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在昆明现代建筑中的传承

2019-09-03

四川建筑 2019年2期
关键词:竹楼傣族屋顶

张 堃

(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

1 民族建筑元素

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元文化相融合的国家,中国各少数民族在不断发展、劳作生产的过程中,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依据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众多自然地理条件,创造出具有本民族特色、功能突出的少数民族传统建筑。云南省是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最为广泛的省份,其中有超过25个少数民族能够被识别,且人数超过5 000人[1]。少数民族先民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创造出了功能完善的民族传统建筑,这些建筑有些是考虑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因素,也有一些是源自于本民族的宗教、文化等信仰。这些复杂的因素使得每个少数民族的建筑都有本民族的建筑元素流传至今,并得以延续和发展。而这些少数民族建筑元素,不但是民族特色的传承,也体现了少数民族的文化审美、价值观念、艺术表现,反映出各个不同历史阶段少数民族的发展水平,和少数民族人民对未来发展的追求和向往[2]。

云南省内的少数民族传统建筑直接、活泼地展示了云南特色多元的民族文化和建筑文化,而云南风格不一的少数民族特色建筑使得云南成为了荟萃不同文化的建筑博物馆[3]。20世纪中后叶,随着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国策,由西方传入的各种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对中国的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中国建筑师开始寻求突破、接受西方观点,这在许多新建的现代建筑的设计中都得到非常充分地表现。

同时,这也为许多建筑师带来了困扰和挑战。越来越和世界接轨的中国现代建筑,使得传统民族建筑的概念、思想和元素渐渐淡去,建筑呈现出“千篇一律”的商业现象。进而,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发现建筑应该对民族元素有所继承并且发展,便创新地把民族建筑元素融入到现代建筑的设计之中,创造出更具有民族特点、因地制宜、乡土与现代相结合的建筑[4]。蔡安宁通过分析壮族特色生长区干阑民居里边的“望楼”的构造式样,研究壮族民居元素在文化和工艺传承上的衍生作用[1]。马鹏飞将锡伯族民族建筑元素进行抽象概括成平面形状、剖面结构等方面,并分析这些元素的维护、改造、运用和再运用,并提出在当今新农村建设中一定要结合民族传统元素,才能使建筑更具有生命力[5]。李杨选择了广西本土的“楼”式文化,进行分类讨论,并比较西南“望楼”式与汉文化中的“楼”式和“宫楼”,解读其本质是从自然本位出发,尊重人的本性需要[6]。

2 云南少数民族建筑元素的特征与传承

2.1 屋顶元素

通常所说的“屋”就是人们生活、休息、相处等行为所存在和发生的一个建筑物场所。而“顶”是形容这个建筑的上部结构,通常用来遮挡、抵御风雨或是其他灾害。“屋顶”是一个构筑物的最上面的结构,是房屋建筑或是其他建筑上部的顶盖。屋顶最主要的作用是为了其容纳下的人们作为一种遮盖、顶棚、抵御的功能,并且为建筑物提供上部遮挡。

云南省的地理位置处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云贵高原的西部,相对于中东部偏远地区,它有着纬度较低,海拔高的特点。云南省拥有较多山地、平地面积较少,而且全省海拔相差较大,地形地貌复杂繁多。

在自然气候方面,云南省的地形决定了它的特殊气候,这里的气候是高原山地季风气候。这种气候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年的温度变化范围不大,但是昼夜温度变化幅度很大,干季和雨季区分特别明显。并且,因为云南各地区在纬度上的差异较大、各地地形起伏高低不同,所以云南的气候又因为地区的差异而各具特点(图1)。

图1 云南省气候分布(图片来源:蒋高宸《云南民族住屋文化》)

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建筑形式有“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平顶”这六种基本的屋顶形式类型,不同的屋顶建筑形式代表着这个建筑不一样的等级规制。一般普通居民在建造自家居住的房屋时,很少会使用“庑殿顶”这种工艺复杂、形式庄重的屋顶建筑形式。同样地,云南省境内的少数民族居民在建造自家居住的房屋是也更倾向于选择形式简单、工艺方便的屋顶形式,由此也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屋顶形式(图2)。

西双版纳地区是傣族居民的聚集地,该地区全年温度都较高、降雨量较大,智慧勤劳的傣族先民创造性的构建出便于散热通风、且能够很好地避开大量降水的“干栏式建筑”。由于当地的植物环境和地形气候等原因,傣族民众以竹子为原材料进行建造房屋,同时为了使得雨水可以很好地疏散,竹楼的屋顶四周都采用“歇山顶”的理念建造成斜坡形状(图3)。这个独特的竹楼歇山顶可以很好地疏散常年丰沛的降水。而云南南部地区的红河等地因为常年降水较少,当地少数民族居民就建造出“土掌房”这种平屋顶的住房形式,利用土的保温隔热性能,平屋顶又可以增加晾晒作物的场地,很好地解决了山区平地过少的问题。

图3 傣家竹楼屋顶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地处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和连接欧亚的第四大国家门户枢纽机场。由机场正面看去,机场屋顶采用了类似西双版纳地区竹子的暗黄色,同时屋顶的屋檐处呈人字形展开并向下形成斜坡,借鉴了傣族民居中竹制“歇山顶”式的屋顶形态。并且自长水机场内部向上看去,屋顶在设计和建造式特别经过了光线的处理。在屋面处预留了可以通过光线的天窗,在室内起到了天然光源的作用,同时,在视觉处理上给人一种竹制屋顶透过稀疏条带形状光的效果,十分巧妙地借鉴了傣家竹楼的竹制“歇山”屋顶的建筑构思。同时,又利用竹子屋顶可以透过丝带型光源的建筑特征为机场大厅起到很好的采光效果。从云南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的俯视图来看,屋顶采用了传统的中轴对称的建造技艺,并且在对称轴两端进行上扬处理,中间对称轴处形成了一条耸起的屋脊,很好地体现了“歇山顶”中部的屋脊构造。而机场大厅采用玻璃幕墙进行隔断装饰,巧妙地借用了傣家竹楼一层底部架空的设计构思(图4)。

图4 云南省昆明长水国际机场

2.2 颜色元素

颜色的运用是设计行业,尤其是建筑设计行业中最为常见的手法之一,在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随着历史的发展,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颜色观念传承下来[7]。几千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典的建筑行业也产生流传了一套自己的颜色准则。在这么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国传统建筑中有关于颜色文化的传承,一直都是延续流传,从来不曾间断过。随着历史兴衰、朝代更迭等原因,一个时代都会形成这个时代的颜色准则,就是这些更迭十分显著地改变了颜色准则的传递,使得中国传统建筑的颜色在不一样的社会历史时期有着和以往不同历史表现,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同表现的展出,才能形成十分耀眼的建筑颜色文化。

云南地区少数民族服装的颜色设计中就体现了少数民族先民对颜色的追求。由于云南独特的红土地的地理因素,所以云南许多少数民族建筑采用红土直接砌墙,或是利用红土烧制成砖进行建造,形成了云南典型的以红色为主色调的滇缅风格。

同样,在云南民族大学雨花校区的学校规划设计上,使用了民族传统的主色调红、白、黑三种颜色进行装饰。云南民族大学雨花校区图书馆为六层四合院玻璃钢封顶建筑,同时在屋顶的建造处使用了传统屋顶的“歇山顶”的重檐形式。在云南民族大学的图书馆的屋顶、前面多采用红色为主的颜色进行装饰,这和云南红土资源丰富形成的以红色为主的滇缅风格有着重要的关系(图5)。

图5 云南民族大学图书馆

傣族居民信奉佛教,几乎每一个傣族村寨都有一座佛寺。傣族的佛寺建筑通常采用传统的傣族民间的干栏式竹楼的建筑形式,但在颜色方面使用了“金色”作为最显眼的主色调,表达傣族民众对神明的景仰。昆明市南亚第一城的主入口处的傣族干阑式的门楼,采用了傣族宗教建筑常用的金色作为外部颜色,蕴含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图6)。

图6 昆明市南亚第一城(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2.3 装饰元素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的云南民族大学雨花校区以民族特色鲜明的红砖白瓦作为装饰,屋檐以下采用后现代建筑的特色,而黑、灰色又是云南地区很多少数民族建筑经常会选择的装饰元素,如此装饰之下,这个建筑便显得十分明快、独特、充满了少数民族气息。在建筑的屋脊出运用深远出檐等建筑理念,又结合云南当地高原山区的民族村落常呈现的依山就势、层层跌落的“村寨”之势,整个建筑风格、装饰风格和民族特色紧紧融合在一起(图7)。

图7 云南民族大学

傣族民居建筑的装饰作是傣族人民建筑艺术的结晶,直观反映了傣族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因竹楼空间功能的布局不同,屋面形状造型也灵活多样,因而竹楼外形轮廓的变化比较丰富。屋顶的屋脊、山尖装饰造型丰富,居住在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人民采用当地盛产的竹子来建造自己的竹楼,并且发挥自己的建筑智慧创造处形态不一的山尖屋顶。例如,用竹在屋脊两端起翘,用瓦在屋脊正中用垒叠成的半月形和正月形图案等。在云南昆明南站的主楼进站口处,采用的典型的傣家山尖屋脊的形式作为装饰,并且在其背后使用了条状装饰物,并以金色为涂色(图8)。

图8 昆明南站

3 总结

建筑归根结底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精神、文明和历史的体现。云南省是中国民族分布最为广泛、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各民族在长期与历史竞争的过程中形成了本民族特色的建筑文化,同时,民族建筑元素又具有多元性、宗教性、景观性、独特性等特质。在与现代建筑设计、建筑思潮相结合时更应该将屋顶、色彩、装饰等特色鲜明的民族建筑元素有机的融合到现代建筑中,做到建筑与人、与民族、与文化的有机统一,让这些独具特色的建筑元素更好地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竹楼傣族屋顶
借“光”生财的屋顶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屋顶屋
地域性文化景观设计
用竹竿撑起的竹楼
屋顶的雪(外四首)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译对其民族发展的作用
《谷魂》与傣族的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