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力争取将东源县贫困革命老区纳入海陆丰革命老区国家扶持范围的提案(摘录)
2019-09-04李作伟
李作伟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东源县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作出了重大牺牲和重要贡献。由于受自然、历史、区位、基础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东源县老区人民的经济水平仍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人民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东源县作为广东省重点扶持的十六个贫困县之一,是在河源五个县中唯一一个没有纳入国家贫困革命老区扶持范围的县。
一、东源县为中国革命胜利付出了很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东源县是中国共产党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农民运动的地方之一,是中国革命早期发源地之一,是东江革命根据地海陆惠紫版块的有机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1927—1933年间,东源有10000多群众参与革命斗争,惨遭杀害群众几十人,烧毁房屋300多间,被评为革命烈士的就有11人。1943年,能溪乡抗日民众饥饿团遭国民党杀害97人,抗战期间建立党支部100多个,解放战争建立党支部80多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东源被评为革命烈士有246人。1948年9月—1949年3月,东源取得了白马战斗、鹤塘战斗、大坪战斗、大兴岭战斗的胜利,为东江中上游的兴宁、五华、紫金、龙川、河源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二、东源县是海陆惠紫革命根据地的有机组成部分。
1、东源县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运动组织、第一个中共党支部都是在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下成立运行的。1925年,紫金县农民运动领导人刘琴西、钟子怀来到东源县的康禾曲龙、白鸠坑一带进行革命活动并在当年10月建立了河源县第一个农民组织—曲龙农民协会,农会会员达300多人。东源县(原河源县)1927年夏成立了曲龙支部,上属中共紫金县特别支部領导。1926年8—9月,广东省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阮啸仙(系东源县义合镇人)派共产党员阮志中、曾绍光、刘宝珊3人,到河源开展农民运动,在古岭先后建立了6个农会,会员总数达2400多人,同时建立了农民自卫军义勇队、农民自卫军警备队等农民武装。
2、东源县早期党组织在海陆惠紫特委领导下开展了一列系革命斗争。1929年11月,根据中共海陆惠紫特委的指示,成立中共紫(金)河(源)特别区委员会。同时建立紫河游击队,发动秋收斗争。
1931年5月,中共两广省委决定恢复东江特委,同年7月成立中共惠紫河博县委,其中紫河特区中的河指原河源县、即现在的东源县。紫河特区委在中共惠紫河博县委关于夏收斗争指示下,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夏收秋收斗争,当时,康禾的曲龙、田坑、鹿头嶂、叶潭的刘屋排、麦畲、河坑角、段心、赤岭、刘岗、水巷、高畉等10多个村庄(近700多户,3000人口)成为红色游击区。
从1931年7月至1932年冬,中共惠紫河博县委领导惠阳游击队和紫河游击队、赤卫队等地方武装,多次组织武装暴动,为东江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其中,原河源县(现东源县)人民始终坚持在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下开展农民运动和党的建设、革命斗争。
建议将东源县纳入国家贫困革命老区扶持范围;建议指导和支持东源县整理革命老区的历史资料,认定东源县是海陆惠紫革命根据地的有机组成部分;建议推介东源革命贫困老区的历史和现状,争取将东源县纳入海陆丰革命老区国家扶持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