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北方三省的奶牛规模化养殖生产效率比较分析

2019-08-31赵妍馨张晓莉

现代农村科技 2019年9期
关键词:总成本三省单产

赵妍馨 张晓莉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疆 石河子 832000)

1 我国奶牛养殖现状

据调查数据显示,2014~2018年,国内奶牛存栏量连续5年下降,从2014年的1 460万头下降到2017年的773万头,2018年低于700万头[1]。2018年,国内奶牛养殖行业又因国家整治环保问题遭受了很大影响,大量奶牛养殖牧场因环保不达标而关停。环保问题以及近年来养殖端的低效益和亏损,造成大量存栏300头以下的规模化牧场和小区退出;而牛肉价格的可观以及肉牛的短缺,使奶牛场愿意淘汰奶牛[2]。此外,近10年来,我国的奶源自给率已经从90%以上下降至70%左右,乳制品进口量却持续增长,进口乳制品近5年已经占据了新增消费市场的80%[3]。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中国奶牛养殖行业进入微利时代。

2018年12月,农业农村部、发改委等9部门联合发布了 《关于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的若干意见》,其中关于“整顿生鲜乳收购秩序”、“加快确立奶农规模化养殖的基础性地位”等内容,被业界大力推崇[4~5]。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就奶业振兴再次提出了相关要求,“实施奶业振兴行动,加强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升级改造中小奶牛养殖场,实施婴幼儿配方奶粉提升行动”[6]。

中国奶牛养殖主要集中在内蒙古、黑龙江、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宁夏、新疆等地[7]。其中,内蒙古、黑龙江、河北的奶牛存栏数和牛奶产量常年排在全国前3位,奶牛养殖业数据具有一定代表性。因此,本文选取这3个省区的奶牛规模养殖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基于不同规模水平下奶牛养殖的成本收益等指标,探讨奶牛养殖的生产效率,提出相关建议,期望促进我国奶牛养殖规模化发展与效率提升。

2 基于北方三省的不同规模奶牛养殖成本收益比较分析

中国奶业协会将奶牛养殖规模分为4种类型: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划分标准为:散养:养殖规模≤10头;小规模:10头<养殖规模≤50头;中规模:50头<养殖规模≤500头;大规模:养殖规模>500头。

2.1 不同规模奶牛养殖收益比较分析

2.1.1 不同规模奶牛养殖单产产量情况比较。从图1单产产量来看,散养规模下的奶牛养殖平均单产产量为5 278 kg,小规模为6 026 kg,中规模为6 206 kg,大规模为6 593 kg。因此可以看出,随着养殖规模的增大,奶牛养殖的单产产量呈现不断递增的趋势。

图1 2016年北方三省不同规模奶牛养殖单产产量情况比较

2.1.2 不同规模奶牛养殖单产产值情况比较。从图2来看,散养规模下的奶牛养殖平均单产产值为20 128元,小规模为20 911元,中规模为22 327元,大规模为26 449元。同样表明,规模越大,奶牛养殖的单产产值也呈现不断递增的趋势。

图2 2016年北方三省不同规模奶牛养殖单产产值情况比较

2.1.3 不同规模奶牛养殖生产性能比较。在2016年各地区不同规模奶牛场的生产性能测定中,规模越大,奶牛单产的生产性能越好。其中,散养的日平均产奶量为20.7 kg,小规模为22.3 kg,中规模为26.2 kg,大规模为29.0 kg。大规模奶牛养殖的日平均产奶量比散养奶牛高出8.3 kg,约高出40%。而大规模奶牛养殖的原料奶单价也显著高于其它规模的原料奶单价。因此,规模越大,越有利于奶牛单产水平的提高和原料奶质量保障。

2.2 不同规模奶牛养殖成本比较分析。奶牛养殖成本可分为生产成本和土地成本,而生产成本包括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工成本2类[8]。下面以总成本、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共4类来做比较。

图3 2016年北方三省不同规模奶牛养殖总成本比较

2.2.1 不同规模奶牛养殖的总成本方面。由图3可知,散养规模下的平均总成本为13819元,小规模为16253元,中规模为18050元,大规模为19287元。因此,规模越大,奶牛养殖的平均总成本越高。

2.2.2 物质与服务费用方面。由图4可知,散养规模下的费用为10 158元,小规模为13 806元,中规模为15 340元,大规模为16 018元。因此,规模越大,奶牛养殖的物质与服务费用越高。

图4 2016年北方三省不同规模奶牛养殖物质与服务费用比较

2.2.3 人工成本方面。散养规模下的成本为3 639.19元,小规模为2 424.55元,中规模为2695.56元,大规模为3233.98元,即散养>大规模>中规模>小规模。

图5 2016年北方三省不同规模奶牛养殖人工成本比较

2.2.4 土地成本方面。由图6可知,散养规模下的成本为31.5元,小规模为23.1元,中规模为14.9元,大规模为35.4元,即大规模>散养>小规模>中规模。

图6 2016年北方三省不同规模奶牛养殖土地成本比较

2.3 不同规模奶牛养殖利润比较分析。散养规模下的平均净利润为6 309元,小规模为4 657元,中规模为4 276元,大规模为7 161元,即大规模>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国际低价原料奶冲击了国内市场,国内原料奶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状况,但国内大规模奶牛养殖场多数隶属于国企,因此原料奶的供销渠道有一定的保障。而散养规模下出产的原料奶数目较小,销售过程也较为容易。相比之下,许多中小规模养殖场的原料奶产量较高,又存在奶制品加工厂的压价和拒收状况,以致出现了大量杀牛倒奶的现象。

图7 2016年北方三省不同规模奶牛养殖净利润比较

3 基于北方三省的不同规模奶牛养殖效率比较分析

3.1 人工成本收益率比较。人工成本收益率=总产值(元)/人工成本(元)。由图8可以看出,散养规模下的平均人工成本收益率为5.90,小规模为8.86,中规模为8.57,大规模为8.23,即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散养。随着规模扩大,为了保证产出原料奶的质量,奶牛场会逐渐增添不同的岗位细化牛奶场的分工,每头奶牛的人工成本就会越来越高。而散养的平均人工成本收益率最低则是因为规模太小,在购买人力和购买设备之间通常会选择购买人力来实现精细化生产,因此分摊到每头牛身上的人工成本也就会越高,人工成本收益率也就会越低。

图8 2016年北方三省不同规模奶牛养殖人工成本收益率比较

3.2 土地成本收益率比较。土地成本收益率=总产值(元)/土地成本(元)。由图9可以看出,散养规模下的平均土地成本收益率为637,小规模为994,中规模为1 599,大规模为868,即中规模>小规模>大规模>散养。从散养、小规模到中规模养殖,由于挤奶设备等必要设施占据的土地面积较为稳定,所以每头奶牛在养殖过程中占据的净面积随养殖规模扩大而逐渐上升。而大规模养殖则因为大面积的承包费用较高而表现出土地成本收益率反常地低于中规模和小规模。

图9 2016年北方三省不同规模奶牛养殖土地成本收益率比较

3.3 成本利润率比较。成本利润率=利润(元)/总成本(元)。由图10可以看出,散养规模下的平均成本利润率为45.89%,小规模为30.63%,中规模为25.89%,大规模为37.95%,即散养>大规模>小规模>中规模。由此可见,奶牛牧场养殖的规模效益尚未发挥出来。存栏数规模水平越大的牧场并没有表现出更高的成本利润率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奶牛产出原料奶的质量差价小,而规模较大的养殖场中每头奶牛年饲养成本高,导致规模养殖的奶牛相对利润低;二是国外原料奶低价进口冲击了国内原料奶市场,且在国内乳制品市场消费低迷的情况下,存栏数的规模水平越小的牧场更容易缩减成本来维持生产[9]。不过总的看来,存栏数为大规模水平的牧场与存栏数为中规模以及低于中规模水平的牧场相比还是处于优势的,主要表现在:有利于奶牛的育种与繁育,科学搭配饲料与营养,可避免饲料搭配不当而造成的奶牛疾病从而节省治疗费。同时,有助于提升奶牛单产水平,保证原料奶质量。规模化奶牛养殖有助于推广现代养牛技术,而存栏数为大规模水平的牧场的生产流程更为有序,更有助于现代化技术和机械化的实施。

图10 2016年北方三省不同规模奶牛养殖成本利润率比较

4 结论与建议

4.1 主要结论

4.1.1 从奶牛养殖总成本看,存栏数规模水平越大的牧场,其奶牛年饲养总成本越大。存栏数为大规模水平的牧场其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工成本等都显著地高于中规模牧场。在奶牛饲养总成本构成中,除了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工成本以外,其他费用所占比例较小且相对稳定。因此,物质与服务费用和人工成本是影响奶牛养殖总成本的关键性因素,直接决定了总成本的走势。

4.1.2 从奶牛养殖总收益看,存栏数为大规模水平的牧场奶牛单产显著高于其他规模水平牧场奶牛的单产。因此,完善和发展奶牛的大规模养殖将对我国奶牛单产水平的提高和原料奶质量保障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从奶牛养殖净利润及成本利润率看,在经历市场低价原料奶冲击时,较小规模的养殖场表现出了更好的抵御风险的能力。

总体来看,规模化养殖比散户的劳动成本收益率和土地成本收益率更高,规模化奶牛养殖表现出了较大的要素集约化配置优势。重点发展规模化养殖,着力培育中、大规模奶牛养殖主体,适时推进有条件的小规模奶牛养殖向较大规模转变;引进优良品种,优化牛群结构,改善奶牛单产水平和牛奶质量等,是当前市场机制运行条件下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手段。

4.2 主要建议

4.2.1 推广中大规模奶牛养殖模式。虽然中大规模养殖存在一定劣势,但中大规模养殖仍然比散养模式更加容易推进机械化和科学化饲育。同时,由于管理水平与现代化程度较低,散养模式下的原料奶质量往往无法保证[10]。因此,推广中大规模奶牛养殖模式有利于提高奶牛养殖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提高我国原料奶质量。另外,要在机械化成本和人工成本之间寻求最优配置,尽可能保证要素配置的合理性。

4.2.2 加快奶牛养殖技术创新与进步。目前,我国仍然将增加物质投入作为提升奶牛产出的主要方式。但这种养殖要素配置方式并不是奶牛增值最合理、最有效的方式,而应该加快技术创新与进步,优化奶牛养殖过程,从而提高牛奶产量。尤其是大规模奶牛养殖的收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急需通过技术进步来得到更高的产出。要重点从加强良种选育、提高规模化配套技术和饲料配制技术、提高精饲料占比等方面,以及通过科学的管理实现要素投入的合理搭配,最终实现产值的有效提高。

4.2.3 支持和引导农户养殖。现阶段,我国奶牛养殖方式仍然处于从散养为主逐步转变为规模饲养的过渡阶段,但农户扩大养殖规模的过程往往带着些许盲目性。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其生产要素配置合理性与生产稳定性较差,就应对由散养刚刚步入规模化奶牛养殖的农户进行有效的政策引导。各种研究发现,很多养殖户并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缺少能够获得和掌握先进技术的渠道,因此,应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加强与养殖户的联系,完善利益激励机制,普及奶牛规模化养殖的基本技术和知识,进而优化要素资源配置。

4.2.4 规范原料奶收购过程。由于国际低价原料奶的冲击,原料奶价格一直低迷,许多地方的养殖户出现了生乳被拒收的现象,以致“杀牛倒奶”,损失惨重。因此,规范原奶企业的收购行为至关重要。可以组织专业人员对养殖户进行相关培训,增强他们的维权意识;相关部门加强对收购企业的监管,严格审查其收购合同;给予养殖户与收购企业双方合理的价格补贴等。

4.2.5 延伸奶牛养殖业的相关产业链。出于降低成本、减少原料奶贮藏及运输费用的考量,可以鼓励养殖大户自行建立乳制品加工厂。而考虑到目前相对成本最高的饲料方面的费用,也可以鼓励养殖大户自行建立饲料加工厂。这样双向延伸产业链,不仅可以建立成本领先优势,便于对饲料、原料奶、乳制品及各种过程副产品的质量管理与追溯,减少各种产品在贮藏及运输过程中的损耗,还对相关养殖户树立自己的品牌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4.2.6 探索生态农业,建立环保低污染的养殖模式。控制环保方面的成本,对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及废料进行控制或集中处理与再利用。例如:对奶牛养殖过程中的粪污进行集中处理,发展沼气发电;利用饲料残渣进行火力发电;根据能氮平衡理论科学配比日粮,降低奶牛氮排放;提高个体奶牛的生产性能以减少相对饲养数量,从而降低甲烷排放量及释放土地承载力;安装污水处理系统,减少养殖场对水源的污染。

猜你喜欢

总成本三省单产
三省发布“十四五”交通规划 明确智慧交通任务
2020年中国棉花种植成本调查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区域联动护流域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单产948.48千克!“金种子”迸发大能量
我国玉米单产纪录第七次被刷新
豪华的龙舟
数据驱动下的库存优化模型研究
线性盈亏平衡分析在TBM隧洞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