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纯棉深色面料成衣免烫衬衫色牢度的生产实践
2019-09-03刘政钦宋海燕王志超赵恋恋王春燕
刘政钦,宋海燕,王志超,赵恋恋,王春燕
(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淄博 255100)
纯棉成衣免烫衬衫是在衬衫缝制完成后进行免烫处理,因此水洗后易打理且具有良好的手感,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特别是商务白领人士的喜爱。但是此类产品的生产难度较大,技术过程控制复杂,特别是纯棉深色面料,经过水洗后掉色厉害(俗称磨白、发旧),严重制约了该类产品的推广。
鲁泰公司是专业生产纯棉免烫面料和免烫衬衫的厂家,是业界少有的能够同时掌握纯棉面料和成衣多种免烫技术的厂家之一。近几年在免烫技术的基础上又对深色面料的成衣免烫加工技术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以深色纯棉成衣免烫衬衫加工为例,对成衣免烫加工环节的色牢度控制技术进行探讨。
1 深色纯棉成衣色牢度低的原因
1.1 深色面料的色牢度低
FZ/T 13007—2016《色织棉布》4.3.3中关于色牢度规定:耐皂洗≥3级,干摩擦≥3级,耐湿摩擦≥2—3级,其中深色≥2级[1];GB/T 2660—2017《衬衫》3.11关于色牢度的规定:耐皂洗≥3级、耐干洗≥3—4级、耐水≥3级、耐干摩擦≥3级、耐湿摩擦≥3级,深色面料的耐湿摩擦色牢度可以比标准低半级[2]。从相关标准关于色牢度的规定可以得知,纯棉深色面料本身的色牢度低是成衣色牢度低的根本原因。本文仅从服装加工生产过程角度进行探讨。
1.2 成衣免烫加工过程中摩擦造成色牢度降低
成衣免烫时一般进行喷药、预烘、熨烫、焙烘等加工过程,有时为了去除多余助剂也经过简单的水洗、烘干,加工过程中衣物之间、衣物与溶液之间、衣物与设备接触面之间会产生各种摩擦,这些摩擦的相互作用造成成衣褪色(磨白、泛旧)。由实际生产可知,喷药加工后色牢度降低最大,可降2级,后续加工则略有下降,不到1级。
1.3 服装加工工艺特点加剧了色牢度降低
从成衣色牢度低的部位来看,主要是领尖、领子边缘、袖头边缘、门襟边缘。这些部位比其它部位色牢度低,主要是因为这些部位一般都有衬布,比较厚、有棱角,使得边缘厚实硬挺突出,增加了与周围摩擦(见表1)。
表1 衬衫低色牢度部位工艺特点
2 改善措施
根据以上原因分析,成衣加工环节主要从减少摩擦采取措施,一是减少摩擦的时间,二是减轻摩擦的程度。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
2.1 设备改进
改进喷药、水洗设备内胆的孔眼规格:宜采用凹孔型,孔的直径要小(≤5 mm),密度要偏小设计(≤500个/m2)。最好在设备选型时就根据厚料、薄料等因素设计配置好,避免后期改造。
2.2 改进缝制工艺
衬布尽量选用薄软,最好用一层衬,尽量不用加强衬,各部位衬布要裁成净衬不要含缝头。面料的各缝合部位也要尽量减小缝头。
2.3 改进免烫工艺
施药方式由转笼喷药改为浸药;转笼式烘干改为悬挂式烘干;施药、水洗、烘干等主要工序尽可能缩短时间;用静放晾晒的方式代替后道水洗、烘干工序,减少生产流程;减少生产的容量:对于容量200 kg的喷药机来说,一般不超过60件衬衣。对于深色面料则越少越好,如果兼顾生产的经济性,一般不超过浅色面料的70%左右(40件);在施药、烘干过程中可以采用包裹领尖和袖头的办法进行,这种方法有一定效果但只能局限于领子、袖头部位而且比较费时。
2.4 服装采用分体生产
一般领子袖头部件都含有衬布,在进行粘合时已经进行了高温定型达到了免烫效果,这样可以在领子、袖头面料缝制完成后单独免烫或者不免烫,大身采用正常成衣免烫工艺生产,然后在缝制车间将领、袖与大身进行组合缝制。这种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领子、袖头部位的磨白问题,但为了防止生产过程中脱边,需要对领窝、袖口缝头处锁边封口,并且为了避免色差,袖头需对号生产,这既会增加时间成本也会因单独裁剪增加面料单耗成本。
2.5 采取修色的方法
在焙烘前,先对磨白的衬衣进行局部补色处理,然后再进行焙烘定型,在衬衫的定型过程中同时对修色后的色牢度进行固定,保证免烫衬衫的质量。
3 结语
对于纯棉深色面料来说,在衬衣免烫加工环节有多种方法可以改善色牢度,而且效果明显。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质量要求以及成本的接受程度选择不同的生产方法,以达到成本、质量、效益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