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启动“3+1+2”高考新模式,体育有份儿吗

2019-09-03刘晓丽王宗平

中国学校体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科目教育部中考

刘晓丽 王宗平

近日,辽宁省委、省政府率先印发了《辽宁教育现代化2035》,其中明确说明:试行“3+1+2”的普通高考新模式。4月23日下午,辽宁、江苏、河北、福建、湖南、湖北、广东、重庆8个省市同时公布采用“3+1+2”高考模式。那么,“3+1+2”这个被认为目前最完美的高考新模式是个什么概念?体育有份儿吗?可以切实“减负”吗?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下、在学生体质面临诸多问题的严峻现实面前,探讨和审视体育能否进入“3+1+2”很有意义。

一、“3+1+2”模式产生原因及正确解读

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以下简称中央7号文件)指出:“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由于缺少“正向指挥棒”,使得青少年体能素质下降的趋势未能得到有效扭转。自2007年以来,党和政府对学生体质健康的政策发力不断加大,陆续出台了多项针对性政策措施,“体育入高考”也成为“两会”的热门话题。近几年,高考制度一直在平稳有序中进行改革,由于浙江、上海2014年先期试行的新高考“3+3”模式遇冷,王宗平于2018年3月18日在其微博上提出的新高考“3+1+2”模式,也与如今推进的高考改革契合。

“3+1+2”模式,是继2012年5月14日,由《中国体育报》首次公开披露提出“动商”概念后,王宗平的又一理论设想。“3+1+2”的解读是:“3”指语文、数学、英语必考科目;“1”指在物理和历史中选择1门作为选考科目;“2”指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技术、体育、艺术等科目中任选2门作为选考科目,一共12种组合方式。其实,“3+1+2”的初衷是为了体育、艺术甚至劳动进入高考选考而设计的,“3+1+2”模式不仅强化了物理与历史在高考中的重要性,同时所谓的“小学科”因计入高考总分,需要学生深入学习。

二、体育进入“3+1+2”的政策依据

中央7号文件明确提出:积极推行在高中阶段学校毕业学业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的做法。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也明确要求:在高校招生录取时,把学生体育情况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2014年12月出台的《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指出,《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即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14门均为选考科目。2014年浙江高考“7选3”科目中包含了技术科目,就是体育等也可列为高考选考科目的最好例证。2019年1月18日,在北京召开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为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画出了明确“施工图”:体育美育要有刚性要求,并且要把教育评价改革作为“最硬的一仗”来推进。

三、应试教育下,体育只有进入“3+1+2”才会被重视

中央7号文件还明确指出: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严禁挤占体育课,开足上好体育课”是中央7号文件、国办文件、教育部文件中反复强调的刚性要求。但是,直到2018年7月24日,教育部《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显示,“体育周课时数少于3节的学校占比为44.3%”。最近的全国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也是一个典型案例。2018年12月29日,从顶层设计入手,教育部要求自主招生校考中增设体育科目测试。结果,绝大多数高校“避重就轻,体测变体检”,除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给予体测优秀者额外降分,北京林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少部分对体测未达标的学生“一票否决”外,多数高校仅含糊表示将体测结果作为录取参考,这无疑让教育主管部门的良好初衷打了折扣。

四、“体育”进入“3+1+2”可以很好地回答教育要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2018年9月10日教师节,党中央召开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把立德树人融入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要加快补齐教育短板,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为此,在2019年1月18日举行的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要抓住考试评价等关键环节,深化高考、中考改革,形成更加全面的考试、更加综合的评价、更加公平的选拔。“形成更加全面的考试”,这里恐怕主要指“体美劳”,尤其要发挥体育评价在立德树人中的正向指挥棒作用。

五、体育进入“3+1+2”可以切实“减负”

2018年12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史上最严“减负令”,也就是“减负30条”:要在考试招生、评价体系以及素质教育引导等方面深化改革,从根本上解决负担过重等问题。2019年3月12日上午, 全国两会第四场“部长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接受了采访,让更多人看到了教育管理部门的改革决心和行动力。在不少家长看来,既然目前的评价体系中,学生最后还是要在考场上靠分数一较高下,必然会“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线下减负,线上增负”。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减负不只要对症下药地切实减轻学业负担,关键还在于将培养动商范畴的音体美劳课程开齐开足。

六、完善体育中考,为体育进入“3+1+2”创造空间

考试分数计入总分的体育中考,针对初三毕业班学生实行体育必考,其考试组织、项目设置、评价标准等操作层面上已经规范化,且积累了较为成熟的体育考试经验和智慧,如今已被社会广泛接受。但是,全国上下,标准低(不执行国家标准)、分值低(很多地方都是30、40分)、送分考、满分高的体育中考“水考”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要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2014年到上海参加第12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第2次省市秘书长会议上传递的“体育科目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将逐年提升,直至與语数外等科目等值”的体育改革思想落到实处;采用电子计时、人脸识别等现代技术测试跑、跳、投等基本素质;开发3D建模、AR、全息等技术为专项进行技术评定;借鉴SAT一年多考……积极探索体育、美育列入高考录取总分或者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具体做法才是当务之急。

高考未来趋势一定是减少必考、增加选考、杜绝免考!体育进入“3+1+2”还需要一定认识过程,后面即将公布方案的17个省市值得期待。乐观地希望,在若干年后下一轮高考改革中体育可以进去。考试不是最好的方法,但是最好的权宜之计,考是为了不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体育的教育地位被摆正位置后,考与不考就没区别了,可能,连高考本身也不复存在了……

(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合作供稿)

猜你喜欢

科目教育部中考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如果十二星座是语文老师
教育部发布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
高考“新科目”
中考“三数”大扫描
2017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一)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练习
教育部直属高校门户网站排行榜等
放松一点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重、难点讲解(unit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