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虚假视频新闻及其成因分析

2019-09-02肖松琼

新闻前哨 2019年7期
关键词:虚假新闻视频新闻新媒体环境

肖松琼

[摘要]本文以《新闻记者》2011年至2015年评选的“年度十大假新闻”中的视频新闻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假新闻进行归类统计,分析虚假视频新闻通过新媒体所表现出的新特点。文章对虚假视频新闻的治理方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 视频新闻 虚假新闻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生媒体和“老资格”传统媒体为了形成轰动效应抢夺市场,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大众关注度,而“疯狂”进行新闻竞争。这种状况导致虚假新闻无论从题材还是数量方面日益增加,引起的社会反响越来越强烈,后果严重。另一方面,新闻工作者越来越“出神入化”的造假手法也加强了社会、公众对虚假新闻的鉴别难度,从而破坏了媒体的公信力。本文以内容分析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对《新闻记者》2011-2015年所评选出来的共48篇年度虚假新闻的样本构建类目,对其中的视频假新闻进行分析记录、数据统计。

一、新媒体环境下视频假新闻首发平台及领域类型

新媒体语境下,网络平台给广大网络用户提供了一个十分平等公开地生成内容的机会。不断更新的科学技术为不同教育程度、年龄层次和社会经历的大众提供了低门槛的传播手段。媒介融合是必然的趋势,这种低门槛的传播手段就成了一把双刃剑:信息爆炸的同时会导致很多不实信息的产生。对于传统媒体来说,从网络媒体上搜索合适的新闻线索面临着被蒙蔽的风险,尤其是在网络传播速度越来越快的前提下,虚假视频新闻的产生和传播都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如果不予核实,虚假信息就会凭借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在社会上兴风作浪。

(一)发布平台综合

2011年至2015年《新闻记者》杂志年度“十大虚假新闻”,本文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失实现象进行了分析.

1.虚假新闻首发平台比较

对11-15年《年度“十大虚假新闻”》的首发平台进行分析发现,2011年的首发平台中,传统媒体上发布的为8篇,网络媒体上发布的为1篇。随后,网络媒体的数量在逐年上升,并于2015年首次超过传统媒体。2015年,首发平台为网络媒体的有6篇,而传统媒体的则低至4篇。

2.新媒体假新闻首发平台及领域类型

根据统计,虚假新闻大多首发于门户网站,商业、门户类网站占75%,有些新闻虽然不是新闻产生的首发平台,但作为众多新媒体假新闻的信息源,其对新媒体虚假新闻的传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统计数据显示,近六成假新闻的信息源来自微博。

3.视频假新闻在虚假新闻中的比例

在48篇年度“十大虚假新闻”中,虚假视频新闻有5篇,占11%,而文字新闻将近90%。尽管虚假视频新闻数量占比不算多,但由于虚假视频新闻在制作过程和传播方式上的特点,视频类虚假新闻比文字类的虚假新闻更易识破,因而在年度虚假新闻中,虚假视频新闻能够占据5篇的份额,也是不容忽略的。

这些视频虚假新闻,有在微博上发布的。比如:2014年8月网传“上海地铁出现老外晕倒车厢无一人相助,反而仓皇逃跑”的视频新闻:一男性外籍乘客在乘坐地铁时突发疾病,在车厢晕倒。周围的乘客见状纷纷躲避,无人伸出援手。看到这条新闻后,不少网友斥责围观群众过于冷漠,这种行为无法体现我国作为礼仪大邦的友爱精神。事实上,乘客当时主要是因为突发事件反应不及,并且反应过来后及时在地铁进站后寻求站务员帮助。这条视频假新闻虽由门户网站《I时代报》首发,但其在微博上的转发对于虚假新闻的传播也是“功不可没”。

也有在电视台及微博等新媒体同时发布的,比如在2015年10月13日,安徽卫视的发布了《女子狗嘴下救女童自己四肢被狗啃完》的视频新闻,被成都商报等官方微博发布后,引起了大量转发。同时带来了大量爱心人士的捐款,短短几天之内就达数十万元。然而,在记者的不懈努力下,真相最终揭示在大众面前:受伤者是在狗主人家里喂狗被咬,狗主人正是伤者丈夫张宏宇。而救人一事,完全是虚构的。最后,在舆论的压力下,张宏宇承认是撒谎。

(二)视频虚假新闻类型

1.社会新闻在虚假新闻的类型中比重最大

在虚假新闻的选题类型方面,将11-15年的《年度十大“虚假”新闻》分类为:社会新闻、经济新闻、政法新闻、城建民生、体育娱乐、国际新闻。对48个样本进行了归类、分析、统计后其结果如下:属于社会新闻的共33条,占样本总量的69%;经济新闻共1条,占样本总量3%;政法新闻共1条,占样本总量的2%;城建民生共3条,占样本总量6%;体育娱乐共4条,占样本总量的8%;国际新闻共6条,占据样本总量12%。数据清晰显示,社会新闻作为受众最为关心,同时也是最贴近生活的新闻类型,最容易涉假。其次是国际新闻和体育娱乐新闻。国际新闻由于时差、语言、各国媒体新闻发布习惯不同等方面问题,成为仅次于社会新闻的涉假类型。而体育娱乐由于趣味性、娱乐性强,其引发的话题从内容上看比较轻松,容易成为虚假视频新闻的重災区。从另一方面来说,经济新闻、政法新闻、城建民生新闻涉及话题都比较严肃,把关更严格,出错率低。

2.软新闻比重大于硬新闻

在11-15年的《年度十大“虚假新闻”》中,对新媒体首发的虚假新闻进行分类。其中,81%为软新闻,19%为硬新闻,软新闻的数量要远大于硬新闻。原因在于硬新闻中出现虚假新闻的后果要比软新闻中出现失实严重的多,所以媒体对硬新闻的管控要更加严格。

二、新媒体语境下视频假新闻成因分析

社会新闻之所以在视频假新闻中成为重灾区,主要是因为社会新闻具有天然的关注度和亲和力。

从电视社会新闻报道的实践中,社会新闻以人的命运、人的生存状态、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为关注点。而在新媒体语境下,无论是社会新闻的内容还是视频制作的方向都呈现着泛娱乐化的趋势。而虚假新闻本身就是利用了人们的“娱乐”需求,即对低俗化、负面化、商业化信息的追求。同时,“傻瓜”式的视频操作和UGC的生产模式呈现在视频社会新闻节目的营销上,就是千方百计寻找“卖点”,已达到成功将新闻这一“商品”推销给受众。当社会新闻成为商品,它已经失去了本身的底线,成为商业模式的附庸。“哗众取众”的新闻模式频繁出现,新闻策划、新闻推手横行。社会新闻不再反映真实的社会及社会中的人,而成为一种情景模拟和再现,这一点与戏剧制作的逻辑是相同的,所以视频假新闻的“蓬勃”发展也是可以预见的。

近几年,我国自媒体的出现为传媒行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新闻从业人员的队伍在不断壮大。然而,行业准入的门槛降低也带来了一些没有受过严格专业训练、缺乏有关新闻专业知识的记者。记者不进行深入采访,从不可靠的途径搜集新闻线索和素材,由于缺乏相应的知识,或不加核实,使假新闻频频发生。更糟糕的是,新媒体视频假新闻如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上的不实消息的传播为传统媒体提供了信息源,如不加甄别,这些不同形态媒体之间信息流通和共享的便利,导致出现一家媒体传讹,众家报道全假的现象。

三、新媒体语境下虚假视频新闻失实的防范

1.健全规范的行业制度

由于新媒体行业的门槛降低,有许多新人并不是科班出身,其专业素质良莠不齐。因而新媒体要对新人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提高信任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素养。

2.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

在新媒体中,造假成本极低,只要能吸引受众眼球,有些新媒体机构宁愿“接受惩罚”也愿意“一错再错”,想要杜绝新闻失实的产生,应该制定严厉的惩罚制度。

3.完善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监督体系

目前,我国的新闻媒体的监督主要通过媒体同行之间互相监督实现。然而,“同行监督”虽然专业、高效,但在覆盖范围上的缺点却是不容忽视的。专职机构的缺失使视频假新闻的监管处于真空,不同部门之间产生互相“踢皮球”的现象。所以我国新闻媒体完善监督体系势在必行。设置针对视频假新闻处理的责任机构,建立视频新闻的评议体系不仅可以增强监督效果的有效性,更能加强受众和新闻媒体的沟通。

4.加強新媒体的社会责任

新媒体在虚假视频新闻失实中必须承担到自身应有的责任,有效地利用其平台优势。在培育新闻观念上对内进行公共教育,加强群众对虚假新闻的辨别能力。我国媒介生态逐渐走向“开放”“共享”,底层民众开始不断从“盲目”走向“理智”,虚假新闻的辟谣时间也在不断缩短。民众有了一定的虚假新闻鉴别能力,能够使公众在潜移默化中对虚假新闻产生“抗体”。

在新媒体环境下,虚假视频新闻的现象较以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通过对《年度十大“虚假新闻”》中新媒体中的虚假视频新闻的成因分析,探讨了杜绝新闻失实的可能。与解决传统媒体中的新闻失实相同,在制定和完善各种新媒体新闻制度的同时,首先需要新媒体中的新闻工作者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其次,必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新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从“根源上”抓住新闻失实的原因。总之,必须从“道”和“德”两方面对新闻工作者进行教育,既要有新闻之“道”(即相关的业务水平,其对应跑口的专业知识素养),更要有新闻之“德”(即新闻职业道德,坚守新闻真实性)。只有新闻之“道”和新闻之“德”相辅相成,新闻失实的现象才能不断减少直至消除,新闻媒体才能真正做到承担起了自身的社会责任。

猜你喜欢

虚假新闻视频新闻新媒体环境
对移动新媒体时代网络短视频新闻的发展探索
短视频新闻如何把握视角、视觉、视野、视界——重大主题报道研修班培训心得
变的是载体,不变的是共情——从一则视频新闻的传播看融媒体的变与不变
新媒体与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试析央视六一晚会的视觉传播及创新路径
从媒介融合角度浅谈网络视频新闻的发展
媒体公信力建设“短板”探查及补长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