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阿地区地黄适宜品种筛选及种植和施肥方式对产量的影响
2019-08-31都明理
刘 璇,江 伟,徐 娇,都明理,隋 春
(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濒危药材繁育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100193;2黑龙江葵花药材基地有限公司,哈尔滨150200;3黑龙江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0 引言
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Libosch.)别名生地、怀庆地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1],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多栽培,主产于河南、山西、山东、陕西等地[2]。其药用部位为块根,可根据加工方法的不同分为鲜地、生地和熟地。鲜地黄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的功效;生地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作用;熟地则可补血滋明,益精填髓[3]。地黄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除作为基本药材应用于汤剂外,还是多种中成药的主要原料,如六味地黄丸、地黄明目丸、知柏地黄丸、消渴丸、乌鸡白凤丸、复方阿胶浆等,因此,其用量较大,已成各大中药企业的紧俏原料。
由于人为采挖过度、自然环境破坏严重导致中药资源日益枯竭[4],地黄作为多种中成药的主要原料,近年来也面临资源匮乏、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很多学者都对地黄的栽培进行研究,孟滕等[5]曾对地黄无土栽培的基质进行筛选,发现草炭土:蛭石:珍珠岩:沙子:泥炭藓比例为3:1:1:3:0是最优基质配比;高普珠等[6]曾发现在甘肃地区‘北京3 号’生长旺盛,产量最高。尽管前人在地黄栽培方面已开展了部分研究[6-7],但作为地黄主产区之一的山东地区,还未有地黄品种筛选的相关报道。因此,本试验以山东省东阿县地黄GAP试验基地为试验基地,筛选适宜在该地区栽培的地黄品种,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地膜覆盖对适宜品种产量的影响,且利用3414试验设计方案研究了氮磷钾肥料配方对适宜品种产量的影响,旨在为该地区地黄的栽培提供一定的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
试验于2015年4月在山东省东阿县地黄GAP试验基地进行,东阿县地处鲁西平原,位于116°12'—116°33'E,36°07'—36°33'N,海拔28~38 m,土地以沙壤土为主,年均气温13.4℃,平均降水量633.7 mm,无霜期平均210天[8]。
1.2 试验材料
‘北京1号’、‘北京2号’、‘北京3号’和‘85-5’共4个地黄品种,从河南温县、山西万荣县地黄主产区引进。
1.3 试验设计
1.3.1 地黄适宜品种筛选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排列,每个品种均设3 次重复。小区面积15 m2,行距25 cm,株距15 cm。试验前在每个试验小区撒施10 kg的有机肥作为底肥,以降低因土壤肥力不同所引起的试验误差。选用生长健壮、大小均一、无病虫害的地黄种栽作为繁殖材料,且每个小区采用相同的田间管理措施。种植过程中对各个地黄品种的抗逆性进行观察,并于收获后对不同品种的单株块根数、块根长、块根粗、块根鲜重、公顷产量及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测定。
1.3.2 种植模式对地黄产量的影响 试验以筛选出的适宜品种为材料,试验设计同1.3.1,分别比较不同种植方式(高畦、平畦、低畦)、地膜覆盖对地黄适宜品种产量的影响。
1.3.3 氮磷钾肥料配方及肥效研究 试验以筛选出的适宜品种为材料,试验地土壤平均pH 7.20,经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土壤取样检测其土壤中水解性氮含量30.7~93.6 mg/kg,有效磷含量5.0~31.3 mg/kg,速效钾含量77.0~581 mg/kg,有机质含量8.75~26.0 g/kg。试验采用3414试验设计方案[9-11](见表1),“3414”试验方案是二次回归D-最优设计的一种,是指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4个水平的含义指:0水平为不施肥,2水平为当地最佳施肥量的近似值,1水平=2 水平×0.5,3 水平=2 水平×1.5(该水平为过量施肥水平)。小区面积20 m2,N肥用尿素(N:46%),P肥用过磷酸钙(P2O5:12%),K 肥用氯化钾(K2O:60%)。施肥方法为施基肥和追肥,磷、钾全作底肥,氮60%作底肥,40%追肥,追肥在7月份进行。
通过比较不同处理对地黄产量性状(单株块根数、小区产量及公顷产量),建立氮磷钾肥料效应回归方程,得到地黄氮磷钾肥效及经济施肥用量。
1.3.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地黄的比较
2.1.1 抗逆性 一个优良的品种需要具备较强的应对恶劣环境的能力,以适应不良环境对自身生理机制的挑战。为此将4 个地黄品种分别从抗病性、抗虫性及抗旱抗涝性几个方面来分析评价其总体抗逆性能。由表2可知,相对来说‘北京3号’具有更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和抗涝性,而‘85-5’在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程度最重且抗涝性弱。
2.1.2 丰产性 为探讨不同品种地黄的丰产性,分别对其单株块根数、块根长、块根粗、块根鲜重及公顷产量等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研究。由表3 可看出,4 个地黄品种在块根鲜重和产量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北京3 号’块根鲜重、产量分别达到了208.39 g、31258.5 kg/hm2,与其他品种在5%水平上差异显著,说明‘北京3 号’引种到东阿种植取得初步成功。此外,表中还可以看出地黄单株块根数与产量没有必然联系,产量是由单株块根数和单个块根重量共同决定的。
表1 施肥试验方案设计
表2 各品种地黄的抗逆性
表3 不同品种地黄产量相关性状
2.1.3 有效成分含量 2015 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以梓醇和毛蕊花糖苷为指标进行地黄药材的定量控制,且规定梓醇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限度分别不低于0.20%、0.020%[3]。将4 个品种的地黄药材成品样品送聊城市药品检验所检验,经检测得知4 个品种地黄样品中2 种有效成分含量均符合国家药典规定的标准(见表4)。其中‘北京3 号’梓醇和毛蕊花糖苷含量最高,分别达到了1.51%、0.080%,远远超出了药典规定标准,其次是‘北京2号’,含量分别为1.36%、0.052%,梓醇含量最低的是‘85-5’,仅为0.31%,而毛蕊花糖苷含量最低的是‘北京1号’,仅为0.027%。由此可见,无论从梓醇还是毛蕊花糖苷来评价地黄药材质量均表明‘北京3号’在东阿县种植更利于有效成分的积累。
综合4 种地黄品种的抗逆性、丰产性及有效成分含量的比较,可得出:‘北京3号’在山东东阿地区种植综合性状良好,是筛选出的较适宜品种。
表4 不同品种地黄有效成分含量
2.2 种植模式对地黄产量的影响
2.2.1 不同种植方式对地黄产量的影响 由表5 可知,地黄不同种植方式对地黄产量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产量最高的是高畦种植方式,与其他处理在5%水平上差异显著,可见地黄适合高畦种植。
表5 地黄不同种植方式产量测定结果
2.2.2 覆膜栽培对地黄产量的影响 由表6 可知,覆盖地膜和不覆盖地膜对地黄产量有显著性差异,产量分别31258.5 kg/hm2、26485.5 kg/hm2,可见通过覆膜方式更容易提高地黄产量。
表6 地黄覆膜栽培产量测定结果
2.3 地黄施用氮磷钾的产量效应
2.3.1 不同处理组合对公顷产量的影响 从表7可以看出,各试验处理的公顷产量在20000~40000 kg/hm2之间,同时配施了化肥的处理组合均比空白处理1 产量高,以处理10 产量为最高,达到了37489.5 kg/hm2,方差分析表明,与处理1在1%水平上差异极显著。由此可见,氮磷钾三者施用量处于中等水平时有利于产量的增加。
2.3.2 肥料效应方程的建立 根据公顷实际产量,利用农业试验统计软件3414 试验分析软件[12-13]分析,得到关于产量与氮磷钾肥料因子的回归方程,见公式(1)。
由上述方程可知,三因子中两者间的交互作用均表现为正值,说明氮磷、氮钾、磷钾的配合施用均有利于提高地黄产量。软件分析数据显示,当施用氮262.5 kg/hm2、磷 285.0 kg/hm2、钾 130.5 kg/hm2时地黄理论产量最高为35917.0 kg/hm2。同时根据施肥量按氮 238.5 kg/hm2,磷 262.5 kg/hm2,钾 120.0 kg/hm2,且以目前鲜品地黄市场价格1.4元/kg,纯氮5元/kg、磷4元/kg、钾5 元/kg 计算,得到地黄经济产量为35859.0 kg/hm2,此时有效氮磷钾配比为15.9:17.5:8。
表7 不同施肥模式对地黄产量性状的影响
随后,得到氮磷钾各单因子关于地黄产量的效应方程分别为式(2)~(4)。
由此可得氮磷钾三者施用量分别为212.5 kg/hm2、331.0 kg/hm2、120.0 kg/hm2时,其理论产量最高,分别34920.5 kg/hm2、32939.5 kg/hm2、39055.5 kg/hm2。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在山东省东阿县地黄GAP 试验基地引种4种地黄品种(‘北京 1 号’、‘北京 2 号’、‘北京 3 号’及‘85-5’),发现‘北京3号’抗逆性好、丰产性表现突出、有效成分含量高,综合性状表现优于其他3种地黄,因此,‘北京3号’适宜在东阿县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地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黄高畦种植比平畦、低畦种植更加科学,且地黄怕积水[14-15],在多雨年份此种植方式优势更为明显;另外,地膜覆盖也能提高地黄产量,与王永前期研究结果一致[16]。因此,在种植地黄时,宜采用高畦、覆膜栽培方式。
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肥料是必不可少的养分,合理施肥可以很好地促进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17-19]。地黄是一种喜肥植物[20-21],在本试验中,未施加氮磷钾肥的地黄小区产量和公顷产量最低,而在其余13个处理的产量均有所增加,但只有氮、磷、钾肥的合理配施才能保证地黄较高的产量,运用回归分析得到关于氮磷钾三因子的产量方程,得出35917.0 kg/hm2的最高理论产量;当有效氮磷钾配比为15.9:17.5:8时,可实现最佳效益产量35859.0 kg/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