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左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
2019-09-04刘欣娉郑慧段开诚朱凤琴李金民
刘欣娉 郑慧 段开诚 朱凤琴 李金民
(安徽医科大学 1第一附属医院超声诊断科,安徽 合肥 230022;2附属阜阳医院超声诊断科)
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发展和应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有明显降低,但是冠状动脉事件发病率以及心肌梗死再发生率仍持续升高〔1〕。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指的是心肌缺血损伤后导致左心室形态及大小出现改变,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因素〔2,3〕。因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早期预测左心室重构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改善患者预后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4〕。超声心动图由于其操作简便已被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预后预测中,但是传统的超声心动图检测方法如心室容积、心脏功能等指标所提供的预测信息有限〔5〕。近年来,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被逐渐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及心力衰竭预测,但是对于该技术中哪项指标更为准确仍存在较大争议〔6,7〕。本研究探讨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左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首次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老年患者104例。纳入标准:①首次确诊的STEMI患者;②年龄≥60岁;③单支病变;④行急诊PCI术;⑤胸痛发作至就诊时间<12 h。排除标准:①有活动性出血;②合并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等相关并发症;③起搏器术后;④有溶栓、除颤及其他有创性操作;⑤超声图像质量严重影响分析结果;⑥随访不足12个月死亡者。
1.2方法 纳入患者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采取急诊PCI,患者入院36 h内及PCI术后12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Philips IE Elite彩色超声仪,患者取左侧卧位,行多切面扫查;将患者左心室壁分成16个阶段并根据其运动情况进行评分,计算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采用改良Simpsom法测量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并计算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WMSI,1分为室壁运动正常,2分为室壁运动减弱,3分为室壁运动消失,4分为室壁矛盾运动。常规测量患者二尖瓣口血流E峰高度、减速时间(DT)及左心室侧壁二尖瓣环脉冲组织多普勒e′峰高度,计算二尖瓣血流图E峰与二尖瓣环脉冲组织多普勒e′峰(E/e′)比值,以评价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应用Philips公司QLAB13.0分析软件进行处理获得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在上述获取的切面上手工勾画心内膜轮廓,随后由软件自动追踪心动周期中心肌运动轨迹,并按照18节段模型生成心脏各方向应变参数。取18节段应变数值平均值,作为左心室整体应变参数,包括左心室整体环周应变(GCS)、整体经向应变(GRS)及整体纵向应变(GLS)。此外,测量收缩期左心室GRS峰值,然后于等容舒张期至二尖瓣开放后50~70 ms测量收缩后应变峰值,两者差值绝对值为左心室收缩后收缩指数(PSI)。
1.3随访 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随访时再次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各阶段LVESV及WMSI,左心室重构定义为LVESV较极基线水平增加>15%。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左心室重构,将其分为左心室重构组及无左心室重构组。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对可能影响患者PCI术后左心室重构的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斑点追踪技术超声心动图各指标对患者PCI术后左心室重构预测价值。
2 结 果
2.1随访结果 在104例患者中,发生左心室重构患者49例(47.12%),未发生左心室重构患者55例(52.88%)。
2.2左心室重构单因素分析 高血压、坏死心肌百分比、再灌注损伤、E/e′比值、MWSI、LVEF、GCS、GRS、GLS与患者左心室重构密切相关(P<0.05),见表1。
2.3左心室重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对上述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坏死心肌百分比、GCS、MWSI、GLS、GRS及E/e′进入回归模型(P<0.05),为影响患者左心室重构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表1 左心室重构单因素分析
表2 左心室重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4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患者左心室重构预测价值 采用ROC曲线分析上述各指标对患者左心室重构预测价值,结果显示,坏死心肌百分比、GCS、MWSI、GLS、GRS及E/e′对左心室重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2、0.793、0.754、0.738、0.702、0.695,其中坏死心肌百分比与GCS对左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最高。见图1。
图1 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患者左心室重构预测价值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心肌梗死发生后由于受到梗死区域运动障碍的影响,左心室收缩功能明显减低,在维持和满足循环血供需求的基础下,未梗死心肌代偿性运动显著增强,弥补心肌梗死对机体心脏泵血的影响〔8,9〕。而这种心肌运动的代偿性增强与梗死心肌的运动障碍之间形成了明显对比,导致机体出现左心室运动不协调〔10〕。而机体这种长时间的代偿作用导致左心室心肌不均匀性负性重构,心腔逐渐扩大,心腔内的容量负荷也明显增大,左心室泵血难度也逐渐增加,最终可导致患者出现不可逆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从而严重影响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预后〔11,12〕。因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准确评价和判断患者左心室重构的发生与进展,为临床拟定和调整治疗方案提供更为有利的价值,从而有助于患者临床预后的改善〔13〕。
评价心肌是否存活主要通过心肌细胞代谢、心肌血流灌注及室壁运动改善,常用的方法包括单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负荷超声等。其中PET及SPECT可同时检测患者心肌灌注及代谢情况,从而反映心肌细胞血流量及细胞活力,但是由于受糖代谢的影响,且检查技术成本高,检查费用昂贵,因此阻碍了它们的广泛运用〔14,15〕。超声心动图在心脏腔室大小与左室重构评价上有着独特优势,能够测量出左室大小及变化,是目前普遍认为评价左心室重构较好的影像学方式之一〔16〕。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检查便捷、费用低、时间短,可在床旁检查,并在随访中可多次检查;无须使用造影剂、放射性示踪剂,避免辐射、对肾功能的损害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可定量测得应变参数,重复性好,对观察者经验要求低且主观性小〔17,18〕。
本研究结果显示GCS与心肌坏死百分比对左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最高。在心力衰竭患者中,GCS稳定被认为是同步化治疗后左心室容积缩小及LVEF上升的重要预测因子,而当GCS下降时预示着疾病晚期,心功能处于无法逆转状态〔19,20〕。综上所述,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可预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左心室重构,在应变参数中,GCS是预测患者左心室重构较为理想的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