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技术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应用研究
2019-08-30徐恭旭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给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服务模式和管理理念。文章结合台州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图书馆开展的项目,引入RFID系统,分析了RFID系统应用的优势并对RFID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总结。
关键词:RFID技术;高校图书馆;盘点;定位
一、RFID技术工作原理
RFID装置由一对主从无线电构成,它们工作在相同频率下,称为应答器。天线是芯片和读写器之间传递射频信息的工具。RFID无线应答器芯片安装在被识别的物体的特定隐蔽位置,同时在芯片中录入物体的相关信息。RFID工作原理是读写器识别天线收到的特定频率信号,芯片通过感应特定工作区域范围内产生的信号电流,从而被激活,芯片的内置天线将芯片内信息发送出去,读写器的天线接收到芯片传来的信号进行信号解码,然后传送到PC终端进行相关信息处理工作,如图1所示。
二、RFID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1.RFID技术相比图书条形码的优势
传统图书馆图书的信息识别是通过条形码来实现的,其具有成本低的优势,但是随着物品数量种类的不断丰富,对物品流通的效率和安全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条形码使用的便利性和识别速度的问题日益显现,而RFID技术具有扫描速度快、存储数据量大、安全性高、抗干扰性强,能够远距离读写数据的特点(见下表)。利用RFID技术能够实现图书的实时导航定位、馆藏量的快速盘点、避免图书阅读架乱的现象。在图书馆应RFID技术,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图书馆馆藏位置提供便捷的移动式自助借还服务,实现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1]。
2.RFID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优势分析
(1)简化流通流程,提高流通效率。使用RFID技术后,可以同时一次性读取多本图书信息,节省了读者借还图书的时间,提高图书馆服务的便利性。
(2)提高馆员的工作满意度。图书馆对RFID系统的应用,减少了馆员的流通工作量,可以配合RFID技术实现自动化工作,馆员可以从机械地重复工作中解放出来,优化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可以从事学科咨询服务、深层业务服务和读者其他相关服务。
(3)降低图书查找和全库盘点工作量。RFID技术能实现图书书架的定位,而且可以记录图书的架位、架层详细信息,RFID盘点机可以让馆藏上架图书正确,并且可以盘点在架图书数量,减轻了工作人员烦琐的体力劳动,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2]。
(4)提高读者的满意度。读者根据精准的定位可以快速查找到图书。同时读者可以应用RFID自助借还系统实现自助服务。RFID快捷、高效、方便,新鲜的事物对大学生来说具有吸引力,越来越多的读者愿意来图书馆,图2是我校图书近3个月使用RFID系统前后图书流通量的对比图,实际的流通总量也说明了使用RFID系统有效提高了图书馆的借阅流通量,效果显著。
三、RFID技术在图书馆中应用存在问题分析
1.成本问题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成本问题是RFID技术在图书馆推广应用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一是芯片价格偏高,二是芯片的需求量庞大,一个图书馆若有百万册图书则需要百万条芯片,这样成本就会增加。
2.图书污损问题难以及时发现
通过人工借还图书,能对图书中出现的撕毁、涂鸦等现象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而RFID系统省略了这个流程,是通过读者自助进行借还操作,难以处理不良阅读习性的读者归还的图书,导致后续剔除的难度。
3.人体安全性问题
目前多数图书馆使用的RFID多属于超高频的芯片,频率在800MHz~900MHz,设备供应商能提供相关材料保证RFID使用的电磁波符合相关规定标准,对人体无害,但是图书馆是读者集中、人群高度集中的场所,工作人员和读者长期处于RFID电磁波包围的范围内活动,很多人担心长期在这样的环境内,引起健康问题,所以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考虑人身安全问题。
4.标签隐蔽性问题
RFID标签直接贴在书缝里,经过我校近4个月的运行,在流通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少数读者撕毁,这样造成个别图书无法识别影响流通。此外,RFID标签也会由于外界压力容易造成内部芯片损坏,而导致无法识别。RFID系统偶有误读也可能发生,特别是与金属物近距离贴在一起影响信号频率,造成无法识别或者误读。
参考文献:
[1]沙玉萍,周建芳,刘桂芳.高校图书馆微视频服务研究——兼论信息素养教育微视频案例库[J].图书情报工作,2015(15):68-72.
[2]王元立,王煦.浅析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J].农业网络信息,2014(2):68-70.
作者简介:徐恭旭(1984—),男,講师,硕士,研究方向:读者服务、资源建设。