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

2019-08-30王笛

求知导刊 2019年13期
关键词:管理对策高职院校

摘 要:高职院校教育改革中,实验室是学校展开实验实训的重要场所,学校要加强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排除实验室安全隐患。基于此,文章以高职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实验室的安全现状,分别从管理制度、管理互评、安全教育与实验室建设角度阐述安全管理工作有效实践。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

一、高职院校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

1.实验室使用人员过多,难以实现统一管理

目前高职院校的实验室使用人数过多,室内各项仪器设备使用次数频繁,学校无法对实验室进行规范化管理。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学校开展实验实训项目,不断扩大招生,吸引更多的学生前来就读。同时学校实验室规模扩大,各项功能不断完善,学生使用实验室的频率越来越高,从事实验室教学活动的教师与学生流动性较大,导致实验室管理的安全管理难度加大。部分高职院校在人员编制方面不够合理,实验室规模变大,技术人员却没有扩充,使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不足,且实验室管理工作烦琐,工作人员无法对实验室进行统一化管理[1]。

2.过于重视实践教学,忽视实验室安全教育

学校在应用实验室方面过于重视室内实验操作,缺乏对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高职院校的教师对学生展开实验实训教学时,对学生传授各类专业知识,却忽略了相关安全教育。学生第一次进入实验室时,不了解相关注意事项,对各类化学用品的使用安全不明确。虽然实验室教师接受过高等教育,无论是教学经验还是专业技能知识都十分优秀,但是面对实验室实训教学,教师们没有接受过系统化培训工作,导致教师忽视了针对实验室的安全性教育。

3.高职院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缺乏具体量化指标

学校设备管理部门、教务处与各学院管理处需要对实验室进行安全管理。但是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各部门也不了解自己的职责,教师以教学任务为主,认为实验室安全管理与自己无关,忽视了安全问题的重要意义。

4.实验室构建模式过于单一

(1)缺乏整体长远规划。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缺乏整合与优化,各个专业拥有自己的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时缺乏整体意识,部分院校没有成立实验室管理部门,安全管理工作也不够明确。

(2)资源紧张与闲置问题共存。为了在市场竞争中提高竞争优势,部分高职院校开始扩招学生,导致实验室内仪器设备数量不足,使用紧张。特别是工科专业学校,学校缺乏针对实验室的长远规划,设备仪器购置时考虑得不全面,经常出现重复购置的现象,影响资源的高效利用。

(3)实验室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学校实验室工作人员是过去的成人高校教学人员,他们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无法满足技术发展需求。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人们缺乏上进心,最终影响了高职院校实验室的建设与长远发展。

二、高职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

1.建立完善的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具体如下。

(1)建立高职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要求学校校长担任实验室第一责任人,各个院系的领导为院系负责人,实验室内每一台机器都要有相应的责任人,进一步明确每个责任人的管理职能,从而建立起完善的实验室安全责任机制。

(2)建立高职院校实验室安全制度细则。实验室内所有仪器设备检测与验收工作制度、设备保管与报废制度需要完善;实验室内设备管理、操作制度进一步落实,每一台设备都需要有SOP操作文件。所有化学药品与易燃易爆物品都要在安全管理制度下进行统一管理,有机试剂与无机试剂需要分开管理,其中有机试剂以防火防高温为存放条件,无机试剂或有毒试剂需要在双人双锁管理模式下管理,并安排相关责任人进行物品的使用登记。实验室内各类物品需要建立报废管理制度,废液需要按照各自的类别划分存放,联系专业处理公司进行物品的回收,学校后勤部门需要及时处理实验室报废设备。

(3)建立实验室应急预案机制。这一管理制度主要针对实验室内发生的突发事故,对可能存在的安全事故制定科学的应急举措,当事故发生时人们利用应变措施降低事故带来的不利影响[2]。

2.以学校为组织单位,各院系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管理互评工作

要求学校领导层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通过制定实验室管理制度,强化各部门的责任,并建立问责机制。学校可以为实验室设定安全周,以学校为单位,对各院系内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文件进行检查。管理人员可以检查各类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修说明情况,查看有机试剂与无机试剂存放环境,针对有毒试剂展开重点检查,对照物品管理记录一一核对。负责人需要对废气设备、废液回收记录情况进行查看,对不合格的内容加以整改。学校需要成立实验室审查小组,在固定时间范围内展开实验室安全检查,提升实验室的安全性,强化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

3.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

科学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需要正常实施,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人们树立正确的安全管理意识,要求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与教师的安全意识培养。大多数学生缺乏实验室基础常识,实践经验不足,遇到紧急状况时束手无策,缺乏应急处理能力。建议教师在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对学生展开初步教育工作,引导学生了解各类化学试剂名称,学会辨别化学试剂标签,学生需要对各类物品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初步认识,了解不同物品的危害性,了解物品存放条件与预防知识。

第二学期时,建议教师以课堂的形式充分展开实验室安全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各项操作规范,通过安全知识培训强化各类实验室操作要点。学校可以实行关于实验室的考试准入制度,学生通过考试后才能够進入实验室开展实训学习。

4.做好实验室建设的规划与重组

(1)实现实验室优化与重组。建议高职院校按照学校的专业设置情况,对实验室管理进行动态结构调整。学校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应用型、学科型人才教育,建议学校为学生增加专业实践性实训教学比例,使现代化实验室建设符合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需求。不仅如此,学校各专业设置的变更也要求实验室完成优化与重组,按照重点专业的特点与要求完成实验室建设的统筹规划,改造过去原有的实验室。建立学校级别与各院系级别的实验室平台,高效利用实验室资源,防止实验室内出现设备闲置问题,提高设备使用率。

(2)做好新建实验室的规划。随着高职院校实验室规模的扩大,学校开始新建实验室,以此满足人员操作需求。新建的学校实验室可以以专业设置为方向,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保证实验室实训项目与流程设置与学生的职业工作一致。实验室内仪器设备购置方面,要求采购人员深入市场进行调研工作,防止精密贵重的仪器设备被随意采购。建议学校使用信息技术建立虚拟实验室与虚拟车间,通过仿真实训系统让传统的实验室发生改变,并朝着现代化数字实验室的方向过渡。

(3)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师资队伍结构的合理化。想要提高高职院校实验室教师教学水平,学校就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合理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有计划开展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工作,从实践理论与专业技能角度出发,强化职业教育教学论,定期安排实验室人员前往企业或管理第一线进行学习,掌握新的技术与新的工艺,熟悉职业化生产过程,将自身学到的内容传授给学生,从而满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学校需要聘请专业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针对实验室安全问题展开研究,带领学校教师深入实验室,了解各项仪器设备的规范使用方法,强化设备与物品的登记工作,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规范记录工作,降低实验室内的安全隐患,防止学校实验室管理再次出现混乱的局面。

三、结语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且系统化的工程,学校领导阶层与教职员工要加强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学校需要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为学生普及实验室安全知识,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欧爱芬,张挺,彭述辉,等.高职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7).

[2]姜继文.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现状分析及我院的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1(19).

作者简介:王笛(1983—),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初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实训室仪器设备维修维护及信息化建设、大型教学仪器设备维修审核、實训室安全管理、固定资产管理。

猜你喜欢

管理对策高职院校
中学生考试作弊问题分析及其管理对策
国有风险投资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研究
浅析电力多经企业的现状及其管理对策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刍议水利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