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行商园林海山仙馆的历史地位*

2019-09-05杨宏烈吴桂昌

广东园林 2019年4期
关键词:海山园林

杨宏烈 吴桂昌

(1. 广州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2. 棕榈生态城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625)

行商园林乃清代特许对外贸易的十三行商人,为满足其家族开展日常生活、书香生活、外贸及外交应酬活动,而在广州及周边地区兴建的私家园林,是在世界商品经济贸易日益发达、中国商品经济刚刚萌生的背景下,继承了中国(中原、江南)传统士大夫文化思想,吸收了西方园林的一些造园理念和物质文明,处在中国古典园林向近现代园林转型之拐点,而出现的园林艺术作品。其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艺术水平上都有新的建树,是岭南古典园林体系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集群。莫伯治大师曾首先用“行商庭院”命之[1]。行商园林中的姣姣者—“海山仙馆”,则是基于岭南水乡宏阔自然地理环境和呼吸海洋文明精神气息而生长起来,又伴随业主官僚垄断经济破产后走向毁灭,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个案奇葩,故很有必要对其文化价值或历史地位加以深刻认知。

1 行商园林的历史背景

历史学中的商帮概念,并不是一种有严密组织和凝聚力的公司集团,只是一种基于地域与血缘关系而松散结合的商人群体。商帮的发展受到地域经济、社会、文化、地理特点等方面影响,导致每个商帮的经营风格、经营理念、行为规范有所差异。清代中期以晋商(票号)、扬州徽商(盐商)、粤商(行商)最为著名。明清前期的晋商,主要经营边贸的盐、茶,后期是以票号形式的金融业;盐商则垄断了两淮盐业;经朝廷特许的十三行行商则主要经营国际间的茶叶、丝绸、陶瓷等出口贸易和西方工业品的入口贸易(表1)。

表1 清代三大商帮经营状况比较

在中国政治体制、“重农抑商”等大环境背景下,商人发财之后无法投资工业产业,只能买田、置地、建园。例如盐商,叶显恩先生认为:“由于官府的庇护和享有豁免税收等特权而取得优惠利润的盐商,当商业资本超过经营商业所需要的数量之后,超过部分……只能耗费在‘肥家润身上’”[3]。盐商园林受江南文人园林与北方皇权园林的影响,意在构筑私人“隐逸”的理想天地。晋商园林多为城堡旱地族群院落园林。岭南文化的“非正统性”和“远儒性”[4],使得岭南园林不太重视儒家文化中的礼制,采用内敛型和扩散型相结合的空间结构,更富娱乐生活、市井商务气息。

无论是北方皇家园林,抑或江南园林,园主们主要追求回归自然,修身养性,同商务是隔离的。皇家园林中的“办公朝廷”是专门配置的功能区。广州十三行行商群体因负有管理外贸职责,却没有类似衙、署官府机构,很多事务只能在他们的住宅区内进行。行商园林既是日常生活、宗族礼拜、经营决策之地,同时也是涉外活动用地,承担办公、新闻出版、国宾招待等功能,因而有着特殊的历史价值。

2 海山仙馆在中国园林史上的地位及特色

“海山仙馆”又称“潘园”,由广州十三行行商潘仕成购置兴创并精心经营近半个世纪,据考证[5],其范围大致在现今广州荔湾湖公园一带。清道光、咸丰、同治年间,其曾赢得“蓬岛仙山、花林秘宝、珠江之胜、岭南之冠”等诸多美誉,堪称粤省罕有的文化瑰宝。又因该园与十三行外贸、外交活动有关,率先融汇中西文化、备尽华夷所有,见证鸦片战争、一时声弛朝野,频添故事,名动中外。卢文骢先生曾述其景致,含湖、含江、含涌、含塘、含沃野远山之恢弘,与西关民居和古老城墙铺陈一片[6]。海山仙馆可谓岭南古典园林的高峰之作[7],既具私家园林的属性,又有城郊风景区的架势,其在园林艺术、规模形态、国际影响诸方面确有特色,实属“岭南第一名园”[8],具备与北方王府园林、江南人文园林等相提并论的份量[9](表2)。

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集成或转移往往会形成一个个有特色的“园林艺术文化圈”①“文化圈”概念是由文化人类学家莱奥·弗罗贝纽斯首先提出的。他认为,文化圈是一个历史地理空间范围,在这个空间内分布着一些彼此相关的文化丛或文化群。本文仿此提出“园林艺术文化圈”概念。。周、秦、汉、唐时期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在关中、河洛,两宋时期在东京(开封)、临安,元、明、清时期在大都北京,同时经济中心在江南。清中期时南粤经济崛起,广州有了“金山珠海、天子南库”之誉。于此,中国的园林发展遗迹出现了从西而东、从内陆到沿海的演进过程。当中西文化最早在广州相互碰撞、交融之时,“飞檐翘角”“反宇卷杀”等尚未在岭南土生土长的园林建筑中普遍成熟。但在“一口通商”体制下,岭南园林被注入新的养分,融合了大量西方要素,表现出众多西方建筑语符的特点,形成了岭南地域风格。

表2 海山仙馆与广东四大名园之比较

海山仙馆以 “一大池,广约百亩许”[11]为重点理水造景对象,经之营之构成园林胜景,既有古意,又有新创。与十三行命运紧密相连的外销画,曾将海山仙馆的这一特色景观传播到全世界。

1)水际安塔

一般园林不会单独垒宝塔造景,除非原本有寺庙,如颐和园去塔改筑佛香阁而获成功。海山仙馆不止有高耸的 “雪阁”①引自张维屏《听松庐诗钞》中的《游荔湾诗》自注。,从夏銮《海山仙馆图》可知,起码还有两处塔景:六角楼阁式石塔在湖东,圆柱形白塔在湖西。笔者推测:海山仙馆颇受西洋画家影响,18—19世纪来华的西洋画家总有点缀宝塔之嗜好。

2)碑林胜景

海山仙馆的收藏“粤东第一”,集“行、揩、篆、隶”之大成的古帖及时人手迹,分类为摹古、藏真、遗芬,镌刻上石1 000余块,大多嵌于海山仙馆游廊沿壁;又将藏书及石刻珍品予以刊印,“公天下而传后世”。

3)长廊高架

海山仙馆建筑,以壮其雄,以增其妙,园内建眉轩、小玲珑室、文海楼等,均以小桥、长廊贯串,连缀有致。“面池一堂,极宽敞。左右廊庑回缭,栏干周匝,雕镂藻饰,无不工致”[11]。园内长廊高架,一是便行游船,二是应对海潮涨落,三是提升平远气势。

4)舟车游览

古典私家园林多以静观为主,宜以步行为主,虽有贯通全园的水系,只造石舫,聊过水上浮游之瘾。而海山仙馆内设水上巴士(游艇)用以游览、出行,另兴驾马车游园②见夏銮《海山仙馆图》。。

3 海山仙馆在中外交往活动中的地位

3.1 外交、外贸活动的举办场地

当时的官员们拟在行商园林接待外国使节能增加民族自豪感。时任广东巡抚黄恩彤曰:“大帅亦每假以宴,觌欧逻巴诸国酋长”[8]。潘仕成凭借与外国人交往的经验,成为清政府处理对外事务的顾问,曾跟随钦差大臣耆英参与签订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故一些外交活动就发生在海山仙馆:1844年6月,顾盛以美国驻大清国专员身份在海山仙馆向耆英递交国书③引自Elder William《Biography of Elisha Kent Kane》 (Philadelphia,1858) ,纽约公共图书馆版本。;同年10月法国驻广州领事拉地蒙东在“阿尔美尼号”上尉Fornier Dupla的陪同下,曾抵达海山仙馆向中国官员递交一封法国政府的紧急文书[12];法国人加略利(Joseph Marie Callery)与医生伊凡(Dr. Yvan)游览海山仙馆,参观了海山仙馆里的化学实验室、印刷作坊,并让印刷工人展示了印刷书籍的流程和环节[13]等。这儿成了国宾馆、涉外招待所、俱乐部,参观海山仙馆是来华洋人活动的重要环节。“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地方。外国使节与政府高级官员甚至与钦差大臣之间的会晤,也常常假座这里进行。”[14]

3.2 洋人被允许外出消遣的场所

清政府限制洋人进入广州城,防范洋商与民接触,规定惟每月初八、十八、二十八这3日,准其在行商通事、买办人员监督下“放风”似的到行商园林来活动。外国人也以能够进入行商园林参观为一种宠遇[14]。

踏浪而来的西方各国商人、船长、大班二班、领事、水手、传教士等,动辄四五十人的客群涌入,难免会促使私家园林发生体量与性质变化:西式的游园方式改变了庭院的尺度和陈设;快速交通工具(马车)需扩大公共游路;装置西方工业设备,提供基本游园服务等。这也实现了中西方的审美交流和园林艺术的互动,开启了“西学东渐”“东风西传”的初步尝试[15]。

3.3 汇编出版收藏中西著作经典

园主潘仕成大量翻译并出版工业化国家的科学、技术、文化等书籍[16],率先促进了西学东传的力度,对帝制禁锢下的国人启蒙启智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汇编的《海山仙馆丛书》除收入经史笔记之外,“术数、医药、调燮、种植、方外诸家者流”,以及西洋译著如《几何原本》《同文算指》《园寓较义》《外国地理备考》等讲究实学之作汇选其中,中外博采;另再版不少文史医书。园主还以个人之力引进兵器生产技术,制造御敌舰炮[17],这对其后的洋务运动及军火制造不无影响。海山仙馆作为收藏陈列这些中西经典著作及艺术品的载体,又是中西交往活动的场所,在中西文化交流及传播上有着重要地位。

4 海山仙馆复兴传承具有划时代意义

唐长安曲江池的美景诗句,唤起人们对曲江池的修复;《清明上河图》吸引了当今众多投资商复修开封历史地段;几十年的圆明园重建大争辩,结论为只有修复才能保护、传承它的艺术价值,服务当今发展,更加充分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18]。

当年海山仙馆正大门(或住宅大院大门)之外的大片西关古民居,是与海山仙馆时间差值最小的“历史遗存”,而且其中还有与之存有近亲“血缘关系”的名园“小画舫斋”。对此处传统民居成片保护可与复修的海山仙馆构成“宅—园”关系,对潘氏130多人口的聚族而居问题作一合乎逻辑的交待。

根据二维、三维空间拓扑不变量定理(不必强调闭合要素形状、大小逼真的要求)来复原“海山仙馆”总平面图,只要保证景点线路间的网络关系不变,尽管残存阡陌湖田痕迹,即可达到“池广园宽、红蕖万柄、风廊烟溆、迤俪十余里”①引自梁鼎芬等修,丁仁长等纂的《番禺县续志》卷四十《古迹园林》。之效果。景区景点之间、堤岛之间多用游廊、廊桥、亭桥加以联络,既能表达回归关系,又能延增游览路线,丰富景观层次[19],获得历史画卷中的整体意蕴[20]。海山仙馆地面上的建筑荡然无存,但园林遗址尚在,其是所有行商园林中遗址最为明确、尚能复兴的唯一案例。古建大师罗哲文先生论述过:只要按原址、原物结构形制,利用原性材料,实施原有工法,修复而成的传统建筑一样具有文物价值[21]。

现今建造的“大观园”众多,虽实体空间各有差异,但都是建立在小说《红楼梦》基础上的艺术品。十三行的生动历史并不亚于《红楼梦》之虚构故事,海山仙馆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大观园”,其中也有一部“悲金悼玉”、感人至深的“行商梦”[22]。处于较晚时代的红顶商人胡雪岩故居,早于1999年由杭州市政府投资6亿元重修问世,“岭南第一名园”的海山仙馆亦值得拥有同样“待遇”。

猜你喜欢

海山园林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清代园林初探
On the heating mechanism of 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 thruster immerged in a non-uniform magnetic field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梦里鲜花开放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园林里的中国
放爱一条生路
佐藤海山的诗
迎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