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旅游业去中心化知识共享机制刍议

2019-09-04杨振之郭凌波

旅游学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合约参与者旅游业

杨振之 郭凌波

从2011年提出智慧旅游概念以来,学者对于智慧旅游的讨论大多围绕旅游和信息技术的结合进行。笔者认为,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只是实现智慧旅游的技术基础,更深层次地讨论智慧旅游背后的知识共享才能促使目的地实现“智慧旅游”。

一、 知识共享和区块链技术

互联网从技术角度实现了使用权共享的“超级效率市场”,近几年,共享经济快速发展,各种共享模式正在重塑游客行为,也影响传统旅游业系统的运作。共享是人类最普遍的经济行为,是一种进化特征,是资源配置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逻辑之一。在Web 2.0背景下,共享的对象已变得模糊或完全消失。知识作为经过鉴别的数据信息,知识有效性必须以他人的认可为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Web 2.0下旅游业知识创造是自下而上的过程,这就是说,知识创造是分散的、去中心化的过程。德鲁克早在1959年就提出了“知识经济”的概念。旅游业是跨多领域的行业,旅游业的知识分散分布在各个主体中,那么旅游业准备好迎接知识经济的冲击了吗?

旅游业知识共享需要开放的去中心化环境。知识作为企业的关键资源早已得到认可。知识共享的范围可以从个人之间的二元信息交换到项目团队的协调,再到为跨国企业提供方案的大型头脑风暴等活动。知识共享是社会化过程,参与者获得新的知识和见解,并将其转化成新的能力和机会。这与去中心化的理念不谋而合,因为共享环境不再局限,更能体现知识共享的开放与价值。旅游目的地的利益相关者间高效的知识交流、共享对于目的地竞争力至关重要。旅游业如果要在目的地充分利用知识,则需扩大以知识为主导的影响,以便在组织中拥抱知识和推动知识流动。但知识散落在成百上千个互相割裂的主体数据库中,造成知识共享的混乱和浪费,尤其是中心化的网络中充满“伪知识”,这就需构建去中心化的知识共享机制,搭建横向沟通桥梁。超越组织的去中心化机制也面临信任、真实性等问题,区块链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区块链在2008年由Nakamoto提出,區块链本质上是一种数据管理的新方法,是一种公开透明、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区块链是由分布式账本、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组成的技术体系,此体系可以实现防篡改的数据存储、可追溯的数据查看、可信任的点对点传输,可解决无第三方监督下信任建构的难题。该体系的核心意义在于实现了价值的可信任流通,推动了“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转变,可作为“价值互联网”的基础协议,其地位可比目前的HTTP协议。

二、 去中心化知识共享机制

为了实现旅游业价值共享需要构建去中心化的知识共享公有联盟链,联盟链上分布式存储经政府、科研机构、旅游企业和游客等主体鉴别后的知识,形成去中心化的知识图谱库。基于分布式账本使知识存储实现去中心化、共识机制让管理实现去中心化,再利用点对点传输、智能合约等可以解决知识共享过程中信任、真实性验证和激励分配等问题。

现有知识存储主体根据约定的规则向联盟链写入知识,写入是在全面的特征信息验证体系下进行的,以便鉴别知识的真伪。出于商业或者研究目的的知识用户(企业、政府部门、研究机构、游客等)根据需要向联盟链发出查询请求,联盟链在接收查询请求时激活并执行智能合约,用户将得到根据预先规则计算的报价。在联盟链查询到用户的需求后,查询结果被封装为知识集传递到用户接口。最后智能合约根据查询所需金额自动扣除查询者的费用,并且根据贡献率自动完成在知识提供主体之间的激励分配。

三、 新知识共享机制运行的保障因素

在新机制中,分布式账本构建了存储信任机制,分布式共识和智能合约构建了交易信任机制。信任是共享的关键“货币”,传统的信任建立在人际互动的基础上,新机制没有面对面的环节,那就只能依靠制度。区块链是由独立的区块组成网络,网络的主要作用是维护一个按时间顺序分布、去中心化、不可被篡改的知识图谱库。所有知识的秘钥都存储在公开的区块上,并进行了适当的加密,任何合法的参与者都可以查询知识,但只能读取到秘钥对应的知识,并留下查询痕迹。参与者如果发现知识有误,可以对其进行修正,修正的信息将进行全网广播。参与者不能删除知识图谱库的知识,只能提供新知识作更新和说明。根据分布式共识的规则,不存在中心化的节点,任何单个节点都无法控制或更改整个网络的知识库。一个节点想要控制其他节点达成伪共识,所付出的成本将大于收益。智能合约解决交易信任难题,智能合约是驻留在区块链上的自动化程序,允许链上的任何节点运行并获得全网的共识结果。知识的流通行为被节点记录,使得具有明确、清晰、可追溯的产权归属,可快速定位侵权行为与侵权主体。存储信任保证了参与者对联盟链的系统信任,交易信任保证了参与者之间的人际信任。

信任机制不能完全解决信任问题,因为真实性决定了信任程度。中心化共享模式的真实性依赖于可信的第三方背书,但该模式往往通过商业布局来误导消费者。新机制保证写入联盟链的知识源头真实性。首先,联盟链内各主体签署记录规则,对知识进行数字签名,证明知识来源是真实的并可追溯的。其次,智能合约可以基于声誉、评论、服务质量等预先设置的规则,从大量参与者中自动选择知识写入者,并在参与者之间形成竞争环境,促使参与者成为联盟链的优质写入者。去中心化机制下参与者对写入的知识终身负责,如果参与者写入伪知识,该参与者的信誉度将被降低,通过智能合约被投票出局。最后,利用来自政府、运营商等的知识执行多节点交叉验证,识别联盟链中的恶意上传行为和知识的真伪。新机制保证知识交易过程中的真实性,密码学技术与哈希追溯可实现链上知识的防篡改与可追溯,知识交易过程中链式签名认证的联盟链保证全链可追溯。

联盟链上的操作可追溯、无法被篡改,所以知识产权能够得到保护,还能及时激励。互联网使知识全网分布,如果零碎知识的所有者间没有知识共享和相互沟通,就无法避免在处理重复问题上浪费资源。传统共享机制运营成本较高,大部分成本被用在了合约的监管和执行上。智能合约降低了在多主体间执行有约束力协议的成本。所以现在可以在以前难以谈得上经济的环境下来签订和实施合约,比如游客对可信的真实的游记进行小额支付的场景。如何激励更多的游客和企业参与到知识共享中,降低搭便车的现象,智能合约扮演了一个强有力的角色。智能合约提供了可信赖的承诺,它保证查询知识按照既定规则付费,同时按照提供知识的贡献率自动分配激励。

因此,智慧旅游目的地可被视为知识的目的地,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知识共享机制构建的服务系统使所有利益相关者都能获得知识,智慧旅游的最终目标是满足长尾需求,提高目的地竞争力以及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旅游业要充分认识到去中心化知识共享的重要性,结合5G、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开发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的产品,比如:行程个性化推荐、智能引导系统等。

参与者可以通过知识共享增加“专家”权力,在分布式场景下,每个参与者都是知识的创造者。区块链催生了新的共享模式,应用该技术来增加“弱关系”——组织中的个人之间的非正式和偶然接触,从而拓展知识共享的广度,在其指导下原来分布式存储的知识能够活跃起来,不再依赖于中心化的控制就可以直接交易和实现价值流通。当一个个节点能独立实现价值共享,那么独立的节点就组成了一个分布式社会,每一个节点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在获取收益的同时也承担成本,形成分布式社会是共享经济的愿景。这符合“真正共享”的定义。这样的机制使得所有权不再是拥有的权利,而是通过参与和与资源联系实现,这表明我们的社会可能正在进入后所有制经济时代。

区块链技术为解决旅游业知识共享的信任、真实性和激励分配等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但技术永远都是中立的,任何技术都是双刃剑。虽然区块链技术有可能被恶意使用,但潜在的好处大于潜在的缺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企业或个人会更深入地了解区块链,就像之前对互联网一样。具有前瞻性的公司通常将不断变化的技术和充满挑战的环境视为机遇而不是威胁,站在技术最前沿并从中受益。数字技术正在悄然逼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再造着人们对时空的认识。

猜你喜欢

合约参与者旅游业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浅析打破刚性兑付对债市参与者的影响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
旅游业
简析1912—1928年北京的旅游业
常数轮理性秘密分享机制
合约必守,谁能例外!——对“情势变更”制度不可寄于过高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