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静吸复合麻醉的应用评价
2019-08-30戴洵
戴洵
【摘要】目的:讨论静吸复合麻醉在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110例,根据平均分配原则,即分为对照组和讨论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治疗,讨论组患者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治疗,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T1、T2 时对照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低于讨论组,治疗后3、7、9 天对照组患者的颅内压明显高于讨论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讨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吸复合麻醉在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全凭静脉麻醉有些不足。
【关键词】 静吸复合麻醉;全凭静脉麻醉;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8-033-01
颅脑损伤一种常见头颅部的外伤,也是身体发生外伤对生命威胁最严重的部位[1]。临床症状有:意识障碍(嗜睡、昏迷不醒)、头痛呕吐、瞳孔大小不等且多变、生命体征紊乱等,严重者甚至威胁生命[2]。大多数患者都以手术治疗,头颅部又是重要部位,所以对麻醉的安全性要求特别高[3]。本研究对静吸复合麻醉在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110例,根据平均分配原则,即分为对照组和讨论组各55例。对照组男29例,女26例,年龄35~67岁,平均年龄(48.3±2.15岁);讨论组男31例,女24例,年龄在38~69岁,平均年龄(50.4±2.35岁)。两组患者的病情、性别、年龄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手术前,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麻醉:给予患者静脉注射丙泊酚1~2mg/kg+ 罗库溴铵0.6mg/kg+舒芬尼0.5μg/kg + 咪达唑仑0.05mg/kg进行麻醉诱导,然后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
对照组患者进行全凭静脉麻醉:在常规麻醉的基础上,采取控制输注技术,给患者静脉注入丙泊酚,控制患者的血浆浓度在 6mg/ml。
讨论组患者进行静吸复合麻醉:在常规麻醉的基础上,让患者吸入七氟醚进行麻醉维持。
1.3 疗效判定
对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监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时间分别为麻醉诱导前(T0)、切头皮时(T1)、切硬脑膜时(T2)、术后1天(T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A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
对照组患者T1、T2 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明显低于讨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后 1、3、7、9 天的颅内压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3、7、9 天的颅内压均明显高于讨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8例,讨论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18例,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颅脑损伤是病情较重的一种疾病,多数患者需要采用手术治疗。在颅脑手术治疗中应选对患者身体组织、器官刺激小、干扰性小、麻醉诱导时间短的麻醉方式最为重要[4]。
本次讨论显示,对照组患T1、T2 时的收缩压、舒張压、心率均明显低于讨论组,说明全凭静脉麻醉在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血流动力,比静吸复合麻醉对患者的影响较小;治疗后 3、7、9 天后,对照组患者的颅内压均显著高于讨论组,说明全凭静脉麻醉在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颅内压,比静吸复合麻醉对患者的影响较大;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讨论组,说明全凭静脉麻醉在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不良反应少,比静吸复合麻醉对患者的伤害小。
综上所述,颅脑损伤手术中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比静吸复合麻醉较好,临床应广泛采用。
参考文献:
[1] 梁红涛.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麻醉处理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7):45-46.
[2] 金冰心.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在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浙江创伤外科,2018,23(2):405-406.
[3] 雷好连,仝振亚,马玉清等.颅脑损伤手术中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应用效果对比[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9):3547-3548.
[4] 田佩松.颅脑损伤手术中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应用效果对比[J].实用医技杂志,2018,25(12):1385-1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