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否降低企业有效税率?
——基于模糊断点回归设计的数据实证检验
2019-09-02于芝麦
杨 杨,于芝麦,杜 剑
(1.贵州财经大学大数据应用与经济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2.贵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一、引 言
在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进行的研究中,现有文献大都集中于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财务报告质量之间的关系[1][2]、内部控制的完善与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3][4][5]、降低公司风险与权益成本等层面[2]。综观现有研究成果,在梳理企业内部控制与税收战略管理关系的文献中,主要将重心集中于内部控制与企业避税的研究[6][7][8],鲜有文献将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有效税率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有效税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主要基于以下三个重要原因:第一,与税务有关的薄弱的内部控制可能会直接降低公司税收功能和税务筹划的有效性,并可能间接表明企业存在财务约束[9]。第二,税收安排可以在不违反税法规定的前提下,实现减轻或解除税负的目的,最终促成企业有效税率的降低,税收安排不仅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重要工具,而且是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组成部分,也必将会受到内部控制的影响[6]。第三,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意味着高质量的税务内部控制,能保证企业创造税务价值,而企业降低有效税率的根本动因是为了获取节税资源从而降低企业的纳税成本,增加企业的税务价值,两者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10]。基于上述分析,对内部控制和有效税率进行研究有较强现实意义。
本文的贡献表现在:(1)断点回归方法是克服内生性、揭示因果关系的非常有效的方法,而国内少有人涉及,且已有文献将此方法集中应用于教育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而在企业治理层面的应用较鲜见。因此,本文采用断点回归方法研究内部控制与企业有效税率之间的关系是可能的创新点之一。(2)本文采用模糊断点回归的方法分析上证50指数和上证180指数成分股之间内部控制与企业有效税率的关系。揭示了上证50指数成分股和上证180指数成分股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存在明显的断点。(3)本文研究是基于现有文献,着眼于内部控制质量的改善是否会对企业税负产生有利影响。丰富了现有领域的相关文献研究,对于企业管理者或者政策制定者来说有较强借鉴意义。具体来说,本文的研究结论能够使企业管理者、政府有关部门的靶向目标更加明确,即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提高内部控制质量,从而有利于降低企业有效税率,减少企业税负压力。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假说
企业的有效税率一直受到学术界、大众媒体以及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在国外研究中,关于有效税率的研究多着眼于盈余管理和对财务报告的影响方面。Joseph Comprix(2012)研究每季度的估计有效税率(ETR)是否与年终实际ETR存在系统偏差发现,前三季度估计的有效税率高于年终实际ETR,并且证明在SOX法案通过后的几年中,ETR的变化与盈余管理更密切相关[11]。有效税率的改变对报告盈余有重要的影响[12][13]。虽然大量文献检验了税收安排与有效税率的关系,但大多数只研究了公司的横截面数据[14][15][16]。
综观国内,我国现有文献关于有效税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税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方面。崔治文等(2011)、王蓓等(2012)、梁红梅等(2016)从消费支出的角度分析了有效税率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发现有效税率对居民消费支出有着动态的影响,提出我国税收政策调整的中长期目标应尽量选择以消费支出为税基,以促进经济的长期快速增长的建议[17][18][19]。梁红梅等(2016)运用DSGE模型对有效税率结构的动态效应进行研究发现,降低税率能够促进产出增加并维持在新的均衡状态[20]。也有学者发现不同税负的有效税率对经济发展产生的作用机制是完全不同的[17]。
关于有效税率和企业关系的研究中,行伟波(2013)、袁建国等(2015)对影响企业有效税率的各类因素进行了分析[21][22],发现高管变更会显著影响公司税负的大小,而高管任期的长短、专业背景等个人特征对公司税负都产生重要影响[23]。大多数的管理者们乐于在履行纳税人义务的基础上,使纳税成本降到最低,通过合理的方式降低企业税负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经营绩效。
大量文献表明,股东和经理之间的共同利益是企业寻求税负降低的重要因素[14][15][24][25]。在具有强大公司治理的公司中,积极的税务筹划能够为股东增值。如果合理的涉税活动能给企业带来净收益,那么股东将会支持这些活动,在此情况下,股东将会采取更大的激励补偿来鼓励降低税负,如果没有这些激励措施来管理代理人,降低有效税率活动的程度将会降低,企业税负随之上升,最后是股东的福利损失[25][26]。Kim et al., (2011)实证研究发现美国企业避税和股价暴跌风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这种关系在具有强大外部治理的企业中是相对减弱的[16]。值得注意的是,税收问题在公开场合中披露的数量远远低于非公开披露的数量。因此在重大缺陷下存在大量税收方面的缺陷,并且从公开披露中得出的推断仅仅是“冰山一角”。Richardson et al., (2013)发现,在澳大利亚公司中,董事会的强监督能力减少了企业激进税收行为[27]。Cheng et al., (2013)认为内部控制缺陷反映了较差的信息质量[28]。在此背景下,管理者可能会面临投资不足或过度投资的问题,这在税收筹划方面可能意味着更低或更高的激进税收行为。而有的企业采用激进的手段进行避税,无疑在加大企业税收风险的同时也降低了其内部控制水平。内部控制与企业避税是相互关联的,内部控制信息质量越高,企业避税的可能性更大[29]。从国外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关于内部控制与企业有效税率的关系认定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方面,有学者认为,内部控制保证管理层能够实现实体目标,并且董事会可以代表股东监督这些目标。当内部控制薄弱或无效时,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利益一致性较弱,股东福利损失(代理成本)增加[30]。因此,治理薄弱可能会降低管理层采取有利于股东降低税负目标行为的积极性,导致较低的降低有效税率行为[27][31]。另一方面,有学者指出,薄弱的内部控制将会鼓励管理层采取更为激进的税收安排[15][16]。从国内现有研究来看,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实际税负负相关,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企业实施税收筹划的动机越强大,越容易采取税收筹划行为降低公司实际税负,公司的避税程度越高[6][7]。曹越(2018)在其他条件限定下进行研究发现,在保守型的避税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公司避税程度越高;而在激进型的避税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避税程度呈负相关关系[8]。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有效税率呈负向相关关系,即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企业具有更低的有效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