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2019-09-01郭瑞萍

文理导航 2019年27期
关键词:培养思路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郭瑞萍

【摘 要】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数学思维的关键时期,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教育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它不仅关系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训练和培养,甚至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以及今后对关联学科物理、生物的学习都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对这一阶段的数学教学应当提起高度的重视,避免只注重学生的分数、向学生灌输知识点和答题技巧,而忽略了对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的启发和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经过有计划、有规律性的数学学习和训练过后形成的数学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其中包括: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等。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而不是单纯地让学生计算和死记硬背解题步骤,使其只会做类型题,而没有形成独立思考和推敲的能力。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进行探讨,以期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思路

一、建立有活力和创新思维的开放式课堂

小学课堂在初级阶段特别注重课堂纪律,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规范和学习习惯,另一方面,是为了维护课堂纪律,集中学生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有的教师往往会过分强调课堂纪律,不允许学生插话,在课堂上形成高压的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遏制孩子的天性和创造力,妨碍学生的自主性,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教师应努力让孩子在自由、平等、开放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和成长,营造积极、高效、有创造力的课堂氛围。首先,教师应建立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努力做好自身建设,提高个人文化修养和知识水平,建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在教学风格上做到风趣幽默、活泼可爱,使学生愿意亲近,并会对老师产生由衷地敬佩,而不是依靠严厉的态度和惩罚机制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在课堂上跟着老师的思路和引导学习,并能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堂提问和有序参与课堂活动,从而真正实现高效教学。其次,教师应避免填鸭式和灌输式教育,将应试教育中的不良举措运用到小学教育中。目前,许多地方小学在数学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考得高分,存在着“题海战术”以及让学生在培训机构补课的问题。这不仅不符合正常的教学规律,甚至会对小孩的身心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积极学习有效的科学案例和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即释放孩子的天性和好奇心,让学生真正投入到教师精心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中,使其在趣味性中成长,从而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力。由于小学生缺乏一定程度的自控力和意志力,在课堂上缺乏自觉性和自主性,因此教师需要注意观察学生的上课动向,做好思维引导并进行适当的提点。小学生在成长阶段心理状况呈现注意力不集中、不持续、与兴趣紧密相关等特点,生动有趣、动态、参与度高、游戏性强的事物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由于缺乏自控能力和学习的自觉性,仅仅只靠黑板教学和做笔记的方式,很难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具体、直观的材料更便于小学生理解和记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借助直观性的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如:在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认知教学中,学生很难通过想象去了解教材和图片中的图像,实现由从平面向立体的构建与认知。此时,教师可借助教具——正方体模型、长方体模型,来具体、直观地使小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具象化的认知。

二、借助多样化教具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涯具有深远的影响,小学是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和形成的关键期,一方面,学段时间长,共有6年时间、12个学期。教学内容复杂繁多、涉及面广。从数学计算到应用题、从线段到立体图形,儿童在这一时期需要建立一个庞大牢固的思维体系,如果在哪个环节出现漏洞和认知模糊,就会在之后的数学学习中形成障碍,從而无法进行更加复杂精密的计算和应用题的演练推导。因此,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培养尤为重要,教师不应只注重教授学生做题技巧和知识点的记忆,而更应该在启发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运算推演和逻辑思维能力,而儿童的各项思维在这一时期处于发展和过渡阶段,对新奇、游戏性强、操作性强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但是对一件事物的关注度并不持久。通过多样化的教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关注度,使学生在直观性和具象化的物体中感知信息,形成具体的形象的认知基模,同时能够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例如:在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在家中寻找物体,或者自己动手制作。如将家中胡萝卜切成圆柱体、用纸盒裁剪和制作多面体、寻找家中类似容器等,让学生带到课堂进行展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具体地认识到立体图形的特点和结构组成,可以为之后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学打下基础,排除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因素。

三、通过情景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性思维

在目前的小学教学中,小学生在学习应用题时存在着知识迁移能力不够、解题困难、不会审题、逻辑思维欠缺、理解和想象力不够等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通过设置情景加深学生印象和理解。小学的应用题题型丰富、涉及内容广、解题方法多样。题型主要有:植树问题、置换问题、盈亏问题、年龄问题、鸡兔同笼问题、牛吃草问题、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八大题型,题型问法和种类多样,但是解题方法和步骤都具有规律性。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较差,不能准确快速地理解题型,很多时候因为读不懂题而导致数学解题困难、答错题。这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关系,提取主要信息和主要问题,让学生能够有迹可循、快速寻找和反应出解题方法。通常许多老师会在教学过程中直接给出典型案例的解题步骤,并让学生做大量的解题训练,以便在下次解题的时候按照惯性和老师总结的方法答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容易限制学生的想象力,使其形成呆板思维认知,导致他们只能做类型题,而无法实现真正的知识迁移和使思维方式得到训练。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式教学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使学生产生直观的感受和认知,同时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找到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主动思考,寻找答案,在错误和实验中成长。如:在教学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时,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堂上现场模拟汽车的运行轨迹和速度,这样更有代入感,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学生在下次做题时能够在脑海中进行模拟,形成具象化的认知,从而克服理解上的困难。

总结

教师需要注意学生在过渡期的思维引导和训练,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行与学生思维能力相匹配的教学活动。小学数学教材是专家们根据最新科研成果和儿童心理发展特征编写的,因此,教师需要严格依据教材内容科学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与儿童的智力发展规律相适应,使儿童的智力和各项思维发展能够得到充分的培养,实现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1]肖成全.有效教学[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李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40-45

[4]李保强.教学目标体系建构的理论反思[J].教育研究,2007(11):53-57

[5]刘猛.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措施的讨论[N].学术版读与写,2015.6

猜你喜欢

培养思路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职业学院学生职业英语能力的培养思路
高中英语教学与多元化交际能力培养思路探析
“5+3”培养模式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思路探索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