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数学课堂中对思维的有效训练

2019-09-03周明香

教师·中 2019年7期
关键词:思维训练游戏小学数学

周明香

摘 要:思维训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部分内容,同时也是奠定学生数学基础的重要教学内容。文章基于教学实际经验,就数学思维训练进行有效探讨:教师在开展思维训练之前,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思维短板,做到对症下药;其次在设计思维训练模式时,需要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以游戏化的思维模式摆脱传统思维训练模式的束缚,增添思维训练的趣味性;最后思维训练必须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运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之中,完成知识的迁移。遵循以上三项基本原则,学生可以更好、更快、更扎实地发展数学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训练;游戏;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2-12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0-0035-02

我国数学教育领域已经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数学教学的核心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而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从思维训练的现状来看,值得肯定的是许多教师已经认识到思维训练对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在课堂中也增加了思维训练的时间。但这些努力中仍有些许不足:比如,有的教师未了解学生的思维现状,盲目进行思维训练,浪费了许多课堂时间;还有的教师只是以课后作业方式训练学生的思维,久而久之,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最终只是将这些题目当作作业完成,而未真正感悟题目中所体现的数学思维。

一、科学设计课堂提问,了解学生思维现状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设计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掌握学生知识的缺漏处,更可以通过问题带领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识,完成思维训练。在传统的思维训练模式中,许多教师正是未了解学生们的思维现状而盲目开展思维训练,导致训练缺乏针对性,很难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问题设计应当注意以下要点:首先,题干设计应当简洁明要,确保没有歧义;其次,问题语言应当规范,不可出现用词错误的情况;最后,问题设计应当贴合教学主题和学生现有数学知识,做到问题难度的循序渐进。

例如,“加减法”运算的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而许多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为薄弱。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设计了一个引导问题:“老师左手有4个梨,右手有2个梨,现在都放在盘子里面,请问盘子里面共有几个梨子?”

在该问题抛出去之后,班级展开了讨论,只有两三个学生能够计算出共有6个梨,而该部分学生都是课下进行了预习或者课外辅导。还有很多学生无法直接从题干中得出计算方法,可见大多数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仍然比较薄弱。此时教师又以图片方式展现了题干内容:

当出现以上图片的时候,有许多学生都回答出了正确答案,因为他们能够直观地从图片中看出数量关系。此时教师再板书“4+2=6”,并且解释该关系式的含义,这样学生们的思维才能跟上教师的节奏。

从该案例中可以看出,如果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初,就将加法运算式写在黑板上并为学生讲解,很多学生可能一节课结束之后仍然处于糊涂状态,因为学生们的思维并未完成从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而当教师清楚学生们现有的数学思维能力之后,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缺乏抽象思维的能力,因而选择以图片演示的方式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完成思维转化,也使学生们的学習更加轻松。

二、灵活设计课堂游戏,提升思维训练趣味

常见的以课堂习题方式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教育模式虽然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如果长期使用该种单一的训练方式,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训练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而许多教师在习题训练中可以穿插“游戏化训练”的模式,将游戏理论和规则融入思维训练中,通过分析学生现有思维能力、本节课学习目标,设计层层情境性的游戏关卡,来提高传统思维训练的趣味性,让学生“沉溺”在数学之中。“游戏”可以是单纯规则性游戏,也可以是通过设计某个具体情境,让学生通过完成剧情方式逐渐训练数学思维的游戏。

例如,在学习完“加减法”运算之后,教师为了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运算能力,在班级内部举行了一个“小小拍卖会”的游戏。游戏规则设计如下:教师发给每个学生20元的拍卖基金,在电脑上为学生展示每件商品的图片和价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买下任何商品,胜利的条件是资金没有结余,若资金都未结余,此时买下商品数量最多的是胜利者,以下为一个胜利的学生和一个失败的学生的拍卖过程:

胜利者:该学生时刻计算自己的资金结余,分别以2元、1元、4元、3元和5元的价格买下了五件商品,还剩下5元钱。此时教师还有三件商品未出,该学生计算了剩余资金,想要买更多商品,但又害怕资金最后有结余。当教师展示一个5元商品时,该学生果断买下,最终以20元的资金买到了六件商品,获得胜利。

失败者:由于20元是虚拟资金,该学生并没有实时计算他的资金数额,为控制自己剩余钱的数量,一味地贪多,只要是价格低的商品,该学生都买下了。最后该学生以2元价格购买了九件商品,但教师剩下的商品价格都是高于2元的,最后该学生的资金并没有用完。

在这个游戏中,教师为学生营造了“拍卖会”的游戏氛围,同时在游戏中又训练了学生们的数学运算思维和抽象思维。学生们只有一直计算自己的资金余额,才能不错过优质的购买机会,最终取得游戏的胜利。同时,为了营造游戏的趣味性,该课堂游戏设计中增加了“运气”的成分,能让学生们感受到游戏的乐趣。

三、建立课堂与生活的联系,检验思维训练成果

学生们在课堂中学习掌握的数学思维,最终只有灵活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才算是真正掌握。许多教师在课堂思维训练中,只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即依据题目完成度来检验训练成果,并未关注到学生是否能将该思想迁移到实际生活之中。以班级中某个学生为例,该学生习题正确率很高,能够在短时间内计算出每道加减法算术的答案。但是课下教师和其父母交流时发现,当孩子陪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的时候,孩子在计算商品总价格的时候会经常出错。这就是典型的未将数学思维运用于实际生活的案例。该学生只满足于能够答对教师给出的各种算术题目,并没有思考如何将课堂中习得的数学思维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针对以上的情况,教师在课堂训练的时候应有针对性地引入生活场景,以生活化的习题检验学生的思维训练成果。

分类思想是数学思维中的重要思想,同时也是生活中常需要的思维能力,在许多题目设计中都有所涉及。但许多学生认为分类思想仅用于解决数学难题,并未思考如何将该思维运用到解决生活难题中,因而教师与学生进行了以下对话。

师:大家通过这么多道题目已经了解到了分类思想的含义和解题技巧。那么大家想想,我们生活中哪些场合需要用到该思想呢?

(台下沉默了很久,没有学生主动回答)

师:(展示图片)大家看看,这是我们的地球,大家有何感想?

生:垃圾真的太多了!

师:目前我们还是主要采用堆放、填埋的方式处理垃圾,这就导致大片土地被占用、受到污染。很多地方臭气熏天,苍蝇到处飞。大家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可以分类回收垃圾,不用什么垃圾都堆在一起。

师:(展示图片)这位同学说得很有道理,这是日本的垃圾桶设计。大家看看,有什么不同?

生:他们把垃圾分成了四类,分别回收这些垃圾。

生:他们分类回收垃圾,每种类别垃圾应该有不同用途。

师:那老师要考考大家会不会分类了!比如图片中可燃性垃圾有哪些呢?

生:報纸、箱子、杂志、纸盒……

师:那不可燃垃圾又可以包括哪些呢?

生:塑料瓶、玻璃品、铁罐……

师:大家的分类都很正确,日本就是用了垃圾分类回收的方式,减少了垃圾堆积的区域面积,同时也可以将这些废物再利用起来。大家体会到分类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了吗?

生:体会到了,原来分类思想还可以保护环境,真神奇。

师:那大家发散思维,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运用分类思想的案例?

生:妈妈给我们的零钱也可以分类,按照角、元来划分,也可以按照硬币、纸币来划分,这样我们使用就方便了。

生:我们衣柜里面的衣服也可以分类,按照上衣、裤子或者不同颜色分类,这样方便我们寻找。

从以上师生对话可以看出,许多学生虽然已经在解题过程中掌握了分类思想,但提及如何将该思想运用到生活中时,还是很茫然,原因在于学生未完成数学思维的迁移运用,未真正将分类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此时教师可以以对话方式,也可以以情境化应用题的方式来搭建生活与数学思维之间的桥梁,为学生创造学以致用的机会,以此来检验学生思维训练的成果,帮助学生完成思维迁移。

综上所述,数学思维训练应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提升课堂质量的关键所在。小学生能否熟练掌握各种数学思维,能否在实际中灵活运用这些思维,都取决于教师能否合理地安排训练内容和训练方式,能否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能否将课堂教学与思维训练紧密结合。因而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思维训练的课堂中要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数学思维基础,科学选择训练题型,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收获更多的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仇桂霞.浅谈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的实施途径和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5(18):258-259.

[2]薛 芬.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中华少年,2017(36):202-203.

[3]郝 乐,马乾凯,郝一凡,等.数学教育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教育学报,2013(6):9-11.

猜你喜欢

思维训练游戏小学数学
逻辑学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