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档案图解张爱玲生平

2019-08-30千彩书坊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9期
关键词:胡兰成张爱玲

“人的一生中有大大小小的等待,

人渐渐忘记了自己等待的是什么。”

——张爱玲

20世纪中国文学史ICON式的传奇女作家。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

/原籍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张烘。

/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一幢没落贵族府邸。

作品主要有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1944年张爱玲结识胡兰成与之交往。

/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

/1995年9月8日,适逢中秋节,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的公寓,因心血管动脉硬化而去世,终年75岁,被发现的时候她已经过世一个星期。

/生前好友为她举行了追悼会,追悼会后骨灰被撒入太平洋。

/张子静(1921-1997)

“母亲不管父亲不问,张子静是夹缝中漏下的孩子。虽然他生得秀美可爱,但是一来他自小身体不好,二来他在无人问津中长大,生成窝囊的性格,远不像他姐姐发展得那样充沛,在父母亲戚的心中有分量。”

/张佩纶(1848-1903)

字幼樵,直隶丰润县齐家坨人(今河北唐山丰润)。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二甲进士,授翰林院侍讲,晚清名臣。早年在京城与李鸿藻、潘祖荫、张之洞、陈宝琛、宝廷等同为“清流”,以弹劾大臣而闻名。娶李鸿章之女李鞠耦。

/李鞠耦(1867-1912)

晚清重臣李鸿章的第二个女儿,1888年嫁张佩纶。此时的张佩纶己年过四旬,且系三婚,而李菊耦时年二十二,但李鸿章爱才心切,促成此事。

李菊耦育有一子一女,其子名张志沂,就是张爱玲的父亲;其女名张茂渊,即张爱玲笔下文字中常提到的“姑姑”。

/张志沂(1896-1953)

又名张廷重,河北丰润人,清末名臣张佩纶与李鸿章女儿李菊耦的独子,育有女儿张爱玲与儿子张子静。

1915年父亲张志沂娶清末首任长江师提督黄翼升的孙女,广西盐发道黄宗炎的女儿黄素琼。(后出洋时改名黄逸梵)

1922年任天津津浦铁路局英文秘书。

1924年黄素琼撇下子女赴英国留学,张志沂遂將所纳之外室接到家中,并沉迷于鸦片。

1928年与妻子黄素琼离婚并留学英国。

1934年张志沂与民国政府前总理孙宝琦之女孙用蕃在国际饭店举行婚礼。同年,张爱玲完成《摩登红楼梦》,张志沂为之撰回目。

张爱玲笔下的张志沂,是个被妖魔化的形象,他抽烟、逛妓院,不求上进,没有责任感,行为方式堪称简单粗暴。

但是,张爱玲的文字和眼光,从来就不是平面的一一他是时代断裂造就的多余人,他长成这样,不能由他自己负全责。

和他关系最为亲近的两个女人全对新时代心悦诚服,另一个,就是他的女儿张爱玲。

/黄素琼,后改名黄逸梵(1896-1957)

黄素琼也是名门出身,祖父黄翼升是清末长江七省水师提督,父亲黄宗炎是广西盐发道,但三十岁早逝。

母亲黄素琼美丽敏感优雅,样貌有一点像外国人,思想也比较崇外。虽然缠着一双小脚,却推崇西式教育。尽管出身在这传统官宦世家,却受五四新潮的影响,是那个时代的新女性。上世纪20年代出国留洋学过油画,跟徐悲鸿、蒋碧微等都熟识,沐浴欧风美雨,是一个新派的女性。

作为张志沂的妻子,接受了新思想的黄素琼自然无法容忍丈夫吸食鸦片、嫖妓、娶姨太太,更看不惯他无所作为,最终两人的婚姻破裂,母亲黄素琼移居海外,孤苦地死在伦敦异国他乡。

回望张爱玲父母的十余年婚史,会发现他俩之间梗着的,是一个时代。父亲张志沂的旧时代和母亲黄素琼的新时代不投缘。

原圣玛利亚女校(st.Marys Hall)是上海著名的女子教会中学,位于中山公园西南侧,长宁路1187号。

当年这是一所女子贵族教会学校,旧上海滩的很多名嫒淑女都出自这所学校,如张爱玲、俞庆棠等。这座修建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具有西方折衷主义的典型中国式小楼,见证着一个世纪来的历史变迁。

几经改建的圣玛利亚女校,仍然尚为完整地保留了当年的建校初期的大致风格。现在这里是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长宁分校区。

张爱玲从1931年秋11岁时进入女校读初一,到1937年夏17岁高三毕业,张爱玲在圣玛利亚女校度过了她的少女时代。由于与离异的父母感情不和,她很少回家。家庭变故,亲情冷漠,给学生时代的张爱玲心灵蒙上一层阴影。她在学校里沉默寡言,不交友,不合群,生活懒散,而且还常忘带课本,忘交作业,在课堂上偷偷速写教师卡通肖像。

“没有声音的花季。最自卑的是穿继母的旧衣服,最痛恨的是有才华的女生忽然嫁了人,最常用的口头语是‘我忘了呀最喜欢的食物是叉烧炒饭。最喜欢的人物是温莎公爵。”

/张茂渊(1901-1991)

大部分人对张茂渊的印象来自于张爱玲的作品,她清高智慧,甚至有时候让张爱玲觉得自己在生活上的愚钝。

而姑姑张茂渊的一生等待52年的凄美执着的感情也深深影响着张爱玲的感情观。(可查阅“张茂渊与李开弟五十二年的爱情等待”,“张茂渊七八岁的新娘”等史料)

张爱玲的少女时代也有很长一段时光和姑姑一起居住,受到姑姑的照顾。

1939年,她与母亲和姑姑迁往常德公寓51室。随后她远赴香港大学进修文科。不久香港沦陷,张爱玲又回到了上海,1942年她和姑姑住在常德公寓65室,以写作卖文为生。直到1947年6月,她与胡兰成离婚后不久,才与姑姑迁居。

上海的常德公寓是张爱玲和姑姑张茂渊共同生活最长的家。

现坐落于上海常德路195号,近南京西路。作为张爱玲故居的历史文化保护建筑。而其底楼就是千彩书坊的所在地。可查阅本微信号文“常德公寓的前世今生”了解。

1939年张爱玲来到漫天烽火的香港,入读香港大学文学院。选修中文及英文科,为着去英国读书的理想,所有功课都是第一名,两年内囊括了港大所有的文科奖学金。

张爱玲为了像林语堂那样自如的用英文创作,放弃了中文写作,全部用英文练笔,熟读英文书籍,水平大长,渐渐应用如母语。

正是在香港大学读书期间,张爱玲发表了她的处女作《天才梦》。这是她涉足文坛前在正式刊物上发表的唯一一篇作品。

在香港的读书的三年,张爱玲她还认识了一生的挚友炎樱。但是不久,日本人进攻香港,中断了张爱玲寒窗苦读的生活,张爱玲更加认识了战争的悲哀与残酷,还有战争下人性的扭曲。

1942年初,张爱玲和炎樱搭上了回上海的轮船。战争摧毁了一个女孩子美丽的“英格兰之梦”。

从港大因战事辍学的张爱玲想回到上海的圣约翰大学读完本科。

因为贵一般人读不起圣约翰大学。张爱玲亦不好意思向姑姑要学费。弟弟张子静出面,安排张爱玲同父亲见面。这是父女二人在一次亲情冷战后的第一次见面。

继母知道张爱玲来,自觉回避了。张爱玲只坐了一会儿,说了说自己的状况就走了。

父亲给了学费,但终究是少的。

那段時间,母亲每次回国,都要拿走一箱珠宝,去国外卖了过日子,能给张爱玲的很少。父亲不善理财,只晓得挥霍,张爱玲也讨不到什么钱。张爱玲先是半工半读,入不敷出。

张爱玲在圣约翰读了几个月就辍学了。

开始以写作卖文为生。张爱玲在小说《花凋》里写道“女儿的大学文凭原是狂妄的奢侈品”这样的句子。

/炎樱(1920-1997)

是张爱玲在香港大学时的同学。多次出现在张爱玲的笔下,是张爱玲一生中最重要的知己,张爱玲的插画照片等都曾由炎樱创作着色和拍摄,曾参与见证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婚礼。

炎樱的父亲是当时的锡兰人(今斯里兰卡),在上海开办珠宝店。她和张爱玲一同从香港大学辍学回上海,就读圣约翰大学,而炎樱完成了学业,张爱玲又一次辍学。

张爱玲照相素来不爱看镜头。她自嘲是因为内心紧张,又不会摆造型,只好始终做一个表情。

从1942年张爱玲住进爱丁顿公寓(常德公寓),辍学写作至1947年与胡兰成离婚。这一期间是张爱玲文学创作的一个高峰阶段。

1943年五月,张爱玲在月刊《紫罗兰》上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该篇文章使张爱玲在上海文坛一炮打响,崭露头角。六月,张爱玲发表续作《沉香屑第二炉香》。7月,张爱玲认识了评论家柯灵。此后张爱玲在《杂志》、《万象》、《古今》等刊物发表《茉莉香片》、《心经》、《倾城之恋》、《金锁记》、《留情》、《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一系列小说和散文。

1944年,正是张爱玲最红最得意的一年。除了作品畅销,这年8月,胡兰成与第二任妻子离婚,在炎樱的媒证下与张爱玲结婚。

/李香兰(1920-2014)

出生于辽宁省灯塔市,祖籍日本佐贺县,本名山口淑子。

歌手和电影明星,1944一曲《夜来香》风靡当时。1945年日本战败,李香兰以汉奸罪名被逮捕,后因其日本公民身份被无罪释放。1946年遣送回日本,1947年改回原名山口淑子继续其演艺事业。后从政于1974年当选参议院议员。2014年9月7日逝世终年94岁。

当时一个是的文艺女作家,一个是文艺女明星,因为性格和人生的差异,其实两人本没有太多交集。

而这张照片拍摄于1945年7月某日傍晚,《杂志》出版社在上海咸阳路2号搞纳凉晚会,“邀请东亚明星李香兰女士和中国女作家张爱玲举行座谈”。

李香兰是沦陷区最出风头的电影明星,而张此时与供职于汪伪政府的胡兰成正在热恋中。《杂志》出版社将张爱玲抬出来与李香兰分庭抗礼地唱对手戏,可见是把张当做一张王牌的。那天出席作陪的两位主要人物也非同小可:一位是在汪伪政府中有多种官衔的金雄白,一个是日本海军接管后的《申报》社社长陈彬稣。

/胡兰成(1906-1981)

中国现代作家,浙江嵊县人。

胡兰成年轻时曾在燕京大学旁听课程,擅长写作。曾任香港《南华日报》编辑。后担任汪精卫伪政权宣传部副部长,因其为汪精卫执笔而被列为汉奸文人。

1940年发表卖国社论《战难,和亦不易》,在中国抗战最艰难的时期鼓吹“和虽不易但也要和”,为汪精卫的卖国行径洗地。

1945年日军战败投降,胡兰成借道香港逃亡日本,晚年旅居台湾开课教书,其文学才能曾影响部分台湾文人,1976年因其汉奸背景被迫离开台湾,1981年7月25日逝世于日本东京。

代表作有《今生今世》、《山河岁月》、《禅是一枝花》、《中国文学史话》、《今日何日兮》等。

胡兰成生于浙江嵊县,从小家贫,吃过很多苦,赤手空拳拼天下。他的发妻玉凤过世之时,胡兰成借贷以葬妻魂,却四处碰壁。对此,胡兰成后来回忆说:

“我对于怎样天崩地裂的灾难,与人世的割恩难爱,要我流一滴眼泪,总也不能了。我是幼年时的啼哭,都己还给了母亲,成年的号泣,都己还给了玉凤,此心己回到了如天地之仁!”。

与民国其他出身官宦商贾的文化人不同,就是这个生活在社会底层只身闯世界的,有颇有才华的人,在挣扎中淡漠了自己的人格、尊严、价值观。所以在汪精卫为组织伪政府而四处拉拢人才时,胡兰成被看上了。而他也不顾是非黑白地应允,成了民族的罪人。

28岁的张爱玲第一次见到38岁的胡兰成就是在这里。

胡兰成之前去爱丁顿公寓(常德公寓)拜访张爱玲,吃了闭门羹。第二天,张爱玲捏着胡兰成从门缝里塞进来的小纸条上门拜访。两人在客厅里聊天。胡兰成向她批评今时流行作品,又说她的文章好在哪里,还讲自己在南京的事情,而且问她每月写稿收入,她都很老实地回答。

张爱玲写道:“遇见你我便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欢喜的。并且在那里开出一朵花来。”

就这样,张爱玲与胡兰成,一个当时上海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与一个汪伪政府的要员,在乱世之中,他们相识、相知、相恋,当然,不久后就分道扬镳。1944年至1947这短短的一段爱情生活,给张爱玲以后的人生染上了灰暗的色彩。

所有的爱情里面都有卑微,份量不一而己!因为爱上一个人,在乎一个人,就有妥协,妥协自然就有卑微的感觉。张爱玲遇见胡兰成,就这样奋不顾身一头栽进爱情里,那是她的劫。逃不开的劫。

很多人一直不明白,年轻才情的张爱玲为什么会看上中年且有家室的胡兰成。

这与张爱玲的成长经历有关。虽然出身豪门,却因父母离异家庭不合受到创伤。张爱玲的性格孤寂,不爱言语,也不善与人交往。

而胡兰成不仅风流倜傥,讨女人欢心,也颇有才气、文学修养高。更重要的是,胡兰成对张爱玲的作品理解深刻,毋庸置疑,胡兰成对张爱玲的创作也能提供帮助,他们相爱之时,正是张爱玲创作的鼎盛期。

胡兰成的文字,特别是《今生今世》出版后,引起了世人的惊叹。

当年如弘一法师所说:悲欣交集。悲的是他为何是如此模样在世为人,欣的是居然有这般文字传世。“其人可废,其文不可废。”胡兰成文笔轻灵圆润,用字遣词别具韵味,形容词下得尤为脱俗。

然而,国破山河殘,他却为五斗米折腰,在汪精卫那里任伪职,做汉奸,丧失了中国人的气节。

/苏青(1914-1982年)原名冯和议

中国作家,小说家、散文家、剧作家。是与张爱玲齐名的海派女作家的代表人物。浙江宁波人。

1933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1988年更名为南京大学)外文系,后毕业移居上海。

因在上海沦陷期间,与伪政权汉奸陈公博关系密切,也曾被列为文化汉奸。

新中国建国后,任职于芳华越剧团,黄浦区文化局等。晚年苏青生活凄凉,多有疾病,几乎不与外界来往。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结婚十年》,中篇小说《歧途佳人》,散文集《浣锦集》《饮食男女》等。

张爱玲在文字中这样描述:

“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心甘情愿的。我想我喜欢苏青过于她喜欢我。”

1948年以后,张爱玲和姑姑住在卡尔登公寓(今长江公寓)的301室。

这是一段阴暗的时期,让张爱玲再次独自与生活的逆流对峙。可是就在这个卡尔登公寓,张爱玲完成了电影剧本《不了情》、《太太万岁》及小说《半生缘》、《小艾》。

卡尔登公寓附近是上海著名的商业中心一一南京路和跑马总会。再前行五分钟左右,便到了福州路,旧称四马路。这里曾有很多好的馆子、书店、戏院,还有妓院。这些活色生香的市井,是张爱玲写俗世上海的移动盛宴。

这里是张爱玲在上海最后住过的地方。

1952年,张爱玲向香港大学申请复学获得批准。7月张爱玲持港大证明出国,经广州抵达香港,住于女青年会,并未再入港大复学。

张爱玲开始为香港“美国新闻处”翻译《老人与海》、《爱默生选集》、《美国七大小说家》(部分)等书。在此期间,张爱玲一直在香港深入简出,很少与人交往。

1952年8月,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从浦东过江来卡尔登公寓找姐姐。姑姑开了门,一见张子静就说:“你姐姐已经走了。”

从那以后,这位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显赫一时的重要作家张爱玲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1953年,在香港张爱玲结识了终身的挚友和相助者宋淇、邝文美夫妇。

之后,张爱玲为《今日世界》杂志写了用英文撰写两部长篇小说:

《秧歌》、

《赤地之恋》。同年,父亲在上海病逝。

1954年,《秧歌》、《赤地之恋》英文版出版,后中文版也问世。张爱玲寄《秧歌》中文版给胡适,后两人开始通信并结下了友谊。

她在香港生活了三年,她也写了一些作品,但她的作品在当时吸引力较为有限。她觉得香港似乎没有她的前途,于是决定移民美国寻求发展。当时的美国驻香港领事馆文化专员理查·麦加锡充当了她移民美国的担保人。

1955年秋天的一个傍晚,35岁的她终于去了这个未知的国度。海轮渐渐驶出维多利亚港湾,张爱玲禁不住落下冰冷的泪,她不知等待自己的是一条怎样的路。

1955年11月,张爱玲搭乘“克利夫兰总统号”游轮赴美国。最先租住在纽约救世军办的女子宿舍,张爱玲与炎樱重逢并同去拜访胡适。

张爱玲移居美国后,她的小说英文版己在美国发行,但并没有给她带来多大的收益,深感在异国生活创作的艰辛。

1956年2月,她向当时位于新罕布什尔州的“麦克道威尔文艺营”McDowell Colony写信求助。

这个文艺营是由美国著名作曲家爱德华一麦克道威尔的遗孀玛琳一麦克道威尔夫人于1907年创建的,旨在向一些有才华的艺术家提供免费住宿和创作条件。

张爱玲很快被允许进入这个文艺营,分到了宿舍,而且有了自己的工作室。

而就在这个文艺营里,张爱玲遇到了自己的第二任丈夫赖雅。

/赖雅(1891-1967)

作家,编剧。出生于德国。赖雅17岁就进入常春藤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文学,后来在哈佛大学读硕士,毕业后在麻省理工大学任教。

中年时他投身美国左翼作家阵营。他也曾在好莱坞风光过,是一名剧作家。

但他的晚景急转直下,多数作品得不到出版,因经济拮据入住文艺营。

1956年8月18日,65岁的赖雅和36岁的张爱玲在纽约结婚。张爱玲的好友炎樱见证了他们的结合。

因为婚后赖雅的身体状况,这场婚姻带给张爱玲的是生活的重负,这是她最不擅长处理的事情。他和赖雅也辗转于纽约和华盛顿租住生活。

当时他们的生活清贫,只有微薄的不稳定的稿费,收到1000多美元的《秧歌》剧本改编费,她都会喜不自胜,因为这样就有钱租房了。但她珍惜清贫生活中的真情。在她38岁生日那天,两人做了点青豆、肉和米饭,饭后一起去看了场喜剧电影,步行回家后又把剩饭吃了。张爱玲告诉赖雅,这是她一生中最快乐的一次生日。

1960年7月张爱玲加入美国籍。之后要她留下居住在华盛顿的赖雅,独自飞往台湾和香港搜集资料,完成英文版小说《少帅》。在台湾访问期间,结识了台湾小说家白先勇、王文兴、陈若曦、王帧和等一批台湾的文人学者。

正是这次台湾之行。也给当时台湾的青年作家和文人有了近距离接触张爱玲的机会。多年以后,白先勇对那场聚会还是记忆犹新:“张爱玲是上海人,但一口普通话说得字正腔圆,特别是卷舌音很有北京味儿,这或许与她曾经在天津居住过有关。她的眼神因近视略显得有些朦胧迷离,一旦特别关注你,便马上目光如炬,仿佛有两道白光直射而来,难怪她观察周围人和事是如此的犀利、透彻、深刻。”

之后的5年多时间里,赖雅也多是卧病在床,那段日子里,张爱玲唯一的快乐,就是赖雅在精神尚好的时候给她讲好莱坞的笑话,这是张爱玲最喜欢听的八卦。

1967年4月,张爱玲受聘于马萨诸塞州康桥的赖德克利夫大学。她带着赖雅来到康桥。不久,76岁的赖雅悄然去世,没有举行葬礼。一年后,张爱玲在接受采访时说:“人生是在追求一种满足,虽然往往是乐不抵苦的。”

对于赖雅,张爱玲是命运赐给他的珍宝。而对于张爱玲,赖雅是生命中一段苦涩的旅程,但也给了她一个短暂甜蜜的归处。

1971年,一向很少见客的张爱玲接受了台湾学者作家水晶的專访。

水晶原名杨沂,是台北大学外文系毕业的学生,也是一位著名的”张迷“和张学研究者。这次会面两人长谈了7个小时。相关访谈记录于水晶撰写的《蝉一一夜访张爱玲》一文。

1972年,张爱玲移居洛杉矶,开始了幽居写作生活。

1992年,在美国的张爱玲立下遗嘱:一所有遗产赠予宋淇与宋邝文美夫妇。二遗体立即火化,不举行葬礼,骨灰撒在无人居住的地方。

1995年,张爱玲被发现逝世于洛杉矶市罗切斯特街Rochester Avenue的公寓内。

日光灯还亮着,张爱玲躺在房间里惟一的一张靠墙的行军床上,头发修剪得很短,手脚自然平放着,神态安详,头朝着门,脸向外,眼和嘴都闭着。她身穿旗袍一一她平生最爱的旗袍,身下垫着的是一张灰蓝色的毯子,身上没有盖任何东西,身体出奇地瘦。

张爱玲临终前头脑非常清醒,甚至还有条不紊地整理好了各种证件和信件,装进一只手提包放在门边易被发现的显眼处。

“人的一生中有大大小小的等待,人渐渐忘记了自己等待的是什么。”

——张爱玲

猜你喜欢

胡兰成张爱玲
九月雨
胡兰成与范秀美:幸福的黄手绢
此时语笑得人意
胡兰成为何8个女人都对他生死追随?
梦里梦外——评张爱玲《天才梦》
胡兰成的女克星
张爱玲在路上
聆听流行歌中的张爱玲
张爱玲:生命如奇服一样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