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足球班组竞赛教学模式促进足球教学训练管理全面改革
2019-08-30李志超
李志超
摘 要:在“育人为本、重在普及”的理念指导下,学校整合学校师资、场地、踢球时间等内部资源,利用外部资源,改革足球课堂教学模式,以小组竞赛为核心,实施教学和竞赛轮换教学,打造两级联赛,建立全员参与的保障体系,打造一体化生态育人系统,实施高校带动措施,全面落实健康第一的育人理念。
关键词:育人;普及;竞赛;保障;柴郭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07-0020-02
郑州市管城区柴郭小学,是一所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的农村学校,学校现有16个教学班,学生650人。学校2015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校园足球作为促进学校体育改革的探路工程,在黄河科技学院体育学院各位专家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育人为根本、教学是基础、竞赛是关键、体制机制是保障”的思想,从教学模式创新切入,对教学、竞赛、训练、管理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努力构建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竞赛管理一体化育人系统。
一、打造校园足球一体化生态育人系统
校园足球作为实现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育人工程,提高中国足球普及程度和竞技水平的基础工程和推进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的探路工程,要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学校体育要实现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位一体的目标。为此,我们的校园足球工作,必须以学生终身发展需求为主线作出改革,以教学模式改革为切入点和突破口,通过足球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带动学校足球训练、竞赛和管理模式的改革,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构建全员参与的一体化生态育人系统。
二、构建小组竞赛为核心的课堂足球教学模式
我们创新课堂足球教学模式,引进了便于组织竞赛的“笼式足球”,自制了四个足球比赛“笼”。以小组竞赛为核心,打破传统班级建制,实施分组教学、轮换竞赛方式,教学夯实了足球技能基础,竞赛激发了学习兴趣,实现了教学与竞赛的无缝衔接。
一是每班分8组、每组6人左右,男女混编,形成新型学、赛共同体。每周两节足球课,一节课前半段,由体育教师带领组织足球教学;后半段分教学、竞赛两个部分,四个组由体育教师组织足球教学,另四个组由班主任组织足球竞赛。每场比赛5分钟,进行三对三“笼式足球”比赛,要求所有队员必须上场,裁判员、记录员由学生担任。
第二节课,依次实现教学和比赛轮换。每周两节足球课,全班八个组每周一次高强度、高质量的足球比赛。比赛采用循环赛,七轮一循环,共28场。
这种以小组教学、竞赛环节交替进行的教学方式,体育教师、班主任各有分工,相互协助,实现了班主任、体育教师、学生全员参与的新形式。这种形式,比赛促进了教学,教学促进比赛水平的提高,增强了学生兴趣,提高了足球技能,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培养了学生的规则意识、团队精神,丰富了学校足球文化。
三、打造班级联赛与小组联赛相结合的两级竞赛体系
创建校长杯班级联赛、班级小组联赛两级联赛互通的全员竞赛体系,破解比赛仅是少数学生权利的难题,充分调动教师、学生、班主任参与的积极性,将体育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打通教学与竞赛的互通道路,实现全员参与比赛的目标。
班组联赛利用周五下午课余时间,代表本班参加“校长杯”班级联赛,每年级每周一场比赛,一直循环一学期。采取三对三笼式足球比赛,男女混编比赛。经过循环赛,评出循环赛比赛名次、学期总冠军。班级联赛中表现突出的球员选到学校足球队代表学校参加更高级别足球联赛。每班每周4场比赛,一学期56场比赛,共进行1120场班级赛,“校长杯”班级联赛每期24场,全校一学年共进行1168场。改革促进了比赛的发展,初步形成班级联赛、班级小组联赛两级互通的全員竞赛体系。
四、创新以小组竞赛为基础的课余训练体系
以小组竞赛为根基的学校两级联赛,促进了各班小组队、班级队、年级梯队的建设。体育教师利用体育课普及足球知识和技能,将基本的足球规则、正确的足球动作,在足球课上教给全体学生,指导所有孩子把这些动作用于班组联赛和班级联赛中。同时为具有足球天赋的孩子进行比较系统科学的训练提供了人才保证。经过两级联赛的选拔,一批有天赋、热爱足球的孩子被选到学校足球队,由专业足球教练负责进行足球专业训练。学校还与青少年足球俱乐部合作,根据学生年龄不同、运动能力不同,建立学生梯队,根据各个梯队能力,安排设计不同的足球训练内容,每周一到周四下午放学后,训练一个半小时。初步建立了小组竞赛为基础的课余训练体系。
五、探索全员参与的保障体系
建立上下联动的校园足球工作机制,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带领班主任、体育教师具体实施,经过学习培训,首先让广大教师学习并认可河南校园足球“育人为本,重在参与,广泛动员,人人参与”的校园足球指导思想,建立实行观念改变为先导,管理机制为保障的体系。各班成立了自己的班级足球队,参与“校长杯”班级联赛,而此时,每位班主任老师就是自己班级队的主教练,负责本班学生的训练。当然,班主任的训练是有限的,最主要的任务是在班级小组联赛中,班主任通过比赛去发现学生,选拔队员,再进行简单的辅导,更多的是对学生心理的辅导,给学生加油,在学生失败后给予心理方面的疏导、教育。同时,每学期学校会对班主任老师进行足球培训,让学校教练及时给班主任普及足球训练知识。率先实现了校园足球的“9个一”,将校园足球竞赛小组和班级管理、日常教学有机结合,形成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互动的校园足球生态体系。
六、形成与高校体育专业互助双赢的机制
柴郭小学和黄河科技学院是手拉手单位,是黄河科技学院体育学院的实习实训基地。黄河科技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为柴郭小学提供了专业的政策引领和技术指导。体育学院王崇喜院长提出在校园足球深化中“以赛促技”的理念,柴郭小学根据这个理念建设笼式足球场地,改革课堂模式,让每个学生每周最少踢一次正规的足球比赛,让专家的理念落地生根,用实践证明“以赛促技”的正确方向。除此之外,学院为小学编授足球操、指导专业技术、组织比赛,到学校实习,帮助学校上足球课,开展大课间,开展班级联赛,也相应地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
当前高校普遍存在重运动技能训练、轻教学技能培养以及对基层校园足球活动缺乏了解等问题。这归根结底是高校与基础教育课程脱节,缺少实践机会造成的。柴郭小学成为实践基地后,高校专业学生到小学实习,小学教师在组织教学、课堂实践方面给实习生以指导和锻炼,有效提高了实习生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这种合作模式,既解决了柴郭小学在开展校园足球过程中师资不足和专业性不强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足球专业的实习生教学经验不足、对基层校园足球活动缺乏了解的问题。双方互惠互利,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价值,为高校对基础教育的精准扶持做出了探索,也为探索河南校园足球作出了贡献。
七、改革成效初步显现
通过一年多的改革,真正激发了学生对足球的兴趣,锻炼了身体,健全了人格,锤炼了意志,促进了学生的自我管理,小小足球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形成了浓郁的足球文化和足球氛围。实施足球礼仪进课堂、进比赛、进校园的举措,带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互相问好、礼貌待人风尚随处可见。拍摄《笑缘足球》微电影,由师生自导自演,通过足球叙事展现孩子的苦与乐,让学生感悟人生、体会荣辱与成败。
我们对200名学生开展“校园足球对学生幸福感和应对方式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主观幸福感的总体程度、友谊满意度、家庭满意度、学业满意度、自由满意度、环境满意度的均分都在4分以上,学生总体主观幸福感较好,抗挫折应对方式更加积极。学校足球队也获得了2018年郑州市长杯校园足球小学男子甲级甲组冠军。通过以上机制的保障,校园足球的育人功能逐渐显现,学生在运动能力、健康行為、体育品德、体育核心素养的养成等方面均得到全面提升。
校园足球改革是学校体育改革,乃至基础教育改革的先导,校园足球的作用可直接迁移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从而带动整个学校教育环境的改善,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推进校园足球的开展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重在普及,广泛动员,人人参与,夯实基础,逐步提升”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校园足球在学校体育改革的探路作用,成为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校园足球的引领作用,需要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全面推进学校体育的改革,高校与基础教育的联动,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的全程参与,教学、训练、竞赛、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体化,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全生态育人体系,才能将校园足球做大、做强,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才能落地。
在校园足球改革方面,我们也仅仅是做了一些初步探索,还有许多不足,今后的路还很长,我们要为落实校园足球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而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