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的体育课教学体系构建实践研究
2019-08-30赵光强赵光宇
赵光强 赵光宇
摘 要:当前国内教育公平在不断的推进,这也让更多的伤、病、残、高龄者、弱者能够进入到高校中学习,高校中也慢慢出现了一个体质特殊的学生群体。特殊群体学生在健康情况以及身体素质上比较特殊,因此,常规的体育教育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适应,因此,这就需要合理的开展特殊体育教育,让特殊群体也能够接受到良好的体育教育,实现教育的公平,本文分析了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的体育课教学体系构建实践。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特殊群体 体育课 教学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7(b)-0090-02
在教育公平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推出了个性化招生政策,这也让高校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降低,这为很多特殊群体学生提供了进入高校学习的机会,高校中的体质较为特殊的学生数量也不断增加,慢慢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体制特殊群体中的学生,一般在身体情况上比较特殊,他们因为各种原因使得在身体练习上有障碍,无法参与正常的体育教学,但是他们更加需要加强自身的身体素质,所以,国家对于他们的体育教育也十分看重,并在高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中强调要针对特殊群体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合理的设置特殊体育课程。当前各高校在落实这一点上也存在不足,这就需要了解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有效的构建特殊群体的体育教学体系。
1 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的体育课教学体系构建现状
1.1 现阶段高校特殊群体体育教学情况并不是很理想
首先,现阶段针对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开设的体育课程较为随意,虽然教育部很早就提出要对特殊群体学生开设以保健和康复为核心的体育课程,然而高校在落实中存在不足,能够针对特殊群体开设体育课程的高校并不是很多。在没有开设体育课程的学校中,特殊群体是和普通学生一起进行教学的,然而特殊群体一般都因为身体的原因提出见习或者是免修申请,教师在考核以及评估中也会通过降低要求或者是写论文的方式让他们可以得到学分。就算是在开设课程的高校中,课程的开展情况也未实现常态化。高校对于特殊群体学生的划分没有依据,所以就算是开设了提课程的高校也不能做到每学期都开设,而是依据该学期报体育免修学生的数量来决定要开课情况。
1.2 高校对学生特殊群体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不足
现阶段高校对于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教育问题一般都没有清楚的认识,在教学实际开展中,教师一般就是让特殊群体学生进行轻微运动,如慢跑、走步以及太极拳等,并没有给学生进行运动指导,更没有结合学生的身体特征有针对性的设计运动项目,这就极大地限制了教学效果。每个体制特殊的学生的情况都不同,要想有效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以及健康水平,就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分析,包括他们的身体情况和技能水平,进而合理设置教学内容,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的[1]。
1.3 教学组织形式较为单一
当前高校在开设大学生区特殊群体的教育教学中,一般教师的教学方式都是班级授课和单独组班。在班级授课中,教师需要照顾所有的学生,所以,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就需要以轻微运动为主,这就不能结合学生的体制情况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这就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得教学的效果受限。
2 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的体育课教学体系构建实践
2.1 改变以往的体育特殊教育理念,树立新的理念
当前国内高校的体育特殊教育理念比较落后,这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理念的引进、推广以及落实,这就需要参考国外这方面的先进理念,依据国内的具体情况,制定和研发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体育特殊教育理念,只有具备新的理念,才能更好落实体育特殊教育,不断的进行创新。
要全面落实全新的体育特殊教育理念,就需要采取平等的做法给高校中所有的大学生提供体育教学,让学生之间能够相互理解以及信任,改变普通学生对于特殊群体学生的偏见,营造一个没有歧视的环境,让所有学生都能够相互包容。高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科学的制定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节省社会和教育资源,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
2.2 高校要构建健全的特殊群体体育课教学体系
2.2.1 体系的构建并非单靠高校就可以实现的
要想构建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课教学体系,光靠高校是无法实现的,其受到多方面影响,包括: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其他因素,如资金和资源、社区服务、国家政策、师资培训、教育体制等[2]。所以,在這种情况下,高校需要尽量建立科学合理的体育特殊体系,让特殊群体学生以及普通学生在教育上可以实现融合。要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利用辅助互助教学、差异教学、课程设计等方法,让特殊群体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理解教学目的,教师要结合学生地具体需求,有针对性的设计相应的内容,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要想让所有的学生能够有效融合,就需要教师先分析学生的特质以及教学,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合理的确定教学内容以及方法,设计教学评估方案,并对其进行不断的优化,通过采取辅助教学以及差异教材,对教学体系进行不断的调整,进而实现普通学生和特殊群体学生间的相互适应以及融合,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教师需要坚持的进行修订以及完善。
2.2.2 强化学校内部环境以及社会外部环境的支持
体育特殊群体和普通学生不一样,他们在身体素质和情况上较为特殊,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体系时就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采取差异化的设计,除此之外,学校内以及社会外环境需要增加对体育特殊群体的支持。
学校需要构建无障碍体育教学设施,引进特殊体育设备以及器材,组织开展特殊群体可以参与的体育比赛以及锻炼,给他们创建健康档案,建立学生志愿团队,高校还需要注重对特殊群体的体育专职教师进行培训,对高校内部资源进行补充,配合教学体系,优化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教育。
社会可通过进行家庭体育、培养特殊群体体育指导员、社会志愿者团队、俱乐部支持等方式,对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参与体育锻炼进行积极的支持以及完善。
2.3 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体育教学的复杂性
当前针对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的体育教育,一些发达国家会实行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是最有针对性的,但是对教学条件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高校体育教育可以让特殊群体和普通学生共同上课,在课堂上可以增加助教的数量或者是安排专业的护理人员,对于那些无法完成锻炼的学生,就需要增加适应他们学习的教学形式,如,观看、参观以及调查,让特殊群体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体育锻炼,教师需要尽量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以及场地器材条件下,用最少的资源满足所有大学生的需求,然而这并非意味着对所有学生提供单一的教学方案,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采取差别化的教学手段以及方法,实现各种学生的需求。
3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高校中的体质特殊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这就需要结合他们的身心特点,科学合理的构建体育教学体系,并且坚持对其进行优化和完善,需要社会、学校团队、家庭都能够积极的支持和鼓励,引入适合特殊群体体育锻炼的设备和器材,让特殊群体学生可以接受良好的体育教育,满足他们的需求,促进他们身体素质的加强。
参考文献
[1] 刘彩绵.生命关怀视野下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教育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2):102-106.
[2] 王向东,杨希泰.高校运动障碍特殊群体体育课程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6):227-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