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央行LPR改革落地

2019-08-31董忱

齐鲁周刊 2019年33期
关键词:基准利率降息报价

董忱

近日,央行发布公告称,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决定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

这是继2015年10月完全放开存贷款利率限制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向前迈进的又一重要举措。

经过几天时间的发酵与猜想,LPR新机制将给市场和参与主体带来怎样的影响,成为大家近期高度关注且热烈讨论的话题。

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有何意义?新机制是否意味着全面降息?融资成本能否下降?对债市、楼市、人民币汇率有没有直接影响?

完善LPR是不是“降息”?

8月17日,央行发布重磅消息,决定改革完善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此次改革的几大要点包括:报价频率、报价方式、期限品种、报价行数量、新LPR在贷款定价中的应用,以及新LPR应用情况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考核。

在17日央行宣布完善LPR报价机制后,市场中出现了有关“降息”的各种解读说法。理论上来看,LPR报价的“锚”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4.35%,变为了一年期MLF利率的3.3%,看似确实直接下降了逾1个百分点,但不少业内人士也指出,出于业务稳定性和连续性的考虑,银行更有可能通过“加点”这个规则在MLF利率基础上上浮。

8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后的首次报价公布。据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9时30分的数据, 1年期LPR为4.25%,比原来基准利率降了10个BP,比以前老的LPR降了6个BP,低于目前基准利率4.35%的水平,符合市场预期。新增的5年期以上LPR为4.85%,低于目前基准利率4.9%。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表示,如果将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解读成“全面降息”,本身不够准确。新LPR是银行贷款的主要参考和定价基准,新机制本身不存在任何降息或加息的功能。

在20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都谈到,利率市场化改革就像“修水渠”,目的是让水流更加畅通,让水更有效率、更精准地流到田间地头,但水的大小还是要看闸门。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效果,但不能替代货币政策,也不能替代其他政策。

在回答是否会调整准备金率时,孙国峰表示,从法定准备金率的角度来说,过去积累了一定空间,未来有一定的调整空间,但总的来说这个空间并不如大家想象的那么大。

“从20日对外公布的首次报价情况来看,1年期LPR较过去降低6个基点,但我们认为LPR的下降不能简单解读为降息。一是LPR改革存在‘新老划断,不同于直接降低基准利率;二是判断是否降息,应该对比之前贷款最低利率;三是从LPR形成机制看,改革的重点在于市场化。”业内专家这样分析。

“本次LPR利率改革并不等于全面降息,可能更多的是非对称降息。” 济南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征告诉记者,市场有部分观点认为,新的LPR改革方案意味着全面降息可能有失偏颇,这种解读不准确。

“如果央行要全面降息的话,可以直接采用降息措施,没必要对LPR利率进行改革。结合7月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和8月1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来看,这次LPR利率改革可能更多的是为了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至于房贷利率可能不会有明显的下调。所以,本次LPR利率改革更类似于非对称降息,而不是全面降息。”王征说。

“改革完善LPR机制并非单单为‘降息而生。如果仅仅为了降低利率,央行其实是有很多种政策工具可以选择的。比如调整逆回购或者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引导市场利率下降等等。”金融分析专家赵鹏说,事实上,改革完善LPR机制是为了提高LPR的市场化程度,发挥LPR对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促进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

融资成本能否下降?

许多小微企业创始人或负责人,可能会非常关注LPR改革能否有利于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

众所周知,虽然过去我国出台了多项政策扶持小微企业,不论在减税降费方面还是在政务办理方面,都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因为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并存的“利率双轨”问题,直接影响了货币政策有效传导,让小微企业难以分到这杯羹。此外,这还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银行之间的竞争,让商业银行在贷款方面形成了垄断。

LPR改革,正是顺应了当下我国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趋势,也是我国利率体制机制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便于央行行使货币政策,有效调控市场。

业界普遍认为,目前我国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大,通过降低市场贷款利率,不仅可以解决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也会达到促进就业的目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的经营压力,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

LPR推出后,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降低?

刘国强表示,通过商业银行贷款定价行为,将会传导到实体经济当中去,有利于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之后,8月20日上午公布的LPR水平较之前水平是下降的,相对于贷款基准利率来说也是下降的”。

刘国强表示,接下来,将推动银行运用LPR。银行要抓紧完善贷款利率定价有关信息系统和合同文本,尽快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LPR定价,并在浮动利率贷款合同中以LPR作为参考基准。

值得注意的是,下一步银行对LPR的运用情况还将被纳入考核指标。自2019年第三季度起,央行将把LPR运用情况及贷款利率竞争行为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同时,完善贷款利率统计方式,自8月20日起,不再統计贷款利率参照基准利率浮动情况,改为统计在LPR基础上加减点的情况。

猜你喜欢

基准利率降息报价
美联储宣布今年年内第三次降息
美联储降息与全球降息潮为何再现
美联储降息会结束美元上涨周期吗
美联储降息预期下的6月汇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