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认知与新媒体传播力的变迁

2019-09-03王君仪周枫然

新闻前哨 2019年5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媒介公众

王君仪 周枫然

[摘要]近年来,新媒体迅速发展和繁荣,在各个传播领域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其传播力也得到了迅速的提升。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公众的媒介认知情况相关数据,从公众的媒介认知情况出发,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分析影响新媒体传播力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新媒体 传播力 公共监督 媒介认知

一、研究设计与新媒体的传播力分析

(一)数据描述

吉林大学融媒体现状调研课题组于2018年1月至3月在吉林省多地开展问卷调研活动,采用了李克特量表的形式设计问卷,在市内以随机的方式发放问卷,该问卷共发放共计1000份,其中回收的有效问卷748份。本研究以收集到的有效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统计和分析。如表1所示。

(二)新媒体的传播力分析

传播力即传播主体利用各种手段,实现有效传播的能力,我们将其通俗地理解为产牛有效传播效果的能力[1]。本研究中,我们将受众的媒介接触时间作为衡量媒体传播力的主要依据。数据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数据统计的结果,在调查对象中,73.2%的公众使用新媒体的时间超过传统媒体,其中近半数的受访对象非常认同这一观点。相反,受访对象中只有52人使用传统媒体的时间高于新媒体,在总体调查对象中仅占比6.9%。另外,新老媒体使用时间对比这一数据的平均值为1.0765,即新媒体的传播力远高于传统媒体。伴随着互联网带来的新传播革命,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引发了传媒格局的大变革,新闻传播的模式也发牛了较大转变,信息传播渠道更广泛,突破了时空限制,公众的言论自由和话语权也得到更大程度的保障和发挥[2]。

媒体传播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公众对于媒体功能、媒体特性的认知情况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3]。

二、公众的媒介认知分析

(一)公众对新媒体特性的认知

本研究中,我们将媒体的特性概括为权威性、趣味性和服务性三个主要方面。并在问卷中围绕着这三方面特性收集了公众对于新媒体的认知情况,其数据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根据对问卷调研所收集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公众对于新媒体特性的评价普遍偏高,受众的评价均值都在0以上,说明受众对新媒体的各项特性普遍是较为认同的,即受众对新媒体的整体满意度偏高,这一结果也与国内外学者所做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

其中,超过六成的受众认同新媒体具有趣味性,其均值达到0.7651,远超过同数据下的传统媒体。另外,相较于公众对于传统媒体的评价和认知,公众更加认同新媒体在服务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公众对新媒体的服务性评价均值为0.6173),新闻媒介的服务性意味着与受众的更多沟通和互动、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反映并解决受众的切身问题[4]。

相反,公众对于新媒体在权威性方面的评价均值较低,仅为0.1332,传统媒体的这一数据则为0.4651,即公众的媒介认知中更倾向于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可信性更高。这样的认知情况南来已久,传统媒体出现于信息传播相对匮乏的旧时代,承担起整个时代的信息传播和沟通情况等主要的传播任务,他们发布的信息理应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5],这方面也是新媒体的短板所在。

(二)公眾对新媒体公共监督功能的认知

进行公共监督是大众传媒的一项基本功能,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手段[6]。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环境和传播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也为公共监督功能的发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新媒体的便捷性、服务性和提供的广阔平台,使得公众能够以互联网为平台直接有效地参与到公共监督中来,推动社会和谐与公平正义的实现[7]。

媒体所具有的监督功能是两方面的,既包括媒体对政府社会的监督作用,也包括了媒体对公众信息进行反馈和处理的功能。因此,我们在调查问卷中将公共监督功能划分和概括为四个方面,对公众对新媒体所发挥功能的认知评价做数据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中的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出,公众对于新媒体几万面公共监督功能的认知平均值都在0以上,即公众对新媒体的传播活动中所发挥的公共监督功能总体上持有较为认同的态度。其中,对于新媒体反映群众呼声这一功能,超六成公众表现出了极高的认同度,其总体均值达到0.6986。

三、新媒体传播力与公众的媒介认知的相关性研究

本研究中,我们以调查问卷获得的数据为依据,使用SPSS Statistic: 25软件提供的有序回归分析工具,分析新媒体传播力和公众的媒介认知之间的相关性。其中,因变量为新媒体的传播力,自变量为公众的媒介认知情况,为二者构建有序回归的模型如下:

在本模型中,α为该模型中的截距,βi为相关系数,为干扰系数。因此,对新媒体传播力和公众的媒介认知做有序回归分析,其结果如表5所示。

结合表5的数据分析结果,公众的媒介认知与新媒体的传播力是显著相关的,也就是公众对新媒体的认知和态度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新媒体的传播力的变化。这是由新媒体特殊的传播形式和传播技术所决定的,它从技术上赋予了公众公开表达的权利,也催生出更加丰富多彩的传播形式。

在当下的新传播时代中,电子传播媒体除了发挥传统的信息传播、经济、娱乐等功能之外,凭借其独特的互动性功能,逐渐成为了公众表达的开放平台、意见公开讨论的集散地,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电子政务、政务微博、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等传播形式[8],进一步强化了新媒体的公共监督功能。

四、结论与分析

媒體传播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由本研究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公众对新媒体的认知情况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可以从公众的媒介认知角度人手,采用多种有效措施改善和提升公众对新媒体的媒介认知,以及更好地发挥新媒体的主要特性和公共监督功能。

注释:

[1]姜涛、冯彦麟:《媒介传播力的评估方法与路径》,《新闻与写作》2018年11期

[2]陈蕾:《试论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创新模式》,《科技传播》2018年10期

[3]强月新、陈星:《当前我国媒体传播力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受众为视角》,《新闻大学》2017年4期

[4]张敬辉:《新媒体时代推动新闻媒体服务本地化研究——基于服务性角度》,《新媒体研究》2018年4期

[5]骆正林:《政府需要保障传统媒体的权威性》,《科学经济社会》2012年

[6]刘婷:《新媒体传播特点下的舆论监督》,《传媒论坛》2018年1期

[7]王小曼:《新时代如何运用新媒体进行舆论监督》,2018年11期

[8]姚盼:《新媒体时代对电子政务发展的影响初探》,《新闻前哨》2018年12月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媒介公众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