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9-09-03张奕丝
张奕丝
摘 要:生物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要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为素材,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文章结合发生在身边的小事例,辅以教具、肢体表达等载体,借助诙谐幽默的语言探索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教会学生学以致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习兴趣;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24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0-0053-01
一、引入适当,事半功倍
(一)诗词谚语、谜语引入
在教学“遗传、变异”时,教师可以巧妙地引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些通俗易懂的谚语,为学生创设了耳熟能详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烘托课堂气氛,而且能使师生产生共鸣。又如,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引入谜语来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如在教学“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时,设计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了个白胖子”,让学生将其与知识点结合认识,这样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去寻求答案。
(二)生活实例、经验引入
首先,教师要围绕学生的学习目标,针对其学习兴趣以及接受能力选择恰当的生活实例。其次,呈现生活实例后要创造良好的提问题氛围,同时设计问题要具有启发性,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迅速融入教学情境中,充分感知教学实例,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概念、规律等。例如,在教学“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将切片后的萝卜、盐水和清水带入课堂来探究萝卜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情况,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蘿卜在两种不同情况下的变化。把学习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学习。当学生真正理解知识时,就能以正确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继而引发一系列的思考活动。
二、教学中的小技巧
(一)教具的魅力
教师适当结合教具教学,往往能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在教学“呼吸运动”时,把“洗手液的瓶子看作胸廓,制作的倒‘Y型吸管看作气管和支气管,两个小气球看作肺,剪开气球后撑开看作膈顶”。当学生看到教具演练后,学习情绪高涨,发现原来生活中的小物品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激发探究学习的潜能。之后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消化,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二)肢体语言的融入
在教学“叶片的结构”一节中,教师介绍气孔的结构时,可以用双手手掌充当围成气孔的两个保卫细胞,当两个手掌完全贴紧时表示气孔关闭;当两个手掌呈弧形拱起并且头尾相接时表示气孔张开。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尝试,这样学生能够亲自感知和他人的交互活动,从而不断构建和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绘画技巧的引人入胜
生物学中涉及的图片信息广泛,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抓住这方面的优势,给学生提供图文资料,让学生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在教学“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简单地勾勒出球门,以及球员踢球和守门员的姿势,这样提升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幽默语言、趣味教学
如果教师在教学表达时善于使用成语、典故、比喻和穿插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采用一种谐趣、轻松的方法向学生传输知识,充分发挥其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感,做到学中有趣,就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学习的内容。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课中,用镊子取放盖玻片,对大多数刚刚接触实验器材的学生来说,经常会发生盖玻片被夹破的情况。于是,在学生操作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提醒学生:“小小盖玻片很脆弱,请学生们温柔地对待它,尤其是力气大的同学,否则它就会罢工哦!”这既调动了课堂气氛,又提醒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要犯类似的错误。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充分地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有思维和演练的空间,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伟强.浅谈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教书育人,2012(1):38.
[2]王春红.浅谈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都市家教(上半月刊),2013(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