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有效情境,提高教学实效

2019-08-30洪春玲

知识文库 2019年15期
关键词:三角形创设情境

洪春玲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关“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的论述也充分显示“情境教学”对于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因此,情境教学也成了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自觉选择。重视创设情境,尤其是贴近学生的问题情境,给课堂注入了生命和活力,使原本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具体,能够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怎样的情境,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1 引发质疑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

孔子曰:“疑虑,思之始,学之始。”当学生的认知产生冲突的时候,正是学生内在需要最强烈的时候,能激发学生积极地探索问题。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中,学生利用三根小棒,很顺利地围成了一个三角形。这时候,老师提问:“是不是随便给你三根小棒你都能围成三角形?”学生很自信地回答:“能!”随后,老师让学生拿出5厘米、7厘米、9厘米的三根小棒,学生反复操作,却怎么也不能围成三角形。学生感到疑惑不解:难道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还有什么关系在里边?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下,学生通过多次的操作,终于得出:原来任意两边之和要大于第三边,才能围成三角形;并不是之前以为的只要有三条边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在教学“年、月、日”时,我问学生一年过几个生日,是不是几岁了就过了几个生日?大家都说当然是几岁就过了几个生日。这时,我很沮丧地告诉他们,有个叫小明的小朋友,12岁了却只过了3个生日。同学们对我的这种说法表示不同意,可老师又坚持说没有骗人,到底怎么回事呢?学生问题的怀疑,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使他们急于去追寻问题的答案,从而专注地去投入知识的学习当中。充满质疑的情境,能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发现问题,大胆发问,真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2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注重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轻松愉快的现实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低段的学生,创设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作为情境内容,最能吸引他们的目光。比如在教学“元、角、分”时,我创设了“小小商店”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在购物中通过付款、找钱等活动,体验了人民币的作用,也认识了“元、角、分”的关系,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兴趣盎然,下课铃响了有好多学生仍余犹未尽。

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一课后,我布置让学生学生联系生活,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设计一幅作品。学生有的制作剪纸、剪帖画、水粉画等,内容有花草鱼虫、动物、自然风景、建筑物;学生在课堂上兴趣盎然介绍自己制作的作品,在交流中对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3 好玩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乐于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的数学学习活动,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首先是游戏的设计。在教学《可能性》时这样设计, 教师:“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先请同学们先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个游戏,好不好?(话音刚落,学生异口同声说:“好!”)这里每个袋子里各装了两个球,有的袋里放的两个全是白球或两个全是黑球,有的袋里放的是一个白球和一个黑球。每个同学一次只能摸一个球,看一看是什么颜色的球,摸好后继续把球放进袋子里,另一个同学继续摸,每组推选一人记录。”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一说做游戏,注意力马上被吸引,以饱满的热情开始了学习活动。故事情境也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开始分数教学时,用《西游记》的故事引入:“唐僧师徒在取经途中,在一个夏天的中午,大家都很渴。师傅叫悟空去摘一些野果来解渴。第一次,悟空摘到了8个桃子让猪八戒分,他很快就分好了。第二次,悟空找到一个西瓜,让猪八戒分,这一下他就懵了,不知道该怎么分。同学们,你们能替他分一分吗?”学生立即被故事中的情境吸引了,积极地投入了学习当中。

4 充滿悬念情境,让学生主动学习

数学问题的核心是提出思维含量高、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充满悬念的问题总是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思维活动,从而打开学生此起彼伏的思维闸门。教学工程问题时出示一道这样的题目:一段公路长6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完成?学生很快列出算式:60/(60/10+60/15)=6(天)。然后接着提问:“如果把这条公路长改为120千米,那么两队合修几天完成?”“12天。”有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了。“是吗?请同学们动笔算一算。”“这还用算!”学生虽满有把握,但还是认真地算起来。计算结果出乎他们的意料:“6天。”路程扩大2倍时间竟然不变!如果路程分别改成15千米、45千米、120千米,时间又分别是多少呢?此时,学生不再显得胸有成竹,而是满脸疑惑。”“请同学们继续计算。”片刻,答案全出来了,“都是6天!”“为什么公路长度不管变成多少千米,时间总是不变呢?……”这样的情境,以问促思,学生在“质疑”步步推进,在“质疑”中求知,极大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切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以“点燃兴趣”为起点,合理选择情境素材,精心设计情境过程。打造一个简洁、生动、高效的数学课堂!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柳城小学)

猜你喜欢

三角形创设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