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体育不清华 无体育不成志
2019-08-30任海江
任海江
摘 要:从1915年的成志学校到今天的成志教育,104年的清华附小秉承“无体育不清华”“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传统,弘扬马约翰体育精神,将体育作为核心课程,把“身心健康”作为学生核心素养之首。学校提出“儿童站立运动场正中央”的体育育人理念,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以此来撬动学校的整体工作,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清华附小;体育;成志;儿童
中圖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07-0045-03
自2011年以来,清华附小从学校内部的“顶层设计”、课程建构、实施方略、评价体系等方面加大体育教学改革的力度。
一、在成志教育中,找寻儿童体育的价值传承
无体育不清华。成立于1915年的清华附小,前身是成志学校,而今为成志教育,百年传承和弘扬优良的体育传统,走出了何姿等六位奥运冠军。建校伊始,从清华大学第二任校长周诒春提出“造就完全人格之教育”,到蒋南翔校长为体育教育家马约翰先生召开的体育研讨会上,提出“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如今的体育立人传统已经传承百年。结合当下儿童的实际需求,我们提出以“成志”为突破口的系统育人理念,而这一理念中,体育就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价值,是关键课程,而在落实这一成志立人的过程中,体育也是最优路径之一。
为此,我们把“以体育课程为核心撬动学校整体育人,把体育当作成志的最好载体”的理念写入《清华附小办学行动纲领》,写入《成志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作为全校体育育人指南,撬动学校的整体工作。我们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出发,响应“健康中国2030”,鲜明地提出小学基础教育“儿童站立运动场正中央”理念,赋予成志“理想和抱负、意志和品质、实践与行动”三个内涵,努力培养健康、阳光、乐学的成志少年,把“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作为成志教育使命,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本着对于立志、成志理念的追求,《成志教育:小学立德树人的模式构建与实践探索》荣获2018年国家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其中关于体育方面的实践经验,为校园体育的发展提供了相对成熟的实践范式。学生与家长们异口同声地喊出了“无体育不成志”的口号。我们坚信:朝着成志指南针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为之让路。
二、“四轮驱动”的课程建构与实践探索
立足于优质落实国家课程中的清华附小,一直“寻找自己学校的行走方式”。如果说我们把“成志体育”作为立德树人校本实践的发动机,把“儿童站立运动场正中央”作为方向盘,那么,我们在一步一步、一次一次组装和改进体育立人的“轮子”中,建构了“四轮驱动”的课程与实践体系。
(一)第一个轮子:“1+X”成志体育课程体系
“1+X课程”体系既是学校整体结构体系,又是一种关于课程的指导理念,在这种理念下,逐渐生成了许多单个学科的“1+X课程”子体系。比如体育“1+X”成志体育课程。
1.纵向构建成志体育课程梯度
我们把小学六年分为纵向成长与成志的三进阶进行构建。低学段叫启程课程,强调“基础牢”,尊重其“天资与性情”,发现与激发兴趣;中学段叫知行课程,强调“腰杆硬”,针对学生身心处于“U”形底部发展期,砥砺其意志与行动,获得乐趣;高学段叫修远课程,强调“起点高”,关注学生身体处于第二发展期、创造与逆反期,培育其理想与抱负,逐步形成自我志趣。三个学段,强调价值观元素,从若干成志体育课程出发,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把握教育的节奏、提高体育教育的品质。
2.横向搭建成志体育课程内容
课程是通向学生身心健康的跑道,整体构建身心健康居于首位的“1+X课程”体系。
(1)“1”:优质落实的国家基础课程
在这其中,国家课程又是跑道中的主渠道。附小以坚持优质落实国家基础课程,优化整合国家基础课程内容及课程大、中、小、微课时和灵活空间使用等设置,以“有趣、出汗、技能、安全”的体育基本原则,形成必修的“1”:即每天一节体育课、一个健身大课间、一节体育自主选修课。
● 每天一节体育课:三节优质落实国家课程、一节足球课、一节自主选修课(足球、篮球、田径、轮滑、健美操、棒球、板球、武术、旱地滑雪、滑冰、游泳等)。
● 每天一个健身大课间:让运动成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习惯。每天大课间历时50分钟,学生营养加餐后,进行踢球、跳绳、跑步等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活动。学生自主选择项目、借用器材,体育教师分项目进行指导。
● 每人一个自主选修项目:呵护学生运动的天资与性情,根据学生兴趣走班选修,提供了11个项目供学生选择,其中在四年级开展人人必修的游泳课。
项目设计既考虑学生的个性需求与选择和学校体育的传承,更从教育学意义上的体育立人功能出发,以团体项目为主(如足球、篮球、棒球、板球),并突出生存技能(游泳)以及注重学生综合运动技能的项目(田径、网球、武术、健美操等)。
(2)“X”:由“1”生长的儿童个性课程。指向兴趣选择、乐趣定向、志趣扬长,在优质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努力通过多种渠道提供个性化的课程菜单供给。例如:晨练微课堂、马约翰杯十大赛事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学生水木秀场等儿童个性课程,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丰富且具备选择性的课程供给。不仅如此,对于学校现有条件无法满足的,如马术等个性化的体育锻炼项目,学校会积极进行鼓励并力所能及地提供路径,如特别喜欢网球并获得多次冠军的杨采遇就是其中一个代表。
● 每天:周一至周五,每天早晨7:15开始举行晨练微课堂。下午3点半,11大类学生自选X体育课程、12个学生体育社团,平均每天近600人,可以选择延伸学习内容,足球社团每天课后一个半小时专项提高。
● 每周末:开展由社团和家长自发组织、学生自愿参与、跨班级的各项目嘉年华和训练活动。
● 每学期、每年度:学校形成了贯穿全年的马约翰杯系列赛事活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每年的1-12月份,以集体组织、全员参与、个人展示、自主锻炼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形成我校“马约翰杯”十大系列赛事:足球联赛、篮球联赛、田径四项通A赛、田径运动会、个人项目挑战赛、趣味运动会、体质健康测试赛、跳绳比赛、游泳比赛、冬季长跑“小达人”比赛。
学校形成了“我的课间我选择,我的课堂我喜欢,我的项目我做主”的浓厚校园体育氛围。现有12类体育社团:足球、篮球、冰球、健美操、武术、田径、棒球、板球、网球、游泳、轮滑、围棋,参与体育专业社团学生共计880人左右,占学校总人数的42%,实现热爱运动的学生在校全天运动的时间多达两个小时二十分钟左右,每个人至少掌握两个体育项目——足球+游泳。引导家长课外时间多指向体育锻炼,没有条件创造条件让学生运动。将小学运动技能的学习指向学生一生的运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在集体的约束中成为一个优秀的学习者,帮助学生积极构建静态学习之外的第二个情感道德社区。
学校尊重儿童个性,适性扬才,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和自创课程平台。从2011年至今,每天早晨的晨练微课堂“我练我秀”,每周参与100人次左右,至今累计已超过2万人次;每周三中午的“水木秀场”,展示榜样学生的运动技能,建立体育运动的同伴文化,目前已举办212期,其中体育类已经举行近30场,参与人数5000人次以上;坚持近10年,每年评选十百千体育成志榜样。
在清华附小“1+X”成志体育课程建构与实施过程中,我们努力追求价值性,以成志体育主题引领;周期性,通过关联性的体育学科学习,形成循环的长效机制;挑战性,以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兴趣,推动自主发展;融合性,推动课内外一体,整合育人要素,发挥系统体育的育人效应。
(二)第二个轮子:“四动”课堂动力系统
有了课程建构下的课堂实践探索,才会直击问题本质,抓住关键问题要害。也就是说,没有“成志体育课堂”,学校体育的发展都是空谈。那么,怎样避免“学生爱体育而不爱体育课”?围绕“有趣、出汗、安全、技能”的教育原则,我校从学习目标与儿童的实际获得出发,确定体育学科配套的细化标准,形成课堂动力系统。
1.问题驱动:学习内容的原生价值与学生学习的需求点和生长点链接,形成驱动学生好奇与内生力的主问题、问题链或问题组,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安全意识。
2.情境调动:情境贯穿学习全过程。学生自始至终浸润其中,全身心投入,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层层递进、螺旋上升式地系统带动运动技能提升、增加运动负荷,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拥有为志向而锻炼的激情。
3.工具撬动:以工具为脚手架,多感官协同,个体学程可视化。教师准确把握不同类别学生学习的需求,切中学生学情的起点,展开有针对性的指导,破解学生运动技能提升的卡点和难点。
4.平台互动:师生将分散、隐藏的个体化的运动技能、信息资料、问题反馈等建立平等互动机制,达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分享与合作,实现多向互动。学生在运动中,张扬个性特长,体验成功的乐趣。
以中年段的《50米跑》体育课为例。这一课在整个小学短跑三进阶中,起着承上启下、关键杠杆的作用。启程学段基础牢,学习50米跑,重在激发短跑兴趣,学习正确姿势;知行学段腰杆硬,重在50米跑的正确动作、姿势和起跑学习,培养专注力与持续乐趣;修远学段起点高,继续学习50米途中跑的加速度、冲刺训练,提升短跑的爆发力,激发学生短跑的志趣。如何体现“四动”?具体来说,比如问题驱动,打通体育与生活的通道,联系登机口50米,车总停在50米开外等,学生深刻感受到50米就在身边,非常有意思。比如情境调动,《50米跑》创设了本班要参加即将举行的全校“马约翰杯”运动会50米接力赛的真实情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50米跑技能的兴趣和内驱力。
课堂上,学生围绕“如何才能提高50米接力赛的速度”的大问题,用问题驱动小组合作的平台互动与讨论。学生在充分的碰撞与交流后,自主选择把“沙包”垫在脚下,这一小小的工具,增强了学生对重心前移的身体体验与准确把握,突破了教学重点;学生运用动力学知识,自主选择了“标志桶”(工具),向后放倒,有效加快了跑中的速度,撬动了教学难点的突破。值得一提的是,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育人意识和文化涵养的要求。比如赵老师充分挖掘“50米”的意蕴,引用不能“五十步笑百步”的成语,引导学生应该看到50米跑步的本质与全局是一种独特的体验,融合了培养专注力、加强速度与爆发力的素养,千万不能只关注比赛和速度本身。赵老师与学生一起畅想,孔子说“五十知天命”,人生就是由一个又一个50米组成的长跑。带着更高的思考走出课堂,上出有温度、有广度、有深度的体育课,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三)第三个轮子:资源与安全保障
1.打通家校共育渠道,创造共同认知的源泉
家校共育,形成开放的育人场域。学校成立校级、班级、社团三级家委会体系,让家长成为学生强身健体的千军万马。
每年的运动会,马约翰杯足球联赛等重要活动,都由家委会组织和参与,家长们在参与中理解和认同。连续8届,累计已评选1000多位足球爸爸和足球妈妈。
每学期的家长会,体育教师都会走进班级,发布学生体质发展报告,為学生的假期锻炼提供针对性的建议。针对每年新一年级的家长,举行家校学习共同体,系好对学校体育教育高度认同的第一粒纽扣。
每次寒暑假,家校共育亲子共同参与运动项目打卡,形成运动习惯,磨炼意志品质。让学校的体育教育影响家庭,走向生活,实现家校社协同发展。
连续5年评选十大成志好家风家庭,特别表彰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家庭,鼓励更多家庭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让校园体育走向生活和社会。
2.构建专业化+开放式的教师队伍师资保障
强健队伍,形成全员体育。18名体育教师,涌现出“全国十佳体育教师”以及多位全国级“优秀教练员”。全体班主任以及学科教师参与,积极锻炼树立榜样,利用课堂教学渗透体育精神和文化,实现全员参与。
严格把关,事业留人。根据学生兴趣开设体育选择性的X课程,在挖掘校内教师资源的基础上,经过严格把关,层层筛选,目前学校外聘专业教练26名,有足球、冰球、篮球等项目。他们按照学校规定的课程体系进行授课,并建立相应的安全应急管理制度。
长聘专家,跟踪指导。长聘来自于清华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专家,成立体育导师团和学生个体体育成长数据跟踪项目组,建立“大、中、小一条龙”的体育培养中心,形成研究长效机制。
3.拓展校内外的体育运动资源
竭尽全力实现校内空间的体育功能最大化。我校现有田径场、足球场、轮滑场、篮球场、网球场、体育馆、健身活动区等标准运动场地,充分利用校园空间,建设攀岩墙、童荫乐园等供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总面积20000多平方米,平均每个学生享有10平方米的活动空间,处处有体育设施、处处方便学生锻炼,将学校的空间资源转化为体育锻炼空间。
想尽办法挖掘大学和社區体育资源。清华附小体育课程的发展立足校内,打破校园围墙的空间阻隔,与清华大学体育部合作,开展教学、教研活动。给学生创造走入清华大学各体育馆学习的机会,开设游泳、羽毛球、网球等更丰富的体育课程。学校积极利用社会资源,租用华星体育冰场、张家口富龙滑雪场,作为清华附小冰雪运动场地。
4.逐步建立运动及管理安全保障
安全是运动的保障,学校逐步建立了以首遇责任制为主的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为儿童的体育运动建立了安全保护网。
(1)建立领导值班制度,加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保证学校的教学秩序正常。(2)建立校医值班制度,对晨练、大课间、X课程进行现场巡视并对学生意外伤害情况进行及时紧急处置。(3)体育课前检查场地、设施安全,课程开始前有安全教育,监测学生运动负荷,对“免体学生”每学期记录并与家长对接。应急处理流程张贴在操场显著位置,按时处理。(4)制定教职工和学生安全教育培训计划,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使教职工和学生熟悉安全规章制度、掌握安全救护常识和技能(包扎、心肺复苏等),学会指导预防事故、自救的方法。(5)学校配合学生监护人,通过召开家长会、发放告家长书等形式,督促监护人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被监护人的各项安全教育。(6)学校实行首遇责任制,首遇责任人在学生发生意外伤害时要做到依章按程序办理,尽可能一次性处理完毕。
(四)第四个轮子:“过程数据+关键事件+榜样引领”的全员评价系统
1.过程性跟踪成志少年的成长数据
构建成志少年学业发展、品格养成、体质健康的个性化分析系统。横向一体,覆盖全维度,建立水平数据库;纵向追踪,目前对一年级、四年级学生进行“手环数据”个体成长轨迹描述。将各评价系统的数据进行关联分析,为每个足球少年提供个性化分析报告,引导成志少年全面发展,育体更育人。
2.成志少年自主记录成长的关键事件
引导成志少年采用简洁语言、代表性图片影像等方式,从课堂学习、行为习惯、活动比赛、社团训练等方面,对关键事件进行自主记录与评价,形成电子档案,定期反馈展示,主动勾勒成志少年成长“图谱”,实现自我发现与超越。
3.让热爱运动的成志少年成为成志榜样
通过成长APP记录、“我是成志少年荣誉升旗手”“成志足球小达人”,记录体育锻炼的关键事件;班级、社团自发评选“成志最有价值球员、最佳射手、最佳守门员”等,寻找近处的榜样,不断“对标”,挖掘自身潜能,让足球少年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
评价关注个性,利用评价的导向性,清华附小提倡通过鼓励性评价促进个性化成长,努力让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得到充分张扬。按月赛出体育小明星,在学校最明显的展窗展示,建立清华附小校园体育锻炼吉尼斯挑战赛,营造了积极的校园体育运动氛围。
学校特别强调针对班级和社团的评价。体育教师参与对班级锻炼情况的评价;班集体体育参与水平和发展水平是优秀班集体评价的重要指标;体育教师参与家长会,通报学生体育发展状况。针对社团评价,将社团的日常养成教育管理、训练状态、竞技水平进行星级管理,促进社团的整体发展。
成志体育从班集体、社团到学生个体,形成以育人为导向的全员评价保障,立足激励与发展的诊断性评价。一句话,不论学生基础如何,目的就是促使儿童的身体素养比照之前有良好的变化,促进儿童把体育化为贯穿一生的实际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