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林技术在退耕还林中的应用
2019-08-31王林
王林
摘要:营造林技术是绿色经济开发形式之一,其不仅实现了对社会自然环境的调节与处理,也在区域经济创新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基于此,本文结合营造林技术的相关理论,着重对该技术在退耕还林中的应用推广要点进行探究,以达到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引导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营造林技术;退耕还林;技术推广
退耕还林,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农村建设新理念,它是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基础上,制定的绿色、循环性区域开发战略。而营造林技术迎合了退耕还林策略的实践需要,通过开展水土养护、植树造林等方法,推进退耕还林工作的落实。为此,加强对营造林技术推广要点的归纳,将为乡村建设提供指导方向。
1苗圃培育技术的应用要点
一是苗圃培育技术的实施,应确保树苗种植的自然环境适宜大规模树苗种植,包括水利条件便利、土地营养含量高、阳光充足、雨水适宜等,充分合理的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做好苗圃培育基础的开发。
二是在苗圃培育过程中,应适当配合人工种植培育管理,降低各类树苗培育期间的死亡率。例如,春季和秋季进行杀虫,定期进行浇水,幼苗成长关键阶段要补充复合肥,冬季要对幼苗根部保暖,以及幼苗移栽时应连带部分土壤~同挖掘,避免对树苗根部造成损伤,均是树苗人工培育技术的一部分。
三是营造林树苗种植前,应注意种子的质量。例如,某地区进行大面积树苗种植前,分别收取五类不同品种的种子进行实验种植,分别将其放置在温度、湿度均适宜的培养皿中,然后,记录实验样品的发芽时间、出芽率、成活率等信息。最后选择出芽率高、幼苗生长强度大的种子。
2封山育林技术的应用要点
封山育林技术,是指选择一处适合树木种植的区域,开展大规模树木种植,实现集中性树林种植与恢复的工作。封山育林技术应用要点可归纳为:其一,树木种植区域广阔,且土壤中氮磷钾的营养物质含量≥25%;其二,封山育林种植区域以山地为主,且该区域人工开发的难度较大【1】。进行树木集中性种植后,树木种植可按照稀疏、浓密的科学树木种植标准进行育林。
例如,某区域将营造林技术应用于退耕还林实践工作中,当地树木种植管理人员,结合当地地理环境特征,初步选定A、B、C三处封山造林之地。技术人员到当地进行地质环境考察,分析当地树木种植的具体情况。最终将A地区排除,排除原因为A地区山地质地松软,且土壤肥沃程度较好,较适宜玉米等农作物的种植。剩余B和C区域分别栽种松树和杨树,然后详细制定封山育林范围规划,开展退耕还林实践。
以上所描述的,造林人员结合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封山造林的实践标准,双重进行山地区域考察的过程,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环境,开展科学、有效的退耕还林工作。
3植树造林技术的应用要点
植树造林技术在退耕还林中的应用,一是指采取系统性树木种植计划,开展由点到面的树木种植过程。即营造林种植应先局域建立树木种植网络,再进行批量性树木种植的填充【2】。比如,在某区域进行植树造林技术实践期间,林业管理人员应按照横纵坐标法,进行植树造林的种植区位安排。先在纵横交错交叉点上种植,待初步形成植树造林网络后,再分别对植树造林的区域位置进行树木填充。该林业局这种“格局式”退耕还林方法,就是系统性树木种植的过程。
二是指加强退耕还林中的人工培育管理。即,人工做好树木阶段性成长效果的记录,随时对区域树木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确保树木成长的每个阶段,都能够实现自然条件与人文条件的结合。比如,某区域在进行植树造林实践过程中,实施人员按照当地退耕还林建设的区域结构,将树木种植管理人员分为1-4组,每组人员都要负责一个区域的树木种植情况记录,及时进行施肥、补水、修建等工作,把握不同品种树木的生长规律,这就是退耕还林中的人工培育管理工作实践体现。4水土调节技术的应用要点
退耕还林中水土调节技术的应用,就是要利用树木大规模种植的优势,巩固当地水土,缓解地域水土流失的问题。例如,某区域进行营造林处理时,结合当地地质环境,对营造林种植树木种类进行划分。其中,土地贫瘠区域种植胡杨、梭梭树等耐旱的品种,而水土环境适中的区域可种植花棒、松树、柏树、杨树等品种。这样安排退耕还林中樹木的种类,不仅可以减少树木种植中的死亡率,也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是借助树木资源巩固土壤的好方法,可提升营造林种植开发的社会价值。
5结论
对营造林技术在退耕还林中的推广应用,是区域自然统筹开发的理论归纳。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苗圃培育技术、封山育林技术、植树造林技术、水土调节技术的应用,对营造林技术在退耕还林中的推广策略进行探究,以期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建华营造林技术在退耕还林中的推广应用分析【J】江西农业,2018(24):95 【2】雷永锋,代凤娟.营造林技术在退耕还林中的推广应用探究【J】绿色科技,2018(15):235 -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