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细菌学检验进展分享

2019-08-30王晓琴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分型标本仪器

王晓琴

【中图分类号】R7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8-253-01

1 引言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和治疗技术的更新,各种干预措施的采用[1],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耐药菌株,细菌耐药机制日益复杂,以及免疫功能下降和感染增加的各种原因,临床医学对细菌学检测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2],临床细菌学检测方法发展迅速。本文简要介绍了以下问题。

2 临床使用的先进实验室设备

不同自动化水平的临床细菌学检测设备不断进入实验室,使得相当数量的检测项目实现了半自动或自动化[3],这不仅可以提高质量控制,提高病原体诊断的准确性,还可以缩短结果的返回时间。进一步满足了临床需要。主要有以下几个种类。

2.1 血液培养仪

血液培养装置的性能逐渐提高,实现了从手动到半自动到全自动的升级过程。血液培养仪的原理-PH值显色法,在检测系统的底部含有彩色传感器, 用于分离培养基和彩色传感器的半透硅膜,仅有的CO2可以通过硅膜。当微生物在血液培养瓶内增殖时,放出的CO2浸透到传感器内,被水饱和,产生氢离子(H+),传感器的pH值变化, 结果,传感器的颜色从灰色变为黄色,就可计算出有无微生物生长。除血样外,其他标本也可以用血液培养仪培养,大大缩短了报告时间[4]。

2.2 试剂盒

该工具包为没有昂贵进口仪器和设备的中小型实验室提供了强大的细菌学检验工具。此外,一些经过改良的特殊培养基也可以为某些特殊的细菌提供培养条件。

2.3 细菌自动识别仪及抗菌药敏测试仪

自动化细菌鉴定仪器和抗菌药敏试验者正在逐步进入实验室。细菌鉴定仪器可以增加细菌鉴定的多样性,并提供准确的病原体鉴定。敏感性测试仪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此外,它在监测耐药菌株的出现和流行以及提高临床症状的生物检测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4 质谱

临床细菌学检验鉴定仪器现在最新的是采用质谱进行的,与在完全自动化的微生物鉴定系统中分析细胞脂肪酸组成一样,质谱分析需要专门的数据分析和特定细菌的专家系统。将蛋白质图谱与在菌株文库中收集的细菌蛋白指纹图谱进行比较。因此,它可以直接分析微生物的蛋白质混合物,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快速鉴定、高通量和经济效益的优点, 而且对微生物株的鉴定具有革命性意义。

3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3.1 聚合酶链反应

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高度敏感的生物技术,可以放大少于10种甚至一种病原体。一些学者断言,基因扩增技术和基因探针技术将取代传统的细菌培养,开辟微生物诊断和研究的新途径,并为传染病的病原学诊断带来了良好的前景。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的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污染问题。有些单位不具备进行聚合酶链反应的条件而仓促投入运行,造成污染和误导临床诊断。其次,如何解决扩增产物的特异性问题。作为回应,卫生部不得不决定暂停聚合酶链式反应的常规使用。目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已经得到蓬勃的发展,在检验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一是放大和改进封闭状态下放大产物的分析方法;另一种是将扩增产物与探针进行测序或杂交,以解决扩增产物的特异性问题。目前使用的技术包括微板核酸杂交,聚合酶链反应点杂交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3.2 细菌的分型方法

目前,临床实验室一般用于在病原细菌鉴定水平上诊断传染病,但是对于流行病学调查,例如耐药菌株的流行和感染,对医院感染爆发的调查必须在亚型鉴定水平上进行。有许多细菌分型方法,如生化分型,细菌素分型,抗生素和重金属分型,噬菌体分型,血清学分型和质粒分析。近年来,用于细菌染色体片段多态性的脉冲场凝胶电泳已广泛用于许多细菌类型中。

4 当前细菌检测中面临的挑战

4.1 密切与临床的关系满足临床的迫切需求

临床细菌学检查应符合临床治疗的迫切要求,即应采取有效措施缩短报告时间。提高检测结果的正确性,提升在细菌检测中临床治疗的依赖性,才能获得更好的检测结果。目前,从采集标本到确认细菌学检验的结果通常需要3-4天,其中一些需要很长时间,这使得及时的临床治疗变得困难。据统计,中国约有80%的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其中86%的患者根据自己的经验给予临床医生抗生素。也就是说,根据细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的结果,只有14%的患者是选择抗生素的临床医生。原因是临床医生有自己的用药习惯和治疗经验,此外,临床细菌学检查不能为临床医生及时使用药物提供参考。目前,各种细菌鉴定仪器和血液培养仪器正在逐步进入实验室,但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这些仪器仍存在许多问题。

4.2 临床细菌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可靠性是临床细菌学检查的终极目的,只有可靠的結果才能对解决患者的病情问题有所帮助。有许多因素会影响细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包括样本的使用和标本的运输。分离培养技术、方法和鉴定方法。其中,人们往往注重培养和鉴定方法,但往往忽略了标本的采集方法和质量。目前,最严重的问题是标本的损坏,因此确定受损样本的质量非常重要。上呼吸道分泌物中有17种细菌,它们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细菌。因此,痰标本应在培养前用革兰氏染色。细胞类型和细菌的存在在决定是培养还是保留标本中起着质量控制的作用。这减少了抗生素的误诊和滥用。

参考文献:

[1]赵会晶,牛淼,吕永强.细菌学及血清学检验在布氏菌病诊断中应用[J].临床军医杂志,2018,46(6):682-682.

[2]易毅.痰培养标本采集处理方法改进对细菌学检验质量的影响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7):2246-2247.

[3]尹东梅.结核病诊断细菌学检验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02):95-96.

[4]王辉,马筱玲,宁永忠,等.细菌与真菌涂片镜检和培养结果报告规范专家共识[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7,40(1):17-30.

猜你喜欢

分型标本仪器
留在现场的血型标本
CT三维及X线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的可靠性
事出有因
教你制作昆虫标本
发明
不可忽视的化学仪器的创新使用
复杂分型面的分型技巧
仪器工作原理决定了仪器的读数规则
脂肪肝辨证分型与B超分度间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