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自主学习模式下农村初中数学的分层教学研究

2019-08-30文建武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33期
关键词:分层教学自主学习农村

文建武

【摘要】在新的教育改革体制中的核心理念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即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所提倡的“因材施教”。而在农村初中数学教育中,因为个体之间性格、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的差异性,加上家庭因素和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坚持新课程改革中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中,对农村初中数学课程实施分层教学的方式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针对农村初中数学教育工作下的分层教学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探讨如何能将其与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相结合,更好地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育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自主学习 农村 初中数学教育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3-0148-02

引言

在新教育改革体制的不断深化过程中,农村的初中数学课程也不断得到改革和进步。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对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文化,这种理念在新课程改革中也有体现[1]。在农村初中数学工作中,必须以尊重学生差异化为前提,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实现新课程改革多提倡的自主学习模式和分层教学方式的完美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育的教学质量,收获丰硕的教育结果。

一、自主学习模式下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概况

数学分层教学就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个教师在依据学生的成绩差异、学习能力将学生进行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标准,以实现“因材施教”,让学生共同发展进步的教学方式。

这种分层教学模式在农村初中数学教育工作中能取得很好的教学作用和效果。

首先,分层教学可以避免学生数学成绩的两极分化。教师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客观的认识和接受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的差异,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避免出现学生数学成绩的两极分化现象。农村初中学校中的孩子,容易受家庭环境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和学习兴趣多方面存在较多差异,教师应该考虑其中的差异性,划分不同的学生层次进行分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同时还能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水平[2]。

其次,分层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当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正在朝着多元化的全能型人才方向发展。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采用分层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节省学习时间,更能使教学过程更有针对性,更加专业化,便于学生形成系统性、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二、自主学习模式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分层方式

(一)对学生的分层

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实施分层教学,首先要针对学生进行分层。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学习能力的高低、学习态度的端正与否都应该作为划分学生层次的参考依据。教师根据这些实际条情况,再结合农村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以及学生个人的性格特点,将学生划分出三个层次: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这三个层次的学生数量比例最好在1:2:1的状态。然后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将三种学生组合分配,分为若干学习小组,人数不宜过多,将优、中、差生仍然按照1:2:1的比例安排,让其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带动,互相影响。在这一过程中,优等生除了能与其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还能在交流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中等生在交流中獲得启发,通过学习和借鉴来改进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后进生也可以通过交流提出自己的疑惑,便于教师和同学帮助其发现自身学习中的存在的问题和误区,在帮助其改进时更有针对性。

(二)对教学目标的分层

不同层次的学生由于学习能力和数学基础的不同,学习进度也不同,在同一时期同一条件下,不能笼统的将所有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要求设置成一样的,这样不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将教学目标划分为: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延伸性目标,这三个类型的教学目标分别对应着后进生、中等生、优等生三个层次而设置。

首先,对于后进生则更加重视基础,掌握基础数学知识和解题技能,能解决基本的数学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其学习兴趣。其次,针对中等生,在其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提高,要求其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和原理,不断提高其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其达到能够掌握解决中等难度数学问题的水平。最后,针对优等生采用延伸性目标,在其达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要求其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举一反三,达到能够独立解决综合性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对教学课程的分层

1.在课前预习上,由“先教”变为“先学”

曾有专家提出过一个“没有预习过的课不上”的理论,虽然可能有些夸张,但也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课前预习的重要性[3]。数学课程的难度相对较大,学生在难以理解的条件下,很少会主动去预习课程,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预习目标和要求,并在下堂课进行检测,学生在符合自身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进行预习,更容易掌握数学知识,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其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2.在课堂联系上,采用分层教学方式

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可以在讲课前留10到20分钟,给全体学生设置一个数学问题,进行数学基本能力的训练,这些课堂习题可依次分为: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在学生解答问题后进行不同的讲解方法,优等生和中等生数学基本能力较好,可以适当提出较高的解题要求;后进生基础差,理解力较低,要进行详细的指导和讲解。比如,在关于平方公式和公因式分解的课程练习中,按后进生、中等生、优等生的能力将题目分层为三个题型:a2-b2、xa2-yb2、x(a-b)2-y(c+d)2,(其中的x和y指具体的数字)让学生分别进行解答。这种分层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缩短学生之间的能力差距,是使各层次学生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4]。

3.在课程提问上,设置分层数学问题

课堂提问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快速解题能力,但问题的设置也要针对学生的自身基础来进行。如在“不等式证明”的课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能力的高低设置不同的问题,对于后进生提问其不等式的概念和定义,而中等生要求其回答不等式的证明过程,最后把不等式的反推反证任务交给优等生。在照顾到所有学生的基础上,也能快速了解各层次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好的作用。

4.在课后作业上,布置分层课下作业

课下作业是学生进行课程复习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温故而知新”的过程中巩固知识。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学生学习能力和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布置不同分层的课下作业。给后进生留一些基础性题目的作业,中等生留提高性作业,优等生留一些拓展延伸性的作业题目。

5.在课程评价上,做出分层教育评价

不同的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进度不同,其学习结果也必然不同。教师自然不能以优等生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后进生,不然就失去了分层教学的意义,也会在学生学习结果测试中做出不公正的评价。而教学评价的标准设定应该以教学目标的分层标准为具体依据。

三、小结

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是农村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也影响着我国整体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将分层教学模式完美运用到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是做好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必要措施。

参考文献:

[1]刘闯.刍议自主学习模式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6(8):22

[2]刘东.基于任务驱动下的农村初中数学分层分组教学模式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3):75.

[3]李和平.分层教学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 2017(11):121.

[4]罗小梅.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法初探[J].成功:中下, 2017(15):103.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自主学习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