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建筑工业化影响因素分析
2019-09-05束南平
杨 苏,束南平
(1.安徽建筑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2.安徽省建筑经济与房地产管理中心,安徽 合肥 230000)
建筑工业化是以构件预制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为生产方式,以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施工机械化为特征,能够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产业链的建筑生产方式[1-2]。作为一种新的建筑生产方式,相对于传统建造方式来说具有很多优点,例如保护环境、提高建筑产品质量、资源回收利用等[3];虽然其短期交易成本较高,但是全生命周期价值大,从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建筑工业化是必经之路[4]。然而我国的建筑工业化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很多的阻碍因素,诸如法律法规、政策机制的问题[5],创新技术和管理模式的问题[6]以及成本过高、产业工人的综合素质问题[7],市场认可度较低以及其他参与单位的问题[8]。
国内学者大部分都将重点放在影响因素的定性研究或是政策技术层面[9-10]上,而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研究影响因素的几乎没有。利益相关者概念最早见诸于企业经营管理理论中平衡利益时所涉及的各方[11]。这一概念引入建筑业是指在项目的建设开发过程中所涉及的政府部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含咨询)、材料供应商等参与者,不同的参与者对项目拥有不同的目标和期望,这些利益诉求由于各自的独立性,必然存在各种利益矛盾和冲突,从而最终影响建筑项目目标的实现[12]。如果不能清楚地分析建筑工业化产业链上利益相关者各自的利益诉求和相应责任,正视各自面临的不同挑战,势必造成建筑产业链上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以致影响我国建筑产业的整体发展。
目前,国内学者对建筑工业化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上,也有部分学者针对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13]、激励政策进行剖析[14],还有一些学者强调BIM在建筑工业化中的信息共享与传递作用[15-16]。但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研究影响因素的研究几乎没有。以文献综述得到的21种影响因素为样本展开问卷调查,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分析经济、技术、社会、制度4个层面的影响因素,评价其对建筑工业化影响的差异性和内在关联性[17-18],进而找出关键影响因素。
1 研究方法
1.1 问卷指标设计与发放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建筑工业化影响因素的研究分为3个阶段[17],第一阶段在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定义识别建筑工业化影响因素;第二阶段搜集数据,设计调查问卷并发放回收;第三个阶段分析数据,对收集所得的数据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结论。重点是对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问卷包括4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问卷的调研背景和目的;第二部分在于搜集被调查者的背景信息、工作经历以及对建筑工业化的认知程度,以便后期分组对比研究;第三部分从技术设计、经济、社会文化、制度等4个方面共列出21个影响因素,要求被调研者根据自己的知识和工作经验分析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采用Likert5级量表形式,1~5代表影响程度从最低到最高;第四部分为开放结构,被调查者可以针对问卷的不足提出意见,从而完善本研究。
通过问卷星来发放问卷。调查对象拟定为对建筑工业化有一定了解的建筑从业人员。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68份,其中有效问卷数为12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61%,此次问卷有效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是满足研究需要的。由于目前建筑工业化在我国处于发展中期,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有限,也没有一个系统的数据统计,故本次问卷的收集没有全面展开,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安徽、江苏和上海3个区域,后续研究会做进一步的统计完善。
1.2 问卷的描述性统计
表1 问卷描述性统计
2 问卷结果统计分析
2.1 问卷的信度检验
信度和效度分析是问卷分析的第一步,也是检验该问卷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目前最常用的是Alpha信度系数,一般情况下主要考虑量表的内在信度——项目之间是否具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19-20]。通常认为,信度系数应该在0~1之间,如果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9以上,表示量表的信度很好;如果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8~0.9之间,表示量表的信度可以接受;如果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7~0.8之间,表示量表有些项目需要修订;如果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6~0.7之间,表示量表有些项目需要抛弃。通过SPSS对问卷第二部分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到α=0.838,由此认为问卷的设计可信度较高,调查所得的数据可以用于下一步分析。
2.2 问卷的结构效度检验
结构效度分析采用的方法是因子分析。通过SPSS分析得到KMO值为0.622,且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0.05的Bartlett球形检验,说明问卷调查的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调查问卷中涉及了基于文献综述的四大类21种建筑工业化推广影响因素,如果对全部的因素进行分析,就会使得回归分析中解释变量过多,而且变量之间容易具有多重共线性,导致分析的结果不准确[21]。因此,利用降维的思想确定21个因素中的某几个因素作为指标来反映影响建筑工业化推广的因素,在相对较低的维度上保留关键信息,使得数据对现状的解释更清楚。对数据的降维处理主要选用SPSS 22.0进行处理。主成分分析法能够通过投影的方法实现降维,并在信息无损的基础上提取出几个有意义的代表性指标。
主成分分析法的降维效果需要将样本总方差、特征值的大小以及现实意义等因素考虑在内。根据文献综述和问卷调查,选取21个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采用“支持建筑工业化的推广”作为因变量。通过SPSS计算得到该调查问卷的矩阵总方差解释,如表3所示。由表3可以看出,前8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其因子累计贡献率为74.259%,前4个主成分的特征值都大于1.5,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了43.60%,由旋转后的因子载荷图矩阵可知,四大类影响因素与主要因子的对应关系基本一致,说明问卷的效度为有效。因子载荷矩阵如表4所示。
表2 问卷指标来源
2.3 影响因素影响程度评估
将受访者的调查问卷结果整理汇总,导入SPSS,对数据进行变量服从正态分布的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由表5可以看出,影响因素的均值、中值、众数大致相等,说明本次调查受极端数据影响较小,服从正态分布。其中,技术因素中的设计与装配体系的成熟度均值排名第一。说明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来说,普遍认为目前我国建筑工业化的标准化设计和协同设计的关键技术、主要类型的结构体系集成研究还不够,因此阻碍了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经济因素中的工业化工厂启动成本过高排名第二。在新型建筑工业化市场中,建筑的预制构件、材料等都由专门的厂商提供,目前我国提供预制构件的供应商还远远不够,这是因为建造这样的标准化生产工厂成本过高,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许多厂商在经验不足和资金缺乏的情况下往往积极性很低。
社会因素中的用户对建筑类型的选择排名第三。前面已经提到,从建筑工业化市场的需求端来说,用户的选择是市场能否发展的保证,如果产品只产不售,势必会造成失衡现象。
制度因素中的利益相关者之间权责分配问题占第四。这也正是后续应该研究的重点,在建筑工业化全过程产业链上,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不仅有利益关系,还承担了对整个过程的协调配合责任,要明确关系,积极地沟通协调。研究中把以上4个因素归为关键影响因素。
表3 因素方差解释
表4 因子载荷矩阵
表5 影响因素影响程度评估表
2.4 多元正态分布的均值向量的假设检验
为了检验四大类影响因素在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差异,接下来用SPSS软件对21个因变量与“利益相关者”这个固定因素作为自变量的线性模型进行了显著性检验。如果模型通过显著性检验,就说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不同的影响因素的看法有显著影响。结果如表6、表7所示。在表7中的第7列是检验统计量的概率p值,可以看到,在“工作单位”下p值不完全小于显著性水平,则不能拒绝原假设,说明4个类别不存在显著差异。即反映出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对影响因素的看法无显著差异。
主体间效应的检验表如表8所示。表8中各列分别是根据Type 3方法计算的偏差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统计量及Sig.值。表8反映的是固定因素“工作单位”对影响因素的单影响因素分析的结果,通过该行p值可知,只有变量“市场需求预测的准确度”的p值分别为0.035,小于显著性水平,说明这个变量在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中差异显著;而其他影响因素在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中看法差异不显著。
首先,对建设单位来说,他们是主要的开发商,在项目定位之前,市场的需求预测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对于其他单位来说并不是首要考虑的;而对于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来说,设计施工技术的成熟度与管理模式的创新非常重要,他们是建筑工业化过程中主要的践行者,因而认为这些实体技术很重要。政府一直都是市场的宏观调控者,政府认为其他利益相关者应追求共赢,平衡利益冲突,优化资源配置,以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而对于目前的其他利益相关者来说,他们有着各自的目标,如总承包商追求降低成本,房地产开发商希望尽快回笼资金等。
表6 主体间因子
表7 多变量检验表
表8 主体间效应检验表
2.5 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为描述各个影响因素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对21个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检验。研究主要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原始数据用Spearman's rho检验21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强度。Spearman's rho检验结果见表9。从表9中可以看到,只有19对影响因素呈负相关,剩下的201对呈正相关,61对在置信程度为0.01或0.05上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与其他因素关联性较大的因素包括E3、T6、S1、S4、S5、I2。其中经济因素的关联性主要体现在社会因素和制度因素上,说明经济因素决定了社会看法和制度制定,同样社会因素和制度因素也引导着经济因素;建筑工业化建造成本过高导致社会认可度不高,政府难以制定政策,同时政府的指导政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成本高和用户接受度低的影响。而政府的一系列技术因素主要体现在内部各因素的相关性上;制度因素I2(BIM技术的应用)表现出与经济、社会、制度因素强烈的相关性,说明在建筑工业化过程中制度因素的引导作用,也说明了在当下的建筑业市场里人们普遍认识到BIM技术是实现工业化的一把利器。经济因素中,E3(建筑工业化的建造成本)对其他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排第一,对其他因素有10对存在关联性,E1(工业化工厂启动成本)、E5(金融优惠政策)的影响程度分别排第二和第三,与制度和社会影响因素均有一定的关联性。T6(集成技术体系研究)与3大技术因素均存在较强的内部关联性,与8对存在关联,研发与设计和集成在产业链中的联系是必不可分的。S5(社会舆论宣传度)与技术因素之间无明显关联性,说明社会舆论宣传和技术因素之间是辅助作用,社会影响因素主要还是受制于经济因素与自身,用户对建筑类型的选择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经济因素,从表中可以看出,S1、S2、S4都表现如此。I1(利益相关者之间权责分配)、I3(法律法规指导工业化的实施)、I5(政府的优惠政策)都广泛表现出与四大类影响因素的关联性,说明要解决制度问题带来的阻碍,不能只解决其中一个影响因素,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也就是说制度因素也是解决其他影响因素的源头。
表9 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S1S2S3S4S5I1I2I3I4I5E10.394**0.388**0.008 0.248 0.332**0.423**0.199 0.363**0.161 0.038 E20.334**0.183 0.165 0.108 0.140 0.234 0.377**0.065 0.072 0.160 E30.270*0.343**0.037 0.317*0.293*0.169 0.350**0.490**0.326*0.126 E4-0.029 0.120 0.163 0.060 0.117 0.067 0.066 0.057 0.183 -0.016 E50.219 -0.093 0.016 0.215 0.368**0.029 0.329**0.000 -0.002 0.425**T10.345**0.224 0.331**0.195 0.193 0.463**0.162 0.215 0.106 0.118 T20.136 0.205 0.305*0.274*0.243 0.202 0.237 0.312*0.041 0.002 T30.180 0.194 -0.032 0.153 0.149 -0.019 0.448**0.137 0.226 0.321*T40.166 0.080 -0.060 0.079 0.035 0.121 0.341**0.222 0.117 0.238 T50.125 -0.044 0.199 0.197 0.057 0.073 0.255*0.170 0.125 0.234 T60.183 0.087 -0.013 0.216 0.301*0.222 0.378**0.019 0.099 0.508**S11.000 0.189 0.067 0.319*0.366**0.442**0.307*0.282*0.106 0.128 S21.000 0.235 0.292*0.179 0.242 0.258*0.172 0.132 0.170 S31.000 0.339**0.183 0.028 0.083 0.113 0.095 0.036 S41.000 0.708**0.254*0.418**0.247 0.131 0.183 S51.000 0.234 0.286*0.271*0.286*0.247 I11.000 0.324*0.368**0.078 0.139 I21.000 0.147 -0.120 0.419**I31.000 0.393**0.063 I41.000 0.143 I51.000
“**”表示在置信度为0.01时,相关性是显著的,“*”表示在置信度为0.05时,相关性是显著的。
3 结论及建议
对问卷调查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如下:①通过专家看法差异分析,得出20项影响因素影响程度看法基本一致,针对专家看法差异较大的因素已进行差异分析。②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要从整体上弱化我国建筑工业化所面临的挑战,需从制度上着手。只有制定有效的政策引导各利益相关者参与到建筑工业化产业链,才能很好地解决建筑工业化在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技术进步和社会认可也会随之解决。还要加强BIM技术在建筑工业化中的应用。③基于影响程度评价和关联度双重指标明确了9个影响因素,即E1(工业化工厂启动成本)、E3(建筑工业化的建造成本)、T1(设计与装配体系的成熟度)、T6(新型建筑工业化的集成技术体系研究)、S1(用户对建筑类型的选择)、S4(媒体对建筑工业化的宣传力度)、S5(社会舆论宣传度) 、I1(利益相关者权责分配)、 I2(BIM信息技术在工业化中的应用),优先解决这些影响因素,能够加速建筑工业化的推广效率。
针对关键影响因素提出对策和建议才能加速建筑工业化的发展。①BIM技术的应用引导着经济、技术、社会因素。政府部门要颁布推动BIM技术应用的文件政策,与企业合作搭建平台,推广BIM技术的应用。I1作为一项关键因素,说明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各利益相关者主体的权责利关系,避免因争端问题带来对工业化的阻碍。②两个经济因素E1、E3作为影响建筑工业化的关键因素,政府部门需加强激励政策的制定,对装配式建筑开发商给予扶持和优惠政策,并且能在土地的使用税和相关税率方面给予减免,鼓励企业进行成品住宅设计建设,通过财政补贴鼓励使用新型建筑材料。建设单位作为建筑工业化的投资主体,在投资拿地时要充分考虑当地地理以及社会条件等,明确建造目标,合理控制成本。③T1、T6也是关键因素。针对这两个关键因素,设计单位要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设计和集成关键技术研究。建筑产业化的核心是生产工业化,生产工业化的关键是设计标准化。因此,设计单位是建筑工业化全产业链中的一个关键节点,对全过程起到引领作用。而服务于建筑工业化时代的设计贯穿整个过程,在设计的初始阶段就要考虑到构件的拆分、生产、运输、组装、维护等一系列过程。④社会影响因素中,S1、S4、S5是3个关键因素,建设单位要公布传统建筑与工业化建筑的综合效益数据,企业要注重装配式建筑综合效益大的宣传,让用户了解、接受建筑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