政思维作祟,部门借“属地管理”之名摊派任务、转移风险,基层干了一些不该干又干不好的“无用功”;有政绩焦虑使然,部门企盼“多收三五斗”,挥舞考核大棒,把基层逼进负重前行的华山一条道。可以说,向文山会海反弹回潮亮剑、向过多过频督查检查考核宣战,正逢其时,务求全胜。
要溯清减负本源。把脉会诊、找准病灶,是为了对症下药。当下,更好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求,已成为基层工作主定义、主旋律。作为政策施行的“神经末梢”、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基层无法也不可能置身“事”外而独善其身。是把简单事项复杂化,还是把复杂事项简单化?考验着党委政府的智慧和耐心。要始终坚持便民、利民、惠民的宗旨不变,明确界定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特别是为民服务清单。凡是对群众有益、基层可办理的,一项不减,反之一项不留。要坚持“谁家孩子谁抱走”原则,厘清部门职权下延的责任脉络,实施基层事项准入制,不留情面、不打和牌,从源头上控总量、遏增量。政策执行要走出“舒适区”、体现创造性,上接天线、下接地气,避免“上下一般粗”的程式化现象。
要拎清减负能级。紧跟互联网技术发展,减负工作也应是一门技术活儿。要建好用好大数据云平台,对基层上传的总结、报表等书面材料,及时更新、即时维护,实现资源共享最大化、行政成本最优化。各部门要秉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胸怀,制度设计、职责履行等方面加强换位思考,规定之外少一些“补充”、权责之内多一些“自省”。对督查不妨来一次“重新打量”,同类型事项坚决撤销、合并,涉及多部门的联合组团实施。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减负也需注重用户体验,综合运用实地检查、走访群众以及第三方测评等方式,实时掌握基层心声、动态调整减负方案,坚决避免“政府买单、群众不买账”现象的发生。
减肥人士都有体会,制定瘦身计划再加坚定执行,才会有强身效果。基层减负也是同理,科学挤去“水分”、甩掉“虚胖”,方能让基层干部激情燃烧“卡路里”、奋力奔跑新征程,也定能迎来事业发展的气象万千。
(作者单位:中共泰州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朱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