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互联网引发的“颠覆式”管理变革

2019-09-03王玮杜书升曹溪

清华管理评论 2019年3期
关键词:联网工业设备

王玮 杜书升 曹溪

20年前,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信息沟通方式,实现了人与信息的连接,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今天,物联网不仅可以实现人与信息的连接,更提供了与多种物品的融合,对人类社会将会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互联网自诞生之日起共经历了三次革命:互联网1.0时代,主要是基于计算机的连接,互联网的主要节点是“计算机”,典型特征是“连接”,即“机联网”;互联网2.0时代,以人为服务对象,服务方式就是交互,互联网的主要节点是“人”,典型特征是“连接+交互”,即“人联网”;互联网3.0时代,是一次革命性的质变,赋予物理世界以生命,互联网的主要节点是“物”,“感知+连接+交互”是其典型特征,即“物联网”。从“人与人”到“物与物”,信息变得多样化、多维化、实时化,不再局限于人类,结果也更持续、更精准、更有效率。互联网1.0时代,带来了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产品制造业的飞速发展;互联网2.0时代,实现了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而如今的互联网3.0时代,将促成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产业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的红利也在逐步下沉。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互联网的进一步扩展和延伸,其核心和基础仍是互联网。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只要嵌入一个微型感应芯片,这个物体就变得智能化,可以“自动开口说话”。与此同时,借助无线网络技术,人们就可以和物体“对话”,物体和物体之间也可以“交流”。物聯网不仅通过感知穿戴设备加强人与人的连接,还可以通过人与物、物与物、机器与机器的万物联接,形成数字家庭、智慧社区、智慧城市等社会生态。物联网被认为是“下一个工业革命”,它将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和旅行方式,甚至改变政府及企业之间的交互。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也曾说过,“物联网将颠覆一切!”

自2018年起,每年的8月7日被定为“世界物联网日”,物联网迎来了发展的风口。工信部预计,2020年我国物联网业务总体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IDC预测,2022年全球物联网支出将达1.2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将达到3千亿美元。随着5G的到来,物联网的大门将彻底打开,其市场盛况将远超我们之想象。当数以亿计的“物”实现互联互通之后,带来的将是翻天覆地的变革——厂商能够依靠物联网技术提升未来工厂的生产效率,减少设备的意外停机,追踪商品的运输流转,改进用户的产品体验。认识到物联网在工业中的巨大潜在应用价值,美国GE公司率先于2012年提出“工业互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概念。工业互联网具体包括智能设备、智能分析、智能决策三大要素。当工业互联网将机器、设备、机组和网络整合在一起的时候,随着数据流、硬件、软件和智能的交互,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和废物排放的减少所带来的益处将带动整个产业链与工业经济的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全部潜能将被挖掘出来。因此,海内外许多重量级的企业纷纷抢滩工业互联网。GE、西门子、博世等未雨绸缪、抢先布局,推出了自己的工业互联网方案;三一重工、海尔等传统行业领先者开始寻求转型,深化探索。随着2018年11月,GE放弃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努力,工业互联网在高歌猛进的同时,背后隐藏的问题也日渐显现,其中工业互联网带来的管理思维、管理模式的巨大变革尤其值得我们深思。

物联网是工业互联网的技术基础和底层支撑

2011年,世界各国开始工业转型战略的探索。随着我们的生活不断互联化、移动化和智能化,工业价值也在快速转变。从“产品交付”到“价值交付”,从“规模化”到“定制化”,构建扁平化、柔性化和网络化的业态融合体,加强资源、效率、质量和效益的信息主导作用成为当今工业革命关注的焦点。目前,中国正处于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型升级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大势所趋。但是物联网产生的数据价值必须通过软件才能得以实现,过去的应用都是孤岛,现在要进行汇聚,这就需要工业互联网平台。

物联网

物联网是工业智能化的重要基础手段,其核心是智能传感和通讯网络。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指的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等三个层面。

感知层即基础层,主要进行信息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上传,具体包括:自动识别技术产品和传感器、无线传输技术、自组织组网技术和中间件技术。传感器是物联网的核心元素,扮演“物”的眼睛、耳朵、鼻子等各种角色,让智能物品具有自我感知的能力。

网络层即传输层,当感知层中的感应设备将物品信息传输到网络节点后,通过网络层中的移动通讯网络、互联网等网络连接各个服务器,以此来使各个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获取物品信息。

应用层即处理层,利用分析处理后的感知数据,为用户提供丰富的特定服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应用层主要包含应用支撑平台子层和应用服务子层。其中,应用支撑平台子层主要包括公共中间件、信息开放平台、云计算平台和服务支撑平台,用于支撑跨行业、跨应用、跨系统之间的信息协同、共享以及互通的功能。管理平台主要用于包括生产企业、物流企业、零售企业、消费者和政府等在内的物联网应用。

物联网更多的定位于工业互联网的底层数据获取的手段和通信载体,它使数据获取的手段更加丰富化,但是精准应用才是关键。脱离了具体的工业场景,物联网对于工业而言将毫无意义。

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是面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构建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的工业云平台,包括边缘、平台(工业PaaS)、应用三大核心层级。工业互联网是一个典型的反馈控制系统,是一个人、机、物在内的复杂大系统,是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基础上重构自动化。其本质是在传统云平台的基础上叠加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构建更精准、实时、高效的数据采集体系,建设包括存储、集成、访问、分析、管理功能的使能平台,实现工业技术、经验、知识模型化、软件化、复用化,以工业APP的形式为制造企业提供各类创新应用,最终形成资源富集、多方参与、合作共赢、协同演进的制造业生态。

中国正处于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型升级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大势所趋。

工业互联网包括以下四个层级:工业物联网感知层、综合管控信息层、互联网精准交易层以及工业大数据层,离开了这四个关键层级的所谓“工业互联网”就是“断章取义”(见图1)。首先,工业物联网感知层解决的是信息数据敏捷获取的手段问题;其次,综合管控信息层解决的是业务层面上,信息数据不同维度、不同渠道的接入、汇集、梳理、再应用以形成相对智能的决策输出;再次,互联网精准交易是依据工业数据、商业数据以及设备数据,即通过生产工具-设备数据、生产过程数据、用户使用数据、售后维护维修数据、故障数据等集合后并通过恰当的算法模型形成精准数据对接下的产品交易;最后,工业大数据层就是整体高效运行的智能“大脑”,它汇集了信息数据收集、存储、运行、算法运算,输入输出、上传下达等的“中枢神经大脑”功能。

在工业互联网产业链上游,云计算、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数据采集与集成、边缘计算五类专业技术型企业为平台构建提供技术支撑;在产业链中游,装备与自动化、工业制造、信息通信技术、工业软件四大领域内领先企业加快平台布局;在产业链下游,垂直领域用户和第三方开发者通过应用部署与创新不断为平台注入新的价值。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50家。广东中设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中设智控”:工业互联网企业是如何炼成的

广东中设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设智控)成立于1999年,致力于解决企业设备资产管理低效的难题。成立当年推出基于PB技术的设备管理系统PM5.0版,2003年成为首家在中国推出B/S架构设备管理软件(中设EAM2003)的企业,之后不断深化产品研发,对EAM(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企业资产管理系统)系列逐年升级并推出一系列标准化管理软件和过程管理软件,用户覆盖达20多个行业。

凭借在设备管控领域的丰富经验,公司业务走向多元,从E A M系统开发与销售逐步发展为向用户提供A C C M(Asset Comprehensiveness Control and Management,简称“设备综合管控”)综合服务。基于此,业务呈现出分类分级的特点:面向大型集团企业客户以定制化项目形式提供ACCM综合服务(整体综合服务,包含系统定制和技术支持);面向中小企业客户销售标准化产品(提供信息化系统软硬件产品);此外,为了更好地开发新客户,公司还提供多重技术支持服务(系统开发安装以外的服务)。

2016年,中设智控战略升级为“以工业大数据为基础的工业互联网企业”。依靠近20年为客户提供工业信息化服务的专业经验,以及累积十余年的设备管理大数据,中设智控融合ACCM、生产与设备管理技术、智能数据采集等先进的技术手段,构建起一个融合“工业物联网数据采集处理平台”、“工业互联网应用平台”、“工业大数据分析平台”为体系的三位一体中设智控工业互联网平台CPC2025,目的是帮助中小工业企业精准实现“去库存、提产能、保安全、拓網络”的目标,构建起一个崭新的价值网络与生态圈。

从成立之初的工业软件企业战略升级为工业互联网企业,中设智控共经历了四次转型升级(见表1):

第一次,经历了创立前期专攻系统功能性和适用性的开发阶段,2009年,中设智控从全局入手创造性地提出了ACCM资产综合管控理论体系,重组了生产体系,从原来专门提供资产管理软件变成集资产管理软件、咨询培训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商,实现了“流程升级”。

第二次,2010~2015年,为了帮助客户实现更高的安全性、可靠性、运作效率与投资回报率,中设智控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研发出各种不同功能的产品。面对大型集团企业用户,中设智控为其提供ACCM综合服务,以项目形式开发设备管理系统(如EAM11g相关系列产品);面对中小企业客户,其设备需求较为简易并且趋于同质化,主要为其提供可自主安装使用的标准化产品(如EAM2012、EAM2015等产品)来满足需求,实现了“产品升级”。

第三次,2010年,中设智控引入了管理咨询服务,将以往设备管理系统的价值链向前后两端延伸。向前,帮助客户企业明确设备管理目标、评估设备管理现状、梳理设备管理问题以及选取相应的设备管理方法,根据实际情况为企业定制化开发EAM系统,并对使用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向后,在企业应用产品的过程中继续为其提供设备管理数据分析服务,防患于未然,彻底帮助用户解决设备管理系统“用不好、不好用”的苦恼,实现了“功能升级”。

第四次,2016年,中设智控顺应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的潮流,从工业软件企业转为工业互联网企业,提供阳光采购云服务、生产协同云服务、精准销售云服务等多种功能服务,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两种形式的价值共创——平台企业与平台上众多企业之间的价值共创以及平台上众多企业之间的价值共创,开辟了新的价值链,实现了“链条升级”。

中设智控以设备管理为切入口,汇集了EAM、ACCM两大革命性的成果,将各种机器、设备、设施和系统网络,与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和软件应用程序相连接,实现网络中企业更完整的信息获取,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信息应用,更智能的管理决策,为接入网络的各企业提供创新的发展机遇。它构建起一个“强连接、跨时空、非中心化、超流动性、多渠道、多层次、多维度”全面互联互通且交易成本“几乎为零”的经济生态,这就是今天的工业互联网。通过工业互联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赋能,为入网企业逐步实现内部的数字化精准制造、精准管理、精准市场,智能化管理与决策,以及构建企业间精准的销售、制造、服务等网络,实现全面互联互通(见图2)。

工业互联网平台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能最大程度上通过工业数据(包括设备数据、生产过程数据、售后使用数据、售后服务数据等)、商业数据、第三方客观数据以提高生产效率、节省成本,实现精准制造、精准管理、精准销售,从而为接入工业互联网的企业实现更高的投资回报率(见图3)。

从中设智控的发展脉络和循序渐进、迭代创新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其工业互联网逐渐形成的过程,是一条围绕“生产工具-设备资产”为主轴进行纵横深入延伸的工业互联网演变脉络。它使企业从ACCM模式下“局部”范围内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成为全面纵横交错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实现企业内外全面的互联互通、高度的协同作业和深度的智能决策,真正突破企业内部、企业间以及行业间“条状割裂式”的信息孤岛,汇集“聚众成网、聚众成市”的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经济形态。目前广受关注的GE式、三一重工“树根互联”式、徐州重工汉云工业互联网以及美的美云智数等由单个企业发起的工业互联网模式,还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工业互联网。这些垂直式的工业互联网,势必会在未来形成企业间或是行业间“条状式”割裂的信息孤岛,不利于实现全面互联互通的真正意义上的工业互联网。

具备多种能力的设备对“物”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管理也将实现从对“人”的管理转变为对“物”的管理。

工业互联网引发的“颠覆性”管理变革

工业互联网自诞生之日起,其宗旨就是重构全球工业,激发全球生产力。工业互联网引发的不是纯粹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经济管理问题。宏观上,体现为国家产能布局与外部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中观上,解决地区产能调整与协作能力,以及外部资源获取、整合与交易的问题;微观上,重点解决企业内部管理问题和外部信息交互,以及及时性与准确性的问题。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商业模式,不同的商业逻辑,不同的指导理论,最终催化的结果也不同。工业互联网为什么会颠覆现在的管理模式?原因就在于时代在变,我们的商业模式必须随之改变。具体而言,工业互联网引发的管理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管理变革之一:从管“人”到管“物”

管理学诞生于泰勒的科学管理,是生产力发展追求效率的结果。西方社会在工业革命时代,物理学方法“无往不胜”。牛顿物理学长期影响着经济学和社会理论的建构。科学管理就是泰勒把牛顿物理学理论应用到管理学领域的创举。人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客体。有了人,才有管理,所以人是管理學研究的出发点。

在工业社会,资本是企业的决定性要素,劳动者依赖于资本,形成的管理模式是资本雇佣下对“劳动者强制性管理”,强调对人的效率管理以及如何约束每一个人的主观意识、情绪等,以免影响或干扰科学管理。因此,工业社会的企业社会生态决定了企业必然采用面向内部(管理导向)—以财物为主(管理主体)—计划管理(管理方式)—命令控制(管理控制)—多层次的塔式结构(组织结构)的管理范式。这一管理范式从泰勒的“科学管理”开始,经法约尔的“职能和过程管理理论”,到马克斯·韦伯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过分关注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业务程序,把人当成机器,忽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力。随着行为科学理论流派从“硬件”转向“软件”,以梅奥为代表的管理学家着重研究人的行为、动机和心理等对实现组织目标的影响作用,注重了解人、关心人、满足人,对人的管理开启了一个新的方向。

实用性一直是管理学发展的主线。在工业社会中,企业面对的环境相对简单稳定,生产采用大机器流水线运作方式,生产的产品单一化、标准化,顾客的需求被动适应。企业实行层级式的官僚机构,企业管理者更多关注计划和控制,追求的是生产工具的变革和生产效率的提高。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工业互联网下企业的生产模式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原来依靠人的生产制造模式逐渐被机器所取代。虽然现有的机器设备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程度还不太高,但“机器替代人”的生产模式和场景将会越来越多。管理实践将逐渐由管“人”逐渐过渡到管“物”,人的创新性和创造性将前所未有地得以释放。随着产品的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的可靠性不再取决对人的科学管理,而更多通过生产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运行效率来实现,对生产工具——设备、设施的管理(即管“物”)将成为管理的必然。不同于工业时代的人越来越像机器,物联网时代的机器则会越来越像人,像人一样去学习。

工业的核心是人与设备。随着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参与不断减少,因此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工业4.0时代对“物”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设备不仅仅具备自动化,还应具备感知外部环境和自身变化的自省能力,与其他设备进行交流、比较和配合的自协调能力,根据自身运行状态和活动目标进行诊断和优化的自认知能力,以及按照分析结果通过控制器自动调节运行状态的自重构能力。因此,具备多种能力的设备对“物”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管理也将实现从对“人”的管理转变为对“物”的管理。

管理变革之二:从控制到赋能

工业时代,亚当·斯密提出的分工理论长期统治着管理理论的发展,在其影响下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组织理论之父韦伯和现代经营管理之父法约尔分别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层级官僚制组织理论和一般管理理论,并催生了对现代企业影响深远的流水线、科层制和职能部门。这三大管理理论体系都强调控制的重要性,法约尔更是指出管理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五大职能。科学管理的前提是大规模生产;科层制的特征是“分部-分层”、“集权-统一”和“指挥-服从”;法约尔的五大管理职能局限于组织内部的职能活动。企业管理的目标是多快好省,即效用、效率、效果、效益,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控制。有人说,研究管理就是在研究控制,不需要控制的事,就不用去管理。控制是为了保证管理的效果达到计划的目的,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大控制,包括人员控制、财务控制、作业控制、信息控制以及组织绩效控制等形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管理就是控制。

传统企业的组织运营是金字塔层级结构,层次多,权力距离大,上下级沟通不畅,容易滋生等级官僚作风,束缚了员工的创造力和行动力,不利于企业有效灵活地应对外部多变的市场环境。而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要求管理者下放管理权限,建立分权的决策和参与制度,给员工更多自主权,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工作效能,激发员工的主动行为自发为组织做贡献,成为管理的新方向。

随着物联网时代的万物互联,企业之间的竞争模式将从产品竞争升级为生态体系的竞争。企业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构建一个生态,要么成为生态圈里的一员。工业时代的管理在当今这个复杂多变的环境里,越来越无能为力,工业时代的管理正在终结。管理需要在物联网时代提供新的范式,一种基于共享价值为基础的新范式。物联网带来的个体价值的崛起和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促使整个组织管理需要转型。当组织能够为个体提供价值和贡献的时候,这个组织就会有持续的生命力。因此,物联网时代的管理新范式需要的是赋能,而不是控制。管理的价值正在被重新定义,每个管理者都必须作出改变。

日前广受关注的海尔“人单合一”组织方式,信息技术赋能功不可没。赋能包括心理赋能和组织赋能。心理赋能是从微观视角出发,基于员工对工作角色感知的心理动机结构。组织赋能是从管理实践的角度出发,通过组织、领导和经理人的干预以及实践,达到激发员工个人动机的目的。组织赋能只有被员工感知到才能真正地提高员工的工作效能。信息技术赋能指的是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得个人或组织获得了过去所不具备的能力,实现了过去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赋能与传统的授权不同。首先,赋能所提及的“能”不仅是权力还包括能力;而授权仅局限于职权,是基于对人的控制和管理的视角。其次,赋能的过程不仅是将“能”下放,还包括创造性地增加总体的“能” ;而授权仅仅是将总体权力在可控范围内的分散。因此,赋能是不同于传统授权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工业互联网使得海量数据可被获得。随着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工业大数据已成为与实物资产和人力资本同样重要的生产要素。人们开始从以控制为出发点的信息技术时代,走向以激活生产力为目的,实现价值回归的大数据时代。工业大数据具有对今天的商业模式进行创造性破坏的潜能,数字化和工业大数据打破了行业壁垒,并创造了新的机会,摧毁了以往成功的商业模式。敏捷的、具有创造性的企业,能够沿着数据价值链,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赋能,通过获取、提炼和利用工业互联网所形成的工业大数据而创造商业价值。

管理变革之三:微笑曲线从“U形”到“抛物线形”

1992年台湾宏基创始人施振荣为“再造宏基”提出了著名的“微笑曲线”(Smiling Curve)理论,也称附加值理论。微笑曲线中间是制造,左边是研发,右边是营销。企业向价值链的上下游延伸,向上延伸使得企业进入到基础产业环节或技术研发环节,向下游拓展则进入到市场销售环节。简言之,微笑曲线是以附加值的高低看待企业竞争力。企业只有不断往附加值高的研发与营销方向移动和定位,才能永续运营。因此,未来企业应朝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也就是加强研发与设计以及以客户为导向的营销与服务,才能争取竞争的主动,扩大附加价值与利润空间。

传统的微笑曲线是一个“U形”曲线,而处于凹陷位的最低区域是生产制造。因为工业互联网中工业大数据的作用,去中间化,使中间环节截留利润分流到设计、生产制造、服务领域,从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创新的研发、设计和精细化生产制造中。而过去持续依赖市场信息的高度不对称,并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模糊信息进行市场推广和宣传的营销环节以及中间代理环节将逐渐走向没落。因此在工业互联网所构建的工业信用体系作用下,传统微笑曲线必然改写,将从重营销的U形变成轻营销的抛物线形(见图4)。

工业互联网下,微笑曲线将从“U形”改写为“抛物线形”,供需将从“价格判断”到“价值回归”。

设备的安全可靠制约着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高低以及依约依时高质量的产品交付。通过工业互联网,以设备为切入口,企业可以获得海量的设备运行及状态数据,尤其是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异常数据,通过透视和深度挖掘,能清晰地告知产品的质量高低,解决了过去被动依赖人工抽检带来的局限。工业互联网下,厂商将逐步从以往注重投入资金通过市场品牌推广、广告宣传等手段堆积“品牌价格”,转变到注重产品创新与工艺研发、精准制造的资源投入以及设备的精准管理等手段追求“品牌价值”。

通过工业互联网,使得供需雙方通过大数据的直接精准对接,实现精准销售,去中间化,使中间环节截留的市场利润,流向供需两端,这必将引导大量的社会资源回归到生产制造领域,合理调配社会资源,并最终形成良性的经济循环。工业互联网下,微笑曲线将从“U形”改写为“抛物线形”,供需将从“价格判断”到“价值回归”。

管理变革之四:从重视“市场推广”到重视“工业信用”

以往供需两端因中间层级过多,生产环节利润低、回报低,社会资源逃离生产制造,同时因价格导向,以价取胜,致使市场充斥着大量的低价劣质产品。此外,因市场供需信息的高度不对称,购买者大多通过广告推广、品牌宣传等市场手段堆积的品牌价格进行购买决策,而非通过产品的实际品牌价值进行匹配需求,从而使得产品价格越低、品质越低、利润越薄,企业越不愿意投入资源在创新、研发以及工艺设计上,导致企业要么一味地追求低成本产品,要么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品牌广告宣传,致使品牌价格虚高,产品利润大,但品质未必好。

在工业互联网环境下,通过工业大数据将构建一个巨大的“工业信用体系”。工业互联网利用先进的信息物理系统、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原本市场看不见的那只手(市场调节机制)实现数据化、显性化、网络化。通过工业大数据的分析,让供需双方的关系变得透明,并借助工业互联网数据传输的敏捷性、准确性、及时性等特点,引导市场快速进行要素配置,最终做到供给侧改革要求的,提高供给质量,引导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因此,工业互联网本质上是一个工业信用载体。通过工业互联网的“工业信用”,将大大减少生产过程中设备与生产管理的信息不对称、网络中生产协作的信息不对称、供应链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制造者与使用者之间以及设计者与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促使用户逐渐从“产品价格”判断理性回归到“产品价值”购买的本质上。

目前以淘宝模式为代表的消费互联更多依赖于品牌推广、市场宣传等手段,以及“点赞式”的消费者使用评价。这些营销手段主要依赖文字叙述、图片视觉、新闻热点、形象宣传,以影响人们对产品的认可度。而真正产品的内在价值,如工艺水平、质量高低以及使用后的故障率、返修率等使用数据,一般用户均不得而知。如今电商“水军”点赞评价的方式盛行,商家网络排名也主要取决于推广费用的投入水平(包括“水军”的市场操作)。为了争得网络排名,大量电商企业不惜高价雇佣水军,夸大产品功能、策划网络炒作,无形中误导了用户的购买意愿。工业互联网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工业大数据精准对接产生的交易,借助供需双方精准数据对接来实现“按需匹配”。因此,企业必将从过去重视“市场推广”转变到重视“工业信用”。

结束语

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工业4.0”、“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概念接踵而来,让人们眼花缭乱。物联网只有跟具体的工业场景相结合,催生出工业互联网才能实现其巨大的潜在价值。工业互联网应该以工业场景为根本,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所拥有的核心能力,赋能企业实现更高的安全性、更高的可靠性、更高的运行效率以及更高的投资回报率,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型。

工业互联网带来了管理思维、管理方式的变革,工业时代的管理正在终结!工业时代,商业信息交换方式与处理能力落后导致信息不对称,形成了传统的组织架构和经济模式。如今,工业互联网下大数据的驱动将实现信息的充分交换,改变了传统管理模式受制于信息约束所形成的供需之间的割裂,这必将大幅度降低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直接动摇了传统经济与管理模式的现实基础。

互联网正在重塑传统产业,数字革命正在席卷全球。目前,互联网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消费互联网。在“供给侧改革”、“互联网+”和“大数据”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中国互联网正从消费互联网转向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不同于消费互联网,其用户群体不同,对信息共享的态度和期望值也不同。消费互联网,消费者乐意分享个人的评价和购物体验;而工业互联网,企业往往面对的是行业内外的激烈竞争,分享的意愿并不强烈。因此,工业互联网有着不同的商業逻辑,给我们带来的变革将更为深远,它引发的管理变革更值得我们深思。

猜你喜欢

联网工业设备
“身联网”等五则
调试新设备
风口之上,车联网系统将是“另一个”手机系统?
中国移动物联网连接规模超6000万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认一认
视听设备行情
工业技术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2003:工业经济高速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