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视俄罗斯高超音速武器发展

2019-09-02赵立业

军事文摘 2019年8期
关键词:匕首高超音速巡航导弹

赵立业

为了突破美国的反导防御系统以及抗衡美国高超音速武器项目,俄罗斯始终不遗余力地发展高超音速武器,努力扩大“非对称”优势,提升“非核遏制”能力,确保“核常”复合威慑不被削弱,确保战略空间不被压缩,确保世界大国地位不被动摇。

作为研发高超音速武器的军事大国之一,俄罗斯相对美国仍处于追赶者的角色。为加快研发进展,俄在《2018-2025国家武器装备计划》中将研制和部署高超音速武器列为重大优先事项之一,并计划在2020年-2022年间装备空射型高超音速导弹,普京也明确要求俄海军在2025年后开始装备高超音速导弹。

俄罗斯高超音速武器是在继承苏联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苏联时期已研发出多款射程不一,末端速度高达马赫数3.5~5的超音速反舰导弹。其中,最出名的应该是X-ISC空射反舰导弹,该型导弹重量1.2吨,射程虽只有150千米,但末端突防速度能到马赫数5,达到了高超音速的入门标准。

苏联解体后,该型導弹最终没有服役,各项关于高超音速武器的研究也几乎停滞。随着俄罗斯国力逐步恢复和国防战略布局的调整,近年来才开始注入资金,重启高超音速武器研发项目。在高层重视和各方推动下,俄罗斯高超音速武器研制发展的脉络已基本清晰,主要分为高超音速巡航导弹、高超音速助推滑翔导弹和高超音速飞行器等3大类。

高超音速巡航导弹方面主要包括锆石、布拉莫斯-2和匕首等。其中,2016年3月,俄罗斯完成了锆石新型高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首次试射。该导弹速度达到马赫数6~8,能够突破大多数海上防御系统拦截。2018年3月,俄总统普京首次公布了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射程超过2000千米,速度为马赫数10,可携带核弹头和常规弹头,由米格-31捕狐犬截击机搭载。

高超音速助推滑翔导弹方面主要包括Yu系列和基本定型的先锋等。其中,2016年6月,俄罗斯进行了Yu-74的飞行试验,据称速度能到达马赫数12。2018年7月,俄罗斯国防部首次披露了先锋导弹发射视频,该型导弹具有机动滑翔性能,飞行速度可达马赫数20,并可以进行高度和方向的自主机动,以躲避雷达探测范围和绕过反导系统防区。

高超音速飞行器方面主要包括高超音速战斗机与轰炸机。2016年7月,俄罗斯透露了一款可以从太空发起核打击的高超音速隐身战略轰炸机项目,该型机采用组合动力方式,使用甲烷和氧气作为燃料,设计起飞重量20~25吨,可在1~2小时内抵达全球任何位置。2018年11月,俄罗斯媒体揭露了高超音速战斗机的模型,该机属第六代战斗机,设计飞行速度超过马赫数5,巡航速度达到马赫数1.5~2。

目前,随着俄罗斯武器研发的顺利进展,匕首和先锋等武器已分别进入战斗值班和量产阶段,锆石也已完成了10余次实弹试验。可以说,通过多年的努力,俄罗斯已构筑起高超音速武器的完整工业体系,在部分武器系统关键指标上追平甚至超过了美国。不难想象,未来世界的攻防竞赛势必会更趋激烈。

大气层内的杀手,航母编队的梦魇

俄罗斯在高超音速巡航导弹技术方面有较强的技术积累,主要得益于苏联时期军备竞赛的产物。

俄方认为,现有技术条件下要在大气层内实现高超音速飞行,需要在克服空气阻力的同时,从指定的弹道高度俯冲加速才能实现。因此,各型导弹的设计思路基本都围绕这个理论展开。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的攻击目标主要是海上不断机动的敌方大型航母编队,兼顾地面重要的指挥中心。

目前,已经现身的型号包括供海军舰艇使用的锆石和供空天军使用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而布拉莫斯-2型反舰导弹还未展露真容。锆石海基高超音速巡航导弹主要用于摧毁敌人的海上舰艇编队,同时也可用于打击地面目标。该型导弹可由潜艇或水面舰艇搭载,射程超过1000千米,采取高空弹道,飞行期间可以进行机动,速度可达马赫数9,突防能力极强。

敌方沿海地区或舰艇编队的防空反导系统几乎不可能拦截该导弹,当需要攻击敌方地面指挥中心等坚固堡垒时,该导弹还可以搭载核弹头。锆石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目前仍处于反复试验状态,预计很快就会列装部队。

2018年,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已开始实验性战斗值勤,证明该型导弹已经基本定型,并且俄空天军还公布了匕首高超音速导弹试射的视频。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由米格-31携带,用于攻击敌航母战斗群,主要制导方式是卫星制导,对外宣称速度能达到马赫数10,射程达2000千米。

但是从外观来看,该型导弹与伊斯坎德尔尺寸相当、特征相似,要达到马赫数10的指标可能需要很多前提条件。从技术角度分析,该型导弹实际上更类似一款空射弹道导弹。该导弹选用米格-31挂载,应是需要依靠米格-31的高空高速特点,为导弹提供尽可能快的初始发射速度与尽可能高的起始弹道点,然后依靠导弹自身动力加上俯冲实现高超音速突防。

因此,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的真实使用条件应该相对苛刻,不满足这些条件时,很难具备高超音速武器应有的威慑力。但由于匕首同样可以搭载核弹头,且米格-31的机动能力远远大于地面的伊斯坎德尔等同类发射平台,因此对于敌方航母编队来说,仍然是梦魇一般的存在,并且是目前大气层内最快的反舰利器。

应该说,俄罗斯在高超音速导弹的技术水平上,距离美国还有一定差距,在原理和概念上与美国X-51A等新型武器不太相同,属于俄现有条件下的最佳方案。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俄罗斯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的突防能力和杀伤能力,已足够确保其非对称作战优势。

挂载在战斗机上的俄罗斯匕首高超音速导弹

先锋导弹动画视频截图画面

天降“陨石”,万物在射程之内

2018年3月,俄总统普京在高调介绍先锋高超音速导弹时,将其比作一枚“陨石”。必须承认,从大气层外砸来的核弹头早已是萦绕人类社会几十年的真实威胁,“陨石”一旦坠落,文明即刻终结。

面对北约步步紧逼的反导系统,俄罗斯最直接的对抗措施就是升级自己的核威慑能力,而高超音速助推滑翔导弹无疑就是射程最远、威力最大、突防能力最强的新一代撒旦。最新公布的先锋高超音速导弹是吸气式巡航飞行器与助推滑翔飞行器的结合体,利用大型火箭助推器作为发射载体,可在大气层外进行高机动飞行,行至目标上空约30千米时,末端导引头开机并向目标俯冲攻击。

先锋高超音速导弹在试验中达到了惊人的马赫数27,具有大速度机动、强耐温耐蚀、高概率突防等显著特征。简单来说,除了将其于发射前在地面摧毁,或发射时在上升段摧毁外,目前世界上没有任何有效拦截手段。

先锋导弹作为俄罗斯最先进的撒手锏武器,计划2020年列装部队。同时,俄罗斯公布了可作为先锋导弹运载工具的最新型萨尔马特洲际弹道导弹在近期将再次进行试验的消息,并同样计划2020年列装部队。

萨尔马特洲际弹道导弹是俄罗斯第三代洲际导弹系统,预计将可能分别针对美国和欧洲采用“一体两型”的思路进行设计制造,两种设计均采用分导式核弹头。其中,针对美国方案的导弹起飞重量达200吨,射程16000千米,投掷重量达8吨,可携带10枚以上大威力核弹头,或者20余枚先锋高超音速导弹,各项指标均高于现役的R-S6M撤旦洲际弹道导弹。萨尔马特采用液体燃料,通常部署在发射井内,由于其主动飞行段较短,突破反導系统的能力更加强大。当萨尔马特正式列装时,将当之无愧成为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洲际弹道导弹。

2019年2月2日,当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暂停《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以及6月6日普京宣布美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即将到期且可能不再延长等重磅消息时,世界再次进入核军备竞赛的现实将基本不可避免。在世界核大国的角力下,随着核武器数量的再次增长和新型高超音速武器的不断面世,人类也许将永远无法摆脱共同走向毁灭的宿命。

俄罗斯第六代概念战斗机效果图

敢想才能敢干,空天飞行的梦想只待时间

高超音速飞行器是由美国军方首次提出的概念,据称洛·马公司在研的B-3高超音速战略轰炸机,要求能够在1小时内攻击全球任何一个目标。众所周知,新一代战略轰炸机和战斗机的研制技术风险大且异常昂贵,普通国家根本无力承担。俄罗斯在高超音速飞行器领域虽然开始了追赶,但受限于技术积累、国家财力和使用效能等因素,目前的诸多高超音速飞行器项目均还在模型和图纸上。

2017年,俄媒体报道了一款使用氢燃料推进发动机,可以在大气层内外实现自由穿梭和高超音速飞行的米格-41空天战斗机。2018年11月,俄媒体“意外”曝光了第六代高超音速战斗机的模型,其新颖的下掠翼设计引发了一波舆论炒作。虽然上述很多消息有“战忽”的意味,但俄罗斯在实际行动上,也做出了许多新动作。

2017年8月,俄罗斯将PAK-FA第五代战斗机T50,正式命名为苏-57,标志着俄第五代战斗机基本定型。2018年10月,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公司表示,目前已经重启PAK-DA隐身战略轰炸机(又名未来远程航空兵系统)研制项目。该型战机可携带多枚常规或核战略巡航导弹,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并且能够在小型跑道上起飞作战。2018年11月,俄罗斯宣布已对图-160M和图-95MS战机完成升级,并重新恢复俄罗斯空天军的“大杀器”——最新型图160M2超音速战略轰炸机的生产线。2019年6月1日,俄罗斯首次公布了最新改进型的超音速战略轰炸机图-22MSM。

这些新生产的战略轰炸机全面更新了机载电子设备,可以将俄罗斯研制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性能发挥到极致,使得未来战争形态产生深刻变化,从而对美国形成非对称作战优势。

从这些事件中可以看出,俄在高超音速飞机的研发过程中还有很多难关需要攻克,但俄罗斯正在坚定不移的加大对该领域的投入,并逐步恢复技术人才培养和航空工业体系建设,在新型飞机研发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坚定前行。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将看到俄罗斯持续努力的成果。

猜你喜欢

匕首高超音速巡航导弹
本期导读
黎明之光
比声音快五倍
向飞鱼学飞行
玲珑人生
玲珑人生
匕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