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磁州窑枕的开光艺术

2019-08-30蔡淑蓉

知识文库 2019年15期
关键词:瓷枕磁州窑纹饰

蔡淑蓉

以往对磁州窑瓷枕开光艺术只停留在单一枕面上的认识,笔者从瓷枕的三维视角出发,探讨磁州窑高超的开光艺术装饰手法;并对磁州窑瓷枕的开光纹样作分类梳理,概括出磁州窑基于不同枕形的开光纹样类别,进而提出磁州窑瓷枕开光纹样装饰的总体设计思路。

“远在几千年前的彩陶就已开始萌芽。如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舞蹈纹盆的装饰上”。张晓霞在《“开光”的艺术——从流变到衍用》,指出新石器时代的开光形式与宋代流行的开光并无演变的序列,并且从瓷器海外贸易和南北朝至唐宋以来器物开光艺术的相似性中指出,“开光的成因往往归于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伊斯兰艺术是在不断学习、吸收被征服地区的艺术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而当开光形制被人们接受后,更多的是一种有意识的运用,特别是宋代正式命名开光后,其在瓷上的广泛应用则是根据前人积累和自身经验而进行的创造活动”。由此三方面的论述,可见宋元磁州窑丰富多彩的瓷枕开光艺术,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外来文化,在多个文明的交流融合中,结合瓷枕的器物特点以及毛笔等特殊的工具作用下,有意识地创作出具有磁州窑装饰特点的民族开光纹样样式。

“完整的开光由光廓、主题纹饰、地子三要素组成……‘光廓指开光的形状轮廓。‘主题纹饰指开光光廓内所要表现的主要内容”。开光的“地子”指以光廓为界定区内的装饰地,“开光的地子千变万化,可概括为素地、色地、纹饰地”。磁州窑主题纹饰有人物故事、山水风景花鸟鱼虫动物、书法及象征吉祥和民俗年画纹饰等,表现题材多样,绘画形式不拘一格。但其光廓和地子呈现一定的样式和规律。因此,本文主要立足于宋元时期磁州窑瓷枕的光廓和地子与枕形组合形式的研究(即除主题纹饰以外的开光辅助部分),以便更好地认识磁州窑独树一帜的开光艺术。

1 磁州窑瓷枕开光的艺术特点。

“磁州窑将开光视为一种组织纹样构图的骨架…… 因为较之以往规矩的几何纹样、网格的对称构图的成规,这些骨式创造了陶瓷艺术新的装饰风格。用这种图案形式表现纹样,能展现纹样的自由活泼,又有完整有条理的构图格律”,具体表现在:

1)磁州窑的长方形枕一般五个立面都具有开光纹样,属于同类光廓的间隔开光。此外,其他枕形仅有顶面有光廓组成单一窗口开光,这种样式具有高度聚焦枕面中心,突出主体纹饰的优势(图一、图二)。

2)磁州窑枕的开光艺术具有“立体包围式” 、“立体环绕式”的特色。以往对磁州窑瓷枕开光艺术的认识只停留在单一枕面上,笔者从新的立体视角出发,发现磁州窑瓷枕是 “立体包围式”、“立体环绕式”的瓷枕开光样式。磁州窑的腰形枕、如意形枕、八角形枕、如意云头枕的开光,其地纹巧妙地分布在枕壁上,与枕面的光廓或是隔着枕檐“笔断意连”、或是随枕壁转向枕面分区装饰与光廓相连,组成“立体包围式”的开光纹饰(图一、图二)。这也是磁州窑瓷枕高超的开光装饰艺术的核心体现。而长方形枕(图三)顶面与侧墙开光同样隔檐笔意相连,组成“立体环绕式”开光。从整体看,像是由一个被三维开光分割成主次二部分的立体块组成。

3)瓷枕上的开光常采用多层光廓相套组成。磁州窑瓷枕的外层光廓采用适合性的开光形状,与枕形一致。内光廓常用同形或异形多层光廓相套组成复杂的开光,称为“同形套光和异形套光”。可以说是将开光艺术发展到极致。

4)瓷枕上的开光地纹装饰手法多样又呈现一定的程式化样式。在八角形枕与腰形枕中,大多数枕壁采用连贯环绕的卷草纹饰地;少数诗文题材的瓷枕枕壁采用素地;极少数枕壁采用散点地。圆八角形枕(图五)、如意头形枕(图二、图四)具有多区域不同地纹,由枕壁上卷草纹,和枕面与枕壁间斜面过渡面的波浪式蔓草纹共同组成地纹。长方形枕地纹中有主花与配饰共同组成繁复华丽的纹饰地。

2 磁州窑瓷枕上丰富多彩的开光样式。

磁州窑枕在生产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特点的开光艺术,主要有以下几类:

2.1 同心同形光廓开光。

如意云头枕、八角形枕和枕面出檐的腰形枕、如意形枕、八角形枕等,多绘制与枕形同形的光廓,大部分是一粗一细双层的同心同形光廓;有些是多层光廓组成,似水的涟漪扩散(图四);有些枕在两弧线中间填入图案,组成弧形的装饰带。这类瓷枕的开光“地子”在枕壁上,有素地和纹饰地两种类型。

不出檐的圆八角型枕(图五)、如意型頭形枕(图二)。这种枕型的开光一般绘出同枕形的一粗一细、或中粗两旁细的线条开光。基于枕面与四壁的过度斜面上,绘制一圈似波浪流动的蔓草纹做枕面的边饰地,四壁再环绕一圈的卷草纹,是一种分区装饰纹样丰富的纹饰地。

2.2 同心不同形光廓开光。

在腰形枕中,有一类是用划线工艺做成的光廓,由四段弧线呈上下左右组成类似“海棠花形”光廓,每一段弧形为三道弧线并排,外两道紧密,内一道疏远,组成三层平行光廓。如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的“白地黑花诗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腰形枕”等。

2.3 同心异形相套组合的光廓开光。

这种开光样式大多用两种形状的光廓以枕的中点为同一圆心,相套组合成开光。外圈开光与枕形一致,内圈开光变化成其它形状,是一种即变化又和谐统一的开光样式。

1)长方形枕的枕形光廓与“掩菱花形”、“菱花形”相套成同心异型光廓开光。长方形枕(图三)比较狭长,难以形成画面视觉中心,分散而难于成章法。有学者称括号开光为“用壸门形锦地开光式”,“壸门”为建筑中须弥座的图案及家具中的装饰,笔者对比两者形状大不相同,郑以墨及刘慧茹在其论文中用“菱花形”描述长方形枕的开光,从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的 “白地黑花‘枕赋铭长方形枕”等瓷枕上看,其方形侧墙上装饰完整的“菱花形”光廓说明,长方形枕面应该用与侧墙一致的光廓样式,这一括形光廓来源于“菱花形”光廓,因画于狭长的长方形枕面,构图上保留了左右的花瓣形,少了上下的菱花角如同被方形的外光廓所掩盖。为区别“菱花形”开光,可称之为“掩菱花形”光廓。这种开光构图相合了光外装饰图案与光内写实的艺术手法,是一种成熟完善的开光构图法。枕面开光地纹由下相同或相异的主体花,四周衬以细密的叶形和穗花纹,是一种有主次繁缛华丽的“纹饰地”;其余四个枕壁上一般为没有主体花的穗花状“纹饰地”。

2)腰型枕的枕型光廓与“如意形”光廓组合成同心异型光廓开光。大多数腰形枕(图一)采用与腰形枕同形的光廓,内套入多弧线起伏的“如意形”光廓。在内外两层不同形状的光廓“差集空间”里,填入如逗号形状似莲花瓣的纹饰,花瓣的两旁画出与如意形平行的弧线,与内外开光的弧形取得呼应联系,消除差集空间的突兀。在这么狭小的空间里完美地实现内外光廓形状的自然过度,这也是磁州窑在美术上技艺高超的表现之一。

3)剔、刻、划腰型枕、如意台枕、八角型枕枕型光廓与“菱花形”光廓组成同心异形开光。如法国集美博物馆藏“白釉黑剔腰形枕”、磁县博物馆藏的“白地黑花束莲纹八角枕”、大英博物馆藏“白地剔花枕如意台枕”等。

4)剔、刻、划花腰型枕、如意台枕、八角型枕的枕型光廓与“海棠形”光廓组成同心异形开光。如磁县博物馆藏的“白釉黑剔牡丹纹八角枕”、 日本东京出光美术馆藏“枕伍式一叶形枕”等。

2.4 离心相套组合的光廓开光。

1)离心同形光廓开光。

如意云台枕,又称叶形枕。一般装饰上将内光廓下移,底边没入外枕形光廓的底边。由于内光廓离心,形成了上端非平行错位的“箭头”区域,装饰上常用牡丹纹,卷草纹做装饰地纹填满。如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的“白地划花写诗文如意形台座枕”等。

2)离心异形光廓开光。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馆藏“宋河北磁州窑白地‘见贤思齐如意形台座枕”,在外枕形光廓内套入下移的方形开光,方形底边没入外光廓,将内外光廓间分割成三区,饰以杜丹纹或卷草纹。这类开光形制虽然比较罕见,其丰富了磁州窑枕上的开光样式。

3 磁州窑瓷枕开光纹样装饰的总体设计思路。

开光纹饰是基于枕形基础上的装饰,受枕形的制约,瓷枕的枕形决定了开光的光廓及地纹。而开光纹饰 又“修”、“饰”了枕形,起到突显枕形的美观和弥补枕形缺陷的作用。

3.1 枕形简单,则开光纹样丰富枕形。

磁州窑长方形枕(图三),通过起伏的光廓开光纹样丰富枕形。“长方形枕造型呆板无趣,而各个角度的装饰填充将弥补其带给人美的感受的缺失”。其在开光纹样上,通过绘制形状多起伏的光廓,光外密集的锦地纹与光内疏朗的主体,一疏一密间突出了主体,又强化了起伏的开光轮廓。而且前后侧墙与枕面的光廓笔断意连成块状分割,甚至有用手即可将瓷枕从光廓处掰断一分为二之势,由此更丰富了瓷枕单一的外形。。

腰形枕(图一)较长方形枕优美,相对于如意形枕、八角形枕来说,属于相对简单的枕形。为丰富其枕形,在刻、剔、划花腰形枕中,有的刻划成“海棠花”光廓,有的在腰形光廓内套入“菱花形”异形光廓。另外,大多数白地黑花腰形枕都是在腰形光廓内套入起伏的“如意形”光廓,从纹样设计上将瓷枕从枕面上分成如意形輪廓的枕壁与如意形内的主体两部分,使腰形枕犹如变成了如意形枕。

3.2 枕形变化丰富,则开关纹样突显枕形

起伏多弧线的如意形枕(图六)、如意头形枕(图二、图四),多转折面的八边形枕(图五),还有一些相对于方形枕外形优美的腰形枕。这些外形丰富的瓷枕,往往通过勾勒与枕形相同的轮廓线作光廓,一般为双勾线,用外圈线粗来突显枕面枕形,进而在枕壁饰一周的卷草纹与枕面的光廓组成开光,更强化枕型。

3.3 枕形欠缺,则开光纹样隐藏枕形

1)用连续的“卷草纹”作开光的地纹,弱化和隐藏不规整枕壁。

磁州窑的如意形枕(图六)、腰形枕(图一)、八角形枕(图七)的枕面起伏,造就枕壁相应起伏。而且磁州窑为民窑,为追求生产的数量和效率,无法大量精工细作,加上出檐工艺设计,还有烧制造成枕壁上的变形等因素,除了一些精品的瓷枕,这几类瓷枕多数枕壁上难以做到跟枕面一样完好的垂直形状。尤其是八角形枕(图七),除了枕壁跟枕面一样是八角形起伏有多棱角弊端外,有些八角形枕的枕壁是在椭圆形与八边形中形成的倾斜歪扭的不明确形状。磁州窑高超的装饰技法在于快速又有效地解决这些难题,工匠们利用毛笔工具在枕壁上绘一圈大写意的卷草纹作地纹,其连续起伏的枝叶模糊并弱化了起伏不一的枕壁。高效的装饰技法解决了高速制胚的缺陷,这也是其能高产的原因之一。

2)枕壁为“素地”突出枕面的纹饰,弱化枕壁,以扬长避短。

有些磁州窑八角形枕和腰形枕枕壁以素净无纹之地突出枕面纹样,以弱化枕壁上的形状。如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白地黑花鸟纹八角形枕”、“白地黑花诗文腰形枕”等。

3.4 枕形优美,则开光纹样与枕形相得益彰。

如意头形枕(图二、图四)和圆八角形枕(图五)是磁州窑瓷枕中比较精致美观的枕形。外形圆滑一体,枕面与枕壁有许多不规则的过度面,会增加装饰的难度。磁州窑工匠在装饰上用连续环绕的“蔓草纹”跨曲面装饰,并用“卷草纹”环绕一周装饰起伏的枕壁,这两组纹饰上下用随枕形勾勒的线条隔开,共同组合成枕面光廓的地纹。也有的如意头型枕(图四),在枕面枕壁的过度曲面间绘多层的枕形光廓。这些开光地纹由下而上层层叠起至枕面光廓,卷草纹和蔓草纹又在枕形的起伏间荡漾,这些纹样与枕形互为美化,相互相成,呈现出优美灵动的瓷枕艺术。

4 结语

磁州窑工匠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糅合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开创了瓷枕上丰富多样的开光纹样。并在这些开光的框架里填画上各种题材的绘画和装饰纹样,以这种构图方式创造出近乎完美的瓷枕艺术。这些开光纹样为同时期的其他窑口和后世的陶瓷等工艺品创作提供了借鉴,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传统纹样。

(作者单位: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猜你喜欢

瓷枕磁州窑纹饰
论汉画像石中吉祥纹饰的意象之美
蜡染的纹饰探讨
瓷枕,透心凉
瓷枕,透心凉
瓷枕的门道真不少
商代青铜器纹饰变化初探
民间纹饰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黑与白的艺术——磁州窑白地黑花瓷枕
元代磁州窑的“梨花白”酒器
瓷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