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教学中“生态文明”理念的渗透研究
2019-09-02张丽辉王春强赵骥民
张丽辉 王春强 赵骥民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高校教育的不断改革创新,社会各界人士开始高度关注到高校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工作。在新形势下,高校生物专业教师要积极转变自身教学理念,正确认识到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教学各个环节中的重要性,其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文明保护意识,促进学生生物学习的全面发展,还有利于实现人類与生态环境的和谐持续发展。本文将进一步对生物学教学中“生态文明”理念的渗透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生态文明理念;渗透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7-0132-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7.055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引言
生态环境保护是全球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严峻环境问题,在高校教育建设管理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必须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问题,科学认识到生态文明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生物本身就是一门与生态环境科学存在着密不可分联系的自然科学,生物学教师通过将生态文明理念渗透到课堂实践教学中,积极开展多元化的有关生态文明教学活动,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保护生态环境意识,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保障课堂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生物学教学中生态文明理念渗透的必要性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较为严重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就比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水土流失以及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污染破坏问题,这些生态环境问题会影响到人类社会文明和谐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贯彻生态文明理念变得尤为重要,高校教师需要积极通过开展多元化的生态文明教学活动,提升广大学生的生态文明保护意识,促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范自身的生态文明行为。生物学教育在我国生态文明事业建设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高校生物学教师要注重在实践教学中科学有效渗透生态文明理念,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不仅是生态文明的拥有者,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创造者。
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会议报告中提到“要切实加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主席要求全社会人民要共同推进绿色发展、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杜绝各种不合理消费和奢侈浪费现象,积极开展绿色家庭、绿色学校以及绿色出行等行动。通过在高校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文明理念,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质,同时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和努力构建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生物学教师要将课堂讲解知识与生态文明教育结合在一起,有意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生物学问题,科学总结生态文明发展规律,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生态文明的研究重视程度,关注到社会生态环境发展问题,从自我做起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出自己最大的力量。
二、生物学教学中“生态文明”理念的渗透发展现状
(一)高校重视程度偏低
虽然说近几年国家政府大力提倡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然而实际情况是存在较多高校还是未能够高度重视起生态文明教育,高校领导缺乏对专业教师的科学指导工作,未将学科教学与生态文明教育工作有效结合在一起,推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稳定持续发展。在不同地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的高校在生物学实践教学中往往会融入更多生态文明教育内容,而在内陆地区一些小规模的高校在生物学教学中一定程度忽视了生态文明教育,高校领导更加注重扩大招生规模,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从而导致了生态文明教育理念难以在生物教学中得到有效落实,学生对有关生态文明的知识接触学习比较少,生态环境观念也不够深入。
(二)教学内容与方式单一化
在当前高校生物教学发展中,生物教师在生态文明教学内容和方式上设置较为单一,生物教师往往只是将其作为课外补充拓展内容,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多余时间进行对生态文明知识学习了解。在生物实践教学课堂上很少涉及具体讲解的生态文明知识,教师并未通过将生态文明教育与生物学专业知识有效结合在一起,并组织学生开展多元化的生态文明教学活动,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对不同领域知识的学习需求。此外,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生物学教师仍然在沿用传统教学方式,往往只会按照课程教材内容进行知识内容讲解传授,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未能够及时掌握了解到学生是否对生态文明知识感兴趣,并根据学生需求创新采用不同课堂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营造出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有效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创设出良好的生态文明教育环境。
(三)生态文明意识未能切实落实
现代高校大学生普遍具备了良好的个人素质,能够意识到保护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但是在实践学习生活中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并没有落到实处,高校为未能够在校园内建立起良好的生态文明教育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各种文明教育活动中,在生活中正确规范自己的生态文明行为,更多只是在课堂上的生态文明理论知识教育。在生物实践教学中,教师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未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通过引进利用社会热门话题(城市雾霾、绿色化建设),激发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高校生物教师一定程度忽视了对学生这方面的实践教育,缺乏组织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在生态文明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文明践行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生物学教学中“生态文明”理念渗透的主要措施
(一)提高重视程度,注重学生实践学习
在生物学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对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促使学生能够将生态文明意识落到实处。例如,当高校生物教师在讲解到有关生物物种变化与周围环境关系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将班级学生分成各个学习小组,然后向各个学习小组布置具体实践任务,指导各小组自行通过不同渠道去收集整理生态文明的信息资料,根据身边的生态环境展开调研分析工作,了解到当地生态环境变化对生物物种变化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在这样的实践学习过程中,能够强化锻炼学生的思考分析思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了解生态文明发展,科学意识到生态文明保护工作对人类生活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在调查任务完成后,教师要在课堂上让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进行总结发言,表达出本小组成员的观点和想法,生物教师则要结合生物知识内容进行综合点评工作。
生物教师通过利用学生身边环境有效将生物教学和生态文明教育结合在一起,能够让学生注意到生活中身边生态环境发生的具体变化,养成良好的规范自身生态文明行为习惯,树立起先进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二)完善课堂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
基于教育新形势下,高校生物学教师要加强对课堂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创新完善工作,注重有效唤醒广大学生心中对生态文明的向往和追求。在生物课堂上,生物教师必须充分凸显出学生的主体位置,正确认识到学生是生态文明教育实施的核心对象,培养学生良好生态文明意识有利于规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生态文明行为。因此,为了有效发挥出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保护意识,教师要围绕课程教材和学生生态文明实际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引进丰富有趣的生态文明学习内容,以不同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调动起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构建校园生态文明教育环境,提高生物教学与生态文明教育融合水平
高校在建设教育发展过程中要努力构建出良好的生态文明教育,加强对生物学教师的科学指导工作,促使每個教师能够注重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要加强对生态文明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还必须大力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书籍资料以及电视媒体等渠道去了解到生态环境发展情况,例如全球目前正面临着温室效应、水土流失、森林锐减等环境问题,通过以这种教育方式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度,促使学生亲身参与到生态文明事业建设工作中。与此同时,生物教师还可以通过结合世界环保纪念日去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如大学生皆知的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以及植树节等不同主题纪念日,通过围绕这些不同主题纪念日开展实践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物学与生态文明教育息息相关,在生物实践教学课堂中,教师要适当增加生态文明教育知识内容,拓宽学生学习视野,促使学生能够学习掌握了解到更多新知识,并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生物教师要转变自身教学理念,创新生态文明教学方式,确保将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落到实处,经常组织学生参与到生态文明主题实践教学活动中,强化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睿.如何在大学生物教育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J].创新教育,2017(11):121-123.
[2]郭弘光.生物教学中的生态文明教育探析[J].中学生物学,2014(5):64-65.
[3]吴红漫.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中学生物学,2016(2):31-34.的乔赛尔杰.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初探[J].教学改革,2015(2):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