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视野下的汉语反义语素合成词解读

2019-09-04王燕霞

关键词:词序合成词反义

王燕霞

(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合肥 230039)

一、引言

现代汉语词汇是汉族人民根据自身需要约定俗成的产物,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实践密不可分。汉语词汇在词序构造上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了探寻汉语词汇与古代文化之间的关系,解读词汇构造特点也逐渐成为词汇研究的主要内容。

目前学界对汉语并列合成词词序构造的研究集中于从文化的角度探讨部分并列合成词的语义构词原则;立足于两种语言对比下的反义语素合成词的习得研究;基于实验下大学生对合成词的注视位置和眼动研究;分析并列合成词的语义特征以及将并列合成词的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相结合等几个角度。

关于并列合成词的研究,最早提及的是国内学者张国宪,他认为“并列合成词的两个构词素孰先孰后,并非是任意的,反映了汉人传统文化心态”。[1]之后常敬宇在《汉语词汇文化》[2]中提到“双音节并列合成词的词素序列受到伦理观念的影响”。虽然他们从文化角度对汉语并列合成词进行分析,但是忽略了并列合成词中的反义语素合成词。此后,廖暑业[3]、张慧贞[4]、李代燕[5]将汉语反义语素合成词和其他语言中的反义成对词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孟红霞、白学军、闫国利[6]使用眼动仪对大学生阅读含有合成词结构句子的注视位置和眼动次数做了实验研究。武文杰,徐艳[7]对并列合成词语素义的隐、显特征做了分析。万晓芳[8]、刘冬冬[9]将并列合成词中的反义语素词的本体研究应用于对外汉语实践教学中。

综上所述,目前学界集中于对并列合成词的研究,忽略了对并列合成词中反义语素合成词的考察,本文旨在全面考察现代汉语词汇中的反义语素合成词,按照语素之间的互补反义关系、相对反义关系、极性反义关系和指向性反义关系进行界定,并分析反义语素合成词的表意特征,解读反义语素合成词构词序列的文化内涵。

二、反义语素合成词的界定

(一)语料来源

现代汉语词汇中存在大量的并列合成词,这些词往往前语素和后语素之间构成反义关系。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2016)[10]中的反义语素合成词进行考察,共搜集到245个反义语素合成词,其中两个语素构成互补反义关系的合成词51个;两个语素构成相对反义关系的合成词77个;两个语素构成极性反义关系的合成词107个;两个语素构成指向性反义关系的10个,以此构建反义语素合成词语料库。

(二)界定原则

1.互补反义

互补反义关系是指在两个反义语素构成的合成词中,肯定语素A就是否定语素B,否定语素A就是肯定语素B;肯定语素B就是否定语素A,否定语素B就是肯定语素A。也就是说不允许出现¬A和¬B的其他情况。两个语素构成互补反义关系的合成词,如“生死”,非生即死,非死即生。基本情况如表1、图1所示。

图1 互补反义关系图

表1 两个语素构成互补反义关系的合成词

2.相对反义

相对反义关系是指由两个语素构成的合成词中,前语素和后语素在关系上是相对的,如“男女”“父母”“子女”等,基本情况如表2、图2所示。

图2 相对反义关系图

表2 两个语素构成相对反义关系的合成词

3.极性反义

极性反义关系是指在由两个语素构成的合成词中,前语素和后语素构成极性反义关系,肯定A就是否定B,肯定B就是否定A,但是否定B不一定是肯定A,否定A不一定是肯定B。也就是说构成极性反义关系合成词的两个语素,语素A和语素B同时包含于集合C中,但是除了A、B还有其他元素,如“大小”不是大的,也不能说是小的,还有可能是中等的。基本情况如表3、图3所示:

图3 极性反义关系图

表3 两个语素构成极性反义关系的合成词

注:以上语料来源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4.指向性反义

指向性反义关系是指由两个语素构成的合成词中,前语素和后语素是含有方向性的词,并且两个语素互为反义关系。如“左右”“上下”等,基本情况如表4、图4所示:

图4 指向性反义关系图

表4 两个语素构成指向性反义关系的合成词

三、反义语素合成词表意特点

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2016)中的反义语素合成词的词义考察发现,这些词的表意特征有所不同,可将其表意类型概括为三种:意义相加、偏向某一语素义和形成新意义。

(一)意义相加

“意义相加”是指某一词意义是由该词的前语素义和后语素义共同组合而成,如“雌雄”是指“雌性”和“雄性”;“存亡”是指“生存”和“死亡”,在反义语素合成词中,意义相加型词占多数,如下所示:

捭阖、本末、标本、表里、宾主、操纵、成败、出没、出纳、出入、雌雄、存亡、反正、浮沉、公私、呼吸、绝续、劳逸、离合、矛盾、明灭、平仄、起讫、起止、亲疏、取舍、去就、去留、任免、生死、是非、是否、舒卷、死活、松紧、先后、兴亡、兴衰、虚实、异同、因果、真伪、产销、唱和、朝野、臣民、城镇、传习、旦夕、春秋、弟妹、弟兄、颠末、儿女、夫妇、夫妻、父母、父子、公婆、官兵、规矩、将士、教学、姐妹、今昔、军民、劳资、男女、婆媳、铺盖、乾坤、人物、日月、僧尼、僧俗、山水、时空、手脚、手足、接受、朔望、题跋、天地、天渊、文武、消长、霄壤、天壤、兄弟、行藏、序跋、言行、依违、音义、隐现、幽明、宇宙、瞻顾、涨落、中外、中西、主次、主从、子女、姊妹、祖孙、褒贬、彼此、裁缝、长短、晨昏、乘除、迟早、粗细、大小、得失、多寡、恩怨、俯仰、甘苦、干支、干群、纲目、功过、功罪、供求、供需、购销、寒暑、缓急、晦明、毁誉、吉凶、奖惩、交接、进出、进退、巨细、快慢、宽窄、来回、来去、来往、老少、老小、老幼、冷暖、利弊、利钝、利害、廉耻、浓淡、起伏、起降、起落、轻重、日夕、日夜、荣辱、赏罚、行列、好歹、好赖、好恶、黑白、厚薄、呼应、收支、首尾、输赢、夙夜、损益、吞吐、往返、往复、往来、问答、炎凉、伸缩、深浅、升降、胜败、胜负、始末、始终、收发、扬弃、抑扬、盈亏、优劣、源流、远近、早晚、增删、朝夕、昼夜、装卸、作息、东西、南北、内外、前后、上下、纵横、左右、刚韧

以上反义语素词均为前后语素意义相加型,如“出入”,前语素“出”是出去的意思,后语素“入”是进来的意思,这两个语素义共同构成了“出入”的意义。又如“存亡”,前语素“存”是生存的意思,后语素“亡”是死亡的意思,由“存”和“亡”两个语素义共同构成了“存亡”的词义。“中西”前语素“中”代表中国的、国内的,后语素“西”代表西方的、国外的,由“中”和“西”的语素义共同构成了“中西”的词义。“子女”前语素“子”是儿子的意思,后语素“女”是女儿的意思,由“子”和“女”的语素义共同构成“子女”的词义。这种意义相加类的反义语素词数量多,此处不再一一例证,不过通过分析以上意义相加型反义语素词可以看出两个互为反义的语素义紧密结合是反义语素合成词词义的基础和根本来源。

(二)偏向某一语素义

“偏向某一语素义”指某一词的意义,比较偏向构成该词的某一语素意义。由其中一个语素表达意义,而另一语素的表意性被淡化或消失。如下所示:

安危、动静、忘记、消息、质量、高矮、交接

在以上反义语素词中,由两个互为反义关系的语素构成的词,词义偏向其中某一语素义,如“安危”:安全和危险,偏指危险。语素“安”的意义消失,偏指语素“危”的意义。“动静”:运动和静止,偏指动作和说话时发出的声响。语素“静”的意义消失,偏指语素“动”的意义。“忘记”:不记得。语素“记”的意义消失,偏指语素“忘”的意义。“消息”:指人或事物的动向或变化的情况。语素“消”的意义消失,偏指语素“息”的意义。“质量”:产品的优劣程度。语素“量”的意义消失,偏指语素“质”的意义。“高矮”:身高或建筑物的高度。语素“矮”的意义消失,偏指语素“高”的意义。“交接”:连接;移交和接替。当取“连接”义时,前语素“交”的意义被弱化,偏指后语素“接”的意义。

(三)形成新意义

现代汉语词汇中还存在一些反义语素合成词,这些词意义不是简单地由两个语素义合加,也不是偏指某一语素义,而是通过借代、比喻和概括形成了新的意义,如下所示:

沉浮、反正、开关、离合、买卖、矛盾、行止、冰炭、伯仲、旦夕、春秋、弟妹、规矩、乾坤、人物、日月、参商、士女、水火、天壤、天渊、翕张、遐迩、向背、霄壤、休戚、轩轾、阴阳、原委、裁缝、多少、方圆、肥瘦、凤凰、高低、高下、贵贱、寒热、寒暄、经络、举止、冷暖、轻重、好歹、黑白、厚薄、吞吐、往来、修短、炎凉、盈亏、皂白、朝夕、东西、横竖、横直、阡陌、左右

在以上形成新意义的反义语素词中,通过借代形成新意义的反义语素词,如“春秋”,本指春季和秋季,后借指一年,又如“开关”本指开和关两种动作,后指接通和截断电路的设备;通过比喻形成新意义的反义语素词,如“皂白”指黑白,比喻是非;通过概括形成新义的反义语素词,如“矛盾”指矛与盾,后来泛指事物相互排斥,又如“买卖”指买和卖,现在指“生意”;此外还有很多形成新义的反义语素合成词,此处不再一一例证。

四、反义语素合成词构词序列的文化解读

(一)尊卑文化

在反义语素合成词中,存在大量词序构造上可以体现尊卑文化的词,这些词由于受到封建伦理等级观念的影响,在词序构造上,一般按照表“身份高贵”的语素在前,表“地位低下”的语素在后排列。我们将词序构造上符合尊卑文化的词分为两种:一种是体现性别上尊卑的词,如“男女”“儿女”“子女”“夫妻”等,这些词表男性的语素在前,表女性的语素在后,体现了男尊女卑的文化倾向;另一种是体现位分上尊卑的词,这些词表地位较高的语素在前,表地位较低的语素在后,如“臣民”“军民”等,“臣”和“民”是两个相对相反意义的词,且从词义上讲,在古代封建社会,先有“君”,其次有“臣”,最后是“民”,是按照地位等级划分排列的,因此在以“臣”“军”“民”等为构词语素的词中,语素顺序也体现了地位上的尊卑。通过观察以上词汇的语素序列,可以看出现在汉语词汇的词序构造深受中国古代尊卑文化的影响。

(二)褒贬文化

自古以来,人们都遵循“崇善贬恶”的传统思想,这种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汉语词汇的构词规律,汉语词汇中存在大量能够体现人们把生活中崇尚“真、善、美”,贬斥“假、恶、丑”的那种态度的反义语素合成词,这些词遵循表“褒义”的语素在前,表“贬义”的语素在后,如“好歹”,前语素“好”是代表具有积极影响的事物,后语素“歹”与现代汉语中的“坏”同义,代表具有消极影响的事物,以“好”“歹”为构词语素的词体现了褒义词在前,贬义词居后的特点。“好坏”与“好歹”意义大致相同,在词序构造上也体现了同样特点。“盈亏”表示盈利和亏损的意思,在做生意、买卖时,人们都希望盈利,不希望亏损,因此“盈”是一个褒义词,而“亏”是一个贬义词,于是人们将这种思想观念用于词汇构造中。“好恶”包含两个词义:(1)好的和坏的;(2)喜爱和憎恶。构词序列也体现了表褒义的语素“好”在前,表贬义的语素“恶”在后。“荣辱”词义为“光荣和耻辱”,前语素“荣”为褒义词,后语素“辱”为贬义词。以上词汇中可以通过语素序列看出,现代汉语词汇词序构造深受褒贬文化影响。

(三)次序文化

由于受到封建社会中的宗法制度影响,现代汉语词汇在词序构造上也体现了表“长者”语素在前,表“幼者”语素在后,如“老幼”词义是“老人和孩子”,表年长的语素“老”在前,表年幼的语素“幼”居后。“老小”也是表年长的语素“老”居前,表年幼的语素“小”居后。“姐妹”是由两个具有相对关系的语素构成的词,表年长的语素“姐”在前,表年幼的“妹”语素居后。此外,现代汉语反义语素词由于受到古代次序文化的影响,在语素序列上还呈现出主次、大小的特点,即表“主要”的语素在前,表“次要”的语素在后,如“主要”“主从”;表“大”的语素在前,表“小”的语素在后,如“大小”等。通过语素序列中体现的“长幼”“主次”“大小”等三个特点,可以看出现代汉语词汇的词序构造深受次序文化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汉族人民对于次序文化的重视。

(四)古代辩证法文化

古代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实践中根据自身经验总结出很多辩证矛盾观点,他们将这种互相对立的现象应用于汉语词汇构造上,因此衍生出大量具有辩证观念的反义语素合成词。这些词在词汇构造上体现了表“积极”的语素在前,表“消极”的语素在后,如“进退”前语素“进”是向前的意思,具有积极性,后语素“退”是向后的意思,具有消极性。“快慢”是指效率和速度上的“快速”和“慢速”,效率高,速度快是我们所喜欢的,速度慢,效率低是我们所厌恶的,因此表示积极的语素“快”在前,表示消极的语素“慢”居后。“升降”指上升和下降,如成绩的升降,表积极的语素“升”在前,表消极的语素“降”居后。此外,还存在少数语素序列相反的反义语素合成词,如“阴阳”“黑白”“雌雄”“反正”等,“阴”和“阳”、“黑”和“白”、“雌”和“雄”、“反”和“正”,这些词的前后语素之间构成反义关系,但是语素序列违背“尊卑文化”“褒贬文化”“次序文化”等构词原则,则是因为这些词是为了切合韵律,因此直接沿用了古代书面语的表达习惯。

五、结语

现代汉语词汇中蕴含着丰富的反义语素合成词,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2016)中反义语素合成词的全面考察,发现反义语素合成词前后语素之间构成的反义关系不同,可概括为互补反义、相对反义、极性反义和指向性反义四种反义关系;由两个互为反义关系的语素所构成反义语素合成词的表意特征也不同,可分为意义相加、偏向某一语素义和形成新意义三种表意类型。此外,本文从文化视野对反义语素合成词的构词序列进行解读并论证了反义语素合成词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卑文化、褒贬文化、次序文化和中国古代辩证法的关系。从文化角度对现代汉语中的反义语素合成词进行解读,有助于我们了解反义语素合成词的构词特点和规律,深切体会汉语词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猜你喜欢

词序合成词反义
三音节合成词中合成词素的判定
认识反义词
Matching单词连一连
反义疑问句小练
修改病句的妙招
这山望着那山高
汉语搭配信息对词汇识别的影响
词语小超市
俄汉语定语对比
影响词序的“普通重音”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