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散文教学与人文培养

2019-09-05张晓燕

祖国 2019年15期
关键词:人文底蕴知人论世精神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与社会的高速发展,高中语文教育已经从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中挣脱出来。而如何发掘语文母语教学过程中的本体教学特点,已经成为当今语文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高中散文具有极高的人文底蕴,无论是古代散文,还是现当代散文作品;无论是叙事、记人还是抒情的散文都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内涵和精神导向作用。因此在散文教学中,促进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是语文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语言   精神   人文底蕴   知人论世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在探索中发展,对语文学科教学也从重视基础学科知识的教育中,逐渐过渡到关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21 世纪初,《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都指出新时代的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将人文精神底蕴的培养作为目前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2016 年国家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针对现阶段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呈现新的方向,即重视从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底蕴以及学会学习等方面培育学生。

一、散文教学对人文培养的重要性

新时代的语文教育在掌握语文学科的科学精神和实践精神之外,更需要重视到语文作为国家母语课程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在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关于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也已经逐步走进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探索中。高中阶段学生的语文培养更需要重视到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的特点,由此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同时,我们也亟需思考培养学生人文底蕴的教学方法,从语文学科中丰富的人文资源中有选择、有侧重、有方法地实现教学方式的改革。

在当代各地使用的语文必修教材中,散文占有很大的比重,特别是古代散文,其中更是蕴含着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中久远的人文精神的价值内涵。文学一直以来都承载着时代的、民族的记忆和感情,无论是古代散文还是现当代散文,不仅仅具有语言文字的“建筑美”、“声韵美”、“意境美”,而且其文字背后还有着深厚的时代的印记和民族精神的烙印。总体上来说,语文散文的本体性要求教学尊重散文的文化取向,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与人文精神。所谓的人文培养,培养学生的基本品质和人生态度,通过语文散文的本体,促进帮助学生形成对真、善、美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同时促进学生对自身的个性、品格、信仰等方面的发展和提高。

二、散文语言与散文情感的相互作用

散文一直以来都有“美文”的赞誉,其被称为美文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其语言的优美。散文语言或清新明丽,或凝练质朴、或生动有趣,总体上呈现出流畅自由的形式。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在语言文字的背后连接的是作者和读者的心灵。通过散文的语言文字,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在或形象、或简练、或活泼的语言中形成跨越时间、空间的心灵的沟通。恰恰散文的语言更多的就是为实现这种沟通而建立的,因此在高中散文教学中,更应该让学生从语言文字的表面入手,深入感受语言文字信息中蕴含的独特的作者的精神情感。在文字的建筑美之外,体会作者的意境之美,实现心灵的沟通。一方面学生对于散文的语言使用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另一方面,也更能够突破词句的局限,突破修辞的框架,发现语言的“神韵”,在揣摩文字语言的同时,实现精神对话,获得精神的滋养。

从古至今,许许多多的作者都在其作品中灌注了自己的精神灵魂,正如南北朝文学评论家刘勰所说,“万趣会文,不离辞情”。情感就像是一条跨越时空的纽带,紧密地连接人与文。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从古代散文到现代散文,散发着情感的魅力。李密的《陈情表》、韩愈的《师说》、贾谊的《过秦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苏轼的《赤壁赋》、班固的《苏武傳》、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王勃的《滕王阁序、》庄周的《逍遥游》等十余篇经典古代散文作品,承载了千年的文化精神的价值内核。这些经典散文,无论是从道德伦理、生活态度、价值观念、情感信念、理想目标方面,还是宇宙哲理、行为品格等都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在现当代的散文中,语言的通俗化更容易实现学生对散文情感的体验,像抒情散文茅盾《白杨礼赞》、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樱花赞》以及叙事记人散文,如许地山的《落花生》、鲁迅的《藤野先生》等作品,在状物、写景、叙事、写人的不同角度中,都反映出了事物的本质或者作者的思想感情。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更需要重视语文学科中散文的文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一方面在古代散文教学中不能局限于词句的理解,而要逐步引导学生从古代散文中发掘其中的精神价值,通过开展朗诵、写给作者的一封信、讨论会、辩论会等形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其中的文化价值内涵,促进学生在古代散文中学习人文精神,逐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健全人格,建立富足的内心精神世界,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另一方面学生也通过现代散文学习能够进一步发现语文学习的兴趣,体会现代散文中的语言魅力和新时代下人们的精神世界。现代散文整体看来,更加通俗易懂,但是同样也会有深远的意境、浓厚的情感。因此加强现代散文的学习,更有助于学生根据社会时代的发展需要建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形成理智、情感、品味等多方面人文精神的内化。

三、散文学习的知人论世,深入挖掘散文的人文培养价值

散文作品的重要特点就是形散意不散,并且往往其作品有着深远的意味。长久以来,散文创作者,多是在纪实的基础上,感慨人生事世众相。因此,在高中语文的散文教学中,更需要重视对作家创作、成长的时代考察,环境在影响人,在一定程度上,环境甚至还塑造人。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把握关于散文与作者本人的时代背景,从人、景、事中体会其情的表达,体味到其文化的底蕴。一直以来,无论是叙事散文、记人散文还是抒情散文都是中国知识分子从人间世相中思索、探究的成果,或是求真求实、或是哲理深思、或是人生感慨。可以说,散文是作者体验自身的人生历程的产物。

因此,学习散文,培育人文精神更需要从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出发,在考求作者的创作心理的同时,增强学生对于自身的人生思考,在思考中逐渐形成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正确认知。学生通过知人论世的方式学习散文,能够进一步提高自身对事物的观察、对社会关系的思考,使得自己在探索中逐渐走向成熟。具体来说,如对《藤野先生》的创作背景展开讨论会,学生探究鲁迅创作此篇散文的意图。又如,针对《逍遥游》一文,鼓励学生课下搜集整理庄子生活的社会背景、社会政治、文化关系情况,促进学生对社会、时代以及人的全面关注,提高学生对社会环境与社会关系的复杂变化以及先秦诸子的理想人格情况的认识。学生在古今散文中体味到人间百态,身临其境,如感在身,就会进一步认识到人性以及情感的丰富变化。马克思曾提到,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在学习散文时必须要重视其作者,在重视作者的同时也需要重视其社会关系,才能够从根源出发,找到人的精神追求的源流,更能够进一步提高自身对人的精神世界、存在发展以及未来前景的深入探索,让学生在求真求实的思考中,形成良好的品格和价值观念,塑造新时代全面发展的具有人文底蕴的人才。

四、结语

高中语文学科教育并不是将教育作为最终的目的,而是将教育作为一种方法,帮助学生收获知识,并且促進学生形成一个内心完善的全面发展的自我。在散文本体中本身就情感精神丰富,因此充分挖掘散文本体的特点,逐步引导学生在学习散文的文体知识同时,探求其精神价值内涵,形成学生对真、善、美以及哲理等方面的思考。在学生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对美好人性的追求、对自身的完善。现代高中语文教育,必须要重新审视教育的基本作用,重视人的思想、情感。

参考文献:

[1]仝振宇.高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低效的原因研究[J].学周刊,2019,(10):141.

[2]朱庆国.回忆性散文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路径——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03):38-41.

[3]高思远,于昊燕.叙事散文增润教学该着力于何处——以黄厚江《老王》教学实录为例[J].大理大学学报,2019,(01):105-110.

[4]张杨.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散文阅读的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9,(01):134.

[5]胡平贵.基于高考意识的唐宋传记散文教学[J].语文月刊,2019,(01):32-37.

[6]刘尊东.散文教学的审美“突围”[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36):6-7+81.

(作者简介:张晓燕,职称:初职,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高中语文,单位:河北乐亭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人文底蕴知人论世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语尽意不尽,意尽情不尽
知人吟咏悟人生
散文教学要做到“知人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