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伴教育在内地新疆班基础护理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04钱立晶黄安莉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同伴辅导基础

钱立晶,黄安莉,杨 庆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安徽 安庆 246052)

同伴教育是具有相同性别、相似年龄、相同背景、共同经验或由于某种原因而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1]。同伴教育作为群体自我教育方式之一,可以利用同伴间面对面产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共同成长。我校从2011年起承担了内地新疆中职班护理专业(简称新疆班)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新疆班学生的汉语基础普遍较差,汉语语言应用能力相对较弱[2];学生在入学之前几乎没有接触过医学专业词汇,她们来我校后虽然进行汉语阅读、医用语文等课程的学习,但由于对专业汉语知识的掌握有限,致使她们对所学的专业课内容理解不够,教学效果不佳。为提升她们的汉语语言应用能力和护理技能,我们于2016年10月至2016年12月间在新疆班《基础护理技术》技能教学中采用同伴教育的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4级新疆班学生为对照组,2015级新疆班为实验组。对照组有学生56名,年龄15~21岁,平均年龄(17.18±1.32)岁;实验组有76名学生,年龄14~21岁,平均年龄(17.16±1.11)岁;均为女生、初中毕业。两组的《基础护理技术》授课教师和授课学时数均一致,学生在年龄、前期课程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传统教学方法 《基础护理技术》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其理论课时和实训课时为1:1。我校新疆班学生是在入学后第3、4学期进行《基础护理技术》课程的学习。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教师在理论课中已完成了基础护理操作的示教,在实训课中教师重点演示相关操作的关键步骤后,学生分20个小组练习,每小组2~3人,教师巡视指导、纠错。

1.2.2 同伴教育方法 实验组在第3学期采用同伴教育,具体方法如下。

1.2.2.1 同伴教育辅导者的选取 遵循自愿参加的原则,从2015级护理专科班学生(简称内地学生)中选取基础护理操作规范、语言表达较好、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并有充足业余时间的32名学生,年龄18~21岁,平均年龄(19.90±0.83)岁,均为女生、高考统招专科生。内地学生是在入学后第2、3学期学习《基础护理技术》课程,在参与同伴教育前已完成了《基础护理技术》课程大部分内容学习,对新疆班学生所学的基础护理操作已掌握。

1.2.2.2 同伴教育辅导者的培训 在实施同伴教育前2周,对选出的32名内地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等培训和指导,让她们熟悉上课的内容和形式、与同学沟通的技巧,胜任相关的教学工作。

1.2.2.3 同伴教育实施方法 授课教师在《基础护理技术》理论课中完成操作演示,在随后的操作实训课上实施同伴教育:将76名新疆班学生分成32个小组,每小组由2~3名新疆学生和1名内地学生组成,内地学生作为同伴教育辅导者,全程指导新疆学生练习相应的基础护理操作,及时指出并纠正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现场进行答疑、随堂抽考、控制等工作,并鼓励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继续进行交流、学习。

1.3 评价方法

1.3.1 教学质量评价 (1)课程结束后进行理论考核:从试题库中抽取试题组成试卷进行笔试,满分100分,采用流水阅卷;(2)操作考核:使用统一的操作评分标准(我校自编),采用百分制,学生随机抽取其中一项操作考核,由两位老师监考,取平均成绩为最终得分。理论、操作考核的难易度与对照组保持一致,考核成绩和对照组进行比较。

1.3.2 同伴教育效果调查 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3-6],咨询专家后自行编写了同伴教育效果调查表,包括团队合作与沟通、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和专业认同感等4个方面15个条目,分为很大帮助、有帮助、没有帮助3个评价标准。在最后一次同伴教育课后,对实验组学生发放调查表76份,收回有效调查表75份,有效回收率为98.7%。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Epidata 3.1双录入数据并核查,SPSS 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人数、百分比进行描述。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础护理技术》理论、技能考核结果实验组《基础护理技术》的理论、技能成绩均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基础护理技术》理论、技能成绩比较分)

2.2 对同伴教育效果的评价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同伴教育可以在提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对增强学习效果和专业认同感等方面有所帮助。见表2。

表2 实验组学生对同伴教育效果的评价 [n(%)]

3 讨论

3.1 同伴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新疆班学生能歌善舞、模仿能力较强,在学习基础护理操作时,她们很快能做到操作的形似;但是她们由于不能完全理解护理操作的相关理论知识,反复练习的积极性并不高,故而对操作中的细节掌握不好。因同伴教育辅导者已经学习了大部分《基础护理技术》课程内容,对基础护理理论和技能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她们又和新疆班学生年龄相仿,使用同龄人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学习经验;而且1名内地学生直接辅导2~3名新疆班学生练习护理操作,指导更有针对性,新疆班学生主动练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改变了以往多看少做的习惯[7],提升了新疆班学生对《基础护理技术》学习的兴趣,实验组的操作技能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

3.2 同伴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实验组《基础护理技术》的成绩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在问卷调查中,学生们也普遍感受到同伴教育对学习效果、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有很大帮助,尤其在加强护理理论和操作实践相结合方面效果明显。可能原因是内地学生在实训课中或课后解答新疆班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通过内地学生和新疆学生之间相互探讨,结合老师的现场指导、答疑等,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入理解;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同时也可以学到多种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了自学能力。因此,新疆班学生的理论较薄弱、抽象理解力差等问题有了明显改观。

3.3 同伴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在实训课教学中教师采用随堂抽考学生护理操作技能方式,小组之间互相比较竞争,可促进学生对操作学习的重视和所在团队的关注,同组成员间只有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协作,才能在小组之间比拼中脱颖而出,由此促进了团队成员间的交流和合作。

3.4 同伴教育有利于提升专业认同感护生们除了掌握护理理论和操作技能外,还要有慎独精神、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和自信心[8]。因而选择优秀的内地护生来担任同伴教育辅导者,让她们充当正确行为的典范,将护理的理念渗入到技能操作的每一个环节中,使实验组护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感受到榜样的力量,从而对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有很大帮助。

同伴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技能、沟通交流等方面能力,提升专业认同感,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但同伴教育对同伴辅导者的要求较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辅导者的培训和指导,做好课堂的教学组织工作,使同伴教育在后期的护理教学中全面推广。

猜你喜欢

同伴辅导基础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寻找失散的同伴
落地
“五抓五促”夯基础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