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护早产宝宝的明亮眼睛

2019-09-04田园编辑Elva美编徐萍萍

幸福 2019年24期
关键词:红球胎龄早产

文|田园 编辑|Elva 美编|徐萍萍

呵护早产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已成为高收入国家和地区儿童致盲的首位原因。然而很多早产儿的家长,对这一疾病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家有早产宝宝,应当做到严重疾病的早防、早治。

早产儿更容易发生眼疾病

视网膜病变是早产儿最常见的视力问题,常见于出生胎龄36周以下、低出生体重、长时间吸氧的早产儿。

胎儿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会依照生命发展的规律一步步发展、成熟,在这个美妙的过程中,一切都在日臻完美,宝宝明亮的眼睛也不例外。怀孕早期,胎儿眼球视网膜尚无血管组织,孕16周开始时,眼视网膜开始逐步血管化,细小的血管由视神经乳头出发,像触须一样慢慢向眼球边缘延伸,直到宝宝出生前,才抵达目的地,这就像高级生产线上的精密仪器组装一样,每个环节都精确无比,一切都有着规律和秩序。

但是,早产儿作为大自然的另一种设计,面临更多艰险:由于提早出生,早产儿视网膜血管的发育并未达到预期,出生后的环境相比于妈妈肚子里是个高氧的环境,加之早产儿抢救时不可避免会涉及吸氧治疗,这些氧环境的变化,易通过一系列反应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发生收缩、阻塞等异常,从而导致眼部严重疾病。

两大危险因素

早产儿出生孕周和出生体重越小,ROP发生率越高:据统计,胎龄28~29周的早产儿ROP发病率为83%,胎龄30~31周的早产儿ROP发生率为65%,胎龄32~33周早产儿的发生率为50%。此外还有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发病率47%,出生体重<1000g的早产儿发病率高达73%。治疗性用氧: 吸氧是早产儿抢救中的一项重要措施,但出生前后以及吸氧治疗前后氧环境的变化,是视网膜血管病变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出生4~6周是治疗最佳时机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如果在宝宝出生4~6周时被发现,是治疗最佳时机,合理治疗后宝宝眼睛与常人无异。但由于可供最佳治疗的时间很短暂,错过这个宝贵“时间窗”,治愈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有的家长认为“宝宝还小,一切都还在发育中,等大点再看不迟”,这是非常错误的,往往会耽误最好的治疗时机。

鉴于早期筛查和尽早正确治疗非常重要,现在医生都会对早产、低体重等高风险宝宝开展眼底病变早期筛查。一般来说,对出生孕周<32周的早产儿、出生体重<2000g的低体重儿、新生儿期患严重疾病、有明确较长时间吸氧史的宝宝,医生都会进行眼底病变筛查。

学会观察宝宝眼睛

除了定期去医院随访,做专业的眼底病变筛查外,家长应学会观察宝宝眼睛的发育并早期识别潜在问题:

●观察结膜有没有充血和异常分泌物,持续留泪;

●瞳孔是否居中、形状是否为圆形而且双眼对称;

●当宝宝长大一些,观察宝宝眼位是否有偏斜或歪头视物现象。

可以使用红球来进行初步试验:找一个直径5cm左右、色彩鲜艳的红球,在宝宝眼前20~30cm距离缓慢移动,重复2~3次,看宝宝是否会短暂寻找或视线追随红球移动。如果发现异常情况,不应自行猜测或上网寻找答案,应及时请医生检查。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5期,1~3期无视网膜脱离;4期出现不完全视网膜脱离;5期视网膜出现完全性脱离。如果出现全视网膜脱离,病变晚期可继发青光眼、角膜变性等严重并发症,其后果将是视力丧失,眼球逐渐萎缩,导致面部美观缺陷,对宝宝的成长产生身体及心理上的伤害。所以早产宝宝的爸爸妈妈务必高度重视。

医生提醒

呵护宝贝视力,医生保驾护航

以上海市儿童医院为例, 眼科医师会根据早产儿视网膜病的要求,从出生后第4周或矫正胎龄32周开始,为早产儿开展筛查,并且根据第一次检查结果决定随访或治疗方案。

第一次检查一般在出生后4~6周,筛查过程并不复杂,眼科医生问诊后,会给宝宝点眼药水以适当散开瞳孔(对宝宝没有任何损伤,3~4个小时后瞳孔自动恢复),约1小时后就能检查并知道结果。此后需定期随访,一直到周边视网膜血管化。随访检查中一旦发现早期病变,应尽可能配合医生积极开展治疗。

猜你喜欢

红球胎龄早产
想要早产丰产 果树应该这么管
宫内生长异常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身长及相关关系对新生儿ICD-10编码影响
胎儿免疫反应可能是导致早产的原因之一
一定、可能和不可能
孕妇睡不好易早产
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与出生体重及胎龄关系的研究
概率与统计高考解答题考向
围生期窒息新生儿脑组织损伤后血清酶变化的胎龄差异性
单胎双胎妊娠与自发性早产复发风险的关系
骗人的抓奖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