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寻“健康梦” 提升幸福感

2019-09-03

科学导报 2019年37期
关键词:康复疾病患者

拥有幸福感最重要的是什么?健康必然是第一位。走出贫困、经济腾飞的中国,到了人们对健康长寿渴望的时期。“中国梦”也包括“健康梦”,让更多人拥有健康才能切实提升国人的幸福感。6月28日,以“协同、引领、创新”为主题的2019慢病康养与健康管理国际高峰论坛在大同举办。论坛邀请了Mark Soubiran、何丽、吕泽平和马越就全民健康、营养结合、服饰健康等几个层面展开深入的研讨,与会专家还与来宾分享了国际前沿的科研成果及相关实践经验。

1.营养干预与慢病管理

古代人健康管理思想是:“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总结了建党建国以来卫生与健康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基本经验,深刻阐述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确定了新形势下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以现代健康概念为指导,运用医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连续的监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咨询、指导和健康危险因素干预,实现以促进人人健康为目标的新型医学服务过程。

健康管理基本步骤主要有:第一,了解和掌握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检测和信息收集。第二,关心和评价服务对象的健康,开展健康风险评估和健康评价。第三,改善和促进服务对象的健康,开展健康风险干预和健康促进。

中国成年人,18岁以上的超重和肥胖比例加起来是42%,全国排名前十位的肥胖地区第一位是北京,超重第一位是天津,超重肥胖前十位中没有一个南方省市。中国的儿童和青少年6~17岁的学龄儿童、少年超重和肥胖比例加起来是16%。如果控制不好,这些儿童和少年都是慢性病的后备军。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造成中国人死亡最重要的因素。在最常见的慢病中,心血管病现患人数达2.9亿,高血压患者人数超过2.7亿。在过去的20年间,中国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极速攀升,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严重影响着居民身体和生活品质,造成沉重疾病负担。过多摄取热量、脂肪、食盐等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是诱发各种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营养均衡不仅仅是强调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这三大巨量营养物质,更多的是与之相平衡的微量营养素,例如维他命、矿物质和抗氧化剂等。而目前,人们饮食大多存在钙,铁,维生素A、D等部分营养素缺乏的情况。

在饮食方面,大家应该有一个均衡的膳食结构,那么膳食结构怎么叫均衡?就是保证食物多样化,每天吃的食物品种要多样,多吃蔬菜水果,控制总能量摄入。建议每天每人要吃“一斤蔬菜半斤水果”,这样对预防慢性疾病、控制体重都非常有好处。日常饮食应以谷类为主,配合吃一些杂粮。一定要控制肉类的摄入量,实际上人们每天要吃的肉类是你一个拳头大小就够了,大约也就是150~200克肉。尽量做到“天天有蔬菜,餐餐有水果”,每天喝一杯牛奶或奶制品,保持骨骼健康。

如果你的体重是正常的,你的体重指数是正常的,那么很多疾病就会远离你,比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所以一定要控制好体重。有些人说自己的BMI很正常,但是有一点遗憾,就是腰太大了。如果男人的腰围超过85厘米,小于90厘米就是中心型肥胖的早期。女性的腰围大于85厘米,就属于中心型肥胖,这样就会有很多病找上门来。其实,健康很简单,那就是“吃动平衡坚持好,管好嘴来迈开腿,戒烟限酒好心态”。

另外,中国多数居民目前食盐、烹调油和脂肪摄入过多,这是导致高血压、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过多摄入添加糖可增加龋齿和超重发生的危险。建议大家每天食用油应控制在25克,即三汤勺。每人每日食盐量逐步下降至6g以下。推荐人们每天摄入糖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约25克以下。

2.慢病治疗康复与老年神经系统疾病健康

随着年龄的增加,细胞功能逐渐衰老、变性、死亡,学习变得困难,这是生物世界中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衰老有基因组不稳定、端粒耗损、表现遗传改变、蛋白穩态失衡、能量感失调、线粒体功能失调、细胞衰老、干细胞耗竭和细胞间交流异常九大特征。

从生物学角度看,衰老与分子及细胞水平多种损伤的积累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损伤逐渐造成机体生理储备的下降、诸多疾病风险的升高以及内在能力的降低,并最终导致死亡。虽然这些变化既非线性、亦非一致,与个体年龄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相关,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促进是人类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最根本策略。除了生物学方面的损失外,老龄化通常还会伴随其他一些因素的重要变化,比如社会地位和角色的改变。老龄化社会需要关注老年人与生活环境的相互关系,WHO(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老龄化定义为发展和维护老年人健康生活所需要的功能发挥的过程。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目前卒中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如不加以控制,中国第一个出现“井喷”甚至“海啸”的慢病可能就是脑卒中。据统计,中国卒中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是65.5岁,现已有1500万脑卒中患者。其中,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人群体占所有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51.23%,这部分患者在一段时间内可能复发,成为致残性卒中。而在中国脑血管病住院患者中,脑出血性卒中比例高达23%。

康复工程是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其内容是充分利用工程学的原理、技术和方法,恢复、代偿或重建病人功能,它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康复工程技术相关学科包括解剖学、生理学、康复医学、机械学和信息科学等。对于卒中急性期的患者,康复工程技术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是使用软性辅具用于肢体功能位的摆放、体位改变和被动运动等,保护关节功能,防治或对抗肌肉痉挛,而足踝矫形器等设备能明显改善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并为后期康复赢得时间。对于卒中恢复期和后遗症康复方面,主要是加强肌力和关节活动度的锻炼,通常是借助辅助器械达到康复的目的。关节持续被动训练仪在增加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的同时,还可改善局部血液淋巴循环,防治关节挛缩等作用。手腕肘肩、髋膝踝足等矫形器的应用在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上可以起到重要作用,也用于肌腱挛缩、关节畸形无法恢复的患者。

中国每年有250万的新发病例,而其中约70%~80%的患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而需要照护,这给患者家属带来巨大的负担,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日本和中国同属于黄色人种,卒中发病率和中国相近,然而日本卒中患者的预后却明显优于中国。据日本的卒中指南介绍,在日本64.2%的60岁以下的低龄脑卒中患者,以及42.2%的65岁以上的高龄卒中患者均能恢复独立行走能力,而低龄患者比高龄患者更能够重返社区享受普通生活。所以,中国在卒中康复辅具应用方面亟待加强。

2016年NEJM发表了Framingham心脏研究的认知结局。他在30年间查了4次认知评价,发现认知障碍和痴呆的发生率越来越低。进一步调查发现,2000年~2012年间,老年痴呆的发病率下降了约3%,即使糖尿病、高血压和肥胖人数仍然处于上升趋势,这3种病症会通过干扰大脑血液流通而增加痴呆症发生风险。而且,这种下降与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提高有关。相比10年前,当下同龄段的老年人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他们中很多人都至少接受过高中教育。另外,增加运动量,控制年轻人和中年人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肥胖风险,有助于减少老年痴呆症的发生概率。

老年痴呆预测的总体变化会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但是它并不会减轻患者痛苦,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它依然是一个负担。未来几十年,老年痴呆症依然是一个需要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3.精神运动康复如何帮助医疗

卫生系统适应慢性病的发展

慢性疾病的增多给社会带来了四大改变,第一是对于经济方面的改变,法国慢性疾病的患者逐年增加,伴随医疗技术发展使得他们能够延长寿命,那么财政需要给予他们财政支持,这对于社会经济来说就形成了一种压力,而这种压力使得人们需要找到方法适应这种改变。第二是对专业人员的培养,随着慢性病患者增多,对专业护理人员的需求也开始增高,在过去的几十年慢性疾病患者无法得到有效治疗,但随着社会发展一些国家开始有了治疗这些病症的能力,那么就需要从各个方面来协同配合缓解慢性病患者的痛苦。第三是社会协同合作,慢性疾病的治疗、康复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协作。第四是适应社会,慢性疾病患者一旦确诊,那么他的疾病将伴随一生,如何自己適应身体的不适、适应社会、适应生活,这就需要给自己做一个规划去更好地面对身体上的疾病。

慢性疾病增多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紧密相关,各国的医疗保健系统水平一直不断提高,但由于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得慢性疾病不断增多。生活方式疾病是一种特定类型的慢性疾病,这种病症主要是由四个方面变化引起的,技术、社会、医疗和环境。如果我们先关注生活方式导致的慢性疾病,就必须从这四方面解释。三四十年前,法国社会有关于大量烟草的广告,当时认为抽烟很酷,但这为今天慢病发生埋下隐患。医疗条件的不断增强,使得以前看似治好的疾病成为了慢性疾病,医疗条件也成为了慢性病发生的一种原因。另外,空气对妇女儿童的影响也会产生慢性疾病。慢性疾病主要会诱发四种类型的疾病,包括精神发育障碍、社会心理风险、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等。社会环境需要社会和个体相互适应,如果适应不成功就会引发慢性疾病。近十年来慢性病发展得尤其迅速、严重,因此,必须要求整个医疗系统对其进行应对。

在两位具有远见的伟人智慧碰撞下,精神运动康复疗法诞生了,但是光在一家医院进行这种疗法是不够的,于是我的家族创造了第一所PMT(精神运动康复)学校,创建了一种适应新病理系统的康复方法,并获得了法国政府的批准,与卫生部携手开展合作,因此这就需要创建一个系统来满足卫生部的需求。根据当地需求,每个ISRP学院(法国宜世高等精神运动与康复学院)都有自己的身份和特异性,都完全融入本地环境中,且都与地方政府合作,使国家系统迎合当地需求。在过去的50年里,ISRP一直在发展PMT的竞争力,卫生部系统要求ISRP的专家参与国家医疗保健计划,同时患者要求接受更广泛的PMT治疗。

精神运动疗法不是基于所使用的技术,而是基于使用身体和心灵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功能。宜世学院可针对融资、培训、协调统筹和适应患者慢性病问题四个关键层面提供解决方案,宜世学院可开展研究以更好的分配资源,可以不断更新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通过借助新的学历和职业发展新的技能,不断调整以适应患者状况,帮助患者正视疾病。

4.服饰穿搭与健康

每个人在工作与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随之会带给人们身体与心灵上的压力,这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着重大的影响。然而人们的穿衣打扮就像一支强心剂,一双精致舒适的皮鞋也许可以减轻工作一天的劳累,一件简单淡雅的上衣也许能让你在疲惫时会心一笑。人们的外在形象与穿着打扮不仅是人们生命状态的试金石,也是人们内心的表达,更能影响身边的人,为他们带去更充沛的正能量。

泰戈尔说:“完美是神的尺度,而要达到完美的愿望则是人的尺度。”中国有句老话:“一辈子学吃,两辈子学穿。”文明与审美本身就不是速成,虽然当下的中国物质极其丰富,但仍存在态度问题和方法问题。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人们要对自己有绝对的自信,善于发现自己美,应当具备展示形象美、文化美、生存美、修养美和个性美的能力。

虽然服装的首要功能是遮体、御寒,但服装的色彩对人心理情绪和健康有着极其微妙的影响。色彩对人的视觉神经产生刺激和冲动,这种冲动又通过神经渠道传到大脑皮层,进而有效地控制和调整影响人的情绪和内分泌系统。完美的颜色搭配,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并充满自信。不同的颜色会给大脑不同的刺激,从而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有的色彩悦目使人愉快;有的色彩刺眼使人烦躁;有的色彩热烈使人兴奋;有的色彩柔和使人安静。不同的材质赋予服饰不同的质感和触感,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服饰的舒适性。而一件衣服、一条长裤、一双皮鞋舒适与否,也会影响人们的心情。服饰的美观性与舒适性之间的平衡是人们应当关注的重点。

服饰的选择还能体现出人们的心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开始渐渐地不那么喜欢自己已拥有的衣服,主要有两种心态,一种是喜新厌旧,原有的已经司空见惯,再也没有新鲜感和吸引力。另一种是大环境影响,从服装的流行趋势或被迫于服装的快速变化,不得不抛弃原来的着装形象;表现自我,在服装穿着打扮中表现自我,是显示个性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喜欢自己的穿着是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趋同心理,也称“从众心理”,这种心理是一种潜在功利主义的表现,对服装流行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在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里,这种行为往往是害怕孤独而产生统一步调心理的表现;逆反心理,着装心理中的逆反心理表现为较强的感性因素,显示出激进的、敏感的、怪异的着装方式。这种寻求刺激的逆反心理在服装流行现象中呈现上升趋势。从年龄层面来讲,这种心理在年轻人中更常见。另外,叛逆也是表达个性的一种方式;亲情心理,经济越发达、生活节奏越快、竞争压力越大,人们的家庭意识越淡薄,许多家庭因沟通不当导致关系紧张。亲情服饰的兴起迎合了社会人群的亲情需求。亲情服饰包括亲子装、姐妹装、家居装和情侣装等,结合时尚与情感、款式与色彩的和谐统一来满足现代人的亲情诉求。

猜你喜欢

康复疾病患者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王振义 放弃专利为患者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久坐可致多种疾病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恐高患者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十二五”期间3.6万贫困孤独症儿童获得康复补助
影子疾病,隐形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