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的尚长荣带着京剧电影“走进”连环画
2019-08-31
80岁的尚长荣又“不安分”了。
8月18日晚,上海书展中央大厅人头攒动。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带着他的《皮黄春秋之尚长荣京剧电影连环画》与读者见面,陈少云、夏慧华、滕俊杰、郑大圣等多位京剧界、影视界艺术家现身助阵。只见台上的尚长荣,双目炯炯,字字铿锵:“十载流年,四部缘牵。光影粉墨,谱续新篇。”
我是一个“不安分”的演员
在尚长荣的京剧人生中,最高频的一个字就是“新”。出身梨园世家,5岁登台演“娃娃生”,10岁拜师学花脸,47岁夹着《曹操与杨修》的剧本坐着火车“夜闯”上海,京剧舞台从此多了一个“新曹操”。
尚长荣说:“我出生在梨园世家,从小就听父辈们讲,在北京唱红不算红,上海的观众认可了,才是真的红。所以从小我就对上海有一种向往和敬仰。上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全国各个行业都有突飞猛进的业绩。当时戏曲院团也很红火,可是作为戏曲人的我,却产生了一点‘不安分’的念头,觉得我们在推动和排演新创剧目上,似乎还是滞后了一点,长此以往,既跟不上时代,也愧对广大观众的期待与要求。那时候,我发现了一个剧本:《曹操与杨修》。我想排演这部戏。但要排这部戏,我当时服务的陕西京剧院似乎有点吃力,于是我选择来上海。”当时尚长荣在上海无亲无友,但他觉得这座城市最富创新、求新以及锐意求索的精神。“我就夹着剧本,听着贝多芬的《命运》上路了。恍惚间我甚至在想,这究竟是戏剧融入时代的‘命运抗争’,还是我个人艺术前途的‘命运抗争’?就这样,我坐着绿皮火车,悄悄‘潜入’上海,敲响了上海京剧院的门环。我是个幸运者,赶上了好时代,赶上了好政策,赶上了好团队,也赶上了最好的观众。到了上海,大家一拍即合,这才有了《曹操与杨修》的成功。”
此后,他又和上海京剧院成功推出新编京剧《贞观盛事》和《廉吏于成龙》,完满了“尚长荣三部曲”。接着,他手把手带学生,让“三部曲”都有了青春版,尚长荣戏称自己,把“上树的招儿”都教给了学生。他又以七十高龄登上大银幕,接连拍摄3D京剧电影,让中国戏曲经典借着电影的翅膀飞向世界。这一回,上海书展的书香热闹他也来“凑”——他又带着京剧电影“走进”了连环画,要和更多读者在书里“见”。
“我是一个‘不安分’的演员,总觉得古典并非不时尚。”尚长荣这样说自己,“如果优秀的剧种不能被同时代的广大观众接受,只为一部分人服务,就会渐渐失掉这门传统艺术的魅力。所以,我不太‘安分’,新技术、3D电影,我都想尝试。”
传播和传承古典戏曲艺术
从2008年开始,由上海京剧院、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电影频道等多家单位联合出品,拍摄了4部京剧电影:《霸王别姬》《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和《廉吏于成龙》。这四部作品都是由尚长荣领衔主演,言兴朋、关栋天、史依弘、陈少云、夏慧华等多位京剧名家在其中留下精彩演绎。作品甫一推出,就获得了不俗的口碑,并斩获多项国内外专业大奖,为京剧艺术登上国际舞台打开了一扇新大门。
这让尚长荣兴奋不已:“我们应该通过新的电影技术来帮助传播和传承精彩的古典戏曲艺术。”执导了其中《霸王别姬》《贞观盛事》《曹操与杨修》三部作品的导演滕俊杰对此十分认同,谈及电影技术与京剧艺术,他引用法国文豪福楼拜的观点来阐述——“科学与艺术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上重逢”。“艺术和技术彼此不可或缺,我们就是想用最新的方式让国粹走得更远、飞得更高。”滕俊杰说。
这一次,上海京剧院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历时4年共同策划的京剧电影同名连环画合集,是尚长荣的新尝试——为的是留住银幕的动人瞬间,拓宽京剧的传播途径和普及方式。为何将京剧电影以连环画这一艺术形式呈现?“京剧电影连环画将京剧电影和连环画的艺术特点集于一身,将艺术家的动作、神态、气质记录保存下来,脚本一一对照场景、对白,为读者创造了可随时观赏的‘静态电影’。”滕俊杰认为,“无论是3D电影艺术还是连环画载体,都有益于经典戏曲的传承。”
事实上,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作为海派连环画创作出版的重镇,由其创作出版的连环画经典品种至今畅销不衰,电影连环画一直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几乎每部经典电影都会被制成电影连环画,《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戏曲电影连环画就曾备受读者喜爱。
京剧一定要变
此次推出的《皮黄春秋之尚长荣京剧电影连环画》全套四册,包含《霸王别姬》《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四本电影连环画,精心选取电影画面、通过重新构图剪裁,力求捕捉演员最生动的神态,最大限度凸显京剧电影的精彩瞬间。
“京剧一定要变。如果所有的文化艺术样式始终不变的话,它最后就只能待在博物馆里了。”尚长荣说,“作为戏曲人,要把‘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给它用活、用好。用好新手段去讲好中国古往今来的故事,岂不更加精彩!”
尚长荣说:“每个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梦想,对于我来说,从事戏曲也有六十多年了,位卑未敢忘忧国。作为戏曲人,就是要在舞台上用好听好看的艺术作品奉献给社会,奉献给人民,创作出更多唤起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魅力——这是我们不能忘记的初心,也是我们应当力践行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