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掌握教育的时机,孩子学会分享很简单

2019-09-03金韵蓉

父母必读 2019年1期
关键词:冰激凌赞美大人

金韵蓉

当你看到孩子不愿意与别的小朋友分享玩具时,你会怎么做?仅仅是简单告诉他“宝贝,我们要分享哦”,还是先认真地思考清楚这样一个问题:让孩子懂得并学会分享,应该是怎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总是有很多人忧心地说,80后或90后过于自我,因此担心他们所教出来的孩子会更不懂得分享。但事实上,当我请教身边的爸爸妈妈们该写什么话题作为我的专栏开篇时,得到最多的答案居然是:“怎么教孩子学会分享!” 这让我真的好感动,也觉得好棒!

谈到教导孩子学会分享,首先我们得掌握教育的时机。

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进程来看,孩子一直要到大约2岁以后,才有分享的概念。

2岁之前,你如果让他把手上的东西拿给别人,他可能会觉得很好玩,是个能让大人开心的动作,对他来说,这不是分享,只是个能取悦大人们的游戏。所以他心情好的时候,愿意高兴地配合,心情不好或疲倦的时候,也就懒得跟我们玩了。

所以,如果我们在孩子发展出“我”和“他人”关系的概念之前,就要求甚至强迫他学会分享,一来,只会造成孩子的情绪挫折,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还没有发展出短期的记忆,东西在眼前消失了,就是消失了,他并不明白消失的东西或人还会回来,如果硬是被拿走了,只会造成更大的挫折和不安全感;二来,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被大人责骂,也会徒然产生亲子间不必要发生的紧张压力。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答案是根据年龄的发展因势利导。

既然2岁前的孩子喜欢游戏,我们就把他和大人们之间的分享,变成日常生活中有趣的事或耳濡目染的典范。例如,妈妈说:“跟宝宝一起分享妈妈的冰激凌,妈妈好开心。”过几天,当宝宝拿着冰激凌的时候,妈妈就说:“这一次,宝宝让妈妈分享宝宝的冰激凌,宝宝也好开心。”除此之外,宝宝也能在妈妈递给奶奶东西时,听见妈妈说:“妈妈和奶奶一起分享甜甜圈。”这个方法的目的是,第一,让宝宝习惯听见“分享”这个词汇;第二,让宝宝明白,分享是“我们一起快乐”,而不是“我的东西被拿走和被剥夺”。

当宝宝到了可以进入幼儿园的年纪时,“我”和“他人”关系的概念已经慢慢地发展成型,也发展出了一定的记忆能力,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教导分享的概念和养成愿意分享的好习惯了。不过,即便如此,还是有不能踩踏的雷区需要留意。

尊重他的权利,才能让分享变得更快乐

这个玩具汽车或这块巧克力饼干确实是“他的”,我们不能在没有知会他或得到他的同意之前,就自作主张地让别人拿着玩或吃掉。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在预知有其他小朋友的出现之前,先问他,哪一件或哪几样玩具你想先收起来?哪些玩具你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由他来做决定,帮助他在没有强烈被剥夺情绪的情境下学会分享,并且享受分享所帶来的快乐和赞美。

这个方法可以免掉很多眼泪和哭闹,也能避免大人们之间的尴尬。最重要的是,他知道自己的“物权”没有被侵犯,而且即使哪个小朋友硬是霸道地拿走了他的玩具,也不会失去自己最心爱的东西。

赞美他的每一次分享,潜移默化提升情商

不管是在自己家里或在游乐场,只要是他愿意分享了某个玩具、某个游戏、某本书之后,就要搂着他开心地赞美他是个会分享的好孩子,回家后还要骄傲地告诉爸爸和其他大人。我知道有些时候我们会担心自己的孩子懂得分享,可却让其他的孩子占了便宜,或孩子困惑地问我们,为什么谁谁不和我分享呢?

首先,一个会分享的孩子,将来一定会有更优秀的情商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所以不用我说,我们都知道这对他长远的发展来说是只有万利而无一害的。面对他的困惑,我们可以说:谁谁还没有学会像宝宝一样聪明,不过,他的爸爸妈妈会教他的。

不简单粗暴地处理冲突,充分尊重他的自尊心

即使对大人来说,分享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是个孩子。所以当孩子不愿意分享或正和其他孩子争夺某个玩具时,不要当众骂他或粗暴地把他手上的玩具拿走。孩子也有自尊心,尤其是在同龄的朋友面前,丢不丢脸也是他们很在乎的事。遇到这些情境时,先尽可能心平气和地带他离开现场,等情绪安抚平复了,再讲道理或进行道歉。否则,最初的哭闹只是为了争玩具,到最后就变成恼羞成怒的面子之争了。这其实就是很多孩子不在爸妈跟前时特别守规矩,一到爸妈跟前就撒野的原因之一。

猜你喜欢

冰激凌赞美大人
远离否定式赞美
哇!甜甜的冰激凌
大人的快乐
冰激凌
夏日冰激凌大作战
一觉醒来给你大人级卷发
为自己点赞
赞美胡子(共4则)
多一句赞美
我的班主任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