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经济: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2019-09-05吴福象
吴福象
根据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涵盖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等六个方面。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宏伟工程,其中,总部经济无疑是江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力量。省委书记娄勤俭强调,要把握总部经济发展的机遇,真正把机遇转化为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总部经济的功能及产业链关联
从产业链关联角度来讲,在高铁经济时代,总部经济或基于交通枢纽优势,或基于特定资源优势,能够吸引各类优质企业将总部集中布局在交通节点上的核心商务区或各类区域性特色产业集群,而将制造的生产基地布局在具有成本优势和劳动力或市场优势的外围区域,实现企业价值链与区域性资源在空间上的互动耦合,优化资源在空间上的整体配置。
总部经济具有许多重要的经济功能。其一是总部集中了企业价值链当中知识含量最高的区段,研发、营销、资本运作、战略管理等均属于高度密集的知识性劳动。其二是有助于企业按照收益最大化原则进行空间布局,发挥区域中心城市服务业发达、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利用生产基地土地、劳动力、能源等综合成本优势,形成上下游的产业链关联。其三是总部经济模式在不同城市、区域,产业、功能、规模各不相同,具有全球总部、地区总部、国内总部,以及行政总部、营销总部、研发总部等层次,发挥不同区域的资源优势,形成不同城市、区域之间的合理分工与合作。其四是总部经济形成了产业之间的经济链条,实现二产向三产尤其是知识性服务业向一般性服务业的延展。其五是在总部经济模式下,通过总部和工厂生产链条实现中心城市的信息、技术、人才等区域资源向欠发达的区域辐射,增强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带动能力。
对于江苏而言,总部经济按照其规模等级和产业功能,可以划分为综合性总部、区域性总部和专业性总部等三种类型。总部经济驱动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必须以产业链上的关联企业、总部所在区域,以及生产加工基地所在区域等利益主体的战略互动和利益增进为前提。根据相关研究的理论观点,总部经济的存在要有三个方面的条件:一是信息技术必须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二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战略性区域资源的需求地位日益上升,三是在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区域之间,优势资源的禀赋存在落差和互补。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总部经济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两大现实关切。一是在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大背景下,如何克服不同发展程度的城市中企业发展对人才需求和流动性障碍的瓶颈问题。二是如何克服区域内中心城市在规模不断扩张过程中由于制造业向外迁移可能会出现的“产业空心化”和由此引致的城市群空间产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而这两大关切,正是高质量发展在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等方面的集中体现。一方面,地处欠发达外围区域的企业将总部迁移到中心城市,的确可以利用中心城市的科技、人才、信息、市场等优势,寻求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对于那些迁入的中心城市而言,通过留下总部、吸引总部产业,可以轻装上阵,做到产业精致化,提升区域服务业层次,实现城市功能升级、产业转换和结构提升。不过,对于那些高端要素和产业不断被虹吸的外围区域来讲,其负面效应和后遗症也是可想而知的。
区域经济类型和江苏总部经济的发展定位
总部经济时代,由于企业总部与制造业工厂在空间上有垂直分离的需要,当要素在区域间能自由流动时,高等级的人力资源倾向于向大城市集聚,而普通劳动力被迫向中小城市集中。在经济类型上,区域经济模式有工业型经济、创新型经济、知识型经济和服务型经济等四种类型。从划分标志来看,工业型经济强调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交替演进,创新型经济强调依托创新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知识型经济强调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导,服务型经济强调以现代服务业为经济的主导力。从驱动要素来看,工业型经济强调依赖矿产、资本等物质要素的投入,创新型经济强调在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等方面多种创新方式齐头并进,知识型经济强调依赖知识等智力资源,服务型经济强调依赖高素质、复合型的人力資源。从产业结构来看,工业型经济以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为主,创新型经济以先进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同时兼顾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知识型经济以知识密集产业和服务业为主,服务型经济以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主。
对照江苏的区域经济实际,目前苏北大部分区域尚处在以工业型经济为主的发展阶段,苏中区域处在工业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过渡的经济发展阶段,苏南区域则处在创新型经济、知识型经济和服务型经济等多种经济模式并存阶段。针对江苏区域经济的现实,同时综合考虑总部经济的类型和特点,江苏总部经济的功能定位是:首先,像盐城、连云港、宿迁和淮安等绝大部分苏北地级市或县级市,适合做专业性总部。其次,像徐州、南通、泰州、扬州、常州和镇江等体量较大抑或产业基础较好的地级市,可以充分利用其区位优势和都市圈的邻近效应,在优先定位为专业性总部的基础上,适当考虑发展区域性总部经济。最后,像南京、苏州和无锡这些产业基础好的城市,可以在立足于做好专业性总部基础上,将发展区域性总部经济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其中,南京作为江苏的省会城市和长三角唯一的特大城市,战略重点是发展区域性总部经济,适度发展综合性总部经济。
在各类总部经济模式当中,企业是最主要的经营和决策主体,应当结合企业经营所处行业的属性和企业自身的实际,按照总部经济的模式进行空间布局。比如,企业可以充分利用高铁通勤的条件,把总部放在通勤条件较好的中心区域,而将生产加工基地放在节点优势不明显的外围区域。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中心城市的战略性资源,另一方面有助于企业利用欠发达地区的常规资源实现两个区域优势资源在企业内部集中配置。同时,企业总部所在区域的中心城市,密集的人才、信息和技术等资源能够得到最充分的效能释放,加工制造基地所在的欠发达地区密集的制造资源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江苏发展总部经济的战略方向和对策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江苏选择的是两头在外的外向型经济模式。不过,这种以参与外资代工为主的外向型经济模式当前面临的最主要困难是,在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生产体系发生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江苏总部经济模式转型遇到了外资撤离和内需不振双重困扰。原因是在早期参与国际代工时,大部分为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体系,包括金融服务和营销网络服务体系等,均主要是在跨国公司内部完成的。在全球产业转移和产品内分工日益深化的新趋势下,美国的贸易保护和技术孤岛战略,使得江苏发展总部经济难度加大。
为此,当前江苏发展总部经济的战略方向,主要是优化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布局,让服务经济,即生产性服务业真正担负起引领和协调江苏总部经济的角色和重任。主要策略是,在都市圈和城市群功能定位上,南京都市圈和苏锡常都市圈可重点发展以金融服务和研发咨询服务为主的区域总部经济,苏中和苏北中小城市群发展以制造业为中心的工厂经济。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总部经济与工厂经济空间分离模式中,总部经济所在的区域无论是在人才还是在税收等方面,均占据着巨大的优势,因而总部经济区域在税收和服务业均等化方面要对工厂经济区域尽更多的补偿义务。
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性总部经济,并不仅仅局限于生产性服务业当中的传统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等,同时还包含现代服务业中的金融保险业、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等。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的全球技术体系中,生产性服务业总部经济更多的还应包括平台经济服务、园区技术服务和一揽子问题解决方案的服务等。
因此,江苏依托总部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借力G60科创走廊,巩固和扩大苏州在G60总部经济当中的地位;另一方面要另辟蹊径,依托G40放大上海—南通—泰州—扬州—南京—滁州—合肥运输段的总部经济效应,塑造和提升南京在G40总部经济当中的节点功能。要充分利用产业双迁和人才双迁的功能,让沿线城市更多的金融保险业、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优先向G40节点城市集聚,强化南京都市圈在服务业区域性总部经济中的地位。同时,江苏在交通走廊和产业走廊两个廊带建设方面,在做好沪宁线产业带、沿海产业带、京沪线产业带、陇海线产业带“井”字型或“口”字型产业带基础上,还要依托宿淮泰锡常宜铁路产业带延伸功能,打造“中”字型产业带。处在“中”字型节点上的每一个城市和区域,都可以利用产业双迁、人才双迁和就业双迁等功能,实现各类总部经济的战略互动。
在操作策略上,重点是要利用好南京市科教资源优势,同时结合区域性总部经济的特点,发挥好南京都市圈服务业引领和协调周边地市生产力空间布局和优化的功能。要让金融保险业、科研和綜合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向南京都市圈集聚,让南京担当大型制造业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总部基地。
目前南京市已经明确提出了从科教名城迈向创新名城的战略构想,同时强调要依托学科群建设,打造从新型研发机构到孵化科技型企业良性互动的创新链条。2019年6月份召开的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已经正式明确了未来的城市建设重点是加快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和提升城市功能。在此大背景下,南京市无论是打造创新型总部经济,还是打造知识型总部经济,抑或是打造服务型总部经济,都应当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围绕城市老旧小区改造这一中心工作,学习杭州梦想小镇的先进经验,加大对东南大学、南京大学、河海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等学府一条街老校区周边的规划和环境整治,让这些老校区周边重振昔日的辉煌,真正担负起南京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任,将创新元素植入都市生活,塑造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型总部经济和服务型总部经济的创新社区。
(作者系南京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陈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